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材料接头和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8506发布日期:2019-03-02 01:3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结构材料接头和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棒状结构材料连接的结构材料接头以及一种结构体。



背景技术:

在组装由金属管矩形平行六面体框架构成的衣架时,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可在长方体框架的八个角中的每一处设置三向接头,通过这些三向接头将金属管连接成长方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5522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使用传统的三向接头和金属管组装的矩形平行六面体框架中,由于金属管仅在其八个角处通过三向接头连接,因此金属管之间的连接部强度不是很高。所以,从横向朝这样的长方体框架施加力时,构成矩形平行六面体框架的一个表面的矩形形状的金属管组装体有可能会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形状。

因此,例如,仅通过三向接头将建筑用的棒状材料组装成长方体形状时,有可能会导致连接部分(角部分)的强度不足,并且变得难以将其用作直方体。为此,有必要在结构体的连接部设置其他的加强材料,这样就比较花费时间和劳力。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材料接头,其能够容易地加强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同时又提供一种使用了该结构材料接头的结构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连接棒状结构材料的结构材料接头,包括:三根管状接头构件,其能够插入和固定结构材料的端部;

其中:上述三根接头构件被设置成使得它们的近端部彼此连接并且彼此成直角;

彼此成直角的上述接头构件之间通过加强构件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结构材料接头包括:四根管状接头构件,其能够插入和固定结构材料的端部;

其中:上述四根接头构件的近端部彼此连接;上述四根接头构件中的三根接头构件布置成t字形,其余一根接头构件垂直于上述三根接头构件;彼此成直角的接头构件之间通过加强构件连接。

本发明的第三结构材料接头包括:五根管状接头构件,其能够插入和固定结构材料的端部;

其中:上述五根接头构件的近端部彼此连接;上述五根接头构件中的四根接头构件成十字形,其余一根接头构件垂直于上述四根接头构件;彼此成直角的接头构件之间通过加强构件连接。

本发明的第四结构材料接头包括:六根管状接头构件,其能够插入和固定结构材料的端部;

其中:上述六根接头构件的近端部彼此连接;上述六根接头构件中的四根接头构件布置成十字形,其余二根接头构件被设置成一直线,且垂直于上述四根接头构件;彼此成直角的接头构件之间通过加强构件连接。

这里,作为管状接头构件,如图1,4,6,8等所示,可例举方形管状的接头构件,也可如图3,图5,图7,图9所示,可以例举圆筒状接头构件等。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多角筒状的接头构件、椭圆筒状的接头构件、长圆筒状的接头构件等。简而言之,可以使用各种筒状的接头构件,只要能够插入待连接的棒状结构材料的端部即可。

另外,接头构件的基端部被彼此牢固地连接,为此,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相互形成的角度可被精确地保持为直角(90度)。

作为加强构件,可以例举四角柱状或四角筒状的加强构件、圆柱状或圆筒状的加强构件等。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多角柱状或多角筒状的加强构件、椭圆柱状或椭圆筒状的加强构件、长圆柱状或长圆筒状的加强构件等。

此外,加强构件不限于圆柱形或圆筒形等,也可以是例如板状形。在这种情况下,板状加强构件的一端被固定到彼此成直角设置的多个接头构件中的一个,而加强构件的另一端被固定到彼此成直角设置的多个接头部件的另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材料接头,由于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通过加强构件来连接,因此可以借助加强构件来容易地加强被结构材料接头连接的结构材料的连接部。

本发明的结构体,借助多个棒状结构材料被组装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构材料之间的连接部分处选择性地设置了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结构材料接头,借助这些结构材料接头连接着多个结构材料。

在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体中,由于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的远端部分通过加强构件连接,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构件来容易地加强被结构材料接头连接的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结构体外侧的所述结构材料接头中的至少一部分结构材料接头具有接头构件,所述接头构件未连接有上述结构材料。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布置在结构体外侧的结构材料接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未连接有结构材料的接头构件,于是可在这些接头构件上连接其他的结构材料,且在结构材料上再连接其他的结构材料接头,于是可以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无限地扩展该结构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借助加强构件来容易地加强通过结构材料接头连接的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分。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其中(a)是从上方倾斜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下方倾斜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体。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其中(a)是从前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后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其中(a)是从前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后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其中(a)是从前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后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其中(a)是从上方倾斜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底部倾斜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结构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材料接头以及结构体。

(第一实施例)

图1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其中(a)是从斜上方向其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斜下方向其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结构材料接头1用于连接棒状结构材料7,包括能够插入和固定结构材料7的端部的三个接头构件2。每个接头构件2形成为正四角形筒状体,并且它们的基端部通过焊接或粘合等被彼此连接。具体地,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接头构件2(2b)的基端部分连接到垂直延伸的接头构件2(2a)的正交两侧面中之一侧面的下端部分,而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个接头构件2(2c)的基端部连接到接头构件2(2a)的正交两侧面中之另一侧面的下端部分。此外,这三个接合构件2彼此成直角设置。

这里,尽管接头构件2b和2c被设定为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从接头构件2b和2c的上表面算起的接头构件2a的高度被设定为等于接头构件2b和2c的长度,接头构件2a-2c的长度也可根据需要被适当地设定。

圆形孔3和长圆形孔4形成在接合构件2的基端部分,且位于彼此面对的侧壁上,并在接合构件2的轴向上彼此隔开。另外,孔3形成为与相对的侧壁相对,孔4也形成为与相对的侧壁相对。

形成在接合构件2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孔3和4也可以形成在两侧面上,形成在接合构件2c的两侧面上的孔3,4也可以形成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在接合构件2a的一个方向上的相对的侧壁中的孔3和4也可以形成在另一方向上的相对的侧壁上。

在连接构件2a的下端部,于其底部以及相互成直角配置的侧壁上形成有长圆形孔5,该长圆形孔5大于孔4。

而且,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2的远端部通过加强构件6连接。

即,加强构件6形成为比接合构件2更小横截面的正四边形筒状体,并且其两个端部相对于接头构件表面形成为45°的倾斜面。加强构件6设置在彼此成直角的接合构件2,2的远端部分之间,并且其端部通过焊接或粘合等接合到接合构件2的侧壁上。加强构件6相对于接合构件2以45°的角度倾斜。

图2是立体图,显示了组装有上述结构材料接头1和多个棒状材料7的结构体100。

在结构体100中,结构材料接头1设置在八个角(连接部分)中的每一处,并且多个结构材料7通过这些结构材料接头1以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连接,从而实现组装。

首先,结构材料接头1的接头构件2a按上下方向设置,同时在结构体100的上表面侧,接头构件2a的基端部被设置成上侧,而在结构体100的下表面侧,接头构件2a的基端部被设置成下侧,从而使得结构材料接头1分别被设置在8个角(连接部分)。

于是,通过结构材料接头1连接十二根结构材料7,从而可组装成立方箱体形状的结构体100。

十二根结构材料7均为规则的方形管状,并且都具有相同的长度。另外,结构材料7的截面形状能够使得结构材料7插入结构材料接头1的接头构件2中,于是可使得结构材料7的两个端部插入到相邻的结构材料接头1的接头构件2,2之中而不留间隙。此外,在结构材料7的两端部,如图1(a)所示,两个圆形孔7a,7a形成在结构材料7的长度方向上的相互隔开处,且位于相互相对的侧壁上。在将结构材料7的端部插入到接头构件2中的状态下,孔7a,7a与接头构件2的孔3,4相对置。

然后,在孔3,7a和孔4,7a中分别插入螺栓(未示出),通过拧紧螺母,可将结构材料7固定在接头构件2中而不至于使其滑出。

以这种方式,在组装的结构体100中,设置在结构材料7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材料接头1的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2,2的远端部被加强构件6连接,所以可借助强构件6容易地加强被结构材料接头1连接的结构材料7的连接部分。

此外,通过改变结构材料7的长度尺寸,可以容易地组装长方体箱形结构体。

此外,当结构体100安装在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基座上时,例如,从基座突出的地脚螺栓的上端部分被插入形成在接头构件2的下壁(下端壁)的孔5中。

同时,将螺母从形成在接头构件2a的侧壁中的孔5插入接头构件2a中,并将螺栓拧入螺母中并将其拧紧,这样可容易地将结构体100连接并固定到基座上。在这种情况下,诸如扳手等工具可以从形成在接头构件2a的侧壁中的孔5插入并且用该工具紧固螺母。

此外,结构体100不限于基座等,也可以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被固定到建筑物的地板上或卡车车厢的地板上等。

再者,通过利用形成在结构材料接头1的接头构件2的侧壁中的孔5,可以将结构体100固定到建筑物的壁上等。此时,固定用的螺栓从壁突出,并且该螺栓插入孔5中并用螺母紧固。

(第二实施例)

图3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a)是从前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后侧观察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10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1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接头构件的构造,这一点将在下面描述,并且将采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如图3所示,结构材料接头10的三根接头构件12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这些接头构件12的近端部分经由固定构件13被彼此连接。这里,尽管三根接头构件12设定为具有相同的长度,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设定这些接头构件12的长度。

固定构件13形成为立方箱体形状,并且长圆形孔5形成在除了固定接头构件12的壁部分之外的壁部分中。也就是说,孔5分别形成在面向结构材料接头10外侧的两个侧壁和下壁中。此外,立方体固定构件13的一侧的长度设定为基本上等于或略短于接头构件12的直径。

这里,接头构件12的基端部通过例如焊接或粘合等连接到面向结构材料接头10内侧的两个侧壁和上壁。另外,这三个接头构件12彼此成直角。

此外,在接头构件12的圆筒形外周壁上,圆孔3和长圆孔4形成在接头构件12的轴向间隔开处,并且在圆筒状材料的径向上彼此面对。

然而,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设定孔3和4在接头构件12的外周壁的圆周方向上的位置。

此外,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12的远端部通过加强构件16被连接。

即,加强构件16形成为其截面小于接头构件12的带板形状,并且其两个端部相对于接头构件的侧面为45的倾斜面。

此时,加强构件16被设置在彼此成直角的接头构件12,12的远端部分之间,并且其端部通过焊接或粘合等连接并固定到接头构件12的侧壁(外周壁)。这里,加强构件16相对于已被连接和固定的接头构件12以45°的角度倾斜。

这里,尽管未示出,可以通过这种结构材料接头10和多个结构材料来组装相同于图2中所示结构100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结构材料具有圆筒形或圆柱形状并且具有可插入接头构件12中的截面。结果,可以把结构材料的两端无间隙地插入相邻的结构材料接头10的接头构件12,12中。

然后,通过将螺栓插入结构材料接头10的孔3,4和形成在结构材料中的孔并用螺母紧固它们,可将结构材料7固定到接头构件12上,同时防止结构材料7的脱落。

这样,在被组装的结构体中,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设置在结构材料7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材料接头10的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12,12的远端部被加强构件16连接,所以可借助强构件16容易地加强被结构材料接头10连接的结构材料7的连接部分。

此外,通过改变结构材料7的长度尺寸,可以容易地组装长方体箱形结构体。

此外,该结构体也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容易地被固定到基座、建筑物的地板或卡车车厢的地板上等。

(第三实施例)

图4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a)是从斜正面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斜背面观察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20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1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接头构件2的根数,这一点将在下面描述,并且将采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且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20设置有四根方形管状接头构件2。这些接头构件2的基端部通过焊接或粘接等彼此连接。

此外,在四根接头构件2a-2d中,三根接头构件2b-2d布置成t形,剩余的一根接头构件2a布置成与三根接头构件2b-2d成直角。

具体地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接头构件2(2b)的基端部分被连接到垂直方向延伸的接头构件2(2a)的几个正交侧面之一方的下端部分,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另一个接头构件2(2c)的基端部分连接到上述几个正交侧面之另一方的下端部分。再者,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又一个接头构件2(2d)连接到与上述另一方侧面正交的侧面的下端部分。也就是说,接头构件2(2d)的数量比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1多一个。

这里,尽管接头构件2b-2d被设定为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从接头构件2b-2d的上表面算起的接头构件2a的高度被设定为等于接头构件2b-2d的长度,接头构件2a-2d的长度也可根据需要被适当地设定。

此外,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通过加强构件6连接彼此成直角布置的接头构件2的远端。在第一实施例中,加强构件6的总数是三根,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总共有五根加强构件6。

再者,在接头构件2a的下端部的下壁(下端壁)和背面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长圆形孔5。

同样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彼此成直角布置的接头构件2的远端部分通过棒状加强构件6连接,因此由结构材料接头20连接的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分可容易地通过加强构件6得到加强。

(第四实施例)

图5显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a)是从斜正面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斜背面观察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30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20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接头构件的构成,这一点将在下面描述,并且将采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且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如图5所示,结构材料接头30的四根接头构件12形成为圆筒形,并且这些接头构件12的近端部分经由固定构件13被彼此结合。这里,尽管四根接头构件12设定为具有相同的长度,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设定这些接头构件12的长度。

此外,固定构件13形成为立方体的箱体形状,并且长圆形孔5形成在除了固定接头构件12的壁部分之外的壁部分上。也就是说,孔5形成在后侧的侧壁和底壁上。

再者,接头构件12的基端部分例如通过焊接或粘合等固定到固定构件13的三个侧壁和上壁。

另外,在接头构件12的圆筒形外壁(外周壁)上形成有圆形孔3和长圆孔4,这些孔在接头构件12的轴向间隔开,且在筒状体接头构件的径向相对置。

此外,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12的远端部通过加强构件16被连接。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12的远端部通过棒状加强构件16连接,因此由结构材料接头30连接的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分可以通过加强构件16来容易地实现加固。

(第五实施例)

图6显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a)是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40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20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接头构件2的根数,这一点将在下面描述,并且将采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且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40具有五根方形管状接头构件2。这些接头构件2的基端部通过焊接或粘接等彼此连接。

此外,五根接头构件2a-2e中的四个接头构件2b-2e布置成十字形,剩余的一根接头构件2a垂直布置于四个接头构件2b-2e。

具体地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接头构件2(2b)的基端部分连接到垂直方向延伸的接头构件2(2a)的几个相互正交的侧面中一个侧面的下端部分,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个接头构件2(2c)的基端部分连接到上述另一个侧面的下端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另一个接头构件2(2d)连接到与上述侧面正交的另一侧面的下端部。再者,另一个接头构件2(2e)连接到与上述侧面成直角的侧面的下端部。也就是说,接头构件2(2e)的数量比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20多一个。

这里,尽管接头构件2b-2e被设定为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从接头构件2b-2e的上表面算起的接头构件2a的高度被设定为等于接头构件2b-2e的长度,接头构件2a-2e的长度也可根据需要被适当地设定。

与第三实施例同样地,彼此成直角布置的数个接头构件2的远端部分通过加强构件6被连接。在第三实施例中,加强构件6的总数是五个,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总共有八个加强构件6。

此外,接头构件2的下端部的下壁(下端壁)上形成有长圆形孔5。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彼此成直角布置的接头构件2的远端部通过棒状加强构件6连接,因此由结构材料接头40连接的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分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加强构件6得到加强。

(第六实施例)

图7显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本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50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40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接头构件的构成,这一点将在下面描述,并且将采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且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如图7所示,结构材料接头50的五根接头构件12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这些接头构件12的近端部分经由固定构件13被彼此结合。这里,尽管五根接头构件12被设定为具有相同的长度,但是这些接头构件12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被适当地设定。

固定构件13形成为立方箱体状,并且长圆形孔(未示出)形成在除固定接头构件12的壁部分之外的壁部分中,即,在固定构件13的下壁(下端壁)上形成有长圆孔(未示出)。该孔具有与图6(b)所示的孔5相同的结构。

此外,接头构件12的基端部分通过例如焊接或粘合等固定到固定构件13的四个侧壁和上壁。

再者,在接头构件12(外周壁)的圆筒形外壁上,圆孔3和长圆孔4形成在接头构件12的轴向间隔开处,并且在圆筒状材料的径向上彼此对置。

此外,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12的远端部通过加强构件16连接。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12的远端部通过棒状加强构件16连接,因此由结构材料接头50连接的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分可容易地借助加强构件16来加固。

(第七实施例)

图8显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

本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60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40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接头构件2的根数,这一点将在下面描述,并且将采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且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60具有六根方形管状接头构件2。这些接头构件2的基端部通过焊接或粘接等彼此连接。

此外,六根接头构件2a-2f中的四根接头构件2b-2e布置成十字形,其余两根接头构件2a和2f布置成一条直线并且与四个接头构件2b-2e成直角。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接头构件2(2a)和接头构件2(2f)显然构成两个接头构件2,但它们实际上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比接头构件2长的单个接头构件22构成,接头构件22的上侧部分为接头构件2a,而下侧部分为接头构件2f。

然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四根接头构件2(2b)-2(2e)的基端部分通过焊接或粘合等固定到接合构件22的中央部分的四个侧面。在本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60中,接头构件2(2f)要比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40多一个。

这里,尽管接头构件2b-2e被设定为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从接头构件2b-2e的上表面算起的接头构件2a的高度被设定为等于接头构件2b-2e的长度,接头构件2a-2f的长度也可根据需要被适当地设定。

此外,与第五实施例同样地,彼此成直角布置的数个接头构件2的远端部分通过加强构件6被连接。在第五实施例中,加强构件6的总数是八个,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总共有十二个加强构件6。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2的远端部通过棒状加强构件6连接,因此由结构材料接头60连接的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分可容易地借助加强构件6来加固。

(第八实施例)

图9显示了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

本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70与第七实施例的结构材料接头60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接头构件的构造,这一点将在下面描述,并且将采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第七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且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如图9所示,结构材料接头70的六根接头构件12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这些接头构件12的近端部分经由固定构件13被彼此结合。这里,尽管六根接头构件12被设定为具有相同的长度,但是这些接头构件12的长度也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地设定。

固定构件13形成为立方箱体形状,并且接合构件12的基端部分通过焊接或粘合等分别固定到固定构件13的四个侧壁、上壁和下壁。此外,在接头构件12的圆筒形外壁(外周壁)上,圆孔3和长圆孔4形成在接头构件12的轴向间隔开处,并且在圆筒状材料的径向上彼此对置。

此外,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12的远端部通过加强构件16连接。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接头构件12的远端部通过棒状加强构件16连接,因此由结构材料接头70连接的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分可容易地借助加强构件16来加固。

图10是立体图,显示了由上述结构材料接头1,20,40,60和多个棒状的结构材料7组装的结构体101。

在图10中,垂直方向是z方向,水平方向是x方向,前后方向是y方向。

结构体101整体形成为长方箱体形状。结构材料接头1,20,40,60选择性地设置在结构材料7的连接部分处,多个结构材料7通过这些结构材料接头1,20,40,60连接。

首先,将描述结构体101的下表面侧的结构体101a。

在结构体101的下面左侧的前后方向(y方向)上的两个角处,分别配置了结构材料接头1,它们的接头构件2a沿z方向(竖直方向)。在这些结构材料接头1,1之间,结构材料接头20配置成使得其接头构件2a沿着z方向,而使得其接头构件2c沿着结构体101的内侧(x方向)。然后,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一方结构材料接头1的接头构件2c和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b中并被固定。此外,另一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另一结构材料接头1的接头构件2b和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d中并被固定。

将结构材料7插入并固定到接头构件2时,未示出的螺栓分别被插入接头构件2的孔3,4和结构材料7的孔7a,7a中,并通过螺母紧固(参见图1)。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由于情形相同于将结构材料7插入并固定到接头构件2,因此省略其描述。

此外,在结构体101的表面右侧的前后方向(y方向)上的两个角部处,分别配置了结构材料接头20,它们的接头构件2a沿z方向,而它们的接头构件2c沿y方向。在这些结构材料接头20,20之间,结构材料接头40配置成使得其接头构件2a沿着z方向,而使得其接头构件2b,2d沿着y方向。然后,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一方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c和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b中并被固定。此外,另一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另一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c和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d中并被固定。

此外,在结构体101的下面前侧,于结构材料接头1和20之间,结构材料接头20布置成使其接头构件2a沿z方向,且使得接头构件2b和2d沿x方向。然后,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角部结构材料接头1的接头构件2b和中央侧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d并被固定。接着,另一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到角部处的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d和中央侧的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b并被固定。

此外,在结构体101的下面后侧,于结构材料接头1和20之间,结构材料接头20布置成使其接头构件2a沿z方向,且使得接头构件2b和2d沿x方向。然后,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角部结构材料接头1的接头构件2c和中央侧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b并被固定。接着,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到角部处的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b和中央侧的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d并被固定。

另外,在结构体101的下表面中心处,结构材料接头40被设置成其接头构件2a沿z方向,而其接头构件2b,2d沿x方向,并且其接头构件2c,2e沿y方向。

然后,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并固定到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c和前侧中央的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c。此外,另一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e和后侧中央的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c并被固定。

此外,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b和左侧中央部分上的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c并被固定。此外,另一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d和右侧中央的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e中并被固定。

然后,将描述结构体101的上表面侧的结构体101b。

在结构体101的上面左侧的前后方向(y方向)上的两个角处,分别配置了结构材料接头20和20,它们的接头构件2b,2d沿z方向(竖直方向)。在这些结构材料接头20,20之间,结构材料接头40配置成使得其接头构件2c,2e沿着z方向,而使得其接头构件2a沿着结构体101的内侧(x方向),同时,使得其接头构件2b,2d沿y方向。然后,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一方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a和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d中并被固定。此外,另一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另一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c和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b中并被固定。

在结构体101的上面右侧的前后方向(y方向)上的两个角处,分别配置了结构材料接头40和40,它们的接头构件2c,2e沿z方向(竖直方向)。在这些结构材料接头40,40之间,结构材料接头60配置成使得其接头构件2a,2e沿着z方向,而使得其接头构件2b,2d沿着x方向,同时,使得其接头构件2c,2e沿y方向。然后,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一方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a和结构材料接头60的接头构件2c中并被固定。此外,另一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另一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a和结构材料接头60的接头构件2e中并被固定。

此外,在结构体101的上面前侧,于结构材料接头20和40之间,结构材料接头40布置成使其接头构件2c,2e沿z方向,且使得接头构件2b和2d沿x方向,同时使得接头构件2a沿y方向。然后,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角部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c和中央侧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b并被固定。接着,另一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到角部处的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b和中央侧的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d并被固定。

此外,在结构体101的上面后侧,于结构材料接头20和40之间,结构材料接头40布置成使其接头构件2c,2e沿z方向,且使得接头构件2b和2d沿x方向,同时使得接头材料2a沿y方向。然后,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角部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a和中央侧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d并被固定。接着,另一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到角部处的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d和中央侧的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b并被固定。

另外,在结构体101的上表面中心处,结构材料接头60被设置成其接头构件2a,2f沿z方向,而其接头构件2b,2d沿x方向,并且其接头构件2c,2e沿y方向。

然后,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并固定到结构材料接头60的接头构件2c和前侧中央的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a。此外,另一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结构材料接头60的接头构件2e和后侧中央的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a并被固定。

此外,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结构材料接头60的接头构件2b和左侧中央部分上的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a并被固定。再者,另一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结构材料接头60的接头构件2d和右侧中央的结构材料接头60的接头构件2b中并被固定。

根据上述所构成的下表面侧的结构体101a和上表面侧的结构体101b可借助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的多个结构材料7被连接。

即,在结构体101a和101b的左侧,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布置在结构体101a左侧的结构材料接头1,1的接头构件2a,2a以及结构材料接头20的接头构件2a中,又插入配置在结构体101b左侧的结构材料接头20,20的接头构件2d,2d中,以及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e中并被固定。

在结构体101a和101b的右侧,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布置在结构体101a右侧的结构材料接头20,20的接头构件2a,2a以及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a中,又插入配置在结构体101b右侧的结构材料接头40,40的接头构件2e,2e中,以及结构材料接头60的接头构件2f中并被固定。

在结构体101a和101b的中央侧(x方向的中央侧),结构材料7的端部分别插入布置在结构体101a的前侧和后侧的结构材料接头20,20的接头构件2a,2a以及布置在中央侧的结构材料接头40的接头构件2a中,又插入配置在结构体101b的前侧和后侧的结构材料接头40,40的接头构件2e,2e,以及布置在中央侧的结构材料接头60的接头构件2f中并被固定。

这样,结构体101a和结构体101b通过上下布置的多个结构材料7被连接,从而组装成结构体101。

此外,在这样的结构体101中,设置在结构体外侧的结构材料接头20,40,60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材料接头20,40,60包括了没有连接结构材料7的接头构件2b~2d。

根据本实施例,结构材料接头1,20,40,60被选择性地配置在结构材料7的连接部,同时借助这些结构材料接头1,20,40,60实现了多个结构材料7的连接。

因为配置在结构材料7的连接部的结构材料接头1,20,40,60的相互成直角的接头构件2(2a~2f)的远端部通过棒状加强构件6被连接,所以可容易地借助加强构件6来加强被结构材料接头1,20,40,60所连接的结构材料7的连接部。

另外,构成结构体101的上表面侧的结构体101b具有结构材料接头20,40,60,这些结构材料接头20,40,60具有向上方突出的接头构件2b,2c,2a,所以可在结构体101的上方叠置和连接与接结构体101b完全相同的结构体。为此,可以使得结构体101向上方扩展。

另外,构成结构体101的右侧面的结构体具有结构材料接头20,40,60,这些结构材料接头20,40,60具有向右方突出的接头构件2b,2c,2d,所以可在结构体101的右方叠置和连接完全相同于构成右侧面的结构体。为此,可以使得结构体101向右方扩展。

再者,通过适当地选择性地配置结构材料接头1,20,40,60,可以使得结构体101向前后方向以及向右和向下方扩展。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可借助结构材料接头1,20,40,60和结构材料7来组装骨架为截面四角筒状的结构体101,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借助结构材料接头10,30,50,70以及圆筒状的结构材料8来组装骨架为截面圆筒状的结构体102。

再者,由于构成结构体102的结构材料接头10,30,50,70的布置状态和取向相同于构成结构体101的结构材料接头1,20,40,60,相关的说明就在此省略。

符号的说明

1、10、20、30、40、50、60、70—结构材料接头,2、2a、2b、2c、2d、2e、2f—接头构件,6、16—加强构件,7、8—结构材料,100、101、102—结构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