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玻璃幕墙的骨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584发布日期:2019-04-17 00:2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用于玻璃幕墙的骨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架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玻璃幕墙的骨架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装置具有隔音、隔热、防结霜、防潮和抗风压强度的性能,为了把玻璃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墙上,需要在玻璃和建筑物的外墙之间安装骨架装置,因此用于玻璃幕墙的骨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部件,在现有的用于玻璃幕墙的骨架装置中,还都是把立柱与横梁通过具有固定角度的连接角码进行连接,为了适应建筑的外墙立面的形状的变化,需要把立柱与横梁进行各种角度的连接,就需要使用不同角度的模具满足各种角度的连接角码,从而延长了部件制作周期,影响了玻璃幕墙的施工效率。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玻璃幕墙的骨架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玻璃幕墙的骨架装置,因此实现了连接角码的单一化制作,提高了玻璃幕墙的施工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立柱和横梁的骨架装置本体,设置在立柱和横梁之间并且使立柱和横梁呈角度分布的连接角码。

由于设计了骨架装置本体和连接角码,通过连接角码,实现了骨架装置本体的立柱和横梁各种角度的连接,适合建筑的外墙立面的形状的变化要求,不再把立柱与横梁通过具有固定角度的连接角码进行连接,因此实现了连接角码的单一化制作,提高了玻璃幕墙的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形成角度范围连接的方式把连接角码与骨架装置本体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连接角码设置为包含有竖向角码和横向角码,

竖向角码设置为与立柱并且横向角码设置为与横梁联接,横向角码设置为与竖向角码摆动是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立柱和横梁分别设置为管状体并且立柱设置为沿建筑物的外墙的竖向中心线分布,横梁设置为沿建筑物的外墙的横向中心线分布并且横梁的端头部设置为与立柱的侧面部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竖向角码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竖向角码设置为包含有底部、平部、斜部和铰接头,底部和平部设置为呈L字形分布并且斜部的一端端头设置为与平部联接,在斜部的另一端端头设置有铰接头并且底部设置为与立柱联接,铰接头设置为与横向角码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斜部的中心线与平部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55°并且铰接头设置为圆形球状体,铰接头设置为与斜部贴合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横向角码设置为条状体并且横向角码设置为包含有条部和包容部,包容部设置在条部的端面部并且条部设置为与横梁联接,包容部设置为与竖向角码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包容部设置为具有圆形球空间的凸缘部并且竖向角码设置为镶嵌在包容部中。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立柱和竖向角码与横梁和横向角码设置为按照活动角度的方式联接并且竖向角码和横向角码设置为按照端头镶嵌的方式联接,一个竖向角码和一个横向角码设置为组成一组端头镶嵌部件并且多组端头镶嵌部件分别设置在立柱和横梁之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形成角度范围连接的骨架装置本体和连接角码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玻璃幕墙的骨架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竖向角码3和横向角码4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立柱1、横梁2、竖向角码3和横向角码4,

竖向角码3设置为与立柱1并且横向角码4设置为与横梁2联接,横向角码4设置为与竖向角码3摆动是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和横梁2分别设置为管状体并且立柱1设置为沿建筑物的外墙的竖向中心线分布,横梁2设置为沿建筑物的外墙的横向中心线分布并且横梁2的端头部设置为与立柱1的侧面部接触式联接。

通过立柱1和横梁2,形成与竖向角码3和横向角码4的支撑连接点,由立柱1和横梁2,实现对玻璃和玻璃夹件的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竖向角码3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竖向角码3设置为包含有底部31、平部32、斜部33和铰接头34,底部31和平部32设置为呈L字形分布并且斜部33的一端端头设置为与平部32联接,在斜部33的另一端端头设置有铰接头34并且底部31设置为与立柱1联接,铰接头34设置为与横向角码4联接。

通过竖向角码3,形成与横向角码4的支撑连接点,由底部31,实现了与立柱1的连接,由平部32和斜部33,实现了对铰接头34进行外摆支撑,由铰接头34,实现了与横向角码4的摆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斜部33的中心线与平部3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55°并且铰接头34设置为圆形球状体,铰接头34设置为与斜部33贴合式联接。

通过斜部33,形成了满足横向角码4的活动的空间,通过铰接头34,形成了满足横向角码4的铰接点。

在本实施例中,横向角码4设置为条状体并且横向角码4设置为包含有条部41和包容部42,包容部42设置在条部41的端面部并且条部41设置为与横梁2联接,包容部42设置为与竖向角码3联接。

通过横向角码4,形成与竖向角码3的支撑连接点,由条部41,实现了与横梁2的连接,由包容部42,实现了与竖向角码3的摆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包容部42设置为具有圆形球空间的凸缘部并且竖向角码3设置为镶嵌在包容部42中。

通过包容部42,形成了满足竖向角码3的包容铰接点。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和竖向角码3与横梁2和横向角码4设置为按照活动角度的方式联接并且竖向角码3和横向角码4设置为按照端头镶嵌的方式联接,一个竖向角码3和一个横向角码4设置为组成一组端头镶嵌部件并且多组端头镶嵌部件分别设置在立柱1和横梁2之间。

把立柱1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把竖向角码3与立柱1连接,把横向角码4与横梁2连接,把横梁2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从而把立柱1和横梁2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形成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的骨架。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骨架装置本体和连接角码,通过连接角码,实现了骨架装置本体的立柱1和横梁2各种角度的连接,适合建筑的外墙立面的形状的变化要求,不再把立柱与横梁通过具有固定角度的连接角码进行连接,因此实现了连接角码的单一化制作,提高了玻璃幕墙的施工效率。

2、由于设计了竖向角码3和横向角码4,满足了连接角码的摆动角度。

3、由于设计了竖向角码3,形成了铰接活动空间,防止立柱1和横梁2出现干涉。

4、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形成角度范围连接的骨架装置本体和连接角码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具有立柱1和横梁2的骨架装置本体,设置在立柱1和横梁2之间并且使立柱1和横梁2呈角度分布的连接角码。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