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预制外围护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7661阅读:2752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预制外围护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围护墙,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业装配式建筑领域,常用的全截面预制外围护墙,自重较大,而且存在梁柱核心区域存在预制与现浇混凝土的收缩冷缝,影响了其整体性。

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2015年末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2016年7月5日住建部出台《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名单》并公布了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建设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名单;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重点区域、未来装配式建筑占比新建筑目标、重点发展城市进行了明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围护墙,能有效减轻预制构件自重,提高核心区域整体性。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围护墙,它包括混凝土外围护墙体,外防护层,夹心保温层,叠合梁区域;

混凝土外围护墙体两端设有“u”型凹槽,夹心保温层置于混凝土外围护墙体与外防护层之间,混凝土外围护墙体顶部为叠合梁区域,叠合梁区域的钢筋骨架部分预埋在混凝土里,钢筋骨架的顶部及两端伸出钢筋。

进一步的,混凝土外围护墙体两端的“u”型凹槽,在混凝土现浇时,现浇混凝土流进外围护墙体的凹槽,使结构墙体与外围护墙体联系更牢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一定程度减轻预制构件的自重;

2,本发明通过在梁柱核心区现浇来通过建筑物的整体性;

3,本发明可减少人工作业,减少现场施工作业。

4,本发明实现工厂化生产,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面图;

图2为本发明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a-a剖面图一(实心墙体);

图4为本发明a-a剖面图二(空心墙体);

图5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际使用拼接节点三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3、4、5、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它包括混凝土外围护墙体1,外防护层2,夹心保温层3,叠合梁区域;

混凝土外围护墙体1两端设有“u”型凹槽,夹心保温层3置于混凝土外围护墙体1与外防护层2之间,混凝土外围护墙体1顶部为叠合梁区域,叠合梁区域的钢筋骨架4部分预埋在混凝土里,钢筋骨架4的顶部及两端伸出钢筋。

混凝土外围护墙体1两端的“u”型凹槽,在混凝土现浇时,现浇混凝土流进外围护墙体的凹槽,使结构墙体与外围护墙体联系更牢固。

混凝土外围护墙体1包括实心墙体(如图3)和空心墙体(如图4)。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外围护墙,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它包括混凝土外围护墙体,外防护层,夹心保温层,叠合梁区域;混凝土外围护墙体两端设有“U”型凹槽,夹心保温层置于混凝土外围护墙体与外防护层之间,混凝土外围护墙体顶部为叠合梁区域,叠合梁区域的钢筋骨架部分预埋在混凝土里,钢筋骨架的顶部及两端伸出钢筋。本发明在一定程度减轻预制构件的自重;本发明通过在梁柱核心区现浇来通过建筑物的整体性;本发明可减少人工作业,减少现场施工作业。本发明实现工厂化生产,方便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万保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保金
技术研发日:2018.01.25
技术公布日:2018.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