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板材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8012发布日期:2018-08-24 19:2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楼板、内墙板或外墙板的建筑用板材,尤其涉及一种增加强度、减少甚至杜绝板材周边破损的建筑用板材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应节能环保的要求,拼装式(装配式)墙板应用于建筑领域的用量越来越大。本申请人曾提出的多个专利申请主要解决相邻装板材之间的拼接缝位置存在开裂而影响隔音、保温和美感等问题。

本专利申请是对曾经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用板材及其应用,至少在板材的两侧配合侧包边轻钢龙骨,侧包边轻钢龙骨包住芯层的裸部,避免芯层的裸部因碰撞而破损,也提高芯层裸部的刚性强度,使用时,多块板材拼接时,拼接部可以焊接、可以通过连接板连接,大为提高连接可靠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建筑用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层、分别覆盖于所述芯层两面的面层,所述面层的两侧边分别设置侧包边轻钢龙骨,所述芯层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侧包边轻钢龙骨的槽中,一所述面层的宽度小于所述芯层的宽度,对应的所述面层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包边轻钢龙骨上的折边形成台阶结构,所述面层的表面形成上台阶面,所述折边的表面形成下台阶面。使用时,多块板材拼接,在拼接部位的表面(即与面层相同方向的表面)形成凹槽

在加工时,侧包边轻钢龙骨和面层之间形成芯层腔,并用板材封闭芯层腔长度方向的两端,向芯层腔中填充轻质发泡材料,使所述芯层填充在所述芯层腔中。由于轻钢龙骨和面层具有很好的刚性强度和抗弯折强度,对填充的轻质发泡材料要求较低,使板材的重量大为减轻。

板材主要用于建筑物,使用时需多块板材拼接,为了能够通过连接板连接拼接部位,并通过连接板封闭拼接缝,避免裂缝出现,并能够稳定保温、隔音效果,需要在板材的拼接部位形成凹槽,形成凹槽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是面层的宽度小于芯层宽度,使延伸在面层的两侧外面形成裸露部分。通常情况下为了使面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厚度相对轻钢龙骨的壁厚要厚一些,面层与轻钢龙骨的折边叠合后再连接,能够形成阶梯结构。由于板材长度方向通常与建筑物的尺寸要求向匹配,宽度方向则需要拼接,因此,至少在板材的两侧设置侧包边轻钢龙骨,使芯层的两侧插入侧包边轻钢龙骨的槽中。通过轻钢龙骨包覆芯层侧部,能够避免芯层裸露,即能够很好地保护芯层(如避免因碰撞而破损),也增加了板材的抗挤压能力。

使用时,多块板材拼接时,拼接部采用机械连接,可以焊接、可以通过连接板连接,大为提高连接可靠性。

由于面层为高强度片材,当建筑用板材用于室内时,板材的长度可以与室内高度相适配,面层和芯层能够分别与建筑物之内的顶部和地部配合,则可以不在板材的长度方向设置顶包边轻钢龙骨和底包边轻钢龙骨,芯层腔两侧已经通过侧包边轻钢龙骨封闭,而芯层腔长度方向的两端开口,此时,在生产建筑用板材时,将两侧包边轻钢龙骨和两面层形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形成芯层腔腔,并封闭芯层腔长度方向的两端,然后通过孔向芯层腔内注入轻质胶凝材料,待轻质胶凝材料固化后撤去长度方向的两封闭物体,生产工序操作简单方便。

当板材应用时,只有一个面为功能使用面,另外一个面贴合在其他物体表面,则板材的一个面上形成台阶结构即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措施:两所述面层的宽度均小于所述芯层的宽度,两所述面层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包边轻钢龙骨上的折边形成台阶结构,所述面层的表面均形成上台阶面,所述折边的表面均形成下台阶面。这种方案的板材,两个面都能够作为功能使用面,因此需要在两面的拼接部位都形成凹槽结构,方便拼接时连接板连接两块相邻的板材,并封闭拼接缝,减少冷热桥的发生、及降低冷热桥发生的程度。

为了方便在拼接部位放置连接板,并避免连接板的外表面高出所述面层的外表面,因此需要形成凹槽,使连接板沉在凹槽中,并使连接板的外表面与面层的外表面尽可能的位于同一平面或相靠近的面。

本技术方案的生产工艺:先固定两面板及轻钢龙骨,形成框架,然后在框架中填充轻质材料固化形成芯层,为了防止两面层之间的距离变化,两所述面层之间设置复数块加强块,所述加强块间隔设置。加强块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面板上,使两面板之间的距离形成固定,即有利于形成标准的面板,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不时调整两面板之间的间距的现象的出现。

为了进一步增加强度,还包括顶包边轻钢龙骨和底包边轻钢龙骨,所述面层的长度与所述芯层的长度一致,所述顶包边轻钢龙骨和底包边轻钢龙骨分别面层的顶部和底部形成固定连接。通过顶包边轻钢龙骨和底包边轻钢龙骨的设置,能够提高板材长度方向两端的强度,也有利于保护芯层部受损坏。进一步方便形成板材的框架结构,使框架结构内部形成封闭空间,可以直接在框架上打孔向框架内腔注入芯层材料,减少了固化拆模的工序,进一步提高了生成加工效率。

通常情况下,室内用板材的长度通常与室内空间的高度相适配,在室内空间的高度方向不需要拼接,因此,板材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不需要形成凹槽。当然形成凹槽也是可行,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凹槽,则板材适用于高度方向较高的情况,也适用于建筑外立面墙体。

当不需要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凹槽时,所述顶包边轻钢龙骨上的折边和底包边轻钢龙骨上的折边与所述面层完全叠合。

为了保证面层两侧分别与侧包边轻钢龙骨的折边形成可靠的固定连接,所述面层与所述侧包边轻钢龙骨的叠置部分宽度至少为5mm。

为了能够放置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连接板、并能够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板和板材,所述台阶结构的阶梯面至少为5mm,所述台阶结构的高度至少为5mm。

对上述技术方案涉及的板材的应用,包括至少两个板材拼接,相邻板材的拼接部位的凹面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两所述相邻板材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与所述面层的外表面相适配。当板材用于分隔室内空间,板材的两面都是视觉面时,为了提高拼接强度,也为了防止拼接板材拼接缝的开裂,需要在拼接部位的两面都放置连接板,因此板材的两面的两端都需要形成凹槽。

为了确保板材应用时能够与周围墙体或梁形成稳定可靠连接,所述拼接板材的顶部通过l形钢与周围墙体或梁形成连接,所述l形钢的脚部连接在所述板材上,所述l形钢的肩部连接到周围墙体或梁上。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板材的面层和侧包边轻钢龙骨形成框架结构,构成了独立模具效果,填充的芯层(轻质发泡保温隔音材料)可自行在模具的芯层腔内固化,无需其他固化设备固化,也不存在脱模工序,不仅减少了加工设备,减少设备占用的空间,也减少了加工工序,大为提高了产量。

2、板材主要用于建筑物,使用时需多块板材拼接,为了能够通过连接板连接拼接部位,并通过连接板封闭拼接缝,避免裂缝出现,并能够稳定保温、隔音效果,需要在板材的拼接部位形成凹槽,形成凹槽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是面层的宽度小于芯层宽度,使芯层的两侧外面插入侧包边轻钢龙骨的槽中。通常情况下为了使面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厚度相对轻钢龙骨的壁厚要厚一些,面层与轻钢龙骨的折边叠合后,能够形成阶梯结构而形成凹槽。由于板材长度方向通常与建筑物的尺寸要求向匹配,宽度方向则需要拼接,因此,至少在板材的两侧设置侧包边轻钢龙骨,通过轻钢龙骨包覆芯层外延于面层部分,能够很好地保护芯层而避免因碰撞而破损。

3、由于该板材强度主要来源与两个面层和轻钢龙骨,板材中间大量填充轻质发泡体,能够大幅度降低板材整体重量,又强度了板材的整体强度。

4、板材与板材之间的连接采用机械连接,不开裂,提高了视觉效果;也封闭了冷、热桥通道,有利于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

图3是本发明应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建筑用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层1、分别覆盖于所述芯层两面的面层2,所述面层的两侧边分别设置侧包边轻钢龙骨3,所述芯层的两端分别置于所述侧包边轻钢龙骨的槽中,一所述面层的宽度小于所述芯层的宽度,对应的所述面层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包边轻钢龙骨上的折边形成台阶结构,所述面层的表面形成上台阶面,所述折边的表面形成下台阶面。使用时,多块板材拼接,在拼接部位的表面(即与面层相同方向的表面)形成凹槽。

在加工时,侧包边轻钢龙骨和面层之间形成芯层腔,并用板材封闭芯层腔长度方向的两端,向芯层腔中填充轻质发泡材料,使所述芯层填充在所述芯层腔中。由于轻钢龙骨和面层具有很好的刚性强度和抗弯折强度,对填充的轻质发泡材料要求较低,使板材的重量大为减轻。

板材主要用于建筑物,使用时需多块板材拼接,为了能够通过连接板连接拼接部位,并通过连接板封闭拼接缝,避免裂缝出现,并能够稳定保温、隔音效果,需要在板材的拼接部位形成凹槽,形成凹槽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是面层的宽度小于芯层宽度,使延伸在面层的两侧外面形成裸露部分。通常情况下为了使面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厚度相对轻钢龙骨的壁厚要厚一些,面层与轻钢龙骨的折边叠合后再连接,能够形成阶梯结构。由于板材长度方向通常与建筑物的尺寸要求向匹配,宽度方向则需要拼接,因此,至少在板材的两侧设置侧包边轻钢龙骨,使芯层的两侧插入侧包边轻钢龙骨的槽中。通过轻钢龙骨包覆芯层侧部,能够避免芯层裸露,即能够很好地保护芯层(如避免因碰撞而破损),也增加了板材的抗挤压能力。

使用时,多块板材拼接时,拼接部采用机械连接,可以焊接、可以通过连接板连接,大为提高连接可靠性。

由于面层为高强度(抗压抗弯折强度)片材。当建筑用板材用于室内时,板材的长度可以与室内高度相适配,面层和芯层能够分别与建筑物之内的顶部和地部配合,则可以不在板材的长度方向设置顶包边轻钢龙骨和底包边轻钢龙骨,芯层腔两侧已经通过侧包边轻钢龙骨封闭,而芯层腔长度方向的两端开口,此时,在生产建筑用板材时,将两侧包边轻钢龙骨和两面层形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形成芯层腔腔,并封闭芯层腔长度方向的两端,然后通过孔向芯层腔内注入轻质胶凝材料,待轻质胶凝材料固化后撤去长度方向的两封闭物体,生产工序操作简单方便。

当板材应用时,只有一个面为功能使用面,另外一个面贴合在其他物体表面,则板材的一个面上形成台阶结构即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措施:两所述面层的宽度均小于所述芯层的宽度,两所述面层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包边轻钢龙骨上的折边形成台阶结构,所述面层的表面均形成上台阶面,所述折边的表面均形成下台阶面。这种方案的板材,两个面都能够作为功能使用面,因此需要在两面的拼接部位都形成凹槽结构,方便拼接时连接板连接两块相邻的板材,并封闭拼接缝,减少冷热桥的发生、及降低冷热桥发生的程度。

为了方便在拼接部位放置连接板,并避免连接板的外表面高出所述面层的外表面,因此需要形成凹槽,使连接板沉在凹槽中,并使连接板的外表面与面层的外表面尽可能的位于同一平面或相靠近的面。

本技术方案的生产工艺:先固定两面板及轻钢龙骨,形成框架,然后在框架中填充轻质材料固化形成芯层,为了防止两面层之间的距离变化,两所述面层之间设置复数块加强块4,所述加强块间隔设置,如图2所示。加强块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面板上,使两面板之间的距离形成固定,即有利于形成标准的面板,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不时调整两面板之间的间距的现象的出现。

在实际应用中,加强块4可以是木块(塑料块)、轻钢龙骨或者木块(塑料块)和轻钢龙骨的配合使用等等方式。

为了进一步增加强度,还包括顶包边轻钢龙骨和底包边轻钢龙骨,所述面层的长度与所述芯层的长度一致,所述顶包边轻钢龙骨和底包边轻钢龙骨分别面层的顶部和底部形成固定连接。通过顶包边轻钢龙骨和底包边轻钢龙骨的设置,能够提高板材长度方向两端的强度,也有利于保护芯层部受损坏。进一步方便形成板材的框架结构,使框架结构内部形成封闭空间,可以直接在框架上打孔向框架内腔注入芯层材料,减少了固化拆模的工序,进一步提高了生成加工效率。

通常情况下,室内用板材的长度通常与室内空间的高度相适配,在室内空间的高度方向不需要拼接,因此,板材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不需要形成凹槽。当然形成凹槽也是可行,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凹槽,则板材适用于高度方向较高的情况,也适用于建筑外立面墙体。

当不需要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凹槽时,所述顶包边轻钢龙骨上的折边和底包边轻钢龙骨上的折边与所述面层完全叠合,叠合部位钉上钉子等连接件5。

为了保证面层两侧分别与侧包边轻钢龙骨的折边形成可靠的固定连接,所述面层与所述侧包边轻钢龙骨的叠置部分宽度至少为5mm。

为了能够放置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连接板、并能够通过连接件5固定连接板6和板材,所述台阶结构的阶梯面至少为5mm,所述台阶结构的高度至少为5mm。

如图3所示,对上述技术方案涉及的板材的应用,包括至少两个板材拼接,相邻板材的拼接部位的凹面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与两所述相邻板材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与所述面层的外表面相适配。当板材用于分隔室内空间,板材的两面都是视觉面时,为了提高拼接强度,也为了防止拼接板材拼接缝的开裂,需要在拼接部位的两面都放置连接板,因此板材的两面的两端都需要形成凹槽。

为了确保板材应用时能够与周围墙体或梁形成稳定可靠连接,所述拼接板材的顶部通过l形钢与周围墙体或梁形成连接,所述l形钢的脚部连接在所述板材上,所述l形钢的肩部连接到周围墙体或梁上。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来说,轻钢龙骨和面层之间、面层和加强块之间、轻钢龙骨与连接板之间还可以采用胶接或者胶接配合螺钉连接等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