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钢筋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8060发布日期:2018-09-18 17:2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模钢筋牵引装置,属于建筑工程的筒仓滑模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贮仓筒壁施工过程中,传统滑模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施工工艺,而滑模施工中,如何解决筒仓水平钢筋绑扎速度慢一直是滑模施工中的难题。传统施工方法只能依靠工人手把手的在门型架下传递钢筋,钢筋的传递即需要大量人工,同时速度又慢,浪费了大量钢筋绑扎的时间,当筒仓结构直径大了之后,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是固定的,大量的钢筋绑扎量就越发难以完成,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够提高钢筋传递速率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筒仓水平钢筋搬运过程费事费力等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钢筋传递速率的滑模钢筋牵引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滑模钢筋牵引装置,包括可沿滑轨滑动的牵引锥,所述牵引锥的头部设有牵引绳,牵引锥的尾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压力弹片,两个压力弹片的自由端可被撑开来夹紧钢筋。

进一步的是,所述两个压力弹片的外侧分别设有一根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中部与牵引锥铰接,位于凹槽内的一端分别通过拉绳与两个压力弹片的自由端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压力弹片呈折弯形,两个压力弹片的自由端靠在一起使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锥形空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两个压力弹片自由端的内侧设有防滑垫。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滑垫采用橡胶、塑料、布料或木材制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一个可沿滑轨滑动的牵引锥,并在牵引锥的尾部设置凹槽和压力弹片来夹紧钢筋,再配合外部牵引机构可使钢筋能够在滑模门型架下完成水平钢筋的快速传递,从而减少了钢筋传递过程的施工人数和时间消耗,最终提高了钢筋绑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正面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1-牵引锥,2-牵引绳,3-凹槽,4-压力弹片,5-控制杆,6-拉绳,7-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滑模钢筋牵引装置,包括可沿滑轨滑动的牵引锥1,所述牵引锥1的头部设有牵引绳2,牵引锥1的尾部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压力弹片4,两个压力弹片4的自由端可被撑开来夹紧钢筋。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将牵引锥1放置在滑模门型架上的滑轨上,然后将需要搬运的钢筋的一端从牵引锥1的尾部插入,撑开两个压力弹片4的自由端,从而利用其反作用力将钢筋的端部箍紧,最后再通过拉动牵引绳2使牵引锥1在滑轨上滑动即可将钢筋转移到特定位置。在拉动牵引锥1的时候应使凹槽3水平放置,凹槽3的宽度只需略大于钢筋直径即可,以便利用凹槽3的两侧面作为主要的承载面,压力弹簧4只起卡紧和左右定位作用。该装置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搬运所需的人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在插入和取出钢筋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手动摇晃或拉拔钢筋完成,但可能比较费劲,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在所述两个压力弹片4的外侧分别设有一根控制杆5,所述控制杆5的中部与牵引锥1铰接,控制杆5位于凹槽3内的一端分别通过拉绳6与两个压力弹片4的自由端相连。其中,控制杆5的铰接点应靠近连有拉绳6的一端,这样可充分利用杠杆原理来省力。如图1所述,利用双手将两个控制杆5向中间合拢时,拉绳6就会带动两个压力弹片4的自由端向两侧张开,从而便于轻松的插入或取出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弹片4呈折弯形,两个压力弹片4的自由端靠在一起使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锥形空间。锥形空间一方面能够使钢筋在插入的时候能够轻松的撑开压力弹片4,提高作业效率,另一方面是压力弹片4被撑开后其端部能够卡在钢筋表面的防滑筋上,从而避免钢筋脱离,提高夹紧作用力。

现有的钢筋表面一般都是比较粗糙的,具有防滑筋,直接利用压力弹片4就能对其进行箍紧,但如果遇到一些表面比较平整光滑的材料时就容易出现中途脱落等情况,因此可在两个压力弹片4自由端的内侧设置防滑垫7,防滑垫7的具体材质可以是橡胶、塑料、布料或木材等。

本发明利用一个可沿滑轨滑动的牵引锥,并在牵引锥的尾部设置凹槽和压力弹片来夹紧钢筋,再配合外部牵引机构可使钢筋能够在滑模门型架下完成水平钢筋的快速传递,从而减少了钢筋传递过程的施工人数和时间消耗,最终提高了钢筋绑扎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