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用人字抱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264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实训用人字抱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路施工与捡修工作培训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实训用人字抱杆。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201621077597.0的铁塔抢修人字形抱杆,由两根相同的支撑杆、顶升丝杠、横向丝杠、“V”字形角钢夹具和底座组成;两根支撑杆的上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一根铰接轴的两端;支撑杆包括上部支撑管和下部支撑管,上部支撑管至少为一节,下部支撑管为两段结构,两段下部支撑管内设有与顶升丝杠匹配的内螺纹,顶升丝杠安装在两段下部支撑管之间,横向丝杠安装在两根下部支撑管之间;“V”字形角钢夹具包括套叠的上夹板和下夹板以及连接两夹板的紧固螺栓,下夹板的底部固定有一个轴套,该轴套套装在铰接轴上;底座为万向底座,底座上设有地锚孔和拉环。该人字形抱杆虽然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安装省时省力的目的,但是该人字形抱杆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在实训中为了方便培训者能够真实地掌握住铁塔抢修既能,需要学习稳固的人字形抱杆的搭建,故设置一个实训用人字形抱杆是迫不及待的。虽然现有技术的人字形抱杆通过两根相同的支撑杆上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一根铰接轴的两端,实现了两支撑杆的转动是随意的,方便了抱杆的运输;而在安装时需要将两支撑杆固定在固定的角度,但是没有测量装置来具体测量其转动角度,因此给测量带来极大的不便,也会导致支撑杆转动角度不精确的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训用人字抱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字形抱杆不方便将两支撑脚旋转并固定在指定角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实训用人字抱杆,包括:两支撑杆;连接组件,其包括:两转动套和一位于水平方向上的铰接销,在铰接销两端外壁上固定有两限位环,两转动套能转动地套置于铰接销外且位于两转动套之间,两转动套分别与两支撑杆的顶端连接;以及辅助测量组件,其包括:卡块,卡块一端面凹陷形成卡孔,铰接销一端面凹陷形成连接槽,连接槽底面立有卡柱,卡柱为长方体结构,卡块设置卡孔的一端能插入至连接槽内且同时卡孔供卡柱穿过,卡孔内壁与卡柱卡扣连接,在卡块伸出连接槽外的端部上固定有一齿轮,齿轮远离卡块的端部固定有一转动轴,转动轴的中心线与铰接销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转动轴上套置有能相对转动轴滑动的滑动座,滑动座开设有供转动轴穿过的转动孔,转动孔靠近齿轮的端部内壁凹陷形成一齿孔;齿轮穿过有一限转弹簧,限转弹簧一端与滑动座固定,限转弹簧另一端连接有卡固定杆穿过的安装环,安装环位于卡块靠近滑动座的一侧,当无外力作用于滑动座上时,在限转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齿轮伸入至齿孔且与齿孔内壁啮合;当有外力作用于滑动座上时,能将齿轮从齿孔内拉出;在滑动座外壁上通过连接杆固定有一弧形测量尺,测量尺上标记有角度刻度。

优选的是,两转动套与铰接销的连接处均固定有限转组件,以当需要将支撑杆与铰接销相对固定时能驱动限转组件限制两转动套转动;当需要转动支撑杆时能驱动限转组件使得转动套能相对铰接销转动。

优选的是,限转组件包括:至少两卡紧部,每一转动套均至少对应设置一卡紧部,转动套内壁凹陷形成固位孔,每一卡紧部均对应有一固位孔,每个固位孔内壁上设置有齿纹;每一卡紧部均包括:卡舍,在铰接销内开设有驱动腔,在铰接销上开设有将驱动腔与固位孔连通的穿梭孔,卡舍穿过穿梭孔,卡舍位于驱动腔内的端部穿过有一卡紧弹簧,卡舍位于驱动腔内的端部安装有能相对卡舍旋转的安装架,卡紧弹簧一端与安装架固定,卡紧弹簧另一端与驱动腔内壁固定,安装架上安装有能转动的滚轮;驱动头,其大端为圆柱体结构,其小端为圆锥体结构,驱动头位于驱动腔内,驱动头大端靠近连接槽;驱动杆,其一端与驱动头小端固定,驱动杆的直径等于驱动头小端的最小直径;以及螺杆,在铰接销远离连接槽的端部开设有将外界与驱动腔连通的螺纹孔,螺杆穿过螺纹孔且与螺纹孔内壁螺纹连接;其中,当驱动头小端与滚轮相切时,在卡紧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卡舍远离固位孔;当驱动头大端与滚轮相切时,驱动头强制将卡舍挤入固位孔内且卡入固位孔齿纹内。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辅助测量组件,实现了测量两个支撑杆之间角度测量,保证了在实训时将两支撑杆之间角度调节在指定角度(例如20°),使得实训更加方便;

2)通过设置卡块与卡柱卡扣连接,实现了辅助测量组件与铰接销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了可将辅助测量组件运用在多个实训用人字抱杆上,节约了成本;

3)由于在运输过程中两转动套的旋转角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方便测量,必须要将测量尺的一零刻度与一支撑杆对准,为此,首先拉动滑动座,使得卡固定杆与齿孔脱离,这时仅有转动轴与滑动座对应,转动轴不限制滑动座的转动,就可以旋转滑动座,使得测量尺旋转,以使得测量尺与一支撑杆对准;然后,旋转另一个支撑杆,通过测量尺看其是否已经到达对应角度位置;最后,释放滑动座,齿孔的内壁形成有啮合齿,使得齿孔的内壁与齿轮啮合,齿孔内壁限制滑动座相对旋转,且卡柱也是长方体结构,这样能保证卡块插入后位置一定,也能限制卡块的自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训用人字抱杆的主视图;

图2为连接组件与辅助测量组件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铰接销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实训用人字抱杆,包括:两支撑杆1;连接组件2,其包括:两转动套21和一位于水平方向上的铰接销22,在铰接销22两端外壁上固定有两限位环23,两转动套21能转动地套置于铰接销22外且位于两转动套21之间,两转动套21分别与两支撑杆1的顶端连接;以及辅助测量组件3,其包括:卡块31,卡块31一端面凹陷形成卡孔,铰接销22一端面凹陷形成连接槽,连接槽底面立有卡柱32,卡柱32为长方体结构,如图3所示,卡块31设置卡孔的一端能插入至连接槽内且同时卡孔供卡柱32穿过,卡孔内壁与卡柱32卡扣连接,在卡块31伸出连接槽外的端部上固定有一齿轮33,齿轮33远离卡块31的端部固定有一转动轴34,转动轴34的中心线与铰接销22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转动轴34上套置有能相对转动轴34滑动的滑动座35,滑动座35开设有供转动轴34穿过的转动孔,转动孔靠近齿轮33的端部内壁凹陷形成一齿孔;齿轮33穿过有一限转弹簧36,限转弹簧36一端与滑动座固定,限转弹簧36另一端连接有卡固定杆穿过的安装环37,安装环37位于卡块31靠近滑动座35的一侧,当无外力作用于滑动座35上时,在限转弹簧36的弹力作用下,齿轮33伸入至齿孔且与齿孔内壁啮合;当有外力作用于滑动座35上时,能将齿轮33从齿孔内拉出;在滑动座35外壁上通过连接杆固定有一弧形测量尺38,测量尺38上标记有角度刻度。

为了避免当两支撑杆1之间角度调整好后在安装过程中发生改变,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两转动套21与铰接销22的连接处均固定有限转组件4,以当需要将支撑杆1与铰接销22相对固定时能驱动限转组件4限制两转动套21转动;当需要转动支撑杆1时能驱动限转组件4使得转动套21能相对铰接销22转动。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限转组件4,如图3以及图4所示,限转组件4包括:至少两卡紧部41,每一转动套21均至少对应设置一卡紧部41,转动套21内壁凹陷形成固位孔,每一卡紧部41均对应有一固位孔,每个固位孔内壁上设置有齿纹;每一卡紧部41均包括:卡舍411,在铰接销22内开设有驱动腔,在铰接销22上开设有将驱动腔与固位孔连通的穿梭孔,卡舍411穿过穿梭孔,卡舍411位于驱动腔内的端部穿过有一卡紧弹簧412,卡舍411位于驱动腔内的端部安装有能相对卡舍411旋转的安装架413,卡紧弹簧412一端与安装架413固定,卡紧弹簧412另一端与驱动腔内壁固定,安装架413上安装有能转动的滚轮414;驱动头42,其大端为圆柱体结构,其小端为圆锥体结构,驱动头42位于驱动腔内,驱动头42大端靠近连接槽;驱动杆43,其一端与驱动头42小端固定,驱动杆43的直径等于驱动头42小端的最小直径;以及螺杆44,在铰接销22远离连接槽的端部开设有将外界与驱动腔连通的螺纹孔,螺杆44穿过螺纹孔且与螺纹孔内壁螺纹连接;其中,当驱动头42小端与滚轮414相切时,在卡紧弹簧412的作用下使得卡舍411远离固位孔;当驱动头42大端与滚轮414相切时,驱动头42强制将卡舍411挤入固位孔内且卡入固位孔齿纹内。安装架413相对卡舍411的旋转以及滚轮414的旋转,避免了在旋转螺杆44时原因滚轮414需要按照螺旋路径在驱动头42上行走而导致滚轮414损坏或导致驱动头42损坏,由于仅设置滚轮414仅能是在圆环路径上行走,因此仅是滚轮414会因滚轮414在与螺杆44中心线方向的分行走力量而导致滚轮414和驱动头42损坏,而安装架413的设置使得滚轮414能够转向,进而实现了滚轮414因摩擦而转向,实现在螺杆44中心线方向的行走的速度分量,进一步减小了摩擦,延长了滚轮414与驱动头42的使用寿命。而设置驱动杆43的目的,是避免因螺杆44与驱动头42小端连接而导致螺杆44与驱动头42之间间隙变小、滚轮414无法在螺杆44与驱动头42之间间隙内行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