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面伸缩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245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建筑地面伸缩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地面处理技术领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地面伸缩缝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除了自身手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产生相对位移外,还可能因地面沉降、倾斜以及地震之类的外力作用下产生相对的位移,为了保护建筑物不因相对位移而遭受损毁,通常在建筑物的地面、墙体等部位预留出伸缩缝,现有的伸缩缝结构主要包括面板、基座、螺栓以及调节机构组成,可以满足建筑物做横向相对位移,防止出现墙体、地面等因横向位移造成损坏,但是无法适应纵向和竖向的相对位移,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仍然会发生损毁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地面伸缩缝机构,其具有同时能适应伸缩缝两侧地板发生纵向和竖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移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地面伸缩缝结构,包括固定在隔离槽两侧的顶端的伸缩缝组件,伸缩缝组件包括固定在隔离槽顶端两侧的相对的基座以及位于隔离槽槽口处的相互配合的插接板,插接板铰接在基座相对的一端表面,插接板互相插接的一端厚度中心位置开设有与插接板长度方向相同的插槽,插槽将插接板插接的一端分为上插板和下插板,插槽的槽宽与上插板和下插板的厚度相匹配,相对的插接板上的上插板或下插板分别插入到相对插接板上的插槽中,上插板或下插板插入插槽中与插槽的槽底之间留有供地面上插板或下插板移动的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互相插接的插接板,实现地板之间纵向发生位移的调节。通过插接板与基座之间铰接,实现地板之间竖向发生位移的调节。通过插板与插槽之间的空间来实现地板之间横向发生位移的调节。同时可以对横向、纵向以及数量地板之间发生位移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基座呈“L”型,分别为固定部和铰接部,固定部水平固定在混凝土板块上,固定部远离铰接部的一端设置有向铰接部方向弯折的折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边、固定部与铰接部之间围成一个卡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折边与铰接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卡槽中填入橡胶垫使基座的表面防护起来,防止基座因外界或人为影响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橡胶垫远离铰接部的一侧高度逐渐降低,形成斜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橡胶垫的表面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过渡面,防止出现将人绊倒或者出现对基座造成撞击损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橡胶垫的表面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为沉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沉头孔将螺栓的螺帽隐藏在橡胶垫的内部,增加了美观的同时防止螺帽对人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橡胶垫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的沟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橡胶垫的表面摩擦力,防止人在踩橡胶垫的时候出现滑道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插板和下插板插入插槽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上插板或下插板插入到插槽能够更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插接板与基座铰接处设置有圆弧状的防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插接板与基座铰接处进行防护,减小铰接处因外界因素被压坏的几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适应横向发生位移的同时,具有同时能适应伸缩缝两侧地板发生纵向和竖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通过在伸缩缝组件上设置橡胶垫,防止对伸缩缝组件造成损坏,增加伸缩缝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建筑地面伸缩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伸缩缝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伸缩缝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附图3中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隔离槽;2、伸缩缝组件;21、基座;211、固定部;212、铰接部;2121、铰杆;2122、连接板;2123、凹槽;2124、防护板;213、折边;22、插接板;221、插槽;222、上插板;223、下插板;224、铰接槽;3、橡胶垫;31、通孔;32、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建筑地面伸缩缝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地面两板块之间的隔离槽1,在隔离槽1的槽口处设置有相互插接的伸缩缝组件2,伸缩缝组件2固定连接在混凝体地面的两板块上。

如图2所示,伸缩缝组件2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混凝土板块上的基座21,以及铰接在基座1相对的端面上的插接板22。

基座21呈“L”型,基座21的两边分别为固定部211和铰接部212。固定部211通过螺栓固定在混凝土板块上。在固定部211远离铰接部212的一端端头,设置有向铰接部212方向弯折的折边213,折边213与固定部211一体连接,且折边213与固定部2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如图4所示,铰接部212的外部表面设置有铰杆2121,铰杆2121通过连接板2122固定在铰接部212的表面。连接板2122与铰杆2121为一体式设置,连接板2122的厚度小于铰杆2121的直径,且连接板2122位于铰杆2121的中轴线上。在铰杆2121远离连接板2122的一侧,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凹槽2123。在铰接部212的表面,位于连接板2122上下两侧,设置有防护板2124,防护板2124呈圆弧状,其圆弧凹面朝向铰杆2121方向。

如图2、图3所示,通过折边213与铰接部212配合,形成卡槽,在卡槽中装有橡胶垫3。在橡胶垫3的表面,开设有供螺栓通过的通孔31,通孔31为沉头孔,通过将螺栓穿过通孔31,将固定部211和橡胶垫3固定。橡胶垫3远离铰接部212的一端呈倾斜设置,其向远离铰接部212的一端高度逐渐降低,直至与混凝土板块齐平。在橡胶垫3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并列设置的防滑的沟槽32。

如图3所示,插接板22远离铰接部212的一端厚度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插槽221,插槽221贯穿插接板22的整个长度,通过插槽221将插接板22相连的一端分为上插板222与下插板223。插槽221的槽宽与上插板222和下插板223的厚度相匹配。通过将相对的两个插接板22中的上插板222和下插板223插入相对的插接板22中的插槽221中,将两个插接板22相连。插接板22上下两个表面远离铰接部212的一端设置有倒角。通过倒角方便将上插板222或下插板223插入到插槽221中。在使用时,两插接板22中上插板222和下插板223分别插入到相对的插槽221中,上插板222和下插板223与插槽221的槽底之间预留出供混凝土地板发生位移的空间。

如图3、图4所示,插接板22与铰接部212相连的一端厚度的中心开设有与铰杆2121相配合的铰接槽224,铰接槽224的开口处呈倾斜式,其自靠近铰接槽224的槽底方向向外侧方向逐渐增大。插接板22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靠近铰接部212的一端端头设置有与防护板2124圆弧相配合的圆角,防止插接板22在转动时与防护板2124造成干涉。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