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半封闭钢筋加工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9973发布日期:2018-08-04 15:30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半封闭钢筋加工棚。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中,钢筋加工极为常见,在钢筋加工中,为了保持钢筋的清洁和干燥,减小锈蚀风险,通常是先要铺设混凝土地面作为钢筋加工场地,在场地上还会搭建工棚,避免雨水的侵蚀;目前的加工棚,就其结构而言,是为目前常见的房屋结构,在实际使用中,虽然能够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但是依然还存在着问题,具体如下:

一方面是:由于工棚为封闭结构,其采光性和透气性都较差,特别是在空气潮湿的山区,钢筋堆放在工棚能,依然存在锈蚀现象;另一方面:工棚大小不能够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调整,所以需要一直保持较大状态,如此,还占用了较大的施工空间,给其他工序的施工带来不便。

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既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又能够调整大小的工棚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钢筋加工场地上,工棚结构存在透气性差和工棚大小不可调节的问题,提高一种既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又能够调整大小的工棚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移动式半封闭钢筋加工棚,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棚体和至少一个第二棚体,所述第一棚体对应的场地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棚体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上,所述第二棚体对应的场地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棚体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上,所述第一棚体为在沿所述第一滑槽长度方向上两端敞开的棚状结构,所述第二棚体为在沿所述第二滑槽长度方向上两端敞开的棚状结构,所述第一棚体套设在所述第二棚体外,所述第一棚体与所述第二棚体之间存在有间隙,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侧。

本申请的可移动式半封闭钢筋加工棚,加工棚包括第一棚体和第二棚体,第一棚体和第二棚体都为至少一个,而且,第一棚体套设在第二棚体外,在实际使用时,首先是可以根据场地上堆放钢筋的位置来调整第一棚体和第二棚体的位置;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钢筋堆放时占用场地的面积来调整第一棚体与第二棚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当钢筋占用面积较大时,将第一棚体与第二棚体相错开,当钢筋占用面积较小时,可以将第二棚体与第一棚体重叠,如此,可以减小对加工棚的场地的占用,避免对其他工序的影响,进而方便施工;再一方面,在晴朗或者大风天气,还可以调整第一棚体和/或第二棚体的位置,使阳光照射场地及其钢筋,或使风吹过场地和/或钢筋,进而提高场地内的干燥,保持钢筋的存放质量;再一方面,如上述的,在进行加工时,也可以使加工处更加通风,提高加工场地的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端部和第二滑槽端部设置有排水槽。在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一方面是方便第一棚体和第二棚体的滑动,另一方面,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为槽体,能够起到排水效果,所以,还有利于场地的排水,能够进一步的保持场地的干燥,提高钢筋存储质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棚体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棚体可以相对独立的在所述第一滑槽上滑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棚体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棚体可以相对独立的在所述第二滑槽上滑动。

上述的第一棚体和第二棚体为至少两个,在第一棚体和第二棚体滑动时,能够形成更多位置的组合方式,如此,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钢筋棚的适用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棚体包括两个第一侧墙和设置在两个第一侧墙上部之间的第一顶棚,所述第一侧墙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配合的第一滚轮。采用顶棚和侧墙的方式,首先是保证了遮挡的可靠性,通过设置第一滚轮,也方便了第一棚体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墙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立柱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上的第一侧墙,所述第一滚轮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下端,所述第一立柱上端超出所述第一侧墙上缘,所述第一顶棚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上,在所述第一顶棚与所述第一侧墙上缘之间存在有间隙。通过设置第一立柱,首先是提高了第一侧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第一顶棚与第一侧墙上缘之间存在有间隙,也进一步提高了钢筋棚的透气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墙的下缘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隔开有距离。进一步的提高钢筋棚的透气效果,另一方面,也方便钢筋棚内场地的清理。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滑槽外侧场地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滑槽平行,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的距离为0-100mm。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在雨天,场地外的水流入到第一凹槽内,然后排出,如此,减小第一滑槽被浸泡的风险,进而减小第一滑槽和第一滚轮锈蚀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小场地外部砂石颗粒进入第一滑槽的风险,进而保证了第一棚体滑动的顺畅。

优选的,所述第二棚体包括两个第二侧墙和设置在两个第二侧墙上部之间的第二顶棚,两个所述第二侧墙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滚轮。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墙包括至少两根第二立柱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上的第二侧墙,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下端,所述第二立柱上端超出所述第一侧墙上缘,所述第二顶棚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上,在所述第二顶棚与所述第二侧墙上缘之间存在有间隙。如上述的,如此设置,有助于提高第二侧墙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也能够提高钢筋棚的通气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内侧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平行,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的距离为0-100mm。

通过设置第二凹槽,当钢筋棚内的场地有积水时,能够由第二凹槽排出,能够有效保持第二滑槽的干燥,检索第二滚轮和第二滑槽锈蚀的风险;特别的,由于钢筋加工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铁屑颗粒,通过设置第二滑槽,能够有效减小场地内的颗粒物进入到第二滑槽内,如此,进一步的确保了第二棚体滑动的顺畅。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侧墙和/或第二侧墙和/或第一顶棚和/或第二顶棚上,至少一部分是采用能够透光的采光板或者玻璃钢制得。如此设置,方便本申请钢筋加工棚的采光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墙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的外侧,所述第一立柱的内侧还设置有限位槽钢,所述限位槽钢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棚体,在所述第二立柱的外侧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伸入所述限位槽钢内,并与所述限位槽钢滑动配合。通过限位槽钢和限位块的配合,能够良好的保持第一棚体与第二棚体的相对位置,避免第一棚体与第二棚体之间出现贴合等风险,进而进一步的保持滑动的顺畅。

优选的 ,所述限位槽钢与所述第二滑槽平行,在同一个第一棚体上,同侧的第一立柱都与所述限位槽钢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后,限位槽钢在启到限位作用的同时,还起到加强第一棚体结构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本申请钢筋加工棚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可移动式半封闭钢筋加工棚,加工棚包括第一棚体和第二棚体,第一棚体和第二棚体都为至少一个,而且,第一棚体套设在第二棚体外,在实际使用时,首先是可以根据场地上堆放钢筋的位置来调整第一棚体和第二棚体的位置;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钢筋堆放时占用场地的面积来调整第一棚体与第二棚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当钢筋占用面积较大时,将第一棚体与第二棚体相错开,当钢筋占用面积较小时,可以将第二棚体与第一棚体重叠,如此,可以减小对加工棚的场地的占用,避免对其他工序的影响,进而方便施工;再一方面,在晴朗或者大风天气,还可以调整第一棚体和/或第二棚体的位置,使阳光照射场地及其钢筋,或使风吹过场地和/或钢筋,进而提高场地内的干燥,保持钢筋的存放质量;再一方面,如上述的,在进行加工时,也可以使加工处更加通风,提高加工场地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棚体,2-第二棚体,3-第一滑槽,4-第二滑槽,5-排水槽,6-第一侧墙,7-第一顶棚,8-第一立柱,9-第一滚轮,10-第二侧墙,11-第二顶棚,12-第二立柱,13-第二滚轮,14-第一凹槽,15-第二凹槽,16-采光板,17-限位槽钢,1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

一种可移动式半封闭钢筋加工棚,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棚体1和至少一个第二棚体2,所述第一棚体1对应的场地上设置有第一滑槽3,所述第一棚体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3上,所述第二棚体2对应的场地上设置有第二滑槽4,所述第一棚体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4上,所述第一棚体1为在沿所述第一滑槽3长度方向上两端敞开的棚状结构,所述第二棚体2为在沿所述第二滑槽4长度方向上两端敞开的棚状结构,所述第一棚体1套设在所述第二棚体2外,所述第一棚体1与所述第二棚体2之间存在有间隙,所述第二滑槽4位于所述第一滑槽3内侧。

本申请的可移动式半封闭钢筋加工棚,加工棚包括第一棚体1和第二棚体2,第一棚体1和第二棚体2都为至少一个,而且,第一棚体1套设在第二棚体2外,在实际使用时,首先是可以根据场地上堆放钢筋的位置来调整第一棚体1和第二棚体2的位置;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钢筋堆放时占用场地的面积来调整第一棚体1与第二棚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当钢筋占用面积较大时,将第一棚体1与第二棚体2相错开,当钢筋占用面积较小时,可以将第二棚体2与第一棚体1重叠,如此,可以减小对加工棚的场地的占用,避免对其他工序的影响,进而方便施工;再一方面,在晴朗或者大风天气,还可以调整第一棚体1和/或第二棚体2的位置,使阳光照射场地及其钢筋,或使风吹过场地和/或钢筋,进而提高场地内的干燥,保持钢筋的存放质量;再一方面,如上述的,在进行加工时,也可以使加工处更加通风,提高加工场地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3端部和第二滑槽4端部设置有排水槽5。在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滑槽3和第二滑槽4,一方面是方便第一棚体1和第二棚体2的滑动,另一方面,第一滑槽3和第二滑槽4为槽体,能够起到排水效果,所以,还有利于场地的排水,能够进一步的保持场地的干燥,提高钢筋存储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棚体1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棚体1可以相对独立的在所述第一滑槽3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棚体2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棚体2可以相对独立的在所述第二滑槽4上滑动。

上述的第一棚体1和第二棚体2为至少两个,在第一棚体1和第二棚体2滑动时,能够形成更多位置的组合方式,如此,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钢筋棚的适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棚体1包括两个第一侧墙6和设置在两个第一侧墙6上部之间的第一顶棚7,所述第一侧墙6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3相配合的第一滚轮9。采用顶棚和侧墙的方式,首先是保证了遮挡的可靠性,通过设置第一滚轮9,也方便了第一棚体1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墙6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立柱8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8上的第一侧墙6,所述第一滚轮9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8下端,所述第一立柱8上端超出所述第一侧墙6上缘,所述第一顶棚7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8上,在所述第一顶棚7与所述第一侧墙6上缘之间存在有间隙。通过设置第一立柱8,首先是提高了第一侧墙6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第一顶棚7与第一侧墙6上缘之间存在有间隙,也进一步提高了钢筋棚的透气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墙6的下缘与所述第一滑槽3之间隔开有距离。进一步的提高钢筋棚的透气效果,另一方面,也方便钢筋棚内场地的清理。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滑槽3外侧场地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与所述第一滑槽3平行,所述第一凹槽14与所述第一滑槽3之间的距离为0-100mm。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4,在雨天,场地外的水流入到第一凹槽14内,然后排出,如此,减小第一滑槽3被浸泡的风险,进而减小第一滑槽3和第一滚轮9锈蚀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小场地外部砂石颗粒进入第一滑槽3的风险,进而保证了第一棚体1滑动的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棚体2包括两个第二侧墙10和设置在两个第二侧墙10上部之间的第二顶棚11,两个所述第二侧墙10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4相配合的第二滚轮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墙10包括至少两根第二立柱12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12上的第二侧墙10,所述第二滚轮13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12下端,所述第二立柱12上端超出所述第一侧墙6上缘,所述第二顶棚11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12上,在所述第二顶棚11与所述第二侧墙10上缘之间存在有间隙。如上述的,如此设置,有助于提高第二侧墙10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也能够提高钢筋棚的通气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槽4内侧还设置有第二凹槽15,所述第二凹槽15与所述第二滑槽4相平行,所述第二凹槽15与所述第二滑槽4之间的距离为0-100mm。

通过设置第二凹槽15,当钢筋棚内的场地有积水时,能够由第二凹槽15排出,能够有效保持第二滑槽4的干燥,检索第二滚轮13和第二滑槽4锈蚀的风险;特别的,由于钢筋加工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铁屑颗粒,通过设置第二滑槽4,能够有效减小场地内的颗粒物进入到第二滑槽4内,如此,进一步的确保了第二棚体2滑动的顺畅。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侧墙6和/或第二侧墙10和/或第一顶棚7和/或第二顶棚11上,至少一部分是采用能够透光的采光板16或者玻璃钢制得。如此设置,方便本申请钢筋加工棚的采光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墙6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8的外侧,所述第一立柱8的内侧还设置有限位槽钢17,所述限位槽钢17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棚体2,在所述第二立柱12的外侧还设置有限位块18,所述限位块18伸入所述限位槽钢17内,并与所述限位槽钢17滑动配合。通过限位槽钢17和限位块18的配合,能够良好的保持第一棚体1与第二棚体2的相对位置,避免第一棚体1与第二棚体2之间出现贴合等风险,进而进一步的保持滑动的顺畅。

进一步的 ,所述限位槽钢17与所述第二滑槽4平行,在同一个第一棚体1上,同侧的第一立柱8都与所述限位槽钢17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后,限位槽钢17在启到限位作用的同时,还起到加强第一棚体1结构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本申请钢筋加工棚的结构强度。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