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淋浴房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8241发布日期:2018-11-17 01:20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式淋浴房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淋浴房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整体式淋浴房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淋浴房为单独的淋浴隔间,现代家居对卫浴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家庭都希望有一个独立的洗浴空间,但由于居室卫生空间有限,只能把洗浴设施与卫生洁具置于一室。淋浴房充分利用室内一角,用围栏将淋浴范围清晰地划分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洗浴空间。

现有技术中,淋雨房分为整体式领域房和半封闭式的淋浴房,其中,半封闭式的淋浴房需要与墙体相连,不但对墙体的垂直度有要求,同时需要对墙体进行钻孔等操作,安装过程十分麻烦。同时对外部环境要求较高。而整体式的淋浴房作为一个整体的部件安装在浴室中,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要低。

但是现有技术中,整体式淋浴房的装配需要多人合作将整体房安装拼接,随后将安装完成的整体房放置在预设的位置,无法实现单人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可实现单人安装的整体式淋浴房及其安装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整体式淋浴房,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预装有底部框架;

功能板组件,所述功能板组件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底座上;

门板组件,所述门板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门板组件分设在所述功能板组件的两侧,并与所述功能板组件旋转卡接;

顶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设置在所述功能板组件以及门板组件的另一端;

移动门,所述移动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框架以及顶部框架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功能板组件以及所述门板组件相配合,形成周向可开合的功能室。

较佳的,所述功能板组件包括功能板以及固定板,其中所述固定板包括垂直连接的插接部以及固定部,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槽,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功能板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功能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条,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条均包括第一固定槽、第一容置孔以及第一卡合槽;所述门板组件包括背板组,所述背板组包括两块结构相同的背板,每一所述背板分设在所述功能板的两侧,且所述背板的一侧并通过第二连接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条相卡合,所述第二连接条包括:第二固定槽以及第二容置孔,所述背板与所述功能板相连的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槽中,第二容置孔嵌设在第一卡合槽中。

较佳的,所述门板组件还包括侧板组,所述侧板组包括与所述背板一一对应的侧板,且所述侧板与对应背板的另一侧相连,所述背板的另一侧也设置有第二连接条,所述侧板与所述背板相连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条,所述第三连接条与所述第二连接条相卡合,所述第三连接条中设置有第三容置孔。

较佳的,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槽相配合的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固定支架和弧形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位于功能板以及背板外围,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弧形支架上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弧形支架朝向功能室的一侧设置有滑轨。

较佳的,所述顶部框架为与所述功能室结构相配合的环形支架,所述顶部框架设置在所述功能室的上方,所述顶部框架与所述弧形支架相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滑轨,所述顶部框架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块,每一定位块对应嵌设在所述第一容置孔和第二容置孔中或第二容置孔和第三容置孔中。

较佳的,所述功能板上还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固定在所述功能板内侧,包括升降杆,连接组件以及活动套设在所述升降杆上的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升降杆通过连接组件将升降杆固定在所述功能板上。

其次,提供一种整体式淋浴房的安装方法,包括步骤:

s1:将底座安装在预设的位置;

s2:将功能板组件插设在所述底座上;

s3:将背板分设在功能板的两侧,并与功能板对应的一侧旋转卡接,其中主要通过第一连接条32与第二连接条之间的旋转卡接,使背板与功能板相连;

s4:将侧板与对应的背板的一侧旋转卡接;

s5:将顶部框架设置在功能室上,并将定位块嵌设在对应的容置孔中;

s6:安装移动门。

较佳的,步骤s3包括:

s31:将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弧形结构与第一卡合结构相配合,所述卡合侧部分插入第一卡合槽中;

s32:以第一卡合结构为支点,旋转第二连接条,将第二连接条向第一固定边方向旋转;

s33:所述卡合侧进一步进入第一卡合槽中,同时第二容置孔完全嵌入至第一卡合槽中。

较佳的,步骤s4包括:

s41:第二卡合结构与第二连接条的卡合侧相卡合;

s42:以卡合侧为旋转支点向挤压侧方向旋转;

s43:第二容置孔卡设入第二卡合槽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中底部框架预设在底座上,避免了后续使用者的安装,所述功能板组件插设在所述底座上,其安装结构更加简单,同时所述功能板组件与门板组件旋转卡接,代替了现有的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无需借助外部工具,同时可以实现单人安装拼接,结构更加的简单,同时这种连接方式防水效果更加,无需再进一步进行打胶,安装更加的简单。

(2)此外,所述功能板插设在底座上,无需支架进行支撑,固定更加牢固。

(3)所述背板与功能板之间的连接,通过背板的第二连接条与功能板的第一连接条之间的旋转卡接,使得背板由底座内侧向外的方向旋转,其安装的空间始终在底座的空间内,同理,侧板与背板之间的连接,侧板的第三连接条与背板的第二连接条卡合过程中,所述侧板的运动空间始终在底座中,这样使得底座可以预先安装在预设位置上,避免了后续对整体房的移动,减少操作的人力。

(4)而侧板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上,与底部框架螺纹连接,代替了现有技术中,底部框架与侧板嵌设的连接关系,也使得底部框架可以预设在底座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预先连接底部框架与侧板,随后将两者整体安装在底座上的安装方式,进一步减少了人力。

(5)同时底部框架预设在底座上,也使得使用者可以减少安装的部件,使得安装步骤更加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式淋浴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式淋浴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连接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二连接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三连接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中升降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底座;11、底盘;12、底部框架;13、出水口;2、顶部框架;21、定位块;3、功能板组件;31、功能板;32、第一连接条;321、第一固定槽;322、第一卡合边;323、第一卡合结构;324、第一卡合槽;325、第一边;326、第二边;327、第一容置孔;328、第一固定边;33、固定板;331、固定部;332、插接部;333、插接槽;4、背板组;41、背板;42、第二连接条;421、第二固定槽;422、第一侧;423、卡合侧;424、挤压侧;425、第二容置孔;426、隔板;5、侧板组;51、侧板;52、第三连接条;521、第三固定槽;522、第三容置孔;523、第三固定槽;524、第二卡合边;525、第二卡合结构;526、分隔板;527、第二固定边;6、移动门;7、升降杆组件;71、升降杆座;711、固定滑槽;72、卡合块;73、支撑板;731、卡合凸起;74、固定块;75、升降杆;76、升降杆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作具体阐述。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式淋浴房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整体式淋浴房,其包括底座1,功能板组件3,门板组件,移动门6以及顶部框架2。

其中,所述功能板组件3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门板组件分设在所述功能板组件3的两侧,并与所述功能板组件3旋转卡接,且所述门板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顶部框架2设置在所述功能板组件3以及门板组件的另一端,所述移动门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1以及顶部框架2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功能板组件3两侧的所述门板组件相配合,形成周向可开合的功能室。其中,所述底座1上预设有底部框架12。所述底部框架12与所述顶部框架2相平行。

本发明中底部框架12预设在底座1上,避免了后续使用者的安装,所述功能板组件3插设在所述底座1上,其安装结构更加简单,同时所述功能板组件3与门板组件旋转卡接,代替了现有的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无需借助外部工具,同时可以实现单人安装拼接,结构更加的简单。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发明保护范围之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式淋浴房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功能板组件3包括功能板31以及固定板33,其中所述固定板33包括垂直连接的插接部332以及固定部331,其中,所述插接部33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槽333,用以将所述固定板33插设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固定部331与所述功能板31固定连接,使得功能板31垂直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槽333优选为2个。

图4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连接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第二连接条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4至图6所示,其中,所述功能板31两侧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条32,所述第一连接条32包括第一固定槽321,第一卡合边322以及第一固定边328。其中,所述功能板31的侧边嵌设在对应的第一固定槽321中,所述第一固定槽321包括第一边325和第二边326,所述第一边325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卡合边322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固定边328与所述第一固定槽321的第二边326相连。所述第一固定槽321的第一边325朝向第一固定边328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固定边328相连,所述第二边326,第一边325以及第一固定边328相配合形成第一容置孔327;所述第一卡合边322的另一侧为第一卡合结构323,所述第一卡合结构323为弧形或环形,所述第一固定边328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置孔327外,并朝向第一卡合结构323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卡合结构323朝向第一固定边328方向弯曲与所述第一卡合边322以及第一固定槽321的第一边325相配合形成第一卡合槽324。其中所述门板组件通过第一卡合槽324结构与功能板组件3相连,所述顶部框架2通过第一容置孔327与功能板组件3相连。

所述门板组件包括背板组4,所述背板组4包括两块结构相同的背板41,每一所述背板41分设在所述功能板31的两侧,并通过第二连接条42与所述第一连接条32相卡合,从而与功能板31相连,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条42包括:第二固定槽421以及第二容置孔425,其中所述背板41与所述功能板31相连的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槽421中,第二固定槽421以及第二容置孔425之间通过隔板426相隔,所述第二容置孔425的第一侧422上还设置有第二卡合边524,所述第二卡合边524包括卡合侧423与挤压侧424,其中所述卡合侧423与所述第一侧422相配合形成与所述第一卡合结构323相配合的弧形结构,而所述挤压侧424与所述第一边325的延伸部相抵。

本发明中,第一连接条32与第二连接条42的卡合过程为:将第二连接条42的弧形结构插入第一卡合槽324中,随后,以第一卡合结构323为支点,旋转第二连接条42,将第二连接条42向第一固定边328方向旋转,所述卡合侧423对第一卡合结构323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卡合槽324扩大,卡合侧423进一步进入第一卡合槽324中,同时使得第二控制孔嵌入至第一卡合槽324中。此时,所述挤压侧424与所述第一连接条32的第一边325的延伸部相抵,进而将所述第二连接条42进行固定。其中第一固定边328不但可以对对应的第二连接条42进行固定,同时为使用者在安装过程中提供着力点,方便使用者安装。

本发明中,使得第一连接条32与第二连接条42之间旋转卡接时,使得背板41由功能室的内侧向外侧旋转,使背板41的安装空间始终位于底座1空间内,进而减小了整体房装配时占用的面积,使得整体房得以在最终的安装位置上装配。同时,其中所述第一容置孔327和第二容置孔425的设置,对顶部框架2进行固定,使其与所述功能板组件3以及门框组件相连。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三连接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请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门板组件还包括侧板组5,所述侧板组5包括与所述背板41一一对应的侧板51,且所述侧板51与对应背板41的另一侧相连,所述背板41的另一侧也设置有第二连接条42,所述侧板51与所述背板41相连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条42相卡合的第三连接条52,所述第三连接条52结构与第一连接条32结构相似,均包括第三固定槽521,第三容置孔522以及第二卡合槽,其中所述侧板51的一侧嵌设在所述第三固定槽521中,所述第三容置孔522、第三固定槽521以及第二卡合槽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卡合槽与第三容置孔522以及第三固定槽521之间通过分隔板426进行分隔,且所述分隔板426指向所述第三固定槽5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合边524,所述第二卡合边524上设置有第二卡合结构525,所述第二卡合结构525与第一卡合结构323相同,为与所述第二连接条42的弧形结构相配合的弧形或环形,所述分隔板42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边527,所述分隔板426、第二固定边527以及第二卡合边524三者形成用以对第二连接条42进行卡合的第二卡合槽。其卡合过程与第一连接条32与第二连接条42的卡合过程相同。其中所述第二固定边527的设置,不但可以对对应的第二连接条42进行固定,同时,也为使用者在安装过程中提供着力点,进而方便了使用者的安装。

其安装过程为:将第二卡合结构525与第二连接条42的卡合侧423相卡合,并以卡合侧423为旋转支点相挤压侧424方向旋转,进而使得第二容置腔卡设入第二卡合槽中,从而连接第二连接条42与第三连接条52。这样的设计,使得侧板51与背板41配合时,其由功能室内侧相外旋转,进而减小了整体房装配时占用的面积,使得整体房得以在最终的安装位置上装配。

其中,所述底盘11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槽333相配合的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进而防止所述固定板33与底座1分离。所述底盘11上还设置有一出水口13,所述功能室将所述出水口13包围,所述出水口13与外部出水管道相连,用以将整体房内的水流排出。所述底盘11底部还设置有若干支撑脚,防止底盘11与地面直接接触,进而利于排水。

所述底部框架12设置在所述底盘11上,沿所述底部框架12沿所述底盘11边缘设置,将所述功能室包围,防止水流外溢;所述底部框架12包括固定支架和弧形支架,其中所述背板41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侧板51设置在所述弧形支架上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弧形支架朝向功能室的一侧设置有滑轨。

所述顶部框架2为与所述功能室结构相配合的环形支架,所述顶部框架2设置在所述功能室的上方,所述顶部框架2与所述弧形支架相配合的位置也设置有滑轨。所述顶部框架2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块21,每一定位块21对应嵌设在所述第一容置孔327和第二容置孔425中或第二容置孔425和第三容置孔522中,进而在对顶部框架2进行固定的同时,进一步的使相邻的功能板31,背板41以及侧板51相连。所述顶部框架2的设置为整体房顶部的延伸提供安装框架。

本发明中,底部框架12预设在所述底盘11上,同时侧板51安装在底部框架12的上部,并通过螺纹连接,代替了现有技术中,侧板51嵌设在底部框架12上的安装方式,这样的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旦漏装侧板51,则需整体拆卸的缺陷,使得侧板51的安装顺序更加的灵活。

图9为本发明中升降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9至图11所示,所述功能板31上还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固定在所述功能板31内侧,包括升降杆75,连接组件以及活动套设在所述升降杆75上的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升降杆75通过连接组件将升降杆75固定在所述功能板31上。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升降杆座71以及卡合块72,其中所述升降杆座71呈“l”型结构,且所述升降杆座71的一端用以设置所述升降杆75,另一端通过卡合块72与功能板31相连,其中,所述升降杆座71与所述功能板31相连的一端设置有一固定滑槽711,所述卡合块72嵌设在所述固定滑槽711中,且所述卡合块72沿与功能板31相平行的方向与所述固定滑槽711相配合。所述卡合块72朝向所述功能板31的一侧通过螺纹与所述功能板31相连。所述升降杆套76与所述功能板31平行,所述升降杆座71上还套设有升降杆套76。

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升降杆75上,可以对肥皂,等洗漱用具进行支撑。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73以及固定块74,所述支撑板73上设置有一卡合凸起,所述卡合凸起与所述固定块74插接,进而使得所述支撑组件套设在所述升降杆75上。这样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可以更具自身的高度调节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且操作方便。

本发明中,所述升降杆75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功能板31上,因此在安装时无需整体式的对升降杆组件7进行安装,只需要对卡合块72安装在功能板31上,其余部件可在后续进行拼接组装,这样的设计使得升降杆组件7的安装更加的方便,同时使其安装位置更加的准确。

同时支撑组件可拆卸的设计,更好的对支撑组件在升降杆75上的位置进行调节。

所述移动门6组件包括移动门6以及设置在移动门6两端的滑轮,所述移动门6一端的滑轮与所述顶部框架2上的滑轨相配合,另一端滑轮与弧形支架上的滑轨相配合,进而沿滑轨滑行,进而实现了移动门6的开合,从而控制功能室的开合。

本发明具体的安装步骤包括:

s1:将底座1安装在预设的位置;

s2:将功能板组件3插设在所述底座1上,随后执行步骤s2;

s3:将背板41分设在功能板31的两侧,并与对应的一侧旋转卡接,其中主要通过第一连接条32与第二连接条42之间的旋转卡接,使背板41与功能板31相连;

其中步骤s2包括:

s31:将所述第二连接条42的弧形结构与第一卡合结构323相配合,所述卡合侧423部分插入第一卡合槽324中;

s32:以第一卡合结构323为支点,旋转第二连接条42,将第二连接条42向第一固定边328方向旋转;

s33:所述卡合侧423进一步进入第一卡合槽324中,同时第二容置孔425完全嵌入至第一卡合槽324中;

s4:将侧板51与对应的背板41的一侧旋转卡接;

将第二卡合结构525与第二连接条42的卡合侧423相卡合,并以卡合侧423为旋转支点相挤压侧424方向旋转,进而使得第二容置腔卡设入第二卡合槽中,从而连接第二连接条42与第三连接条52。这样的设计,使得侧板51与背板41配合时,其由功能室内侧相外旋转,进而减小了整体房装配时占用的面积,使得整体房得以在最终的安装位置上装配。

其中s4包括:

s41:第二卡合结构525与第二连接条42的卡合侧423相卡合;

s42:以卡合侧423为旋转支点向挤压侧424方向旋转;

s43:第二容置孔425卡设入第二卡合槽中;

s5:将顶部框架2设置在功能室上,并将固定块74嵌设在对应的容置孔中;

s6:安装移动门6。

本发明中,功能板31插设在底座1上,无需支架进行支撑,固定更加牢固,此外,所述背板41与功能板31之间的连接,通过背板41的第二连接条42与功能板31的第一连接条32之间的旋转卡接,使得背板41由底座1内侧向外的方向旋转,其安装的空间始终在底座1的空间内,同理,侧板51与背板41之间的连接,侧板51的第三连接条52与背板41的第二连接条42卡合过程中,所述侧板51的运动空间始终在底座1中,这样使得底座1可以预先安装在预设位置上,避免了后续对整体房的移动,减少操作的人力。而侧板51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12上,与底部框架12螺纹连接,代替了现有技术中,底部框架12与侧板51嵌设的连接关系,也使得底部框架12可以预设在底座1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预先连接底部框架12与侧板51,随后将两者整体安装在底座1上的安装方式,进一步减少了人力。同时底部框架12预设在底座1上,也使得使用者可以减少安装的部件,使得安装步骤更加的简单。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