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滑线集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76770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车滑线集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用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行车滑线集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冶金成材大中型企业较多使用桥式起重机(俗称行车),行车在既定轨道上行走,行车使用的所有电源均靠行车集电器从固定滑线上取得,因此行车集电器与滑线接触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行车运行安全。
[0003]现有的行车滑线集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集电器3置于滑线2上,集电器3的一端通过螺栓4固定连接在集电器固定装置I上。集电器固定装置I连接在行车上。由于集电器3仅依靠自身的重力与滑线2接触,在行车的过程中,无法保障集电器3与滑线2的紧密贴合,另外,滑线2的高度可能会存在偏差,而由于集电器3通过螺栓4固定在集电器固定装置I上,在遇到存在高度偏差的滑线2时,集电器3无法实时地整体上下移动,去主动贴合滑线2。这两种情况均会使集电器3与滑线2之间的理论面接触变为实际的线接触,从而导致集电器3无法有效取电,而且还会出现打火或电动系统缺相等故障,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000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行车滑线集电装置,该行车滑线集电装置能够保障集电器始终与滑线面接触,且紧密贴合,从而保障集电器能够有效取电,同时确保行车的安全运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车滑线集电装置,该行车滑线集电装置能够保障集电器始终与滑线面接触,且紧密贴合,从而保障集电器能够有效取电,同时确保行车的安全运行。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行车滑线集电装置,包括:
[0008]集电器固定装置;
[0009]集电器,所述集电器包括上板和用于与滑线接触取电的下板,所述上板连接于所述集电器固定装置上,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挤压所述下板,使所述下板始终与滑线紧密贴合的压簧。
[0010]优选地,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中,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内管,另一个上设置有与该内管间隙配合的外管,所述压簧套装在所述外管上。
[0011]优选地,所述压簧包括四个,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也相应地包括四个。
[0012]优选地,所述集电器固定装置包括集电器固定装置本体,还包括一端与所述集电器固定装置本体连接的连接支架,所述上板通过绝缘子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上。
[0013]优选地,所述上板通过四组绝缘子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上。
[0014]优选地,所述外管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卡缝,所述内管上连接有伸出所述卡缝外,防止所述下板脱落的卡子。
[0015]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集电器包括上板和下板,下板用于与滑线接触取电,上板连接在集电器固定装置上,在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了压簧,该压簧挤压下板,迫使下板始终与滑线紧密贴合,且二者为面贴合。如果遇到低位的滑线时,下板在压簧的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去贴合低位的滑线;如果遇到高位的滑线时,下板克服压簧的压力,向上移动,且依然与滑线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中的行车滑线集电装置能够保障集电器有效取电,同时能够确保行车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行车滑线集电装置的主视图;
[001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行车滑线集电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4为图3的侧视图。
[0021]其中,01为集电器固定装置、02为集电器、03为螺栓、04为滑线、11为集电器固定装置本体、12为连接支架、21为上板、22为下板、3为压簧、4为外管、5为内管、6为绝缘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车滑线集电装置,该行车滑线集电装置能够保障集电器始终与滑线面接触,且紧密贴合,从而保障集电器能够有效取电,同时确保行车的安全运行。
[00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考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行车滑线集电装置包括集电器固定装置、集电器以及压簧3。
[0025]其中,集电器包括上板21和下板22,下板22用于与滑线04接触取电,上板21连接在集电器固定装置上,在上板21和下板22之间设置了压簧3,该压簧3挤压下板22,迫使下板22始终与滑线04紧密贴合,且二者为面贴合。如果遇到低位的滑线04时,下板22在压簧3的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去贴合低位的滑线04;如果遇到高位的滑线04时,下板22克服压簧3的压力,向上移动,且依然与滑线04紧密贴合。本实施例中的行车滑线集电装置能够保障集电器有效取电,同时能够确保行车的安全运行。
[0026]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内管5和外管4。在上板21和下板22中,其中一个上设置了内管5,另一个上设置了外管4,外管4套设在内管5外,二者为间隙配合。压簧3套设在外管4上。比如,在上板21面对下板22的面上设置内管5,那么在下板22面对上板21的面上设置外管4,内管5位于外管4内,再比如,在上板21面对下板22的面上设置外管4,那么在下板22面对上板21的面上设置内管5。外管4和内管5的配合确保了下板22始终为水平状态,而不会发生倾斜,保障下板22与滑线04始终为面接触。另外,压簧3套设在外管4上,外管4对压簧3起到导向作用,确保压簧3的压力方向始终垂直于下板,从而进一步确保下板22与滑线04面接触。
[0027]为了保障下板22上下移动的平稳性,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中的压簧3优选为四个,外管4和内管5也为四个。每一个压簧3对应一个外管4和一个内管5。
[0028]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中的集电器固定装置包括集电器固定装置本体11和连接支架12。连接支架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集电器固定装置本体11上。上板21通过绝缘子6连接在连接支架12上。
[0029]为了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中的上板21通过四组绝缘子6连接在连接支架12上。
[0030]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在外管4上开设了卡缝(图中未画出),该卡缝沿轴向延伸,内管5上连接有卡子(图中未画出),该卡子伸出卡缝外。卡缝的长度即为卡子的轴向行程范围。如果上板21上连接的是外管4,下板22上连接的是内管5,那么卡子位于卡缝的下端沿时,为下板22向下的最大移动量,但是,由于卡子被卡在了卡缝的下端沿处,下板22不会脱离上板21。如果上板21上连接的是内管5,下板22上连接的是外管4,那么卡子位于卡缝的上端沿时,为下板22向下的最大移动量,但是,由于卡子被卡在了卡缝的上端沿处,下板22不会脱离上板21。本实施例确保了下板22与上板21的连接。
[003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行车滑线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电器固定装置; 集电器,所述集电器包括上板(21)和用于与滑线(04)接触取电的下板(22),所述上板(21)连接于所述集电器固定装置上,所述上板(21)和所述下板(22)之间设置有用于挤压所述下板(22),使所述下板(22)始终与所述滑线(04)紧密贴合的压簧(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滑线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板(21)和所述下板(22)中,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内管(5),另一个上设置有与该内管(5)间隙配合的外管(4),所述压簧(3)套装在所述外管(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车滑线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3)包括四个,所述内管(5)和所述外管(4)也相应地包括四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车滑线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器固定装置包括集电器固定装置本体(11),还包括一端与所述集电器固定装置本体(11)连接的连接支架(12),所述上板(21)通过绝缘子(6)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1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车滑线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21)通过四组所述绝缘子(6)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12)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车滑线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4)上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卡缝,所述内管(5)上连接有伸出所述卡缝外,防止所述下板(22)脱落的卡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车滑线集电装置,包括:集电器固定装置;集电器,所述集电器包括上板和用于与滑线接触取电的下板,所述上板连接于所述集电器固定装置上,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挤压所述下板,使所述下板始终与滑线紧密贴合的压簧。如果遇到低位的滑线时,下板在压簧的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去贴合低位的滑线;如果遇到高位的滑线时,下板克服压簧的压力,向上移动,且依然与滑线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中的行车滑线集电装置能够保障集电器有效取电,同时能够确保行车的安全运行。
【IPC分类】B66C13/12
【公开号】CN205187680
【申请号】CN201520925953
【发明人】户传雷, 任莹, 黄波
【申请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