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凹槽的PC构件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64224发布日期:2018-09-18 18:55阅读:18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凹槽的PC构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PC构件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为了保证PC构件与现浇混凝土构件结合处的连接,常在PC构件表面设计成型凹槽,增加现浇构件和PC构件的连接效果,例如常见的剪力键槽等。PC构件制作,通常采用钢模具成型。首先在钢模板表面焊接钢凸块,然后支设模板后用混凝土浇筑成型,脱模后即可在钢凸块对应位置形成PC构件表面凹槽。

然而,采用以上成型方法,当凹槽形状、大小和位置变化时,原来制作的钢模板无法再次直接使用,需在再次制作PC构件前,将钢凸块从钢模板上切割下来,再根据新的凹槽位置对选用的钢凸块重新进行定位焊接。但是,采用如上的方法步骤,由于采用了切割和焊接工艺,就带来了以下问题:一是切割和焊接工艺,容易在钢模板和钢凸块表面产生烧伤和遗留焊渣,损伤钢模板和钢凸块;二是切割和焊接工艺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强光污染;三是焊接和切割工艺,操作要求高,工序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经济高效、无强光和粉尘污染的PC构件凹槽成型方法,解决现有的成型方法中存在的切割和焊接工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发明人发现,在工程中应用广泛的结构胶,具有强度高、抗剥离、耐冲击、施工工艺简便的特点,可用于金属、陶瓷、塑料、橡胶、木材等同种材料或者不同种材料之间的粘接(当然也可以用于钢模板和钢凸块之间的粘接),可在一定场合代替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传统连接形式,并且具有结合面应力分布均匀、热熔后易分离等优点。因此,采用结构胶粘接钢模块成型凹槽的方法,可取代现有的焊接、切割钢模板和钢凸块制作PC构件凹槽的方法。

结构胶粘接钢凸块的带凹槽PC构件成型方法,即按照PC构件凹槽设计图纸,设计制作钢凸块,钢凸块与钢模具之间用结构胶粘接牢固,在PC构件混凝土浇筑完成脱模后,在构件表面成型了凹槽;钢凸块位置移动时,仅需对钢凸块局部加热至胶融化,即可将凸块拿开。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凹槽的PC构件成型方法,其步骤包括:

1)设计PC构件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面具有脱模角度;

2)设计并制作与所述凹槽对应的钢凸块,所述钢凸块的形状、大小和对应的脱模角度和所述凹槽相对应;

3)用结构胶将所述的钢凸块粘接到对应的钢模板的相应位置;

4)进行构件模具的组装,所述钢凸块的位置与所述PC构件凹槽设计位置对应;

5)粘接部位的结构胶达到最高强度后,浇筑混凝土,进行所述PC构件的生产;

6)将所述PC构件脱模;

7)加热使粘接部位的结构胶融化,将所述钢凸块和所述钢模板分离。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脱模角度为10°~20°。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钢凸块由碳素结构钢和/或低合金结构钢制成。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3)中,粘接之前将所述钢凸块和/或所述钢模板的粘接面进行除锈、清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3)的过程如下:

a.所述钢模板和所述钢凸块平放到平整的地坪和/或工作台上,用水平尺检查并调平,防止涂抹结构胶的时候胶水向一侧流淌;

b. 根据所述凹槽的设计位置,在所述钢模板上画出对应的钢凸块的边、角控制点和定位轮廓线;

c. 在所述钢凸块和所述钢模板粘接面上,分别涂抹所述结构胶;

d. 在所述钢凸块定位粘接后,5min内清理干净粘结时从粘接部位溢出的结构胶;

e. 所述钢凸块与所述钢模板在室温下静置至结构胶固化。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的加热方式为电炉加热。

优选的,在所述的步骤7)中,所述钢凸块和钢模板分离完成后清理所述钢凸块和/或所述钢模板的粘接面。

优选的,所述的结构胶为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

优选的,在所述的步骤5)中,所述PC构件的生产在粘接部位所述结构胶达到最大强度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述的带凹槽的PC构件成型方法,采用结构胶粘接钢凸块,可以避免焊接、切割工艺对钢模板和钢模块的破坏、损伤,利于重复使用;避免了强光污染,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并且粘接牢固,施工速度快,生产成本低,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PC构件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PC构件仰视图;

图3为钢模板和钢凸块粘贴立体示意图;

图4为PC构件凹槽成型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带凹槽的PC构件成型方法流程图;

图中,1为PC构件,2为凹槽,3为钢凸块,4为钢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建筑结构,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结构;所涉及施工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工程上广泛使用的常规原材料;所涉及的施工工艺,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工艺。

实施例1:需要预制的PC构件1为如图1、图2所示预制件,长度为1000mm,宽度和高度为200mm。

PC构件1的凹槽成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PC构件凹槽设计。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中,PC构件1的底部设置有三个形状相同的正方形凹槽2,凹槽2的边长为60mm,深20mm。中间的凹槽2居于底面的中心,两端的凹槽2沿纵向分布,相邻凹槽2的间距为230mm。为便于预制后的脱模,凹槽的侧面应具有一定的脱模角度,可根据凹槽的大小、形状、深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通常为10°~20°。本实施例中,凹槽2的侧面脱模角度为15°。

凹槽2可以增加所在面的粗糙度,便于现浇混凝土与预制PC构件1的结合,增强坚固性。

2)钢凸块设计制作。

根据PC构件1表面的凹槽设计,设计与之对应的钢凸块3。

参见图3,钢凸块3的形状、尺寸和凹槽2相一致,其底面和顶面均为正方形,四个侧面与竖直方向15°倾斜,与凹槽2的脱模角度相一致。

钢凸块3的高度为20mm,与凹槽2的深度一致。钢凸块采用20mm普通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制成,经切割成方块后再由铣床加工出四个倾斜侧面制成。

3)模具表面清理。

模具采用钢模具,由多块钢模板组合而成,采用10mm厚钢板制作,尺寸与PC构件1的相应表面尺寸相符合。与PC构件1的底面对应的钢模板4的上表面,特别是需要粘贴钢凸块3的相应位置表面,应除锈、清理,将油污尘垢等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同理,钢凸块3的底面也要进行除锈、清理。

4)钢凸块粘接。

a.钢模板4和钢凸块3平放到平整的地坪或者工作台上,用水平尺检查并调平,防止涂抹结构胶的时候胶水向一侧流淌。

b. 根据PC构件1凹槽设计位置,在钢模板4上,以中心十字线为基准,在模具表面用石笔画出对应的钢凸块的边、角控制点和定位轮廓线。

c. 在钢凸块3和钢模板4的需要粘接的对应表面,分别涂抹结构胶。太薄或者太厚都不利于牢固粘接,经实验研究表明,涂抹厚度约1mm时粘接效果为佳。然后按照钢模板4上的凸块轮廓线,粘合并调整位置,用手指按压约5分钟定位粘合。本实施例中采用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用涂胶片混合,室温环境下,3min涂胶,指压下粘接,5~10min定位,30min达到最高强度的50%,充分固化后24h可达到最大强度,使用环境在-60℃-100℃。

d. 在钢凸块3定位粘接后,5min内,将粘结时从钢凸块3底面周边溢出的结构胶,用刮刀清理干净。

e. 钢凸块3与钢模板4粘合后,在室温下,静置30min。注意此时不要对模板和钢凸块3进行扰动,保证结构胶固化,钢凸块3定位准确。

5)模具组装。

结构胶粘结30min后,即可按照PC构件1的生产要求,进行模具的组装。

6)构件生产。

24小时后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达最高强度,此时钢凸块3与钢模板4粘结牢固,在模具内安装钢筋,浇筑混凝土,进行构件生产。

7)构件脱模。

PC构件1生产完成后,在保证构件不掉角缺棱的情况下,进行脱模。脱模时,先松开模具之间的连接螺栓和卡具,轻轻敲击钢模具边缘,混凝土表面和钢模具表面松动后,开始取出模具。钢模板4脱模方向与PC构件1底面垂直,保证钢凸块3与凹槽2之间顺利脱开,防止破坏凹槽2口部混凝土。

脱模后,钢凸块3对应部位的PC构件1上,形成凹槽2,在构件养护过程中,注意凹槽2的成品保护。

8)钢凸块分离。

清理钢模具表面的混凝土浮浆。对相同的PC构件,钢凸块3位置不变,凸块形状不变,模具和凸块循环使用。若要改变钢凸块3的位置和形状,将钢模板4的钢凸块3部位,用电炉进行局部加热。一种简易的加热方式是,将钢模板4水平架起,把电炉(电炉丝)放在钢模板4下,对正粘接钢凸块3的位置进行加热。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红外板加热、红外管加热、红外炉加热和电感加热等加热方式。普通的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加热到120摄氏度,即可变软,开始融化。至结构胶融化,大约需要3min。在胶融化过程中,可使用刀具辅助将钢凸块3取下,然后用刮刀将钢凸块3和钢模板4表面的胶液清理干净,并用抹布擦拭干净。清理干净的钢凸块3和钢模板4可以循环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带凹槽的PC构件成型方法的流程参见图5。

采用胶粘热熔工艺,可以省去在钢模具表面焊接、切割的工作,不会在钢模具表面出现焊渣,减少钢模具的破损率。

操作过程简单,环保,成本低,节省了专业电焊、切割工人的工作,普通工人即可完成。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步骤、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