一种球形上下开门自助式智能休息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8203发布日期:2018-09-04 20:19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共空间休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球形上下开门的自助式智能休息舱。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对于极大部分的人员而言,其在工作地点等公共场合的时间多于在家时间,在家的时间也基本是出于睡眠的需要,鉴于生活、工作上的诸多压力,家中睡眠难以达到深度睡眠,使得睡眠效果并不理想,直接导致本就较少的家中睡眠时间进一步缩短。因此,为了给处于公共场合的人员提供一种补充睡眠的装置,使得使用者的身心得到舒缓,同时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在公共场合提供共享睡眠舱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虽然世面上出现了一些专供人员短暂休息的睡眠舱,但鉴于睡眠舱的技术不成熟,如在舱体内部直接放置床垫、休息空间较为密封、空气流通性差、卫生状况不佳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使用者的睡眠环境较差,难以真正发挥睡眠舱的功效,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鉴于睡眠舱使用时为封闭状态,还存在缺氧窒息的风险和消防风险,此外,现有的睡眠舱重量大,且占用地面面积多,对睡眠舱的安装和搬运都造成不便。由此可以看出,现有的睡眠舱在舱体设计、安全以及人性化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弊端,使得睡眠舱无法被使用和推广。

因此,针对以上缺陷,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有效创新,同时依据本发明人2017年8月4日申请的专利(申请号:201720969921.8同案申请)及2017年8月18日申请的专利(申请号:201710710167.0同案申请)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通过不同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助式智能休息舱,该休息舱闲置时舱门关闭,使用时舱门为开启状态,该休息舱致力于提高舱内休息环境,同时保证舱内休息的安全透气性,并且有效地降低了外界的噪音和光线干扰,此外,搁脚凳的设计有效延展了休息时的实际使用空间,在舱体重量和占地面积上也做了改善,利于休息舱的使用和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球形上下开门自助式智能休息舱,包含:远程信息服务中心、使用终端软件及设置有智能系统和智能锁的智能休息舱,所述的休息舱由舱体和舱门组成,舱体通过转轴与舱门相连;

所述舱门内侧顶部设置有鞋舱,中部设置有足底按摩器,下部设置有副睡垫,外壁设置有宣传栏,其宣传栏内设置有二维码;

所述的舱门上设置的鞋舱内部设置有智能系统且智能系统上设置有无线传输装置,通过使用终端软件扫描二维码与远程信息服务中心实现远程连接。

所述舱体设置有舱口,其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定时器;

相应的,顶部设置有排风装置、唤醒灯、智能锁;所述的智能锁设置在舱口顶端中间位置;且两边侧壁上设置有限位装置;

所述的舱门可设置为下开门和上开门;

当舱门设置为下开门时:

相应的,所述的舱口底部两侧设置有对称的转轴;

相应的,舱体设置有夹层,侧壁底部的夹层内设置有电源,底部外侧设置有外接电源,其中,夹层内设置有隔音装置、防火装置以及保温装置;

所述舱体内部设置有主睡垫或放置有睡椅;

相应的,其睡垫由主睡垫和副睡垫组成,主睡垫和副睡垫之间通过软质连接件连接;

相应的,主睡垫的一端上设置有睡枕;副睡垫设置在舱门的内部下端;

相应的,副睡垫使用时随着舱门向下翻折与主睡垫构成一张完整的睡垫。

所述的舱门的顶端侧壁上与舱口顶端侧部设置的限位装置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

相应的,舱门的顶端内侧设置的鞋舱上设置有鞋舱盖,其底部设置有助力弹簧,助力弹簧位于两侧转轴对轴线中部;

相应的,舱门的外壁上部设置有宣传栏,其宣传栏上壁中部设置有拉手;

当舱门设置为上开门时:

所述舱体内部同样设置有睡垫或放置有睡椅;

相应的,其睡垫或睡椅前端设置有搁脚凳,所述搁脚凳与睡垫或睡椅通过软质连接件连接;

相应的,其搁脚凳底部设置有鞋舱;

相应的,搁脚凳使用时向下翻折与地面齐平,不使用时向上翻折使其贴合于睡垫上或睡椅下部,置于舱体内部;

相应的,舱门上开时转轴、智能锁、助力弹簧、限位装置、限位孔的设置位置与舱门下开时的位置刚好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休息舱致力于提高舱内休息环境,同时保证舱内休息的安全透气性,并且有效地降低了外界的噪音和光线干扰,同时还可以提供足底按摩;此外,在舱体重量和占地面积上也做了改善,利于休息舱的使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球形上下开门自助式智能休息舱下开门睡舱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球形上下开门自助式智能休息舱下开门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球形上下开门自助式智能休息舱坐舱下开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球形上下开门自助式智能休息舱睡舱上开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所述的一种球形上下开门自助式智能休息舱坐舱上开门状态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球形上下开门自助式智能休息舱智能信息传输示意图;

图中:

101、舱体,102、定时器,103、观察窗,104、排风装置,105、唤醒灯, 106、智能锁,107、限位装置,108、转轴,109、固定电源,110、外接电源,111、主睡垫, 112、睡枕,113、睡椅,114、软质连接件,115、搁脚凳;

201、舱门,202、智能系统, 203、拉手,204、宣传栏,205、鞋舱,206、限位孔,207、鞋仓盖;208、足底按摩器,209、二维码,210、助力弹簧,211、副睡垫;

301、使用终端,302、远程信息服务中心,303、休息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球形上下开门自助式智能休息舱,由使用终端软件301、远程信息服务中心302、设置有智能系统202和智能锁106的智能休息舱303组成;

所述的智能休息舱303,包括:由舱体101、舱门201、睡垫或睡椅组成;

所述的舱体101通过转轴结构108与舱门201相连,所述的舱体101内底部设置有主睡垫111或睡椅113,主睡垫111上设置有睡枕112;

所述舱体101顶部设置有排风装置104、唤醒灯105、智能锁106;

所述的智能锁106设置于舱口顶端中间位置;

所述舱体101设置有舱口,其侧壁上设置有定时器102、观察窗103;所述的舱口侧壁底部设置有转轴108;且两边侧壁顶部设置有限位装置107;

所述的舱体101设置有夹层,其夹层内设置有隔音装置、防火装置以及保温装置,底部侧壁夹层内设置有固定电源109、外侧壁设置有外接电源110;

所述的舱门201内部下端设置有副睡垫211,使用时副睡垫211随着舱门201向下翻折,与主睡垫111构成一张完整的睡垫;

所述的舱门201的顶端侧壁上与舱口顶端侧部设置的限位装置107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206;

所述的舱门201的顶端内侧设置的鞋舱205上设置有鞋舱盖207,其底部设置有助力弹簧210,助力弹簧210位于两侧转轴108对轴线中部;

所述的舱门201的外壁上部设置有宣传栏204,其宣传栏204上壁中部设置有拉手203;

所述的宣传栏204表面设置有耐磨防划结构;

所述的舱门201还可以设置为上开门,设置为上开门的舱体101内部所设置的睡垫111或睡椅113设置有搁脚凳115,其搁脚凳115底部设置有鞋舱205;

所述的睡垫111或睡椅113与搁脚凳115之间通软质连接件114连接;

所述舱门201设置为上开时其上开舱门201的转轴108、智能锁

106、助力弹簧210、限位装置107、限位孔206的设置位置与下开舱门201的位置刚好相反。

实施方式一

如图1、图2、图3、图6所示,休息舱设置为下开门:使用者通过使用终端301扫描二维码209,向远程信息服务中心302发送请求信息,该请求信息包括用户信息、请求动作以及休息舱ID,远程信息服务中心302收到开锁请求后,向指定的ID休息舱发出开锁指令,智能锁106收到远程信息服务中心302指令,执行开锁动作,智能锁106自动弹开,使用者可拉动拉手203实现开启舱门201,随即远程信息服务中心302开始收费计时;

当使用者对拉手203实施开启动作时,所述的限位装置107内的限位珠在拉力的作用下后收,可以轻松将舱门201拉开,此时助力弹簧210,给予舱门201一定的阻力,防止舱门瞬间滑落,当舱门201缓降到接近地面的时候,设置在舱门201上的宣传栏204表面与地面接触落实受力,且宣传栏表面设置有耐磨防划结构;此时实施舱门201完全开启,使用者可将鞋放置在鞋舱205中,防止鞋的遗失,使用者进入舱内后;如需足底按摩可将脚放进设置的足底按摩器208内,开启实施足底按摩;

当使用人进入舱内准备使用,舱门201处于开启状态,固定电源109给休息舱的电力设备供电,电源便利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外接电源110接入外接电源给休息舱供电,此时接受到智能系统202的指令的排风装置104实施作业,以保障舱内空气流通,此时休息舱进入使用状态,唤醒灯103熄灭;使用者可以通过设置定时器102设置休息时长,当到达设定时间,定时器102及唤醒灯103同时作业,确保唤醒使用者,使用者可以通过观察窗103观察舱外情况。

所述使用者准备出舱时,手动上推拉手203,此时助力弹簧210在外力的作用下提供势能,便于使用者轻松关闭舱门201,当舱门201即将闭合到限定位置时,限位装置107上设置的限位珠自动弹入舱门201侧壁对应位置上设置的限位孔206,使舱门201安全闭合,预防滑落同时给舱门(201)提供准确限位,当舱门201准确闭合后智能锁106弹出锁定,计费结束。

实施例二

如图4、图5所示,休息舱设置为上开门,即将下开门替换为上开门,将实施方式一的足底按摩结构去除,另增加可折叠的内翻的搁脚凳,其余使用状态同实施方式一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案的揭示,对于本案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