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震的预制墙体及采用其的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5319发布日期:2018-10-13 02:1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特别是一种可减震的预制墙体及采用其的墙体,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功能的多元化、建筑造型美观的需求、建筑空间和使用上的舒适性以及和城市规划相结合度的提高,建筑体型越来越新颖别致,特别是中庭空间的出现和底部空间的变化使得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类结构的抗震性能不仅比普通的结构形式要差一些,而且这些结构中除需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且人行荷载所产生的振动也不可忽视;另外这些结构中各构件的振动会相互影响、传递和叠加,甚至多振源产生共振等现象,因此,这类结构的减振设计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建筑物所需的基础反力较大,若在基础上设置隔震设备,则必然会对设备的承载力及刚度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如何能简单的利用建筑结构自身条件,通过增加少量附加构件,既可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同时又能对结构本身起到阻尼减振的作用,这样的可减震的预制墙体尚未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减震的预制墙体及采用其的墙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少量的附加构件,预制墙体既可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同时又能对建筑结构本身起到阻尼减振的作用。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得预制墙体具备减震的功能,多个所述预制墙体相连形成组合墙体后,使得组合墙体安装于建筑物框架内形成的墙体具备减震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减震的预制墙体,包括墙体本体层,该墙体本体层侧面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内装配有多个减震机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时,得益于减震层内装配有多个减震机构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墙体具备减震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少量的附加构件,预制墙体既可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同时又能对建筑结构本身起到阻尼减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减震的预制墙体,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于减震层两侧面内部的2个地接板体、和设置于两地接板体之间的减震板,且至少1个地接板体与减震板之间连接有至少1个弹性元件,所述地接板体与减震板上连接有至少1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2个第一支撑杆和2个第二支撑杆,两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共同铰接于减震板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地接板体上,两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共同铰接于减震板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第一支撑杆中部。作为减震机构可选择的具体设计,使用时,将多个减震机构预埋于减震层内,使预制墙体能够减震。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装配于减震板上、另一端通过限位块装配于地接板体上。能够提高减震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有2个,且两支撑机构互为镜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减震的预制墙体,所述墙体本体层与减震层之间还设置有保温层。使预制墙体能够具有保温功能。可供选择的,所述保温层内的填充材料为聚苯乙烯泡沫。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本体层与保温层之间、保温层与减震层之间通过胶层按压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减震的预制墙体,所述墙体本体层与减震层的两端部设置有连接块,两连接块的外端面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状结构。通过连接块使得任意两个预制墙体能够相互紧密吻合,使多个预制墙体之间能够更加稳固的连接。

一种可减震的墙体,包括上述的预制墙体,多个所述预制墙体相连形成组合墙体,该组合墙体安装于建筑物框架内。使得组合墙体安装于建筑物框架内形成的墙体具备减震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减震的墙体,该组合墙体的4个墙角与建筑物框架的4个墙角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层。能够增加墙体的减震作用。

进一步的,位于底部的2个橡胶垫层为夹紧在2个金属板之间的橡胶垫;位于顶部的2个橡胶垫层为无压缩刚度的橡胶垫。能够进一步的增加墙体的减震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减震的预制墙体及采用其的墙体,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少量的附加构件,预制墙体既可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同时又能对建筑结构本身起到阻尼减振的作用。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得预制墙体具备减震的功能,多个所述预制墙体相连形成组合墙体后,使得组合墙体安装于建筑物框架内形成的墙体具备减震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可减震的预制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可减震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墙体本体层、2-保温层、3-减震层、4-减震机构、41-地接板体、42-减震板、43-第一支撑杆、44-第二支撑杆、45-弹簧、46-限位块、5-连接块、6-组合墙体、7-建筑物框架、8-橡胶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减震的预制墙体,包括墙体本体层1,该墙体本体层1侧面设置有减震层3,所述减震层3内装配有多个减震机构4。

采用本实用新型时,得益于减震层3内装配有多个减震机构4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墙体具备减震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少量的附加构件,预制墙体既可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同时又能对建筑结构本身起到阻尼减振的作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减震机构4有4个,4个减震机构4等间距的预埋于减震层3内。当然,减震机构4可以也有2个、3个、5个或更多个。

基于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减震机构4包括设置于减震层3两侧面内部的2个地接板体41、和设置于两地接板体41之间的减震板42,且至少1个地接板体41与减震板42之间连接有至少1个弹性元件,所述地接板体41与减震板42上连接有至少1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2个第一支撑杆43和2个第二支撑杆44,两第一支撑杆43的一端共同铰接于减震板42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地接板体41上,两第二支撑杆44的一端共同铰接于减震板42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两第一支撑杆43中部。作为减震机构4可选择的具体设计,使用时,将多个减震机构4预埋于减震层内,使预制墙体能够减震。可供选择的,每个减震机构4具有2个弹性元件。当然,也可以是:每个减震机构4具有1个、3个或更多个弹性元件。可供选择的,只有1个地接板体41与减震板42之间连接有2个弹性元件。当然,也可以是两地接板体41与减震板42之间分别都连接有2个弹性元件。

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45,弹簧45的一端装配于减震板42上、另一端通过限位块46装配于地接板体41上。能够提高减震效率。

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机构有2个,且两支撑机构互为镜像。即,每个减震机构4具有2个支撑机构。当然,也可以是:每个减震机构4具有1个、3个或更多个支撑机构。

基于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墙体本体层1与减震层3之间还设置有保温层2。使预制墙体能够具有保温功能。可供选择的,所述保温层2内的填充材料为聚苯乙烯泡沫。

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墙体本体层1与保温层2之间、保温层2与减震层3之间通过胶层按压粘接。

基于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墙体本体层1与减震层3的两端部设置有连接块5,两连接块5的外端面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状结构。通过连接块5使得任意两个预制墙体能够相互紧密吻合,使多个预制墙体之间能够更加稳固的连接。与保温层2的设计相结合时,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墙体本体层1、保温层2、减震层3的两端部设置有连接块5。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减震的墙体,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预制墙体,多个所述预制墙体相连形成组合墙体6,该组合墙体6安装于建筑物框架7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可减震的墙体时,将组合墙体6安装于建筑物框架7内,使得组合墙体6安装于建筑物框架7内形成的墙体具备减震的功能。

基于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组合墙体6的4个墙角与建筑物框架7的4个墙角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层8。能够增加墙体的减震作用。组合墙体6、橡胶垫层8、建筑物框架7组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一定的可变形能力、自身可以吸收能量、产生阻尼效应的自减震装置。

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位于底部的2个橡胶垫层8为夹紧在2个金属板之间的橡胶垫;位于顶部的2个橡胶垫层8为无压缩刚度的橡胶垫。能够进一步的增加墙体的减震作用。各个橡胶垫层8可以只有1层,也可以有多层。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减震的预制墙体及采用其的墙体,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少量的附加构件,预制墙体既可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同时又能对建筑结构本身起到阻尼减振的作用。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得预制墙体具备减震的功能,多个所述预制墙体相连形成组合墙体后,使得组合墙体安装于建筑物框架内形成的墙体具备减震的功能。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可减震的墙体,既不影响使用和建筑美观,又仅需增加少量的投资,既能减小建筑结构在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还能减小结构在其它振源作用下的响应,减振效果好,并可消除多振源产生共振的危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