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抢修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0259发布日期:2018-12-01 01:4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抢修塔。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是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保障电网输电线路正常可靠运行至关重要。输电线路塔线体系具有杆塔高、跨距大、柔性强等特点,导地线和绝缘子串的几何非线性以及塔线之间的耦合作用使得输电线路塔线体系对台风等环境激振的作用非常敏感,容易发生机械振动、疲劳损伤和动态倒塌等破坏现象。

我国东南沿海没每年都会遭受台风侵袭,遇上较大的台风登陆时,常会造成倒塔断线等事故,在供电线路发生倒塔事故时,由于修建供电塔需要较长时间,为快速恢复供电,需要在原供电塔附近修建抢修塔。常见的抢修塔包括主杆以及设置在主杆的上端部一侧上的挂臂,导线通过绝缘子悬挂在挂臂上,图1是现有技术中抢修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主杆,2是挂臂。在修建抢修塔时,需利用与原输电塔高度相同的主杆进行修建,然而,运送高达几十米甚至一百米的主杆是十分困难的,运送如此主杆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运输,如凌晨,避免运输主杆影响当地交通,因而限制了抢修塔的修建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电抢修塔,能通过组装的方式形成输电抢修塔,避免了对输电塔整体进行运输,减少了运输过程的限制,保证抢修工作能及时开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抢修塔,包括塔身主体、塔头连接装置以及塔头;

所述塔身主体包括n个第一塔身分段以及m个第二塔身分段;所述第一塔身分段及所述第二塔身分段均呈直多棱柱结构;n个所述第一塔身分段以及m个所述第二塔身分段依次相间排布,所述第一塔身分段的底部套接在相邻的一第二塔身分段的顶部上,所述第一塔身分段的顶部套接在相邻的另一第二塔身分段的底部上;

所述塔头连接装置的底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塔身主体的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机构,所述塔头连接装置的顶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塔头连接的第二连接机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塔身分段在与所述第二塔身分段套接重叠的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塔身分段在与所述第一塔身分段套接重叠的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相配合,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塔身分段包括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以及若干第一角钢,若干所述第一角钢设置在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的边角处,且每一所述第一角钢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定位孔包括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定位孔分别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角钢的两端上;

所述第二塔身分段包括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以及若干第二角钢,若干所述第二角钢设置在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的边角处,且每一所述第二角钢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定位孔包括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二角钢的两端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及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均为矩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的边角处的外侧与所述第一角钢的内侧贴合连接,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的边角处的外侧与所述第二角钢的内侧贴合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沿所述第一塔身分段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沿所述第二塔身分段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塔头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塔头主体以及第二塔头主体;所述第一塔头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曲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曲臂一端上的第三连接机构,所述第二塔头主体包括第二支撑曲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曲臂一端上的第四连接机构;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均匀设置在所述塔头连接装置的顶部的相对两端上;所述第一支撑曲臂相对于所述第三连接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塔头连接装置的顶部的一端上的第二连接机构上,所述第二支撑曲臂相对于所述第四连接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塔头连接装置的顶部的另一端上的第二连接机构上,所述第一塔头主体的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二塔头主体的转动平面相重合;所述第三连接机构用于与所述第四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以固定所述第一塔头主体及所述第二塔头主体;所述第三连接机构或所述第四连接机构用于通过绝缘子悬挂导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机构包括若干第三角钢,所述第四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三角钢一一对应的第四角钢;所述第三连接机构与所述第四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三角钢的内侧与对应的所述第四角钢的外侧贴合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角钢包括4根,4根所述第三角钢相互平行;4根所述第三角钢的直角顶端在垂直于所述第三角钢的轴线方向的平面上形成第一梯形;所述第四角钢包括4根,4根所述第四角钢相互平行;4根所述第四角钢的直角顶端在垂直于所述第四角钢的轴线方向的平面上形成第二梯形;所述第一梯形的上底长于所述第一梯形的下底,所述第二梯形的上底长于所述第二梯形的下底;所述第三连接机构与所述第四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三角钢的轴线方向及所述第四角钢的轴线方向均平行于水平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角钢及所述第四角钢的开口方向均为朝里向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抢修塔,包括塔身主体、塔头连接装置以及塔头;所述塔身主体包括n个第一塔身分段以及m个第二塔身分段;所述第一塔身分段及所述第二塔身分段均呈直多棱柱结构;n个所述第一塔身分段以及m个所述第二塔身分段依次相间排布,所述第一塔身分段的底部套接在相邻的一第二塔身分段的顶部上,所述第一塔身分段的顶部套接在相邻的另一第二塔身分段的底部上;所述塔头连接装置的底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塔身主体的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机构,所述塔头连接装置的顶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塔头连接的第二连接机构。基于以上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相间排布的n个第一塔身分段及m个第二塔身分段相互套接组合成塔身主体,并通过塔头连接装置连接塔身主体与塔头,在运输过程中只需对多个塔身分段、塔头连接装置及塔头进行运输,避免了对整个抢修塔进行运输,减少了运输过程的限制,保证抢修工作能及时开展,同时,通过套接的方式实现塔身主体的组装,组装方式简单,具有容易组装的优点,大大缩短了抢修塔的修建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抢修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中的第一塔身分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中的第二塔身分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塔身分段及第二塔身分段套接重叠部分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的塔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的第一塔头主体的第三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的第三连接机构及第四连接机构配合时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的塔头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其中,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的爆炸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电抢修塔,包括塔身主体100、塔头连接装置200以及塔头300;

所述塔身主体100包括n个第一塔身分段101以及m个第二塔身分段102;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及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均呈直多棱柱结构;n个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以及m个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依次相间排布,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的底部套接在相邻的一第二塔身分段102的顶部上,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的顶部套接在相邻的另一第二塔身分段102的底部上;

所述塔头连接装置200的底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塔身主体100的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机构201,所述塔头连接装置200的顶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塔头300连接的第二连接机构202。

所述塔身主体100包括n个第一塔身分段101以及m个第二塔身分段102,且n个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以及m个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依次相间排布,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及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均呈直多棱柱结构,即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的顶部及底部相同,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的顶部及底部相同;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套接,基于以上结构,在组装所述塔身主体100时,只需将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的底部套接在一第二塔身分段102的顶部上,将另一第二塔身分段102的底部套接在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的顶部上,如此类推,即可得到合适高度的塔身主体100;在通过所述塔头连接装置200将所述塔头300连接在所述塔身主体100顶部,实现输电抢修塔的搭建;在运输时,只需对模块化的塔身分段、塔头连接装置200以及塔头300进行运输,避免了对抢修塔整体进行运输,减少了运输过程的限制,保证抢修工作能及时开展,同时,通过套接的方式实现塔身主体100的组装,大大缩短了抢修塔的修建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n为正整数,n-1≤m≤n+1。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图2中仅示出了以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为所述塔身主体100的底部,以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为所述塔身主体100的顶部的结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合理理解可知,本发明中的塔身主体100能根据实际塔身高度要求有所不同,只要满足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及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依次相间排布即可,又如以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为所述塔身主体100的底部,以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为所述塔身主体100的顶部的结构。

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其中,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中的第一塔身分段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中的第二塔身分段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在与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套接重叠的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011;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在与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套接重叠的对应位置上设有第二定位孔1021;所述第一定位孔1011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021相配合,所述第一定位孔1011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021的位置相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的底部套接在相邻的一第二塔身分段102的顶部上,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的顶部套接在相邻的另一第二塔身分段102的底部上,因此所述套接重叠的部位位于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的顶部和底部以及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的顶部和底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1011及所述第二定位孔1021固定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与相邻的第二塔身分段102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地,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及相邻的第二塔身分段102通过螺栓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包括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以及若干第一角钢1013,若干所述第一角钢1013设置在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的边角处,且每一所述第一角钢1013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定位孔1011包括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定位孔1011分别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角钢1013的两端上;

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包括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1022以及若干第二角钢1023,若干所述第二角钢1023设置在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1022的边角处,且每一所述第二角钢1023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1022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定位孔1021包括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二定位孔1021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二角钢1023的两端上。

请参阅图6,其是第一塔身分段101及第二塔身分段102套接重叠部分的截面图。具体地,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的外表面与相邻的第二塔身分段102的的内表面相贴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与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为结构相同、尺寸不同的两种塔身分段。所述第一角钢1013相当于呈直多棱柱结构的第一塔身分段101的侧棱,所述第二角钢1023相当于呈直多棱柱结构的第二塔身分段102的侧棱;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在与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套接重叠的对应位置即为所述第一角钢1013的两端,因而若干个所述第一定位孔1011设置在所述第一角钢1013的两端上;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在与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套接重叠的对应位置即为所述第二角钢1023的两端,因而若干个所述第二定位孔1021设置在所述第二角钢1023的两端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第一角钢1013的两端上的所述第一定位孔1011沿所述第一角钢1013的轴线方向等距排列;每一所述第二角钢1023的两端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孔1021沿所述第二角钢1023的轴线方向等距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及第二塔身分段10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每一所述第一角钢1013的两端上包括若干沿所述第一角钢1013的轴线方向等距排列的所述第一定位孔1011,每一所述第二角钢1023的两端上包括若干沿所述第二角钢1023的轴线方向等距排列的所述第二定位孔1021,使所述第一角钢1013及所述第二角钢1023之间可通过多个竖直方向上的螺栓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011及所述第二定位孔1021的位置是相对应的,因而每一所述第一角钢1013上的第一定位孔1011的数量与每一所述第二角钢1023上的第二定位孔1021的数量相同,同一所述第一角钢1013上的相邻两个第一定位孔1011的距离与同一所述第二角钢1023上的相邻的两个第二定位孔1021的距离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及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1022均为矩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的边角处的外侧与所述第一角钢1013的内侧贴合连接,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1022的边角处的外侧与所述第二角钢1023的内侧贴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为矩形,即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的边角处呈直角,而所述第一角钢1013的内侧也是呈直角,因此,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的边角处的外侧与所述第一角钢1013的内侧的贴合度高,有利于所述第一角钢1013与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的固定连接,同时,所述第一角钢1013设置在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的内侧,若干个所述第一角钢1013的外侧即为所述第一塔身主体100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塔身主体100的外表面不存在凸起,便于对所述第一塔身主体100进行运输。所述第二塔身主体10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塔身主体100的结构相同,其有益效果与所述第一塔身主体100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包括4根第五角钢,4根所述第五角钢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1022包括4根第六角钢,4根所述第六角钢依次首尾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沿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1022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1022沿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

为了更好地固定若干所述第一角钢1013以使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保持稳定的直多棱柱结构,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包括若干个沿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以通过所述第一角钢1013上的若干个位置进行固定,避免所述第一角钢1013因组装后受力过大而产生形变。所述第二塔身主体10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塔身主体100的结构相同,其有益效果与所述第一塔身主体100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电抢修塔还包括底板400;所述底板400通过螺栓连接在地面基础上,所述塔身主体100的底部与所述底板400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00用于将所述塔身主体100固定在底面基础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电抢修塔还包括第三多边形固定支架500;所述第三多边形固定支架500设置在所述塔身主体100的顶部。所述第三多边形固定支架500用于固定所述塔身主体100的顶部结构,避免形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塔身主体100的顶部可能是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的顶部,也有可能是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的顶部,因此,当所述塔身主体100的顶部为所述第一塔身分段101时,所述第三多边形固定支架50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多边形固定支架1012的结构相同;当所述塔身主体100的顶部为所述第二塔身分段102时,所述第三多边形固定支架500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多边形固定支架1022的结构相同。具体地,所述第三多边形固定支架500包括4根第七角钢,4根所述第七角钢依次首尾连接。

请参阅图7,其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的塔头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塔头300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塔头主体301以及第二塔头主体302;所述第一塔头主体301包括第一支撑曲臂301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曲臂3011一端上的第三连接机构3012,所述第二塔头主体302包括第二支撑曲臂30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曲臂3021一端上的第四连接机构3022;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02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02均匀设置在所述塔头连接装置200的顶部的相对两端上;所述第一支撑曲臂3011相对于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塔头连接装置200的顶部的一端上的第二连接机构202上,所述第二支撑曲臂3021相对于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塔头连接装置200的顶部的另一端上的第二连接机构202上,所述第一塔头主体301的转动平面与所述第二塔头主体302的转动平面相重合;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用于与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固定连接,以固定所述第一塔头主体301及所述第二塔头主体302;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或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用于通过绝缘子悬挂导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曲臂3011及所述第二支撑曲臂3021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塔头连接装置200的顶部的相对两端上,随着所述第一支撑曲臂3011及所述第二支撑曲臂3021的转动,所述第一塔头300主机及所述第二塔头主体302形成开合式的结构;当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与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支撑曲臂3011与所述第二支撑曲臂3021形成塔窗,导线能从所述塔窗中穿过;具体操作时,将所述第一支撑曲臂3011及所述第二支撑曲臂3021往外旋转,此时所述第一塔头主体301与所述第二塔头主体302处于打开状态,将导线吊起置于所述塔头连接装置200上;将所述第一支撑曲臂3011及所述第二支撑曲臂3021往内旋转,使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及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固定连接,此时所述第一塔头主体301与所述第二塔头主体302处于闭合状态,形成了塔窗,将导线通过绝缘子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或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上。由于所述第一塔头主体301及所述第二塔头主体302是对称设置的,使由所述塔头300形成对称结构,不具备偏心力,提高抢修塔的稳定性;闭合后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及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处于所述塔头300的对称轴上,因而将导线悬挂在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或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上时,导线不至于为所述塔头300带来偏心力,进一步提高抢修塔的稳定性。具体地,所述塔头连接装置200的顶部的相对两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支撑曲臂3011及所述第二支撑曲臂3021分别包括若干第八角钢;所述第一支撑曲臂3011及所述第二支撑曲臂3021按照现行电力行业规范要求制作,各所述第八角钢之间的倾斜度根据相关规范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相关规范获知所述第一支撑曲臂3011及所述第二支撑曲臂3021的具体实施方式,因此,此处将不再赘述所述第一支撑曲臂3011及所述第二支撑曲臂3021的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8,其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的第一塔头主体301的第三连接机构3012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包括若干第三角钢,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包括与所述第三角钢一一对应的第四角钢;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与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三角钢的内侧与对应的所述第四角钢的外侧贴合连接。通过角钢结构的连接机构实现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更稳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第三角钢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30121,每一所述第四角钢在与所述第三定位孔3012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30121与所述第四定位孔相匹配。当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及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对接匹配时,所述第三定位孔30121与所述第四定位孔匹配,配合螺栓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的结构与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的结构相同,关于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的附图可参考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的附图。

请参阅图9,其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的第三连接机构及第四连接机构配合时的截面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角钢包括4根,4根所述第三角钢相互平行;4根所述第三角钢的直角顶端在垂直于所述第三角钢的轴线方向的平面上形成第一梯形;所述第四角钢包括4根,4根所述第四角钢相互平行;4根所述第四角钢的直角顶端在垂直于所述第四角钢的轴线方向的平面上形成第二梯形;所述第一梯形的上底长于所述第一梯形的下底,所述第二梯形的上底长于所述第二梯形的下底;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与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三角钢的轴线方向及所述第四角钢的轴线方向均平行于水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及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均呈以上大下小的梯形为底面的直棱柱结构,能避免在所述第一塔身主体100及所述第二塔身主体100转动至闭合状态时,处于下方的角钢结构被处于上方的角钢结构阻挡,有助于所述第一塔头主体301及所述第二塔头主体302在旋转后能顺利合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梯形的高与所述第二梯形的高相等,所述第一梯形的上底与所述第二梯形的上底相差2个支宽,所述第一梯形的下底与所述第二梯形的下底相差2个支宽;4根所述第三角钢与4根所述第四角钢配合时,所述第一梯形所在高度与所述第二梯形所在高度相差1个支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角钢及所述第四角钢的开口方向均为朝里向上。

请参阅图10,其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抢修塔的塔头连接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塔头连接装置200还包括塔头连接底座203;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01设置在所述塔头连接底座203的下端部,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02设置在所述塔头连接底座203的上端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塔头连接底座203包括若干第九角钢,若干个所述第九角钢依次首尾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九角钢包括4根。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塔头连接底座203包括一体成型的矩形底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02为设置在所述塔头连接底座203的上端部的若干圆环;若干个所述圆环均匀设置在所述塔头连接底座203的上端部的相对两端上;

所述第一支撑曲臂3011相对于所述第三连接机构301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圆环相匹配的第一连接孔3013,所述第一连接孔3013通过销钉与所述塔头连接底座203的上端部的一端上的圆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曲臂3021相对于所述第四连接机构302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圆环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3023,所述第二连接孔3023通过销钉与所述塔头连接底座203的上端部的另一端上的圆环连接。

具体地,所述塔头连接底座203的上端部的相对两端为所述塔头连接底座203的上端部的左端和右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01包括若干个第十角钢;每一所述第十角钢上设有第五定位孔2011,所述第五定位孔2011用于与所述塔身主体100的顶部上的第六定位孔配合,以固定所述塔头连接装置20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塔头连接底座203的四周均匀设置有拉线环204。所述拉线环204用于通过拉线固定与所述塔头连接装置200,以固定整个输电抢修塔。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抢修塔,包括塔身主体、塔头连接装置以及塔头;所述塔身主体包括n个第一塔身分段以及m个第二塔身分段;所述第一塔身分段及所述第二塔身分段均呈直多棱柱结构;n个所述第一塔身分段以及m个所述第二塔身分段依次相间排布,所述第一塔身分段的底部套接在相邻的一第二塔身分段的顶部上,所述第一塔身分段的顶部套接在相邻的另一第二塔身分段的底部上;所述塔头连接装置的底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塔身主体的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机构,所述塔头连接装置的顶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塔头连接的第二连接机构。基于以上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相间排布的n个第一塔身分段及m个第二塔身分段相互套接组合成塔身主体,并通过塔头连接装置连接塔身主体与塔头,在运输过程中只需对多个塔身分段、塔头连接装置及塔头进行运输,避免了对整个抢修塔进行运输,减少了运输过程的限制,保证抢修工作能及时开展,同时,通过套接的方式实现塔身主体的组装,组装方式简单,具有容易组装的优点,大大缩短了抢修塔的修建时间。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