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洁净手术室用沉降缝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6094发布日期:2018-06-05 22:28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洁净手术室用沉降缝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的沉降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洁净手术室用沉降缝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设置沉降缝后,可限定结构物发生整齐、位置固定的裂缝,有利于结构物的安全、稳定。手术室是外科医疗的重要场所,需保持无菌无尘的环境,沉降缝的设置会对手术室的洁净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封住沉降缝,使其对手术室的洁净环境不产生影响。

有鉴于上述现有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洁净手术室用沉降缝施工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洁净手术室用沉降缝施工结构,解决手术室内墙顶面的沉降缝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洁净手术室用沉降缝施工结构,包括轻钢龙骨吊顶系统、背衬板(6)、吊顶面板和伸缩板;

所述轻钢龙骨吊顶系统一端与墙顶面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背衬板和所述吊顶面板固定连接,用于吊起所述背衬板和所述吊顶面板;

沉降缝两侧的两墙顶面各用所述轻钢龙骨吊顶系统进行吊装所述背衬板和所述吊顶面板;所述伸缩板放置于两个所述吊顶面板之间,且连接两个所述吊顶面板,用于封住两墙顶面间的沉降缝。

进一步地,所述轻钢龙骨吊顶系统包括沉降装置、横杆、挂钩和纵杆;

所述横杆横向均匀且平行设置于墙顶面下方;

所述沉降装置均匀且纵横交错设置于墙顶面与所述横杆之间,所述沉降装置一端与墙顶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

所述纵杆纵向均匀且平行设置于所述横杆下方,且与所述横杆垂直交错;

所述挂钩上部均匀挂设于所述横杆上,其底端设置于所述纵杆内部,且所述底端边缘与所述纵杆贴合;所述挂钩用于固定所述横杆和所述纵杆。

进一步地,所述沉降装置包括螺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勾形管材、外螺纹管和勾形杆;

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勾形管材上端中间的孔,且钉入墙顶面内部,所述第一螺母设置于所述螺杆露出墙顶面一端,用于固定所述勾形管材与所述螺杆;

所述外螺纹管上端插入所述勾形管材上端表面设置的孔中,且用所述第二螺母固定;所述外螺纹管下端插入所述勾形杆的上表面设置的孔中,且通过螺母与所述勾形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勾形杆还包括与其下底面延伸的折边,所述勾形杆下底面纵向宽度等于所述横杆的宽度,所述折边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横杆的高度;所述勾形杆高度为所述横杆高度的两倍;所述勾形杆用于包裹且勾住所述横杆下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板为拱形,且拱形两侧设置有纵向折边;所述伸缩板为厚度1mm的抗压弹性钢板,其表面镀锌并喷塑。

进一步地,还包括木条,所述木条纵向延伸设置于所述背衬板靠近沉降缝一侧,且与所述纵杆贴合,所述木条下表面与所述伸缩板的纵向折边表面贴合;

所述木条与所述伸缩板的纵向折边通过发黑自攻螺丝固定连接,再与吊顶面板连接;

所述木条与所述纵杆通过所述发黑自攻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各纵向设置的所述沉降装置下方的勾形杆中间位置的孔,用于固定每一纵向设置的所述沉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挂钩还包括上表面和与上表面连接的上折边,所述上表面与所述横杆上表面贴合,且其纵向长度与所述横杆的宽度相同;所述挂钩上端通过所述上表面和与其连接的所述上折边包裹住所述横杆上半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折边与所述上表面的角度为90°-120°,且所述上折边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挂钩的一半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背衬板与所述纵杆通过发黑自攻螺丝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钢龙骨吊顶系统连接墙顶面和吊顶面板,在两吊顶面板中间放置可伸缩板,解决墙顶面间沉降缝宽度问题,从而可以实现手术室的洁净环境;

2、通过设置的沉降装置,其外螺纹管与第二螺母可以扭转,从而实现控制墙顶面与吊顶面板之间的距离;

3、通过设置勾形杆折边、挂钩上折边,可以固定包裹住横杆,使其不会脱落或滑落;

4、使用发黑自攻螺丝,可以防止螺丝表面生锈,对材料结构的内在组织产生影响。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洁净手术室用沉降缝施工结构图;

图2是局部结构图;

图3是沉降装置结构图;

图4是挂钩和纵杆的细节图;

图5是沉降装置的勾形杆结构图;

附图说明:1-沉降装置,11-螺杆,12-第一螺母,13-第二螺母,14-勾形管材,15-外螺纹管,16-勾形杆,16a-折边,2-伸缩板,21-纵向折边,3-横杆,4-挂钩,41-底端,42-上表面,5-纵杆,6-背衬板,7-吊顶面板,8-固定杆,9-木条,10-发黑自改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洁净手术室用沉降缝施工结构,包括轻钢龙骨吊顶系统、背衬板6、吊顶面板7和伸缩板2;轻钢龙骨吊顶系统一端与墙顶面固定,另一端与背衬板6和吊顶面板7固定连接,用于吊起背衬板6和吊顶面板7;沉降缝两侧的墙顶面各用轻钢龙骨吊顶系统进行吊装背衬板6和吊顶面板7;伸缩板2放置于两个吊顶面板7之间,且连接两个吊顶面板7,用于封住两墙顶面间的沉降缝。

通过钢龙骨吊顶系统连接墙顶面和吊顶面板7,在两吊顶面板7中间放置可伸缩板2,解决墙顶面间沉降缝宽度问题,从而可以实现手术室的洁净环境。

轻钢龙骨吊顶系统包括沉降装置1、横杆3、挂钩4和纵杆5;横杆3横向均匀且平行设置于墙顶面下方;沉降装置1均匀且纵横交错设置于墙顶面与横杆3之间,沉降装置1一端与墙顶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横杆3固定连接;纵杆5纵向均匀且平行设置于横杆3下方,且与横杆3垂直交错;挂钩4上部均匀挂设于横杆3上,其底端41设置于纵杆5内部,且底端41边缘与纵杆5贴合;挂钩4用于固定横杆3和纵杆5。

横杆3和纵杆5均匀纵横平行设置在墙顶面下方,再通过沉降装置1均匀设置在墙顶面,且和挂钩4固定连接,可以使沉降装置1对横杆3和纵杆5的受力更均匀,进而可以使背衬板6和吊顶面板7四周受力均匀,在安装时与墙顶面平行且坚固。

沉降装置1包括螺杆11、第一螺母12、第二螺母13、勾形管材14、外螺纹管15和勾形杆16;螺杆11穿过勾形管材14上端中间的孔,且钉入墙顶面内部,第一螺母12设置于螺杆11露出墙顶面一端,用于固定勾形管材14与螺杆11;使用第一螺母12固定沉降装置与插入墙顶面的螺杆11,使两者固定连接,受力更大。沉降装置1优选在墙顶面分散且均匀纵横设置,可以使之后对背衬板6和吊顶面板7的拉紧力更均匀且牢固。外螺纹管15上端插入勾形管材14上端表面设置的孔中,且用第二螺母13固定;外螺纹管15下端插入勾形杆16的上表面设置的孔中,且通过螺母与勾形杆16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的沉降装置,其外螺纹管与第二螺母或下端连接的螺纹可以扭转,控制外螺纹管15露出中间段的长度,从而实现控制墙顶面与吊顶面板之间的距离;

勾形杆16还包括与其下底面延伸的折边16a,勾形杆16下底面纵向宽度等于横杆3的宽度,折边16a长度小于等于横杆3的高度;勾形杆16高度为横杆3高度的两倍;勾形杆16用于包裹且勾住横杆3下底面。此设置,可以更方便勾形杆16简单的勾住横杆3,且折边16a的设置可以使勾形杆16对横杆3更好的包裹,使横杆3固定且不会滑落。勾形杆17的折边16a与底面的角度优选为90°-120°,这角度可更方便横杆3的放入,且不会滑落。

伸缩板2为拱形,且拱形两侧设置有纵向折边21;伸缩板2为厚度1mm的抗压弹性钢板,其表面镀锌并喷塑。其拱形形状,使其两端的纵向折边21可以与两墙顶面的吊顶面板固定,且其1mm的厚度为优选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改其厚度,抗压弹性钢板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其使用更灵活;伸缩板2表面镀锌及喷塑使其防腐性能更好。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木条9,木条9纵向延伸设置于背衬板6靠近沉降缝一侧,且与纵杆5贴合,木条9下表面与伸缩板2的纵向折边21表面贴合;木条9与伸缩板2的纵向折边21通过发黑自攻螺丝10固定连接,再与吊顶面板7连接;木条9与纵杆5通过发黑自攻螺丝10固定连接。还包括固定杆8,固定杆8穿过各纵向设置的沉降装置1下方的勾形杆16中间位置的孔,用于固定每一纵向设置的沉降装置1。

在每个横杆3与纵杆5交错的位置,使用发黑自攻螺丝10纵向设置,固定木条9与纵杆5和挂钩4,再通过发黑自攻螺丝10纵向均匀设置,用于固定伸缩板2和木条9;使用发黑自攻螺丝10,可以防止螺丝表面生锈,对材料结构的内在组织产生影响。

由于沉降装置1均匀设置,用于连接墙顶面,及最终吊起背衬板6和吊顶面板7,为使各纵向设置的沉降装置1固定且不晃动,因此,需要固定每一纵向设置的沉降装置;因而,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杆8,固定杆8穿过各纵向设置的沉降装置1下方的勾形杆16中间位置的孔,用于固定每一纵向设置的沉降装置1。

挂钩4还包括上表面42和与上表面42连接的上折边,上表面42与横杆3上表面贴合,且其纵向长度与横杆3的宽度相同;挂钩4上端通过上表面42和与其连接的上折边包裹住横杆3上半端。优选地,上折边与上表面42的角度为90°-120°,且上折边的长度小于等于挂钩4的一半高度。通过设置勾形杆16的折边、纵杆5的上折边,可以固定包裹住横杆3,使其不会脱落或滑落,具有更好的稳固性。

背衬板6与纵杆5通过发黑自攻螺丝10固定;发黑自攻螺丝10均匀设置,且在穿过背衬板6和纵杆5的同时穿进挂钩4。对背衬板6和纵杆5的固定,在背衬板与纵杆5的接触面,可以使用多个发黑自攻螺丝10均匀间隔钉入,此操作可以更好的固定背衬板6与吊顶面板7和挂钩4,使之间的关系更稳固。

吊顶面板7的长宽与墙顶面的长宽相同,背衬板6的宽度等于吊顶面板7的宽度,其长度等于吊顶面板7的长度减去木条9的横向宽度,木条9的纵向长度等于吊顶面板7的宽度,横杆3的长度等于背衬板6的长度。此设置可以使伸缩板2不与背衬板6以及轻钢龙骨吊顶系统固定设置,而将伸缩板2放置于沉降缝边木条9和吊顶面板7之间,使其可以在后期需要更换伸缩板2时,方便更换,而不必复杂的将轻钢龙骨吊顶系统和背衬板全部分解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