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楼板拼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81578发布日期:2019-02-01 19:10阅读:9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楼板拼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楼板拼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现浇建筑模式转变为由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装配整体式建筑模式,已成为现代建筑从业者的使命。

目前,普通叠合板的装配过程为:先进行楼板拼接,然后在楼板拼缝处铺设附加钢筋,然后立即进行混凝土浇筑。这种传统的装配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且混凝土浇筑时钢筋易发生偏位,极易发生漏浆现象,对混凝土成型质量及拼缝处结构稳定性造成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楼板拼缝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它通过采用预埋螺栓及镀锌钢板的连接形式将两块叠合板连接在一块,施工便捷,不会漏浆、不会产生裂缝,同时利用预制叠合板凹槽使其与现浇混凝土结合更加紧密,从而提高叠合板楼板的整体稳定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楼板拼缝构造,包括预制叠合板、连接板和螺母;其中,

所述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螺栓和支撑板,所述叠合板本体的拼接处设有台阶,所述台阶的底部与叠合板本体的底部齐平,且其厚度小于叠合板本体的厚度,所述螺栓垂直预埋在所述台阶内,所述螺栓的头部预埋在台阶内,其螺杆伸出台阶的顶部设置,所述支撑板穿过所述螺栓的螺杆放置在所述台阶上,所述支撑板的外端与台阶的外端齐平,其内端设置在叠合板本体内;

所述连接板放置在由两个预制叠合板通过其台阶紧密拼接形成的凹槽内,并穿过所述螺栓的螺杆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以将两个预制叠合板连接为一体;

所述螺母螺纹套设于所有螺栓上,以将连接板与两个预制叠合板进行紧固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为镀锌钢板。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为镀锌钢板。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台阶、支撑板和连接板的厚度和小于叠合板本体的厚度。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螺母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垫片。

按上述技术方案,该构造还包括浇筑于连接为一体的预制叠合板和连接板顶部的混凝土。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预制叠合板的台阶上预埋有若干个所述螺栓。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配式楼板拼缝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预制叠合板:提供一叠合板本体,在其拼接处设置台阶,并在台阶内预埋螺栓,将支撑板穿过螺栓放置在台阶上,保证支撑板的外端与台阶的外端齐平,且内端设置在叠合板本体内;

s2、拼接预制叠合板:从墙边开始安装,先将预制叠合板吊运至安装位置,使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的支撑板的顶部齐平,两个预制叠合板通过其台阶紧密拼接形成一凹槽,然后将连接板放置在该凹槽内,并穿过螺栓放置在支撑板上,再将螺母旋拧在所有螺栓上,使连接板与两个预制叠合板紧固连接为一体;

s3、待整个施工现场的预制叠合板拼装完成后,在预制叠合板和连接板的顶部浇筑混凝土。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叠合板本体的拼接处设计成台阶,并在台阶处放置支撑板以及预埋螺栓,然后通过连接板将两个预制叠合板连接为一体,这样在浇筑混凝土时,因为连接板和支撑板的作用可以杜绝混凝土漏浆情况,从而提高叠合楼板的稳定性;同时,因为拼接处设计成台阶,可以使得两个预制叠合板拼接后会在拼缝处形成凹槽,可以使楼板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结合更加紧密,进一步提高叠合楼板稳定性;另外,因为预制叠合板的螺栓和支撑板可以在工厂进行预埋工作,因此可以省去现场拼缝处理工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施工现场采用连接板进行连接,可以减少钢筋用量,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本发明施工过程简单方便,能够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制叠合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制叠合板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浇筑混凝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叠合板本体、2-支撑板、3-螺栓、4-垫片、5-螺母、6-连接板、7-混凝土、8-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装配式楼板拼缝构造,包括预制叠合板、连接板6和螺母5;

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1、螺栓3和支撑板2,叠合板本体1的拼接处设有台阶8,台阶8的底部与叠合板本体1的底部齐平,且其厚度小于叠合板本体1的厚度,螺栓3垂直预埋在台阶8内,螺栓3的头部预埋在台阶8内,其螺杆伸出台阶8的顶部设置,支撑板2穿过螺栓3的螺杆放置在台阶8上,支撑板2的外端与台阶的外端齐平,其内端设置在叠合板本体1内;

连接板6放置在由两个预制叠合板通过其台阶紧密拼接形成的凹槽内,并穿过螺栓的螺杆放置在支撑板2上,以将两个预制叠合板连接为一体;

螺母5螺纹套设于所有螺栓上,以将连接板与两个预制叠合板进行紧固连接。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板和连接板均采用镀锌钢板。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台阶、支撑板和连接板的厚度和小于叠合板本体的厚度,以在两个预制叠合板拼接后形成凹槽。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螺母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垫片4。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构造还包括浇筑于连接为一体的预制叠合板和连接板顶部的混凝土7。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预制叠合板的台阶上预埋有若干个螺栓,对应的,支撑板和连接板上分别设有相配置的螺栓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配式楼板拼缝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预制叠合板:提供一叠合板本体,在其拼接处设置台阶,并在台阶内预埋螺栓,将支撑板穿过螺栓放置在台阶上,保证支撑板的外端与台阶的外端齐平,且内端设置在叠合板本体内;

s2、拼接预制叠合板:从墙边开始安装,先将预制叠合板吊运至安装位置,使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的支撑板的顶部齐平,两个预制叠合板通过其台阶紧密拼接形成一凹槽,然后将连接板放置在该凹槽内,并穿过螺栓放置在支撑板上,再将螺母旋拧在所有螺栓上,使连接板与两个预制叠合板紧固连接为一体;

s3、待整个施工现场的预制叠合板拼装完成后,在预制叠合板和连接板的顶部浇筑混凝土。

在某施工现场安装本发明提供的预制叠合板,其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现场叠合板安装制作进行深化设计,确定每块叠合板尺寸及铺装顺序;

2、螺栓及支撑板预埋:在预制构件加工厂加工带台阶的叠合板本体,叠合板本体的厚度为60mm,首先设置好模具模板,螺栓中心距距离台阶边缘25mm,若干个螺栓距台阶边缘300mm开始,间距300mm排布,螺栓采用8.8级m6螺栓,然后将由镀锌钢板制成的支撑板内端深入叠合板本体内10mm,其他边缘与台阶的边缘平齐,支撑板的顶面距叠合板本体的顶面10mm,支撑板的宽度为600mm,厚度为3mm;

3、施工现场弹线:安装前先弹好叠合板水平及标高控制线,注意核对水暖、消防预留洞的位置,沿着管、洞中心做十字交叉线,在预制叠合板的边缘和安装墙梁的上端都做好标识,作为叠合板安装的水平方向的定位点之一;

4、施工现场标高校正:核查标高控制线,按照叠合板安装的标高允许误差为5mm来进行控制,标高高出安装标高的地方要对剪力墙及连梁顶部的模板标高进行切割;

5、预制叠合板拼接:

1)按图纸要求确定好预制叠合板,编号无误后进行吊装,先安装靠近墙边的预制叠合板,然后再安装其它部位,这样有利于施工方便。

2)由于预制叠合板重量大,吊叠合板时的下降速度必须缓慢,吊车司机听从吊车指挥的要求,吊车司机与吊车指挥人员之间必须有良好的沟通通讯机沟通信号;

3)用撬棍校正,各边预制叠合板均落在剪力墙上,混凝土板的控制点位置允许安装在误差±5mm范围内,完成预制叠合板的初步安装就位;

4)预制叠合板安装初步就位后,用支撑上的顶托微调器及可调节支撑对预制叠合板进行水平微调,确保调整后预制楼板拼接处的支撑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5)在两个预制叠合板的拼接处安装连接板,连接板为100mm宽、3mm厚的镀锌钢板,再安装2mm厚的垫片,拧紧螺母,螺母的厚度为10mm;

6)进行电器管路铺设,绑叠合板负筋;

7)浇筑与叠合板同标号的混凝土;

8)清理、验收。

在实际安装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工艺要点:1、支撑板和连接板上的螺栓孔位置定位要准确;2、支撑板和螺栓预埋时要保证其水平度及垂直度;3、安装连接板后螺栓要拧紧,确保连接板和支撑板紧密接触;4、浇筑混凝土时尽量避免振捣棒与镀锌钢板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