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钢中心砖烧制用砖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1605发布日期:2018-09-04 23:2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砖烧制用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流钢中心砖烧制用砖托。



背景技术:

流钢砖是砌筑在浇注铸锭用底板的沟槽内连通分钢砖和钢锭模的中空耐火砖,中心砖属于整套流钢砖砌筑的第三套砖,砖体为带有中心孔的正多棱柱结构(一般为正八棱柱结构),顶壁呈正多边形结构并带有子口,具体如图1、图2所示;中心砖的子口与铸管砖衔接、侧壁上的母口与连接方钢砖衔接形成钢液流道。在流钢过程中,除要求中心砖本身具有耐高温、耐冲刷、抗热震稳定性好等特性外,还要求中心转与方钢砖、铸管砖衔接紧密,防止漏钢。

由于中心砖顶壁具有连接铸管砖母口的子口,其烧成时一般采用平装方式。为保证中心砖的合格率,通常在中心砖下部摆放几层直形砖作衬砖;但是在装窑时,只能在窑车上部装一层中心砖,装载率低,生产效率低、耗费燃料多,大大增加了中心砖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装载量的流钢中心砖烧制用砖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流钢中心砖烧制用砖托,包括中心处带有通孔的圆盘形托座,所述通孔的直径与中心砖的中心孔直径一致;所述圆盘形托座上表面中部向下内凹形成呈圆形结构的上凹槽,其下表面中部向上内凹形成呈圆形结构的下凹槽,所述上凹槽及所述下凹槽的深度均与中心砖子口的高度一致。

所述上凹槽及下凹槽的直径相等且大于所述中心砖子口外径1~1.5mm。

所述圆盘形托座的直径等于所述中心砖顶壁内接圆直径的60%;所述上凹槽底壁与所述下凹槽底壁之间的高度H等于上凹槽深度h1和下凹槽深度h2之和的1.5~2倍。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圆盘形托座可将两块中心砖叠放在一起,大大增加了窑车的装载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上、下凹槽之间的高度H确保砖托的承载能力,进而保证中心砖的稳定性;通孔促进空气流通,确保中心砖内外温差一致,进而保证中心砖均匀受热。

附图说明

图1是中心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流钢中心砖烧制用砖托,包括中心处带有通孔1的圆盘形托座2,通孔1的直径与中心砖中心孔直径一致,防止中心孔扭曲变形;圆盘形托座2上表面中部向下内凹形成呈圆形结构的上凹槽3,其下表面中部向上内凹形成呈圆形结构的下凹槽4,上凹槽3和下凹槽4的深度均与中心砖子口的高度一致。

装窑时,中心砖为八棱柱砖,其中心孔为100mm,圆盘形托座2的通孔1直径为100mm,保证烧制过程中砖坯内空气的流动性,使中心砖内外温差一致,确保中心砖均匀受热;中心砖子口高度为12mm、外径为120mm;上凹槽3的深度h1和下凹槽4的深度h2均为12mm、二者的直径均为121mm,上凹槽3和下凹槽4的直径均大于中心砖子口的外径,方便装卸;中心砖顶壁的内接圆直径即顶壁的最大尺寸为340mm,圆盘形托座2的直径为204mm,上凹槽3底壁与下凹槽4底壁之间的高度H为40mm,确保其承载能力满足砖坯需求。

按照传统方法装窑(即采用平放装窑),一窑车可摆放流钢中心砖49块;采用砖托后,每个砖托可连接两块中心砖,两块中心砖的子口分别卡放在上凹槽3和下凹槽4内,一窑车可摆放中心砖98块,窑车装载量提高了100%,成本降低了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