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试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1593发布日期:2018-09-04 23:2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测试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混凝土试模。



背景技术:

混凝土、砂浆试模是用来制作测试混凝土和砂浆力学性能及其长期性、耐久性试验用试件的模具。为了便于混凝土试压块脱模,在混凝土浇注前,要在试模内刷一层机油,但是混凝土成型后,或为方形体,或为圆柱体,整个嵌入试模的内腔,脱模的难度比较大。

专利公告号为CN205317549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试模,包括底模板、侧模板,底模板、侧模板围绕组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空腔,底模板下侧设有支架,空腔内位于底模板的上侧设有活动板,底模板的下侧设有固定座,底模板和固定座之间连通有通孔,固定座上设有将活动板推出的顶出件,顶出件穿过通孔延伸至空腔内且抵触于活动板。

通过在底模板上设有活动板,通过顶出件将活动板上的混凝土块推出,方便了脱模,但是使用此专利中的试模箱脱模时,因脱模时混凝土块与试模箱的侧壁发生摩擦,从而易导致混凝土块侧壁的损坏,且若采用机油润滑,则易导致取出后的混凝土块表面附着有机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试模,既可保证取出后的混凝土块洁净,又能确保混凝土块不受脱模的影响而发生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试模,包括试模箱,所述试模箱的底部开设有连接高压气源以用于混凝土脱模的充气孔,所述试模箱内设有供混凝土填充以变形贴合试模箱内壁的橡胶软兜,且所述橡胶软兜中贴合试模箱的外壁处开设有注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试模箱的底部开设充气孔,且设置橡胶软兜置于试模箱内,用于供混凝土填充,因充气孔被橡胶软兜遮盖,从而防止混凝土从充气孔处流出试模箱,同时因橡胶软兜具有弹性,从而可包裹混凝土块,在橡胶软兜的外表面开设注油槽,从而减小橡胶软兜与试模箱之间的摩擦,以便当充气孔处进行高压充气时,橡胶软兜包裹着混凝土块从试模箱中脱出,再利用橡胶软兜的弹性将橡胶软兜从混凝土块上取下,从而既可保证取出后的混凝土块洁净,又能确保混凝土块不受脱模的影响而发生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橡胶软兜包括置于试模箱内的裹料部以及与试模箱固定的安装部,且所述注油槽螺旋开设于裹料部的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裹料部和安装部,从而利用裹料部包裹混凝土块,利用安装部将橡胶软兜固定安装在试模箱上,使得在裹料部随混凝土块从试模箱中脱出的同时,将裹料部与混凝土块分离开,从而便于混凝土块与橡胶软兜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试模箱的侧壁端部处具有供安装部包裹的外翻边,且所述裹料部与安装部之间具有贴合试模箱外翻边和侧壁之间拐角处的折角加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外翻边,从而供安装部包裹,便于橡胶软兜的可拆卸安装,且设置折角加强部,防止因裹料部受力过大时,试模箱的拐角处对橡胶软兜上裹料部与安装部之间处造成磨损,提高橡胶软兜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折角加强部开设有与注油槽相通的注油孔,且所述注油孔处可拆卸安装有封堵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注油孔和封堵塞,避免拆卸橡胶软兜,对橡胶软兜上的注油槽内添加润滑油的不便,提高橡胶软兜使用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外翻边上朝向试模箱底部的一侧设有尖刺组,且所述安装部开设有供尖刺部穿设的穿孔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裹料部随混凝土块从试模箱中脱出,则使得安装部对外翻边具有朝向开口方向的拉力,设置尖刺组和穿孔组,通过尖刺组和穿孔组的卡接固定,防止安装部与外翻边松脱,增加橡胶软兜与试模箱连接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折角加强部具有向试模箱中心方向延伸的限位凸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凸环,用于防止试模箱内混凝土溢出,确保试模箱的洁净,以及防止混凝土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试模箱的外壁具有提拿板,且所述提拿板和外翻边之间环设有多个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提拿板和加强筋,便于搬运试模箱,提高试模箱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试模箱呈圆筒状,且所述试模箱为塑料制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筒状的试模箱节约空间,且便于高压气流冲出混凝土块,防止棱边角处挤压混凝土,同时塑料制品节约试模箱的成本,便于试模箱的二次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试模箱的底部开设充气孔,且设置橡胶软兜置于试模箱内,因橡胶软兜具有弹性,从而可包裹混凝土块,在橡胶软兜的外表面开设注油槽,从而减小橡胶软兜与试模箱之间的摩擦,以便当充气孔处进行高压充气时,橡胶软兜包裹着混凝土块从试模箱中脱出,再利用橡胶软兜的弹性将橡胶软兜从混凝土块上取下,从而既可保证取出后的混凝土块洁净,又能确保混凝土块不受脱模的影响而发生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试模箱;11、充气孔;12、外翻边;121、尖刺组;13、提拿板;14、加强筋;2、橡胶软兜;21、裹料部;22、安装部;221、穿孔组;23、折角加强部;231、限位凸环;232、注油孔;24、注油槽;25、封堵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混凝土试模,包括经注塑成型的试模箱1,且选用PPS材料制成,试模箱1呈圆筒状,试模箱1的底面中央开设有一个充气孔11,用于连接高压气源(图中未示意出),以便通过高压气流吹出试模箱1内的混凝土块(图中未示意出)。试模箱1的开口边沿处具有平行于试模箱1底面的外翻边12。试模箱1内安装有一个包裹外翻边12的橡胶软兜2,且橡胶软兜2遮盖充气孔11。

结合图3所示,橡胶软兜2主要由SEBS材料制成,且橡胶软兜2包括裹料部21和位于裹料部21边沿处的安装部22。其中,裹料部21置于试模箱1内且遮盖充气孔11,供混凝土填充至变形贴合试模箱1的内壁,安装部22用于包裹外翻边12,从而将橡胶软兜2固定安装在试模箱1上,外翻边12上朝向试模箱1底部的一侧设有尖刺组121,尖刺组121包括多个尖刺,且安装部22上开设有供尖刺组121穿设的穿孔组221,从而增加外翻边12与安装部22之间的连接牢固度。裹料部21和安装部22之间具有厚度增加的折角加强部23,折角加强部23对应贴合试模箱1中外翻边12与侧壁之间的拐角处,防止因裹料部21受力过大时,试模箱1的拐角处对橡胶软兜2上裹料部21与安装部22之间处造成磨损。折角加强部23处具有一个限位凸环231,限位凸环231自折角加强部23向试模箱1的中心方向延伸,用于防止试模箱1内混凝土溢出。

橡胶软兜2中裹料部21与试模箱1内壁贴合的一侧开设有螺旋向下的注油槽24,且在折角加强部23处开设有与注油槽24一端相通的注油孔232,从而减小裹料部21与试模箱1内壁之间的摩擦,便于经高压气流的冲击下随混凝土块从试模箱1中一同脱出。注油孔232中具有内螺纹,且注油孔232处螺纹连接有一个封堵塞25,防止润滑油溢出,同时避免灰尘进入注油槽24中,增加裹料部21滑动的摩擦。

参照图1所示,试模箱1的外壁中央具有环状且平行于外翻边12的提拿板13,用于搬运试模箱1,试模箱1的外壁环设有多个连接外翻边12和试模箱1底面的加强筋14,且提拿板13也经加强筋14与外翻边12相连,从而提高提拿板13处的结构强度。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橡胶软兜2的安装部22固定于试模箱1的外翻边12,使得裹料部21置于试模箱1的内部,将混凝土浇入裹料部21直至裹料部21贴合试模箱1的内壁,混凝土冷却至混凝土块后,从试模箱1底部的充气孔11充气,使得裹料部21带动混凝土块从试模箱1中取出,同时因安装部22的固定,使得裹料部21同时与混凝土块分离,因试模箱1与橡胶软兜2之间的润滑,既可保证取出后的混凝土块洁净,又能确保混凝土块不受脱模的影响而发生磨损。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