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配料机储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4900发布日期:2019-03-05 17:4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配料机储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制造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配料机储料斗。



背景技术:

混凝土配料机用于混凝土机械上运输石子、砂子、块石等原料,把原料通过皮带输送到主机内,与水泥进行搅拌形成混凝土。

公告号为CN20595275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配料机储料斗,包括设有出料口的斗体,所述斗体位于出料口处设有松料机构,所述松料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斗体内壁的转轴、沿转轴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连接于转轴外壁的松料片、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够对起拱的物料进行松动,并且带动其转动实现将物料带出出料口的一种混凝土配料机储料斗。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需要时刻观察出料口处的出料情况,以便及时往储料斗内添加物料,避免设备空载运行;然而在晚上或者阴天等弱光环境中,人们往往无法清楚地看清出料口处的出料情况,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混凝土配料机储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配料机储料斗,包括斗体,所述斗体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斗体的外侧面并于出料口的同侧位置向外延伸有位于出料口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斗体等宽;所述支撑板上靠近出料口的板面设置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的光照方向朝下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照明装置能够有效对斗体上的出料口进行照明,以使人们能够在弱光环境中看清出料口的出料情况;通过支撑板能够将照明装置固定于斗体的外侧面,同时能够让照明装置与斗体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使照明装置所发出的光线能够发散开来;其中,支撑板与斗体等宽能够增加支撑板的整体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滑移机构,所述滑移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板上靠近出料口的板面并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滑移卡接有沿着滑轨的长度方向运动的滑块,所述照明装置固定于滑块的下侧面。

采用上述方案,滑块能够在滑轨上进行滑移,以改变照明装置在支撑板下方的横向位置,从而调整照明装置的光照位置,增加了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为梯形导轨,所述滑块上靠近梯形导轨的侧面开设有供梯形导轨滑移卡接的燕尾槽。

采用上述方案,梯形导轨与燕尾槽之间的滑移配合结构简单,使得滑块能够在滑轨上稳定地滑移,同时滑块不易从滑轨上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在滑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向外延伸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板面上均贯穿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端部抵压于滑轨侧面的螺杆。

采用上述方案,螺杆在螺纹孔内的周向转动能够转变为轴向移动,从而改变螺杆与滑轨间的距离,以锁定或者解锁滑块在滑轨上的相对位置;当拧紧螺杆时,螺杆的端部能够抵压于滑轨的侧面,从而锁定滑块,以使滑块无法滑移;反之,当拧松螺杆时,螺杆的端部能够远离滑轨的侧面,从而使滑块解除锁定,以使滑块恢复自由移动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螺杆远离滑轨的一端超出限位板的板面且超出部分设置有握持件。

采用上述方案,握持件更加便于着力,使得人们在驱动螺杆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省力,提升了操作便利性。

作为优选,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固定于滑块下侧面的灯罩以及设置于灯罩内的照明灯,所述灯罩的开口向下设置,且所述灯罩的内侧壁上贴合有反光板。

采用上述方案,灯罩能够更好地保护照明灯,使得照明灯不易受到外界磕碰及伤害,从而延长了照明灯的使用寿命;同时灯罩能够将照明灯的上方位置遮挡住,避免照明灯所发出的光线从上方发散出去,同时反光板能够将照明灯发出的光线更加集中地照射于出料口位置,既能提升光照亮度以及均匀度,又能增加光线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灯罩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检测灯罩周围的光线强弱以输出光线检测信号的光线感应单元,所述光线感应单元上耦接有响应于光线检测信号的执行单元;

当光线感应单元检测到灯罩周围的光线变弱时,所述执行单元导通照明灯的供电回路,以使照明灯发光;反之,当光线感应单元检测到灯罩周围的光线变强时,所述执行单元切断照明灯的供电回路,以使照明灯停止工作。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照明灯能够在弱光环境中自动开启,省去了人工操作的麻烦,提升了操作效率;同时照明灯又能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中自动熄灭,从而节省电能,更加人性化。

作为优选,所述斗体的外侧面并于出料口的同侧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人体的靠近或远离以输出人体检测信号的人体检测单元,所述人体检测单元上耦接有响应于人体检测信号的控制单元;

当人体检测单元检测到人体靠近斗体时,所述控制单元导通照明灯的供电回路,以使照明灯能够被启动;反之,当人体检测单元检测到人体远离斗体时,所述控制单元切断照明灯的供电回路,以使照明灯无法被启动。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照明灯只有在人体靠近储料斗与出料口同侧的位置时,才能在弱光环境中被启动;反之,若储料斗附近没有人,则无论储料斗周围的光线强度如何变化,照明灯都无法被启动,从而进一步节省电能。

作为优选,所述人体检测单元为热释电红外检测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热释电传感器本身不发出任何类型的辐射,器件功耗很小,隐蔽性好,价格低廉,抗干扰性强,并且能够有效监测生物热源,从而判断人体的靠近或远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照明装置能够有效对斗体上的出料口进行照明,以使人们能够在弱光环境中看清出料口的出料情况;通过支撑板能够将照明装置固定于斗体的外侧面,同时能够让照明装置与斗体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使照明装置所发出的光线能够发散开来;其中,支撑板与斗体等宽能够增加支撑板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二。

图中:1、斗体;2、出料口;3、支撑板;4、照明装置;5、滑轨;6、滑块;7、燕尾槽;8、限位板;9、螺纹孔;10、螺杆;11、握持件;12、灯罩;13、照明灯;14、光线感应单元;15、执行单元;16、人体检测单元;17、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配料机储料斗,如图1所示,包括斗体1,该斗体1呈倒置的四棱锥状,斗体1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2。斗体1的外侧面并于出料口2的同侧位置向外延伸有位于出料口2上方的支撑板3,该支撑板3的板面向下倾斜,且支撑板3与斗体1等宽,并呈水平设置。

如图2所示,支撑板3上靠近出料口2的板面设置有照明装置4,照明装置4的光照方向朝下设置。更进一步的,支撑板3上设置有滑移机构,滑移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板3上靠近出料口2的板面并沿支撑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5,滑轨5上滑移卡接有沿着滑轨5的长度方向运动的滑块6,照明装置4固定于滑块6的下侧面。其中,滑轨5为梯形导轨,滑块6上靠近梯形导轨的侧面开设有供梯形导轨滑移卡接的燕尾槽7,以使滑块6能够稳定地在滑轨5上进行滑移。

滑块6在滑轨5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向外延伸有限位板8,限位板8的板面上均贯穿有螺纹孔9,螺纹孔9内螺纹连接有端部抵压于滑轨5侧面的螺杆10。螺杆10远离滑轨5的一端超出限位板8的板面且超出部分设置有握持件11,该握持件11优选为梅花手柄。

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4包括固定于滑块6下侧面的灯罩12以及设置于灯罩12内的照明灯13。其中,照明灯13优选为白炽灯或者节能灯,灯罩12的开口向下设置,且灯罩12的内侧壁上贴合有反光板。

如图2和图3所示,灯罩12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检测灯罩12周围的光线强弱以输出光线检测信号的光线感应单元14,光线感应单元14包括电阻R10、R11、R12、光敏电阻Rg、电容C5、NPN型的三极管Q1和PNP型的三极管Q2。电阻R10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1,另一端耦接于光敏电阻Rg的一端,光敏电阻Rg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正极耦接于电阻R10和光敏电阻Rg的连接点,负极接地。电阻R11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1,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电阻R10和光敏电阻Rg的连接点,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耦接于电压V1,基极耦接于电阻R11和三极管Q1的连接点,三极管Q2的集电极耦接于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与电阻R12的连接点用于输出光线检测信号。

电阻R10与光敏电阻Rg构成了分压电路,光敏电阻Rg的阻值会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当外界光线变强时,光敏电阻Rg的阻值就会变小,其与电阻R10连接点的电压也就相应地减小;相反地,当外界光线变弱时,光敏电阻Rg的阻值就会变大,其与电阻R10之间的连接点电压也就相应地增加,其中电容C5起到稳压作用。

三极管Q1的基极用于接收电阻R10与光敏电阻Rg之间的连接点电压,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1导通,其与电阻R11之间的连接点电压为零(低电平);反之,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1截止,其与电阻R11之间的连接点电压即为电压V1(高电平)。

三极管Q2用于接收电阻R11和三极管Q1之间的连接点电压,当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2截止,其与电阻R12之间的连接点电压为零(低电平);反之,当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2导通,其与电阻R12之间的连接点电压即为电压V1(高电平)。

如图3所示,光线感应单元14上耦接有响应于光线检测信号的执行单元15,执行单元15包括继电器KA、NPN型的三极管Q3和续流二极管D2,继电器KA的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4,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基极耦接于三极管Q2和电阻R12的连接点,发射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2与继电器KA的线圈反并联。继电器KA的常开触点KA-1串联于照明灯13的供电回路。当光线感应单元14检测到灯罩12周围的光线变弱时,执行单元15导通照明灯13的供电回路,以使照明灯13发光;反之,当光线感应单元14检测到灯罩12周围的光线变强时,执行单元15切断照明灯13的供电回路,以使照明灯13停止工作。

如图1和图4所示,斗体1的外侧面并于出料口2的同侧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人体的靠近或远离以输出人体检测信号的人体检测单元16,人体检测单元16为热释电红外检测电路,其包括热释电传感器N1,热释电传感器N1的输入端耦接于电压V2,输出端输出相应的人体检测信号,热释电传感器N1的接地端接地。

热释电传感器主要是由高热电系数的材料制成的探测元件,在每个探测器内装入一个或两个探测元件,并将两个探测元件以反极性串联,以抑制由于自身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干扰;由探测元件将探测并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微弱的电压信号,经装在探头内的场效应管放大后向外输出。

当有人靠近斗体1上具有出料口2的侧面时,热释电传感器N1能够检测到人体红外辐射,从而输出高电平的人体检测信号;反之,当人体远离斗体1时,热释电传感器N1检测不到人体红外辐射,从而输出低电平的人体检测信号。

如图4所示,人体检测单元16上耦接有响应于人体检测信号的控制单元17,控制单元17包括继电器K、NPN型的三极管Q4和续流二极管D1,继电器K的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3,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基极耦接于热释电传感器N1的输出端以接收相应的人体检测信号,发射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1与继电器K的线圈反并联。而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K-1串联于照明灯13的供电回路。当人体检测单元16检测到人体靠近斗体1时,控制单元17导通照明灯13的供电回路,以使照明灯13能够被启动;反之,当人体检测单元16检测到人体远离斗体1时,控制单元17切断照明灯13的供电回路,以使照明灯13无法被启动。

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在调整照明装置4的位置时,先通过握持件11拧松螺杆10,以解除限位板8的锁定,从而解除滑块6的锁定,进而使滑块6能够沿着滑轨5进行滑移,以调整灯罩12内照明灯13的横向位置。在确定照明灯13的位置后,再通过握持件11拧紧螺杆10,以锁定限位板8,从而锁定滑块6在滑轨5上的相对位置,进而限定照明灯13的位置。

在确定照明灯13的位置后,若储料斗周围的环境光线较弱,那么光敏电阻Rg就会因检测不到足够强的光线而使阻值增大,其与电阻R10之间的连接点电压也会增加,从而输出高电平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导通,进而三极管Q1与电阻R11的连接点输出低电平,使三极管Q2也导通,进而使三极管Q2与电阻R12的连接点输出高电平的光线检测信号至三极管Q3的基极,使三极管Q3导通,继电器KA的线圈得电吸合,其对应的常开触点KA-1闭合。此时若有人靠近斗体1上具有出料口2的侧面,则热释电传感器N1能够检测到人体红外辐射,从而输出高电平的人体检测信号至三极管Q4的基极,使三极管Q4导通,继电器K的线圈得电吸合,其对应的常开触点K-1闭合,导通照明灯13的供电回路,使照明灯13发光,以对出料口2进行照明。若人体远离了斗体1,则热释电传感器N1检测不到人体红外辐射,从而输出低电平的人体检测信号至三极管Q4的基极,使三极管Q4截止,继电器K的线圈失电复位,其对应的常开触点K-1断开,以切断照明灯13的供电回路,使照明灯13停止工作。

反之,若储料斗周围的光线变强时,那么光敏电阻Rg的阻值就会随着外界光线的变化而减小,其与电阻R10之间的连接点电压也随之减小,从而输出低电平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进而三极管Q1与电阻R11的连接点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Q2也截止,进而使三极管Q2与电阻R12的连接点输出低电平的光线检测信号至三极管Q3的基极,使三极管Q3截止,继电器KA的线圈失电复位,其对应的常开触点KA-1断开,以切断照明灯13的供电回路,使照明灯13停止工作,以节省电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