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真通体瓷砖生产的吸补布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2898发布日期:2018-10-19 23:1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真通体瓷砖生产的吸补布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体瓷砖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真通体瓷砖生产的吸补布料设备。



背景技术:

因其丰富、高贵的装饰效果,一直作为高档装饰素材深受用户喜爱。但因大理石价格昂贵且具有放射性,因此难以广泛普及。因此市面上出现表面纹理仿大理石的瓷砖,并广受消费者青睐,但这类仿大大理石瓷砖表层纹理变化少、产品表层的纹理效果与产品内部纹理效果不一致;随着陶瓷行业不断发展,这类传统的仿大理石瓷砖逐步被俗称为“假通体瓷砖”,而人们在选购通体瓷砖时,不再仅仅只需求产品表面的纹理效果所带来的美感,还对于产品内部与表面纹理效果一致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逐步成为了消费者所追求的消费方向。

本申请人于2017.09.27提交中国专利201710884829.6的一种仿大理石纹理的真通体瓷砖自动化生产的制备方法,其公开了通过预布料-二次布料-成型-载体标记-识别打印的制备方法,从而实现自动化、高效、连续的通体瓷砖生产制备;通过采用二次布料的方式以确保坯体层纹理效果具有多重变化且效果好,并且确保与施釉层的纹理效果相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纹理清晰、吸补精确的用以真通体瓷砖生产的吸补布料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为:一种用于真通体瓷砖生产的吸补布料设备,包括由吸料机构和填补机构组成的通体布料装置,其中,所述吸料机构用以吸取基础坯体层以分割形成通体槽且所述填补机构用以将相应的通体粉料填充满通体槽;所述吸料机构包括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吸料管,其中,每个吸料管均设有一竖向驱动单元以带动其沿竖向移动,每个所述吸料管的吸料口处均开有沿吸竖向延伸的弧形吸料缺口,所述吸料管竖向插入基础坯体层中以使吸料机构经弧形吸料缺口吸取基础粉料而分隔形成通体槽;所述填补机构包括有多个并排布置且分别与多个吸料管一一对应的布料管,其中,每个布料管均设有一控制其布料口开合的开合单元,所述布料管将预设的通体粉料经布料口填补至经相对应的吸料管吸取而分隔形成的通体槽中。

进一步,所述吸料机构还包括有集料罐,其中,所述集料罐与各吸料管的相通且用以储存被吸料管吸取的基础粉料。

进一步,多个所述竖向驱动单元并排布置,且每个竖向驱动单元的伸缩端均通过一连板与相对应的吸料管相传动连接。

进一步,多个所述开合单元并排布置,其中,每个开合单元包括横向驱动单元以及设在布料管的布料口处的出料挡板,所述横向驱动单元的伸缩端与出料挡板相连接从而通过横向驱动单元带动出料单元沿水平移动,进而使出料挡板避开或阻挡布料口。

进一步,所述填补机构还包括有多个用于存储通体粉料的储料罐,其中,各所述储料罐均分别与多个布料管相通,且各储料罐内的通体粉料于布料管内预设有的混料腔处进行混料。

进一步,所述弧形吸料缺口的高度值大于或等于基础坯体层的厚度值。

进一步,还包括供通体布料装置相转动安装的安装座,驱动通体布料装置相转动的转动组件以及驱动通体布料装置平移的平移组件。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预设的纹理,通过吸料管对基础粉料进行吸料形成与预设纹路相对应的通体槽,与此同时,在吸料的过程中通过布料管对通体槽进行填补,最终在基础坯体层上形成所设定纹路图案,采用吸料及布料同步进行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布料的效率,且能准确地加工出预设的纹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体布料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体布料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体布料装置及转动组件和平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通体布料装置,11-吸料机构,111-吸料管,112-弧形吸料缺口,113-竖向驱动单元,114-集料罐,12-填补机构,121-布料管,121a-换料腔,122-开合单元,122a-横向驱动单元,122b-出料挡板,123-储料罐,2-基础坯体层, 3-转动组件,4-平移组件,41-X轴组件,42-Y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真通体瓷砖生产的吸补布料设备,包括由吸料机构11和填补机构12组成的通体布料装置1,其中,通过预先进行布料动作以成型有基础坯体层2并且将基础坯体层2运输至通体布料装置1处,进行相应的二次布料动作;吸料机构11用以吸取基础坯体层2以分割形成通体槽且所述填补机构12用以将相应的通体粉料填充满通体槽。

在本实施例中,吸料机构11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吸料管111、多个并排布置的竖向驱动单元113(优选气缸)和集料罐114,其中,集料罐114与各吸料管111相通且该集料罐114用以储存被吸料管111吸取的基础粉料,集料罐114与外部抽气设备(图中未示)相连接。多个竖向驱动单元113分别与多个吸料管111一一对应,每个竖向驱动单元113的伸缩端均通过一连板与相对应的吸料管111相传动连接,从而每个竖向驱动单元113带动与其相对应的吸料管111沿竖向移动,即,通过多个竖向驱动单元113分别带动多个吸料管111竖向移动以便于驱动任意一个吸料管111插入基础坯体层2中,并且采用独立控制吸料管111竖向移动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独立驱动多个吸料管111插入基础坯体层2中进行相应的吸料动作。为了便于吸料管111的吸料动作,每个吸料管111的吸料口处均开有沿竖向延伸的弧形吸料缺口112,并且弧形吸料缺口112的高度值大于或等于基础坯体层2的厚度值。当吸料管111在插入基础坯体层2时,从而以使吸料机构11经弧形吸料缺口112吸取基础粉料而分隔形成通体槽,即,通过外部抽气设备的抽吸工作,以及预先将吸料管111插入基础坯体层2中,经弧形吸料缺口112以吸取基础粉料存储至集料罐114中。

在本实施例中,填补机构12包括有多个并排布置且分别与多个吸料管111一一对应的布料管121、多个并排布置的开合单元122以及多个用于存储通体粉料的储料罐123,其中,各个储料罐123内预先存储有通体粉料,并且各储存罐均分别与多个布料管121顶部相通,从而以使各储料罐123内的通体粉料经布料管121顶部进入布料管121中,并且使各通体粉料于布料管121内预设有的混料腔121a进行混料,待混料完成便可通过布料管121的出料口排出;其次,在本实施例中,混料腔121a长度方向的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这样可以增加通体粉料在混料腔121a的停留时间,使得粉料混合得更加充分。每个布料管121的布料口开合由一个开合单元122控制,每个开合单元122均包括横向驱动单元122a(优选气缸)以及设在布料管121的布料口处的出料挡板122b,其中,横向驱动单元122a的伸缩端与出料挡板122b相连接,从而通过横向驱动单元122a带动出料单元沿水平移动,进而使出料挡板122b避开或阻挡布料口,即,当出料挡板122b避开布料口,实现了打开布料口进行布料动作;当出料挡板122b阻挡布料口,实现了关闭布料口。布料管121将混合后的通体粉料经布料口填补至经相对应的吸料管111吸取而分隔形成的通体槽中。

参见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安装座,其中,所述通体布料装置1转动设置于安装座上,为了便于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与通体布料装置1通过转盘相配合连接;还包括有分别驱动通体布料装置1转动和平移的转动组件3和平移组件4,其中,转动组件3包括设在安装座上的转动电机,且该转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皮带与通体布料装置1上的转盘相传动配合,通过该转动电机的转动以带动通体布料装置1以竖向为轴相转动,本申请的转动组件3不局限于采用这种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驱动方式,如转动电机带动齿盘从而带动通体布料装置1转动的方式。

参见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平移组件4包括X轴组件41和Y轴组件42,其中,X轴组件41包括与安装座相滑动配合的X轴连接座和X轴驱动单元,在X轴连接座上设置有沿安装座长度方向延伸且供安装座相滑动连接的X轴导轨,即,通过X轴驱动单元带动安装座沿X轴导轨相移动,从而实现了通体布料装置1在沿安装座长度方向上的移动。Y轴组件42包括有与X轴连接座相滑动配合的Y轴连接座和Y轴驱动单元,在Y轴连接座上设置有沿垂直于安装座长度方向延伸且供X轴连接座相滑动连接的Y轴导轨,即,通过Y轴驱动单元带动X轴连接轴沿Y轴导轨相移动,从而实现了通体布料装置1在沿垂直于安装座长度方向上的移动,通过X轴组件41和Y轴组件42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通体布料装置1的平移。

参见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X轴驱动单元和Y轴驱动单元均由传动电机、传动皮带和同步轮组成,其中,传动电机与同步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相传动配合。X轴驱动单元的传动电机和同步轮分别安装于X轴连接座的两侧上,并且X轴驱动单元的传动皮带与安装座之间通过皮带扣相配合连接,从而通过X轴驱动单元的传动电机转动以带动传动皮带相转动,从而传动皮带通过皮带扣以带动安装座沿安装座长度方向相移动。Y轴驱动单元的传动电机和同步轮分别安装于Y轴连接座的两侧上,并且Y轴驱动单元的传动皮带与X轴连接座之间通过皮带扣相配合连接,从而通过Y轴驱动单元的传动电机转动以带动传动皮带相转动,从而传动皮带通过皮带扣以带动X轴连接座沿垂直于安装座长度方向相移动。

参见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吸料机构11中每个吸料管111的后方均对应设置有填补机构12的一个布料管121,其中,吸料管111与布料管121的端口相靠近布置。在对基础坯体层2进行二次布料动作时,根据所设定纹路以调节对应的吸料管111进行吸料,从而由吸料管111先插入基础坯体层2中,基础粉料经弧形吸料缺口112被吸取至集料罐114中,并且在转动组件3及平移组件4的带动下,以使吸料管111沿所设定纹路移动从而以形成有该纹路相吻合的通体槽,在通体布料装置1吸料的同时,通过控制开合单元122使与吸料管111相对应的布料管121进行布料动作,通过布料管121将通体粉料填充满通体槽中,以实现通体布料装置1在吸料的过程中,同时对通体槽进行布料,最终形成所预期的纹理图案,采用的上述的这种方式,实现了吸料机构11及填补机构12能够同步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形成的纹理更加多样化、丰富化,达到了与大理石华丽的纹理相仿的效果。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