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植物外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7893发布日期:2018-11-17 01:16阅读:853来源:国知局
生态植物外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幕墙,尤其是一种生态外墙。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被更多的人接受。当前,绿色节能建筑为国家大力发展的重要节能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此,不少技术人员对包括节能幕墙在内的各种绿色节能建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少技术方案。现有的技术方案中,主要采用将栽培基质安装在墙体或者龙骨上,同时在外墙上设置攀爬支架。通过背板、底板形成绿化种植装置。在上述方案中,存在以下缺点:首先,基质、植物及灌溉系统等均设置在墙体外侧,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在建筑外侧施工非常困难,增加了施工难度;其次,基质、植物及灌溉的水,自重比较大,影响墙体的物理性能,为了提高承载力,需要提高材料的强度;再次,植物攀爬于墙体的外侧,形成了一层不规则植物墙,风阻比较大,尤其是雨天,风阻及雨水使外墙的整体受力更大;最后,维护非常困难,成本比较高,需要专业的公司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生态植物外墙,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植物外墙,包括钢骨架,固定于钢骨架一侧的墙板,所述墙板具有一向内延伸且预埋有螺柱或内螺纹连接件的承载部,一插接固定件通过螺柱或内螺纹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插接固定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中分别连接有栽培板架和外罩;位于承载板一侧的墙板上转动连接有可翻转盖板,且设置有植物通孔;

所述钢骨架上固定连接有栽培容器;所述钢骨架上固定连接有栽培容器,所述墙板为grc墙板、金属墙板,石材墙板,或光电幕墙。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架固定连接有用于承载所述栽培容器的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与钢骨架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槽中安装有垫块。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上侧的墙板上固定连接有竖向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竖向的插接槽,所述栽培板架和外罩的侧边分别固定在竖向插接槽中。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植物通孔内设置有外螺纹套管,套管内填充有环形保温棉,所述环形保温棉的内周设置有叠纹式塑料膜,通孔的两端它通过内螺纹端盖和堵环密封固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套管与植物通孔之间打有密封胶。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的一端连接有卡扣式弯头。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于钢骨架内侧的保温层和内装饰层;在与栽培容器相对的一侧,所述保温层和内装饰层形成一可转动移门结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栽培容器上方的钢骨架上设置有喷嘴。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和栽培容器位于建筑物的窗户下方。

有益效果:本方案中,设置有植物生长空间,植物不仅能够得到很好的阳光,也不会对幕墙本身的物理性能造成影响,不影响幕墙的风阻、保温、水密和气密性能;同时,本方案的安装施工改造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工作都可以在室内实现,从而能够减轻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便于推广应用;最后,本方案的通过方便拆装的结构,实现了产品的快速施工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附图标记3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插卡式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间插卡是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背面立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正面立面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各附图标记为:墙板1、轻钢龙骨连接件2、插接固定件3、外罩4、栽培板架5、藤蔓6、枝叶7、盖板8、玻璃窗9、水平方管10、内饰层11、保温层12、柔性封堵13、喷淋头14、根系植物15、养殖箱16、收集盘17、支撑板18、楼板19、角钢20、竖方管21、中间卡接式固定组件22、开启门23。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6,描述本发明的相关技术细节和工作原理。

先描述图1,在本实施例中,主要包括钢骨架,固定在钢骨架外侧的墙板1,固定于钢骨架内侧(靠近建筑物一侧)的保温层12和内装饰层。在本实施例中,墙板为grc墙板,该grc墙板的一端形成一截面为“z”字形的结构,该结构中,水平或有一定倾斜角的为底板,即为承载板。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采用grc墙板,其便于造型,因此该部分相对容易实现。在承载板,即相对水平或有一定倾角的墙板1上预埋有螺栓或内螺纹连接件3b。在承载板的一侧,高于承载板的墙板1上预埋有螺栓或内螺纹连接件。

在上述实施中,grc墙板通过轻钢龙骨连接件2固定连接在钢骨架上。这一固定连接方式具体为,grc墙板上预埋有钢筋或其他连接件,通过该钢筋或其他连接件与钢骨架固定连接。同时,可以在连接件处设置有加强筋,用于承载墙板的重量。在该实施例中,钢骨架有相互焊接的水平方管10和竖直方管21组成,钢骨架另一侧(内侧)设置有内饰层(内饰板)11和保温层(保温板)12。

转到图2和图3,插接固定件3通过螺母或螺栓3c固定在承载板上,插接式固定件设置有至少两组插接槽3a,分别用于插接固定栽培板架5和外罩4。通过底部和侧部的固定,能够将栽培板架5和外罩4的三边固定住,从而实现固定连接。位于承载板上的插接槽内设置有垫块3e、3f,螺栓或内螺纹连接件与墙板1之间打有密封胶3d。在承载板一侧的,高于承载板的墙板1上,转动连接有盖板8,通过盖板8相对密封植物生长空间,植物的枝叶7在该空间内蔓延。

在上述或者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外罩为有机玻璃或石英玻璃外罩,亦或为其他可透光的外罩。为植物生长提供一定的光线。为了避免暴晒,可在外罩表面设置或涂覆遮光层。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插接槽中设有用于增加阻力、以使相互连接的零件能够更好固定的凹槽或凸起,或设置成燕尾槽或卡扣结构,栽培板架或外罩的端部形成与之适配的结构,形成可靠连接。具体地,该实施例中或其他实施例中,中间插接固定组件22具体固定方式为:墙板侧壁预埋有内螺纹连接件22b,通过紧固螺栓22a将其与墙板固定,且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22c。

用于培养植物的栽培容器固定在钢骨架上,具体通过设置支撑板(钢板)18的方式实现,养殖盆、养殖箱16等栽培容器安装在支撑钢板上方,支撑钢板底部通过角钢20等加劲结构与钢骨架连接,钢骨架的一端设置有弯折边,或挡止部,用于相对固定栽培容器。支撑板的一端可以通过螺钉或膨胀螺丝等固定在楼板19上。栽培容器中的根系植物、藤蔓类植物在容器中发育生长,植物茎部(藤部)通过通孔延伸至生长空间,沿爬藤栽培板架5生长。钢骨架上设置有喷淋头14或者滴灌头,对植物进行浇水,栽培容器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盘17,用于收集水,并可回收利用。在该实施例中,一般采用根系植物15,其藤蔓较长,可以攀爬至预期的位置,进行生长。

接着描述图4,在该图中,主要展示了植物通孔处的密封结构,即柔性封堵13。该柔性封堵结构主要是在通孔处设置相互配合的内螺纹紧固环13d/13e和外螺纹套管13c,同时在套管中填充保温棉和叠纹式塑料泡沫薄膜13h,植物的藤蔓6从叠纹式塑料泡沫薄膜形成的通孔中穿过,能够防止藤蔓6在管内生根和玻璃棉接触,但不会限制藤的生长和壮大。外螺纹套管的两端用内螺纹堵盖13f密封。在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卡口是弯头13a,以防止水沿管壁进入玻璃纤维保温棉。通孔与套管连接处,通过密封胶13g密封,以防止水进入grc内部。端头堵环用于封堵玻纤保温棉。内螺纹紧固环用于将套管固定于墙板(grc外壳)上。

最后描述图5和图6,在本方案中,在内部设置有转动开启门23,通过开启转动门,可以随时打开栽培容器所在的墙体,从而对植物进行修剪和养护。具体通过铰链23a进行连接,门上设置有门扣23b。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看出该系统位于玻璃窗9的下方,在该实施例中,该玻璃窗为推拉式玻璃窗。设置在该位置,便于用户从室内通过窗口操作,例如安装植物架以及对植物进行修剪/养护。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钢骨架的下部设置有承载板和滑轨,上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设置有滑环,滑环设置有固定部,栽培箱(养殖箱、栽培容器、栽培容器)的底部通过滑动套沿滑轨移动,上部与滑环的固定部连接,通过滑环沿上部的滑动杆移动。在这一实施例中,便于栽培箱的安装和拆卸。并可以设置多个栽培箱,形成一个动态的栽培过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钢骨架上设置有铰接件或转动连接挂钩,栽培箱可以转动至一定的方位,使其至少部分区域位于室内或者室内操作者便于接触的位置,从而便于对栽培箱内的植物进行养护。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钢骨架上设置有上下一组滑动杆,滑动杆上设置有定位挂钩或锁定装置,定位挂钩或锁定装置通过轴承,例如滑动或滚动轴承沿滑动杆移动。栽培箱上设置有与之适配的定位孔或定位结构,可与定位挂钩或锁定装置连接,从而固定在骨架上。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钢骨架上下对应设置有滑轨或挂杆,其上分别套接有滑动套或滑动环,滑动套或者滑动环上设置有锁扣或安装连接部,栽培箱上下对应设置有固定结构或零件。通过上下方的安装固定,形成可滑动结构,便于将栽培箱移动到开启门一侧的某个位置。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钢骨架设置有锁定扣或锁定绳,在滑动到某一位置时,将栽培箱锁定,形成相对固定连接。

在施工时,将预定区域的墙板设计成上述实施例的形状和结构,在钢骨架上焊接相关安装固定结构,预留开启门等。用户可以直接将相关结构固定在对应的位置,整个过程均可以在室内完成相关操作,非常方便。对于已经施工完成的幕墙,可以在室内切割开保温层和内装饰层,焊接和安装相关结构,整个操作过程均可以在室内完成,安全性能好,施工速度快,改造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