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0242发布日期:2018-12-01 01:4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式停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停车场地不足的问题日趋明显,机械式停车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停车设备其中有一种是在地面之下挖坑、单个车位设置的停车设备,业内称为“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目前这种停车设备采用四根整体式中置立柱、整体式设备框架、液压顶升或者电机链条曳引升降,其明显不足是底坑深度尺寸较大,包括电机在内的多数机电设施设置在底坑内部,没有设置应对机电设施防潮和突发性大雨水淹的措施;因此,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潮湿多雨、容易造成底坑水淹的我国南方地区,这种形式的停车设备基本上没有得到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地面后置驱动、增加防护设施和安全设施、比较适合我国南方地区使用的新形式的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基础技术方案是,包括车位底坑、底层载车板单元、二层载车板单元、驱动单元、安全单元、电源系统、排水单元、水位超限处置单元、人机界面单元、设备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位底坑为周边高出地面的基坑,其内腔截面的长度、宽宽、深度尺寸分别大于需停放车辆的最大长度、宽度、深度尺寸,底部设置有集水井或集水坑,四个立面及底部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四周设置有排水沟。车位基坑是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必备的通用装置,周边高出地面、四周设置排水沟是为了防止外面的水漫进底坑内部;底部设置的集水井、集水沟是为了容纳底坑内部产生的冷凝水以及少量从外部进入的水。但在南方地区,上述措施显然并不足够。

所述底层载车板单元包括稳定导向立柱、底层载车板;所述稳定导向立柱的表面带有导向截面,数量为四根,分别垂直设置在靠近所述车位底坑的四个角的立面之上,每个立面各设置两根,高度尺寸与所述车位底坑的深度相若;所述底层载车板为钢架构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外部尺寸与所述车位底坑的内腔截面尺寸匹配,运行在所述车位底坑的内部区域,上层表面用于停放底层车辆,宽度方向最外侧为纵梁,共有两根,长度方向最外侧为横梁,共有两根,所述两根横梁或者所述两根纵梁的外侧对应所述稳定导向立柱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稳定导向立柱的导向截面匹配、能够沿所述稳定导向立柱的导向截面作垂直方向滑移的导向装置,使得设置有所述导向装置的所述底层载车板能够沿所述稳定导向立柱作往上或者往下滑移。

所述二层载车板单元包括二层载车板、二层立柱;所述二层载车板为钢架构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外部尺寸大于所述车位底坑的内腔截面尺寸,能够遮蔽所述车位底坑的内腔截面,上层表面用于停放二层车辆,宽度方向最外侧为纵梁,共有两根,长度方向最外侧为横梁,共有两根;所述二层立柱为四根,在所述车位底坑的车长的两个方向分别各设置两根,高度尺寸大于需停放二层车辆的最大高度尺寸;所述二层立柱的上端与所述二层载车板的纵梁的下方紧固连结,下端与所述底层载车板单元的底层载车板的纵梁的上方紧固连结,使得所述底层载车板、所述二层立柱、所述二层载车板形成一个中间能够容纳二层车辆的整体框架,所述底层载车板通过所述二层立柱对所述二层载车板形成支撑。

当前的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没有专门设置本发明所述的稳定导向立柱,而是把二层立柱延伸至底层载车板、同时作为导向立柱。这种做法的缺点是由于二层立柱的设置位置大体上位于车位底坑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不能使由底层载车板、二层立柱、二层载车板组成的能够升降运行的框架获得最大的稳定度。本发明在车位底坑最外侧位置设置的稳定导向立柱,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缺点。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卷筒装置、钢丝绳曳引装置;所述驱动卷筒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卷筒轴、卷筒、卷筒轴承座,相关装配关系是:所述电机减速机紧固安装在所述车位底坑车长方向远离车道一侧的地面之上,输出部件的轴线与所述车位底坑的车长方向垂直;所述卷筒的数量为两个,紧固安装在所述卷筒轴之上;所述卷筒轴通过所述卷筒轴承座紧固安装在所述车位底坑车长方向远离车道一侧的地面之上,且使得所述卷筒轴与所述电机减速机的输出部件紧固连结,所述卷筒轴的轴线与所述电机减速机的输出部件的轴线重合,所述两个卷筒的有效工作区间正对所述车位底坑车宽方向的边线。

所述钢丝绳曳引装置至少设置两套,在所述车位底坑车宽方向的两侧每一侧至少设置一套,每套包括一组下滑轮组、一组上滑轮组、一根钢丝绳;所述下滑轮组包括至少一个下滑轮及匹配的下滑轮轴与轴承座,所述下滑轮通过所述下滑轮轴与轴承座紧固安装在所述底层载车板单元的底层载车板的对应一侧纵梁下方,所述下滑轮的回转轴线与所述驱动单元的卷筒的回转轴线平行;所述上滑轮组包括至少一个上滑轮及匹配的上滑轮轴与轴承座,所述上滑轮通过所述上滑轮轴与轴承座紧固安装在所述下滑轮正上方的所述车位底坑的立面上方,所述上滑轮的回转轴线与所述下滑轮的回转轴线平行。

所述钢丝绳的绕行方式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的其中一种:

方式一,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紧固连结在所述钢丝绳曳引装置的卷筒的有效所述工作区间的表面之上,另一端按规范在所述卷筒的有效所述工作区间的表面之上绕卷然后向所述上滑轮组的上滑轮的方向延伸,绕经所述上滑轮的工作槽然后往下,到达位于正下方的所述下滑轮组,绕经所述下滑轮组的下滑轮的工作槽,然后向上,最后,紧固连结在所述下滑轮组正上方的所述车位底坑的立面之上;所述底层载车板单元的底层载车板受到所述钢丝绳的曳引,其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是所述钢丝绳线速度的一半。

方式二,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紧固连结在所述钢丝绳曳引装置的卷筒的有效所述工作区间的表面之上,另一端按规范在所述卷筒的有效所述工作区间的表面之上绕卷然后向所述上滑轮组的上滑轮的方向延伸,绕经所述上滑轮的工作槽然后往下,到达位于正下方的所述下滑轮组,绕经所述下滑轮组的下滑轮的工作槽,然后向上,再绕经所述上滑轮组的上滑轮工作槽,再往所述钢丝绳曳引装置的卷筒的方向延伸,最后紧固连结在所述卷筒的有效工作区间的表面之上;所述底层载车板单元的底层载车板受到所述钢丝绳的曳引,其上升或者下降的速度与所述钢丝绳线速度的相同。

驱动单元是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必备的装置,当前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驱动单元其中多数机电部件(包括电机)都位于车位底坑内部,不利于防潮、防水。本发明把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在内的绝大多数机电部件都设置在地面或者接近地面的高度位置,有利于防潮、防水。

所述安全单元包括防坠落装置、拉力传感器、上升到位检测装置、上升超限检测装置;所述防坠落装置为电磁驱动形式,至少为三套,紧固安装在所述车位底坑的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的两侧立面的上方位置,每一侧至少安装一套,与所述设备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在所述设备控制单元输出信号的驱动下,所述防坠落装置的支承部件在回缩避让状态以及复位支承状态之间进行状态转换;所述回缩避让状态是指所述防坠落装置的支承部件不会妨碍所述底层载车板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复位支承状态是指所述防坠落装置的支承部件对所述底层载车板或者二层载车板起到支承作用,使得位于所述支承部件上方的所述底层载车板或者二层载车板在获得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持之后,即不能进一步下降;所述拉力传感器的数量与所述钢丝绳曳引装置的钢丝绳的数量相同,串接在所述钢丝绳之上,与所述设备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上升到位检测装置是行程开关或者位置开关,紧固安装在所述车位底坑的任一侧立面的上方位置,与所述设备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当所述底层载车板上升到位,即发出到位信号;所述上升超限检测装置是行程开关或者位置开关,紧固安装在所述车位底坑的任一侧立面的上方位置,与所述设备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其安装高度高于所述上升到位检测装置,当所述底层载车板超越上升到位位置且到达上升超限位置,即发出到位信号。安全单元是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必备的通用装置,本发明所需的安全单元对比目前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增加了拉力传感器,该拉力传感器至少具备以下功能:第一,及时检测到停车设备在准备运行以及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过载、偏载,确保安全运行;第二,当钢丝绳出现较大的变形或者断裂,拉力传感器检测到的荷载数据即出现较大变化,将触发停车设备紧急停止运行,避免事故发生;第三,拉力传感器在底层载车板下降到位或者二层载车板下降到位时的荷载为零的信号取代了通常需要设置的下降到位检测装置、下降超限检测装置,且相关信号更加准确、及时。

所述电源系统包括控制电路元器件、电机控制单元、双路供电系统;所述控制电路元器件包括停车设备除强电驱动元件之外的所有电气元件;所述电机控制单元的功能是根据停车设备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通过强电驱动元件控制相关电机的运行;所述双路供电系统包括市电及切换开关单元、电池供电单元;所述切换开关单元具备互锁功能,确保任一时刻只能有双路供电电源的其中一路对外输出;所述电池供电单元具备充电功能以及对外输出三相交流电的功能;所述双路供电系统能够在所述市电不正常或者断电的时候,自动切换至所述电池供电单元供电,确保停车设备能够继续正常运行。电源系统是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必备的通用装置,本发明所需的电源系统的功能相对复杂,在目前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基础上至少增加了双路供电系统。该双路供电系统确保停车设备在市电停电的时候能够继续正常运行。一旦出现遭受自然灾害、市电停电且底坑遭受水淹的极端情况,停车设备能够自动提升底层载车板至地面层,使得底层车辆不被水淹。

所述排水单元包括潜水泵、集水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潜水泵紧固安装在所述车位底坑的集水井或者集水坑内部,与所述电源系统的电机控制单元电路信号连接,所述集水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最低水位检测元件、启动水位检测元件这两个水位检测元件,最低水位检测元件、启动水位检测元件能够对外输出开关信号、安装在所述车位底坑的任一立面、与所述设备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最低水位检测元件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潜水泵的最低工作水位高度,所述启动水位检测元件的安装高度为需要启动所述潜水泵的工作水位高度;所述排水单元的动作是自动触发完成的,具体过程是:当所述启动水位检测元件发出水位上升到达信号,即触发所述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控制所述潜水泵启动工作;当所述最低水位检测元件发出水位下降到达信号,即触发所述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控制所述潜水泵停止工作。

所述水位超限处置单元包括水位超限检测装置;所述水位超限检测装置是能够对外输出开关信号、安装在所述车位底坑的任一立面、与所述设备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的水位超限检测元件,所述水位超限检测装置的安装高度为需要启动所述驱动单元使得所述底层载车板往地面提升的超限水位高度;所述水位超限处置单元的动作是自动触发完成的,具体过程是:当所述水位超限检测装置发出水位上升超限信号,所述信号相当于用户在所述人机界面单元操作、下达需要所述停车设备上升的指令;所述信号使得所述设备控制单元向所述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发出指令,使得所述驱动单元驱动底层载车板上升至地面层。

排水单元、水位超限处置单元是本发明为防止车位底坑水淹而特别增加的装置。

所述人机界面单元的功能是接收用户下达需要停车设备上升或下降的指令的装置,与所述设备控制单元信号连接。人机界面单元是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必备的通用装置,本发明所需的人机界面单元的功能相对最为简单,最少只需要一个上升按键、一个下降按键、一个急停按键。

所述设备控制单元的主控部片为plc装置或者单片机装置,与所述安全单元的防坠落装置、拉力传感器分别信号连接,与所述电源系统的信号控制元器件信号连接,与所述排水单元的最低水位检测元件、启动水位检测元件分别信号连接,与所述水位超限处置单元的水位超限检测元件信号连接。设备控制单元是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必备的通用装置,本发明的设备控制单元功能相对复杂,在目前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基础上至少增加了对拉力传感器、对水位超限检测元件的信号连接和处理。

进一步地,前述本发明基础技术方案所述的设备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及相关逻辑是:

状态一:所述停车设备处于正常状态且所述底层载车板位于所述车位底坑的最低位置;所述停车设备只能执行上升动作,所述设备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及相关逻辑是:

第一步:用户在所述人机界面单元操作,下达需要所述停车设备上升的指令。

第二步:所述设备控制单元接收到该指令,即向所述安全单元的防坠落装置发出内缩避让的驱动信号,使得所述防坠落装置的支承部件处于内缩退让状态;同时,所述设备控制单元向所述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发出信号使得所述驱动单元的电机减速机正向运行,所述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驱动单元的卷筒正向转动,所述卷筒正向转动绕卷所述钢丝绳曳引装置的钢丝绳,使得所述底层载车板单元的底层载车板在所述钢丝绳的曳引之下沿所述底层载车板单元的稳定导向立柱作垂直上升。

第三步:所述底层载车板上升到位,触发所述安全单元的上升到位检测装置发出到位信号。

第四步,所述设备控制单元接收到该到位信号,即向所述安全单元的防坠落装置发出复位支承的驱动信号,使得所述防坠落装置的支承部件回复到复位支承状态;同时,所述设备控制单元向所述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发出使得所述驱动单元的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的信号,使得所述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所述底层载车板停止上升。

状态二:所述停车设备正常状态且所述底层载车板位于所述车位底坑的最高位置;所述停车设备只能执行下降动作,所述设备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及相关逻辑是:

第一步:用户在所述人机界面单元操作,下达需要所述停车设备下降的指令。

第二步:所述设备控制单元接收到该指令,即向所述安全单元的防坠落装置发出内缩避让的驱动信号,使得所述防坠落装置的支承部件处于内缩退让状态;同时,所述设备控制单元向所述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发出信号使得所述驱动单元的电机减速机反向运行,所述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驱动单元的卷筒反向转动,所述卷筒反向转动放送所述钢丝绳曳引装置的钢丝绳,使得所述底层载车板单元的底层载车板在所述钢丝绳的曳引之下沿所述底层载车板单元的稳定导向立柱作垂直下降。

第三步:所述底层载车板下降到位,触发所述安全单元的拉力传感器发出荷载为零的到位信号。

第四步,所述设备控制单元接收到该到位信号,即向所述安全单元的防坠落装置发出复位支承的驱动信号,使得所述防坠落装置的支承部件回复到复位支承状态;同时,所述设备控制单元向所述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发出使得所述驱动单元的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的信号,使得所述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所述底层载车板停止下降。

状态三:所述停车设备正常状态且所述底层载车板位于所述车位底坑的中间;所述停车设备机能够执行上升动作,也能够执行下降动作,所述设备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及相关逻辑是:

第一步:用户在所述人机界面单元操作。

若用户下达需要所述停车设备上升的指令,转所述状态一的第二步执行;若用户下达需要所述停车设备下降的指令,转所述状态二的第二步执行。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路供电系统的具体组成以及所述电源系统的连接方式是:所述市电及切换开关单元包括市电供电、自动切换开关。

所述市电供电为三相交流电源,所述自动切换开关为三相两路电源选择开关。

所述电池供电单元包括可充电电池、交流充电装置、三相逆变装置,所述控制电路元器件采用交流电供电。

所述电源系统的相关连接关系是:所述三相交流电源接入所述三相两路电源选择开关的其中一路输入端,所述交流充电装置的输入端接入所述三相交流电源,输出端接入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输入端,所述可充电电池的输出端接入所述三相逆变装置的输入端,所述三相逆变装置的输出端接入所述三相两路电源选择开关的另外一路输入端,所述三相两路电源选择开关的输出端接入所述控制电路元器件的电源输入端以及接入所述电机控制单元;当所述三相交流电源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所述三相两路电源选择开关的输出端自动切换至由所述三相交流电源供电;当所述三相交流电源处于非正常供电状态以及断电状态时,所述三相两路电源选择开关的输出端自动切换至由所述三相逆变装置供电。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路供电系统的具体组成以及所述电源系统的连接方式是:所述市电及切换开关单元包括市电供电、自动切换开关。

所述市电供电为三相交流电源,所述自动切换开关为互锁的两个通断开关,分别为三相通断开关、直流通断开关。

所述电池供电单元包括可充电电池、直流升压装置、交流充电装置、变频驱动装置、自动切换开关、控制电路元器件、电机控制单元;所述变频驱动装置同时具备接受三相交流电输入或者高压直流电输入的功能,转换为可变频率的三相交流电输出;所述控制电路元器件采用直流电供电。

所述电源系统的相关连接关系是:所述三相交流电源接入所述三相通断开关的输入端,所述三相通断开关的输出端接入所述变频驱动装置的交流电输入端;所述交流充电装置的输入端接入所述三相交流电源,输出端接入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输入端,所述可充电电池的输出端接入所述控制电路元器件的电源输入端、接入所述直流升压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直流升压装置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直流通断开关的输入端,所述直流通断开关的输出端接入所述变频驱动装置的直流母线输入端,所述变频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电机控制单元;当所述三相交流电源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所述自动切换开关的直流通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三相通断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且为互锁,所述三相交流电源向所述变频驱动装置供电、驱动所述电机控制单元;当所述三相交流电源处于非正常供电或者断电状态时,所述自动切换开关的三相通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直流通断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且为互锁,所述可充电电池通过直流升压装置向所述变频驱动装置供电、驱动所述电机控制单元;而所述控制电路元器件始终通过所述可充电电池供电。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路供电系统的具体组成以及所述电源系统的连接方式是:所述市电及切换开关单元包括市电供电、自动切换开关。

所述市电供电是单相交流电源或者是三相交流电源、但只使用其中的单相;所述自动切换开关为互锁的两个通断开关,分别为单相通断开关、直流通断开关。

所述电池供电单元包括可充电电池、直流升压装置、交流充电装置、变频驱动装置、自动切换开关、控制电路元器件、电机控制单元;所述变频驱动装置同时具备接受三相交流电输入或者高压直流电输入的功能,转换为可变频率的三相交流电输出;所述控制电路元器件采用直流电供电。

所述电源系统的相关连接关系是:所述单相交流电源接入所述单相通断开关的输入端,所述单相通断开关的输出端接入所述单相变频驱动装置的交流电输入端;所述交流充电装置的输入端接入所述单相交流电源,输出端接入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输入端,所述可充电电池的输出端接入所述控制电路元器件的电源输入端、接入所述直流升压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直流升压装置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直流通断开关的输入端,所述直流通断开关的输出端接入所述变频驱动装置的直流母线输入端,所述变频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电机控制单元;当所述单相交流电源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所述自动切换开关的直流通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单相通断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且为互锁,所述单相交流电源向所述变频驱动装置供电、驱动所述电机控制单元;当所述单相交流电源处于非正常供电或者断电状态时,所述自动切换开关的单相通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直流通断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且为互锁,所述可充电电池通过直流升压装置向所述变频驱动装置供电、驱动所述电机控制单元;而所述控制电路元器件始终通过所述可充电电池供电。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路供电系统的具体组成以及所述电源系统的连接方式是:所述市电及切换开关单元不存在。

所述电池供电单元包括太阳能充电电池、直流升压装置、交流充电装置、变频驱动装置、控制电路元器件、电机控制单元;所述变频驱动装置具备接受高压直流电输入的功能,转换为可变频率的三相交流电输出;所述控制电路元器件采用直流电供电。

所述电源系统的相关连接关系是:所述太阳能充电电池的输出端接入所述控制电路元器件的电源输入端、接入所述直流升压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直流升压装置的输出端接入所述变频驱动装置的直流母线输入端,所述变频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电机控制单元,所述太阳能充电电池通过直流升压装置向所述变频驱动装置供电、驱动所述电机控制单元,所述控制电路元器件通过所述太阳能充电电池供电。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层载车板的导向装置是可伸缩的导向装置;所述可伸缩的导向装置包括固定部件、可移动部件;其中,所述固定部件设置有与所述稳定导向立柱的导向截面相匹配的导向框架,紧固安装在所述底层载车板之上,在所述底层载车板沿所述稳定导向立柱作往上或者往下滑移时起到稳定导向作用;所述可移动部件设置有与所述稳定导向立柱的导向截面相匹配的导向框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之上,在所述底层载车板沿所述稳定导向立柱作往上或者往下滑移时起到辅助稳定导向作用;所述可移动部件能够沿垂直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自由位移;当所述底层载车板沿所述稳定导向立柱往下滑移至最低位置的时候,所述导向装置的可移动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的滑移使得可移动部件的导向框架距离固定部件的导向框架的距离为最短;当所述底层载车板沿所述稳定导向立柱往上滑移至最高位置的时候,所述导向装置的可移动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的滑移使得可移动部件的导向框架距离固定部件的导向框架的距离为最长。上述底层载车板处于最低位置时可伸缩的导向装置的可移动部件的导向框架距离固定部件的导向框架的距离为最短使得底坑的深度尺寸可以减至最少;底层载车板处于最高位置时可伸缩的导向装置的可移动部件的导向框架距离固定部件的导向框架的距离为最长使得底层载车板以及整体框架能够获得较大的稳定性。上述可伸缩的导向装置为本发明所特有,在确保底层载车板以及整体框架获得较大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车位底坑所需的结构深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层载车板的矩形框架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检修槽,所述检修槽是中空的检修槽,上面安装有可移动的封板,维保人员能够移开所述封板然后从所述检修槽的空间位置进入/离开底坑;或者,在所述检修槽的封板的下方位置增加安装有带铰链的钢梯,使得维保人员能够移开所述封板之后,借助所述带铰链的钢梯从所述检修槽的空间位置上/下攀爬、进入/离开底坑;上述检修槽的设置使得本发明所述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无论运行到哪个位置,维保人员均能够轻易地进入到底坑的内部,进行观察、维保。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单元的上升到位检测装置由所述防坠落装置的相关功能取代;所述防坠落装置的支承部件的下方设计有楔形斜面,当所述底层载车板上升时触碰并压迫到所述楔形斜面,即使得所述防坠落装置的支承部件内缩、不会妨碍所述底层载车板作进一步上升;当所述底层载车板上升到位,即不再触碰或压迫所述防坠落装置的支承部件的楔形斜面,使得所述防坠落装置的支持部件回复至复位支承状态,并对外发出到位信号,所述到位信号取代本应由所述上升到位检测装置发出的到位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本发明在目前的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基础上作出重大改进,使得设备的机电部件基本上设置在地面之上或者设置在接近地面的高度,有利于防潮和防水淹,而基于市电和可充电电池的双路供电以及自动排水、自动水位超限处置,又使得在出现市电停电时仍能自动排积水,当出现车位底坑水淹的极端状况时,设备能够自动运行,提升底层载车板至地面,避免底层车辆遭受水淹,钢丝绳曳引结构简单且便于设置拉力传感器,使得设备的安全性得到全面的提升,其中的可伸缩的导向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车位底坑的深度,检修槽的设置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停车设备处于任一位置都能够方便地进入车位底坑内部进行检查、维保。本发明的推广使用,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发明技术方案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设施布局示意图。其中,图1是底层载车板位于地面层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二层载车板位于地面层的纵向剖视图。图中:a1车位底坑壳体;a2地下土层;a3集水井;车位底坑a4;b1底层载车板;b2稳定导向立柱;b3导向装置;b4底层车辆;c1二层载车板;c2二层立柱;c3二层车辆;d1驱动卷筒装置;d2下滑轮组;d3上滑轮组;d4钢丝绳;e1防坠落装置;e2拉力传感器;f1潜水泵;f2启动水位检测元件;f3最低水位检测元件;g1水位超限检测元件。

图3为本发明基础技术方案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的设备控制示意图。图中:1人机界面单元;2安全单元;3设备控制单元;4控制电路元器件;5电机控制单元;6驱动单元;61驱动电源开关;7双路供电系统;71切换开关单元;8电池供电单元;9市电电源;10水位超限处置单元;11排水单元。

图4、图5、图6、图7分别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四种不同形式的双路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其中:

图4是三相市电输入、市电停电时三相逆变装置输出,图中:7双路供电系统;71切换开关单元;81交流充电装置;82可充电电池;83三相逆变装置;86三相交流电源输出;9市电电源。

图5是三相市电输入、三相变频交流电输出,图中:7双路供电系统;71切换开关单元;81交流充电装置;82可充电电池;84直流升压装置;85变频驱动装置;87三相变频交流电输出;9市电电源。

图6是单相市电输入、三相变频交流电输出,图中:7双路供电系统;71切换开关单元;81交流充电装置;82可充电电池;84直流升压装置;85变频驱动装置;87三相变频交流电输出;9市电电源。

图7是无市电输入,单独由太阳能电池供电、三相变频交流电输出,图中:84直流升压装置;85变频驱动装置;87三相变频交流电输出;88太阳能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技术方案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设施布局示意图。其中,图1是底层载车板位于地面层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二层载车板位于地面层的纵向剖视图。

根据前述文字并参考图中所示可知: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车位底坑、底层载车板单元、二层载车板单元、驱动单元、安全单元、电源系统、排水单元、水位超限处置单元、人机界面单元、设备控制单元。为简化起见,其中的电源系统在附图3作出描述;其中的人机界面单元、设备控制单元在图1、图2均没有列示。

图中可见,车位底坑a4为周边高出地面的基坑,其内腔截面的长度、宽宽、深度尺寸分别大于需停放车辆的最大长度、宽度、深度尺寸,底部设置有集水井a3,四个立面及底部组成的车位底坑壳体a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四周设置有排水沟(图中未显示)。

底层载车板单元包括稳定导向立柱b2、底层载车板b1;稳定导向立柱b2的表面带有导向截面,数量为四根(图示其中两根),分别垂直设置在靠近所述车位底坑a4的四个角的立面之上,每个立面各设置两根,高度尺寸与所述车位底坑a4的深度相若;底层载车板b1为钢架构的矩形框架,外部尺寸与车位底坑a4的内腔截面尺寸匹配,运行在车位底坑a4的内部区域,上层表面用于停放底层车辆b4,宽度方向最外侧为纵梁,共有两根,长度方向最外侧为横梁,共有两根,两根横梁或者两根纵梁的外侧对应稳定导向立柱b2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与稳定导向立柱b2的导向截面匹配、能够沿稳定导向立柱b2的导向截面作垂直方向滑移的导向装置b3,使得设置有导向装置b3的底层载车板b1能够沿稳定导向立柱b2作往上或者往下滑移。对比图1、图2可知,图示导向装置b3为可伸缩结构。

图中可见,二层载车板单元包括二层载车板c1、二层立柱c2;二层载车板c1为钢架构的矩形框架,外部尺寸大于车位底坑a4的内腔截面尺寸,能够遮蔽车位底坑a4的内腔截面,上层表面用于停放二层车辆c3,宽度方向最外侧为纵梁,共有两根,长度方向最外侧为横梁,共有两根;二层立柱c2为四根(图示其中两根),在车位底坑a4的车长的两个方向分别各设置两根,高度尺寸大于需停放二层车辆c1的最大高度尺寸;二层立柱c2的上端与二层载车板c1的纵梁的下方紧固连结,下端与底层载车板单元的底层载车板b1的纵梁的上方紧固连结,使得底层载车板b1、二层立柱c2、二层载车板c1形成一个中间能够容纳二层车辆c3的整体框架,底层载车板b1通过二层立柱c2对二层载车板c1形成支撑。

图中可见,驱动单元包括驱动卷筒装置d1、钢丝绳曳引装置;驱动卷筒装置d1包括电机减速机、卷筒轴、卷筒、卷筒轴承座(为简化起见,图中简化画出驱动卷筒装置d1,未明细显示其中的电机减速机、卷筒轴、卷筒、卷筒轴承座),相关装配关系是:电机减速机紧固安装在车位底坑a4车长方向远离车道一侧的地面之上,输出部件的轴线与车位底坑a4的车长方向垂直;卷筒的数量为两个,紧固安装在卷筒轴之上;卷筒轴通过卷筒轴承座紧固安装在车位底坑a4车长方向远离车道一侧的地面之上,且使得卷筒轴与电机减速机的输出部件紧固连结,卷筒轴的轴线与电机减速机的输出部件的轴线重合,两个卷筒的有效工作区间正对车位底坑a4车宽方向的边线。

钢丝绳曳引装置至少设置两套,在车位底坑a4车宽方向的两侧每一侧至少设置一套(图中只列示其中一套),每套包括一组下滑轮组d2、一组上滑轮组d3、一根钢丝绳d4;下滑轮组d2包括至少一个下滑轮及匹配的下滑轮轴与轴承座(图中下滑轮d2为两个下滑轮及匹配的下滑轮轴与轴承座,且只简化画出),下滑轮通过下滑轮轴与轴承座紧固安装在底层载车板单元的底层载车板a4的对应一侧纵梁下方,下滑轮的回转轴线与驱动单元的卷筒的回转轴线平行;上滑轮组d3包括至少一个上滑轮及匹配的上滑轮轴与轴承座(图中上滑轮d3为两个上滑轮及匹配的上滑轮轴与轴承座,且只简化画出),上滑轮通过上滑轮轴与轴承座紧固安装在下滑轮正上方的车位底坑a4的立面上方,上滑轮的回转轴线与所述下滑轮的回转轴线平行。

图中可见,排水单元包括潜水泵f1、集水水位检测装置;潜水泵f1紧固安装在车位底坑a4的集水井或者集水坑内部(图示为集水井a3),与电源系统的电机控制单元电路信号连接,集水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最低水位检测元件f3、启动水位检测元件f2这两个水位检测元件,最低水位检测元件f3、启动水位检测元件f2能够对外输出开关信号、安装在车位底坑a4的任一立面、与设备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最低水位检测元件f3的安装高度高于潜水泵f1的最低工作水位高度,启动水位检测元件f2的安装高度为需要启动潜水泵f1的工作水位高度;排水单元的动作是自动触发完成的,具体过程是:当启动水位检测元件f2发出水位上升到达信号,即触发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控制潜水泵f1启动工作;当最低水位检测元件f3发出水位下降到达信号,即触发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控制潜水泵f1停止工作。

图中可见,水位超限处置单元包括水位超限检测装置g1;水位超限检测装置g1是能够对外输出开关信号、安装在车位底坑a4的任一立面、与设备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的水位超限检测元件,水位超限检测装置g1的安装高度为需要启动驱动单元使得底层载车板b1往地面提升的超限水位高度;水位超限处置单元的动作是自动触发完成的,具体过程是:当水位超限检测装置g1发出水位上升超限信号,所述信号相当于用户在人机界面单元操作、下达需要所述停车设备上升的指令;该信号使得设备控制单元向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发出指令,使得驱动单元驱动底层载车板b1上升至地面层。

图中可见,安全单元包括防坠落装置、拉力传感器、上升到位检测装置、上升超限检测装置(为简化起见,其中上升到位检测装置、上升超限检测装置在图中未列示);防坠落装置e1为电磁驱动形式,至少为三套(图中列示其中的两套),紧固安装在车位底坑a4的宽度方向或者长度方向(图示位于长度方向)的两侧立面的上方位置,每一侧至少安装一套(图中安装了两套),与设备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在设备控制单元输出信号的驱动下,防坠落装置e1的支承部件在回缩避让状态以及复位支承状态之间进行状态转换;回缩避让状态是指防坠落装置e1的支承部件不会妨碍底层载车板b1上升或者下降,复位支承状态是指防坠落装置e1的支承部件对底层载车板b1或者二层载车板c1起到支承作用,使得位于支承部件上方的底层载车板b1或者二层载车板c1在获得支承部件的支持之后,即不能进一步下降;拉力传感器e2的数量与钢丝绳曳引装置的钢丝绳d4的数量相同,串接在钢丝绳d4之上,与设备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图示图2状态转换为图1状态的过程描述如下:

图2的状态是停车设备处于正常状态且底层载车板b1位于车位底坑a4的最低位置;停车设备只能执行上升动作,设备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及相关逻辑是:

第一步:用户在人机界面单元操作,下达需要停车设备上升的指令。

第二步:设备控制单元接收到该指令,即向安全单元的防坠落装置e1发出内缩避让的驱动信号,使得防坠落装置e1的支承部件处于内缩退让状态;同时,设备控制单元向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发出信号使得驱动单元的电机减速机正向运行,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驱动单元的卷筒正向转动(图示顺时针方向),卷筒正向转动绕卷钢丝绳曳引装置的钢丝绳d4,使得底层载车板单元的底层载车板b1在钢丝绳d4的曳引之下沿底层载车板单元的稳定导向立柱b2作垂直上升。

第三步:底层载车板b1上升到位,触发安全单元的上升到位检测装置发出到位信号。

第四步,设备控制单元接收到该到位信号,即向安全单元的防坠落装置e1发出复位支承的驱动信号,使得防坠落装置e1的支承部件回复到复位支承状态;同时,设备控制单元向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发出使得驱动单元的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的信号,使得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底层载车板b1停止上升。

至此,图2所示状态即转为图1状态。

图示图1状态转换为图2状态的过程描述如下:

图1所示状态为停车设备正常状态且底层载车板b1位于车位底坑a4的最高位置;停车设备只能执行下降动作,设备控制单元的控制流程及相关逻辑是:

第一步:用户在人机界面单元操作,下达需要停车设备下降的指令。

第二步:设备控制单元接收到该指令,即向安全单元的防坠落装置e1发出内缩避让的驱动信号,使得防坠落装置e1的支承部件处于内缩退让状态;同时,设备控制单元向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发出信号使得驱动单元的电机减速机反向运行,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驱动单元的卷筒反向转动(图示逆时针方向),卷筒反向转动放送钢丝绳曳引装置的钢丝绳d4,使得底层载车板单元的底层载车板b1在钢丝绳d4的曳引之下沿底层载车板单元的稳定导向立柱b2作垂直下降。

第三步:底层载车板b1下降到位,触发安全单元的拉力传感器发出荷载为零的到位信号。

第四步,设备控制单元接收到该到位信号,即向安全单元的防坠落装置e1发出复位支承的驱动信号,使得防坠落装置e1的支承部件回复到复位支承状态;同时,设备控制单元向电源系统的相关元器件发出使得驱动单元的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的信号,使得电机减速机停止运行,底层载车板b1停止下降。

至此,图1所示状态即转为图2状态。

图3所示,为本发明基础技术方案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的设备控制示意图。图中可见:本发明在目前底坑简易升降停车设备的设备控制、即:设备控制单元3分别与人机界面单元1、安全单元2、控制电路元器件4、电机控制单元5信号连接的基础上,增加了水位超限处置单元10、排水单元11,设备控制单元3分别再与水位超限处置单元10、排水单元11信号连接。本发明基础技术方案还新增设了双路供电系统7;该双路供电系统7包括切换开关单元71、电池供电单元8以及市电电源9;从之前的文字叙述以及参考图中所示可知:切换开关单元71具备互锁功能,确保任一时刻只能有双路供电电源的其中一路对外输出;电池供电单元8具备充电功能以及对外输出三相交流电的功能;双路供电系统能够在市电电源9不正常或者断电的时候,自动切换至电池供电单元8供电,确保停车设备能够继续正常运行。

图4、图5、图6、图7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四种不同形式的双路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其中:

图4所示,双路供电系统为三相市电输入、市电停电时三相逆变装置输出。图中可见:此时,双路供电系统7包括切换开关单元71、交流充电装置81、可充电电池82、三相逆变装置83、三相交流电源输出86、市电电源9。从之前的文字叙述可知:切换开关单元具备互锁功能,确保任一时刻只能有双路供电电源的其中一路对外输出;参考图中所示,切换开关单元71为三相两路电源选择开关,且为互锁的自动切换开关;市电电源9为三相交流电源;相关连接关系是:市电电源9接入切换开关单元7(三相两路电源选择开关)的其中一路输入端,交流充电装置81的输入端接入所述市电电源9,输出端接入可充电电池82的充电输入端,可充电电池82的输出端接入三相逆变装置83的输入端,三相逆变装置83的输出端接入切换开关单元7(三相两路电源选择开关)的另外一路输入端,切换开关单元71的输出端接入三相交流电源输出86,向停车设备的用电元器件(包括控制电路元器件、电机控制单元等);当市电电源9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切换开关单元71的输出端自动切换至由市电电源9供电;当市电电源9处于非正常供电状态以及断电状态时,切换开关单元71的输出端自动切换至由三相逆变装置83供电。

图5所示,双路供电系统为三相市电输入、三相变频交流电输出。图中可见:此时,双路供电系统7包括切换开关单元71、交流充电装置81、可充电电池82、直流升压装置84、变频驱动装置85、三相变频交流电输出87、市电电源9。从之前的文字叙述可知:切换开关单元具备互锁功能,确保任一时刻只能有双路供电电源的其中一路对外输出;变频驱动装置81同时具备接受三相交流电输入或者高压直流电输入的功能,转换为可变频率的三相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元器件采用直流电供电。参考图中所示,切换开关单元71为互锁的三相通断开关、直流通断开关;市电电源9是三相交流电源;相关连接关系是:市电电源9接入切换开关单元71的三相通断开关的输入端,该三相通断开关的输出端接入变频驱动装置85的交流电输入端;交流充电装置81的输入端接入市电电源9,输出端接入可充电电池82的充电输入端,可充电电池82的输出端接入直流升压装置84的输入端,直流升压装置84的输出端接入切换开关单元71的直流通断开关的输入端,该直流通断开关的输出端接入变频驱动装置85的直流母线输入端,变频驱动装置85的输出端接入三相变频交流电源输出87,向停车设备的电机的驱动单元供电;当市电电源9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切换开关单元71的直流通断开关断开、三相通断开关接通,变频驱动装置85通过市电电源9供电;当市电电源9处于非正常供电状态以及断电状态时,切换开关单元71的三相通断开关断开、直流通断开关接通,变频驱动装置85通过直流升压装置84由可充电电池82供电;而控制电路元器件始终通过可充电电池82供电(图中未显示)。

图6所示,双路供电系统为单相市电输入、三相变频交流电输出。图中可见:此时,双路供电系统7包括切换开关单元71、交流充电装置81、可充电电池82、直流升压装置84、变频驱动装置85、三相变频交流电输出87、市电电源9。从之前的文字叙述可知:切换开关单元具备互锁功能,确保任一时刻只能有双路供电电源的其中一路对外输出;参考图中所示,切换开关单元71为互锁的单相通断开关、直流通断开关;市电电源9是单相交流电源;相关连接关系是:市电电源9接入切换开关单元71的单相通断开关的输入端,该单相通断开关的输出端接入变频驱动装置85的交流电输入端;交流充电装置81的输入端接入市电电源9,输出端接入可充电电池82的充电输入端,可充电电池82的输出端接入直流升压装置84的输入端,直流升压装置84的输出端接入切换开关单元71的直流通断开关的输入端,该直流通断开关的输出端接入变频驱动装置85的直流母线输入端,变频驱动装置85的输出端接入三相变频交流电源输出87,向停车设备的电机的驱动单元供电;当市电电源9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切换开关单元71的直流通断开关断开、单相通断开关接通,变频驱动装置85通过市电电源9供电;当市电电源9处于非正常供电状态以及断电状态时,切换开关单元71的单相通断开关断开、直流通断开关接通,变频驱动装置85通过直流升压装置84由可充电电池82供电;而控制电路元器件始终通过可充电电池82供电(图中未显示)。

图7所示,双路供电系统为无市电输入,单独由太阳能电池供电、三相变频交流电输出。图中可见:此时,双路供电系统实质上为太阳能电池单独供电,包括直流升压装置84、变频驱动装置85、三相变频交流电输出87、太阳能电池88、市电电源9。从前述文字可知:变频驱动装置85具备接受高压直流电输入的功能,转换为可变频率的三相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元器件采用直流电供电。图中可见,相关连接关系是:太阳能充电电池88的输出端接入直流升压装置84的输入端,直流升压装置84的输出端接入变频驱动装置85的直流母线输入端,变频驱动装置85的输出端接入三相变频交流电源输出87,向停车设备的电机的驱动单元供电;而控制电路元器件通过太阳能充电电池88供电(图中未显示)。

相关钢结构构件、机械传动元器件及部件、电路元器件及部件均属于常规的技术,这里不作赘述。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