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筋绑扎辅助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750发布日期:2018-07-31 20:56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设计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梁筋绑扎辅助支架。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梁的钢筋绑扎是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序。而通常的做法是作业人员将梁上部纵筋用废旧模板或短木方垫起,使上部纵筋与下部纵筋分离相应的距离,随后进行箍筋的绑扎。这种做法有着明显的缺陷,没有相应的工具作为支撑纵筋因无法控制间距,导致纵筋间距不均匀,梁的受力界面变化,梁筋的整体性差的质量问题。而且在绑扎过程中因为间距控制不当会影响绑扎效率,浪费时间。作为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多发的钢筋工程,这些问题都应该通过相应的技术与工具去解决。

因此,如何提高梁的钢筋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梁筋绑扎辅助支架,在梁绑扎过程中,固定梁纵向钢筋,方便绑扎,避免因工人粗心技术不足等因素导致纵筋间距出现问题,影响美观与整体性保证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梁筋绑扎辅助支架,包括可活动的钢筋支架、上下两个带凹槽的水平支撑、起支撑作用的三角板、立杆、机械套筒连接部件、可调节长度的立杆,可活动的钢筋支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呈一定角度展开用于固定钢筋,下部分与水平支撑的凹槽吻合,侧面有螺丝孔,在安放在合适位置后通过螺丝固定在水平支撑上;所述立杆一端与水平支撑焊接保证稳定,另一端设有丝扣与机械套筒连接;所述起支撑作用的三角板两边分别连接在水平支撑和立杆之间;可调节长度的立杆两端带有丝扣,与上下的立杆分别通过机械套筒连接。

优选地,所述带凹槽的水平支撑为两侧带有凹槽的方钢条,凹槽的宽度与螺丝相适应,保证活动支架固定。

优选地,所述可活动的钢筋支架下部为槽型,两侧分别设有螺丝孔,所述槽型扣在所述带凹槽的水平支撑上。

优选地,所述机械套筒由两支套筒焊接而成,连接部位焊接封死保证不互相联通。

本发明梁筋绑扎辅助支架,其结构主要特征为一种梁纵筋的支撑体系,包含横向支撑与可调的竖向支撑。水平支撑与竖直支撑靠焊接连接;竖直支撑分为三段,靠机械套筒连接。

横向支撑与可调的竖向支撑均为垂直布置。

横向支撑应有两个与可调竖向支撑相连。

可调的竖向支撑,其组成为三段,至少两组机械连接套筒保证其连接可靠。

所述机械链接套筒,有一定的长度的同时其中间有隔层以保证再保证梁筋绑扎完成后可以调节中间可调的竖向立杆取出支撑架。

本发明梁筋绑扎辅助支架各个配件预制加工后进行组装,根据梁的界面尺寸选用合适的预制配件,再加上相应数量的钢筋支架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先在模板上放置下部纵筋,放上支架,将钢筋支架卡入相应位置的钢筋,再放置上部纵筋,也对应卡入支架中。支架会与梁相互固定,达到使用目的。待绑扎完成后调整中间的机械连接套筒,就可以取出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梁筋绑扎辅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梁筋绑扎辅助支架的各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梁筋绑扎辅助支架,包括以下几部分:

可活动的钢筋支架1: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呈一定角度展开用于固定钢筋,下部分与水平支撑的凹槽吻合,侧面有螺丝孔,在安放在合适位置后有螺丝固定在水平支撑上。

带凹槽的水平支撑2:带有凹槽的方钢条,凹槽的深度与螺丝相符,保证活动支架固定。

起支撑作用的三角板3:三角板的作用是加固补强保证整个体系的稳定。

立杆4:主要作用为支撑和传力,一端与水平支撑焊接保证稳定,另一端为丝扣与机械套筒连接。

机械套筒连接部件5:作为立杆与活动立杆连接的部件,由两支套筒焊接而成,连接部位焊接封死保证不互相联通,这样起到连接传力作用的同时可以灵活调节整个支架的高度,方便支撑钢筋或者取出支架。

可调节长度的立杆6:起支撑与传力的立杆,两端带有丝扣,主要的作用是适应不同梁的尺寸方便更换。使用时根据相应梁筋的尺寸与钢筋分布,选用适合的立杆与水平支撑,安装合适数量的活动钢筋支架,调整好间距后就可以使用了。

使用时先放置下部纵筋,放置支架再放置上部纵筋。为了使钢筋体系稳定性得到保证,梁筋较多时应当增加支架数量以满足其稳定的要求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是比较简易的支撑体系,可以现场制作出替代品。其主要作用是梁筋绑扎时的辅助工具代替传统作业时采用木方模板等不符合尺寸的模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