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359阅读:1659来源:国知局
加气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气砖。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与材料的不断发展,有许多创新的建筑技术与材料被使用于现代建筑上。加气砖由于具有质量轻、保温好、可加工和不燃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承重或围护填充结构。

现有的加气砖大致都采用平整面设计,在建筑堆砌时,必需配合泥浆涂抹于各加气砖结合部位,待其干涸后自然黏着固化,方能达到牢固连结的效果。然而,由于堆砌时,相邻两加气砖之间的泥浆的厚度和均匀度不易控制,不仅易导致堆砌后相邻两加气砖之间的黏合作用力不足以及堆砌成的墙体不美观,而且易造成泥浆的大量浪费以及周围环境的脏乱。同时,由于现有的加气砖采用平整面设计,因此,只能一块一块的堆砌,不利于实现机械的自动化堆砌以提高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气砖以避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气砖,该加气砖能保证堆砌成的墙体美观以及节省泥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气砖包括:

上表面和下表面,沿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

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并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其中,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分别设有定位槽及与所述定位槽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定位块,所述定位槽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定位槽的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分别设有凸台和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上表面,所述凸台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间隔设置的端面、连接所述端面和所述第一表面并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端面垂直的侧面及形成于所述侧面上的第一定位部,所述凹槽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并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侧壁及形成于所述侧壁上的第二定位部,两个所述加气砖组配时,所述凸台仅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凹槽,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形成卡合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所述侧面凹陷形成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为所述侧壁凸起形成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定位条。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所述侧面凸起形成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定位条,所述第二定位部为所述侧壁凹陷起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槽。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尺寸。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端面呈跑道形。

优选地,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分别向所述下表面方向凹陷形成有凹陷部,两个所述加气砖的所述凹陷部可组配形成一容纳槽。

优选地,在所述上表面至所述下表面方向上,所述容纳槽的尺寸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截面为V字形、U字形、梯形及圆弧形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的截面为V字形、U字形、梯形及圆弧形中的任意一种。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气砖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两个所述加气砖组配时,所述凸台仅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凹槽,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形成卡合结构,从而使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能避免相邻两所述加气砖之间仅通过泥浆结合的问题;同时,由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两所述加气砖之间可以不通过泥浆结合,因此,墙体堆砌时,可以先将多个所述加气砖沿所述第二方向进行组配形成一层墙体单元,然后将组配形成的墙体单元通过泥浆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堆砌;又由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分别设有定位槽及与所述定位槽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定位块,墙体单元通过泥浆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堆砌时,上、下墙体单元之间不仅可以通过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定位块定位,而且所述定位槽还可以限制泥浆溢流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机械的自动化堆砌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保证堆砌成的墙体的美观,避免了泥浆溢流造成的泥浆浪费和周围环境脏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气砖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加气砖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加气砖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加气砖组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加气砖组配后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气砖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5,所述加气砖100包括上表面1、下表面2、第一表面3以及第二表面4,所述上表面1和所述下表面2沿第一方向X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表面3以及所述第二表面4沿第二方向Y平行间隔设置并连接所述上表面1和所述下表面2。其中,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

所述上表面1和所述下表面2上分别设有定位槽5及与所述定位槽5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定位块6,所述定位槽5贯穿所述第一表面3和所述第二表面4,且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定位槽5的尺寸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5的截面为V字形、U字形、梯形及圆弧形中的任意一种。但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其他可以实现所述定位槽5的尺寸逐渐减小的形状均可以。

所述第一表面3和所述第二表面4上分别设有相匹配的凸台7和凹槽8,所述凹槽8贯穿所述上表面1,两个所述加气砖100组配时,所述凸台7仅可沿所述第一方向X插入所述凹槽8。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加气砖100堆砌成墙体后,所述第一方向X为垂直于地面的竖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Y为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方向。

所述凸台7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3平行间隔设置的端面71、连接所述端面71和所述第一表面3并与所述第一表面3和所述端面71垂直的侧面73及形成于所述侧面73上的第一定位部75;所述凹槽8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并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4的侧壁81及形成于所述侧壁81上的第二定位部83。其中,

所述第一定位部75为所述侧面73凹陷形成并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限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83为所述侧壁81凸起形成并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定位条,两个所述加气砖100组配时,所述凸台7仅可沿所述第一方向X插入所述凹槽8,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部75和所述第二定位部83形成卡合结构,从而使得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能避免相邻两所述加气砖100之间仅通过泥浆结合的问题;同时,由于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邻两所述加气砖100之间可以不通过泥浆结合,因此,墙体堆砌时,可以先将多个所述加气砖100沿所述第二方向Y进行组配形成一层墙体单元,然后将组配形成的墙体单元通过泥浆沿所述第一方向X进行堆砌;又由于所述上表面1和所述下表面2上分别设有定位槽5及与所述定位槽5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定位块6,墙体单元通过泥浆沿所述第一方向X进行堆砌时,上、下墙体单元之间不仅可以通过所述定位槽5和所述定位块6定位,而且所述定位槽5还可以限制泥浆溢流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机械的自动化堆砌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保证堆砌成的墙体的美观,避免了泥浆溢流造成的泥浆浪费和周围环境脏乱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定位部75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二定位部83的尺寸。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定位部75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定位部83的尺寸,从而使得所述凸台7沿所述第一方向X插入所述凹槽8后具有一定的收容空间,墙体堆砌时,所述收容空间内可以灌入泥浆,待其干涸后自然黏着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可以加强相邻两个所述加气砖100的结合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面71呈跑道形,从而便于所述凸台7插入所述凹槽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1与所述第一表面3和所述第二表面4的连接处还可以分别向所述下表面2方向凹陷形成有凹陷部9,两个所述加气砖100的所述凹陷部9可组配形成一容纳槽100A。墙体堆砌时,所述容纳槽100A可以灌入泥浆,待其干涸后自然黏着固化,从而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可以进一步加强相邻两个所述加气砖100的结合力。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表面1至所述下表面2方向上,所述容纳槽100A的尺寸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100A的截面可以选择为V字形、U字形、梯形及圆弧形中的任意一种,但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其他可以实现所述容纳槽100A的尺寸逐渐减小的形状均可以。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75为所述侧面73凸起形成的定位条,所述第二定位部83为所述侧壁81凹陷起形成的限位槽。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1-6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5和所述定位块6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凸台7和所述凹槽8的数量仅为一个,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对所述定位槽5和所述定位块6的数量以及所述凸台7和所述凹槽8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气砖的有益效果在于:两个所述加气砖100组配时,所述凸台7仅可沿所述第一方向X插入所述凹槽8,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部75和所述第二定位部83形成卡合结构,从而使得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能避免相邻两所述加气砖100之间仅通过泥浆结合的问题;同时,由于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相邻两所述加气砖100之间可以不通过泥浆结合,因此,墙体堆砌时,可以先将多个所述加气砖100沿所述第二方向Y进行组配形成一层墙体单元,然后将组配形成的墙体单元通过泥浆沿所述第一方向X进行堆砌;又由于所述上表面1和所述下表面2上分别设有定位槽5及与所述定位槽5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定位块6,墙体单元通过泥浆沿所述第一方向X进行堆砌时,上、下墙体单元之间不仅可以通过所述定位槽5和所述定位块6定位,而且所述定位槽5还可以限制泥浆溢流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机械的自动化堆砌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保证堆砌成的墙体的美观,避免了泥浆溢流造成的泥浆浪费和周围环境脏乱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