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套筒连接叠合剪力墙及其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4768发布日期:2019-01-22 19:24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挤压套筒连接叠合剪力墙及其工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涉及叠合剪力墙的竖向连接,具体涉及挤压套筒连接双面叠合剪力墙及其工法。



背景技术:

叠合剪力墙由两面预制混凝土叶板、连接于两面预制混凝土叶板之间的桁架钢筋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叠合剪力墙结构的建造过程主要包括:①预制混凝土墙板在工厂制作、养护;②预制混凝土墙板达到设计强度后运至施工现场,连接安装就位;③浇筑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并使结构形成整体。工程应用表明,该类剪力墙体系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节省现场模板和支撑,便于工业化生产,综合经济效益较好。叠合剪力墙结构融合了预制和现浇的优点,施工便捷,受力性能等同现浇结构,可以在装配式住宅市场大力推广。

现有连接方式中叠合剪力的竖向分布钢筋采用空腔插筋连接,在后浇混凝土10cm空腔内设置插筋与预制叶板内的竖向分布钢筋进行间接连接,力的传递是依靠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实现,较钢筋搭接、机械连接等连接方式传力效果不明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挤压套筒连接双面叠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直接插筋进行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时存在传力效果不佳、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比传统现浇剪力墙削弱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挤压套筒连接双面叠合剪力墙,其包括上下两层叠合剪力墙墙板,每层所述叠合剪力墙墙板均由两面混凝土预制叶板及连接两面所述混凝土预制叶板的桁架钢筋组成,所述混凝土预制叶板中设有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所述竖向分布钢筋从相应的混凝土预制叶板的上端和下端各伸出15-30cm,上下两块所述叠合剪力墙墙板的竖向分布钢筋在竖直方向彼此对齐且通过挤压套筒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在上下两块叠合剪力墙墙板之间设有拉筋和水平分布筋,所述拉筋、水平分布筋和通过所述挤压套筒固定连接的所述竖向分布钢筋一起形成钢筋骨架。

采用上述进一步结构改进的好处为,在上下两块叠合剪力墙墙板之间形成钢筋骨架,满足结构构造要求。

进一步,所述挤压套筒的长度为8-10cm。

采用上述进一步结构改进的好处为,上下两块叠合剪力墙墙板的竖向分布筋间距为20-40cm,挤压套筒长8-10cm,可保证两相应的竖向分布钢筋插入挤压套筒的长度均为4-5cm,挤压固定效果好;同时挤压套筒的上下方还预留出了拉筋及水平分布筋足够的安装设置空间,便于拉筋及水平分布筋的设置。

进一步,所述挤压套筒为直筒状(等截面直径)或者由位于上部的导入段和位于下部的挤压固定段组成,所述导入段内筒壁为上粗下细的圆锥台面,所述挤压固定段的内筒壁为圆柱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结构改进的好处为,挤压套向上部为导入段,其圆锥筒状的内壁结构有利于竖向分布钢筋从上方快速准确插入挤压套筒并进入挤压固定段内,即有效解决了对孔困难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叠合剪力墙墙板厚度为20cm,高度为250-300cm。

采用上述进一步结构改进的好处为,每块叠合剪力墙墙板高250-300cm,即刚好为一层楼的高度,便于逐层施工。

具体的,上下两层叠合剪力墙墙板之间的间隔为叠合剪力墙连接区段且其长度为20-30cm,叠合剪力墙连接区段的混凝土从墙上空腔内现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挤压套筒连接双面叠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墙体安装位置,先将下一楼层所述叠合剪力墙结构施工完毕,然后将所述挤压套筒的套设于所述下层叠合剪力墙墙板上部伸出的竖向分布钢筋的上端,再将上层所述叠合剪力墙墙板吊起并使从其下部伸出的竖向分布钢筋的下端对应插入所述挤压套筒的上端,上层所述叠合剪力墙放置于马镫筋上并安装固定好位置后(马镫筋预埋于下层叠合剪力墙的空腔中并向上伸出30cm左右,用于安装过程中对上层叠合剪力墙进行支撑),采用挤压设备(比如液压钳)对挤压套筒进行挤压,连接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完成后在所述挤压套筒上下临近位置设置拉筋及水平分布筋构成钢筋骨架,叠合剪力墙挤压套筒连接区段和边缘构件采用铝膜固定,剪力墙安装完毕后,最后在的墙体空腔及边缘构件上端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即完成挤压套筒连接双面叠合剪力墙施工。竖向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下两层叠合剪力墙墙板的竖向分布钢筋通过挤压套筒固定连接,是钢筋间直接的机械连接,实现了整面剪力墙内分布钢筋的纵向连续,传力效果好,工程可靠度高,建造高度可等同现浇剪力墙结构;挤压套筒是经挤压机(或液压挤压钳)施加压力而与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施工速度快,而且挤压机施加压力的大小准确可控,故连接质量可靠;本发明提供的挤压套筒连接双面叠合剪力墙可极大地拓展叠合剪力墙的应用范围,助力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挤压套筒连接双面叠合剪力墙一侧设有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挤压套筒连接双面叠合剪力墙两侧均设有楼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混凝土预制叶板;2.桁架钢筋;3.水平分布钢筋;4.竖向分布钢筋;5.挤压套筒;6.拉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挤压套筒连接双面叠合剪力墙,其包括上下两层叠合剪力墙墙板,每层所述叠合剪力墙墙板均由两面混凝土预制叶板1及连接两块所述混凝土预制叶板1的桁架钢筋2组成,所述混凝土预制叶板1中设有水平分布钢筋3和竖向分布钢筋4,所述竖向分布钢筋4从相应的混凝土预制叶板1的上端和下端各伸出15-30cm,上下两块所述叠合剪力墙墙板的竖向分布钢筋4在竖直方向彼此对齐且通过挤压套筒5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上下两块叠合剪力墙墙板之间设有拉筋6和水平分布筋,所述拉筋6、水平分布筋和通过所述挤压套筒5固定连接的所述竖向分布钢筋4一起形成钢筋骨架。

进一步,所述挤压套筒5的长度为8-10cm。

进一步,所述挤压套筒5为直筒状(等截面直径)或者由位于上部的导入段50和位于下部的挤压固定段51组成,所述导入段内筒壁为上粗下细的圆锥台面,所述挤压固定段的内筒壁为圆柱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的挤压套筒如图2所示,挤压套筒的导入段设置的比挤压固定段稍粗,其上端开口也明显大于挤压固定段的内径,类似于漏斗结构,方便安装施工时对孔操作。导入段和挤压固定段可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叠合剪力墙墙板厚度为20cm,高度为250-300cm。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层间距的不同,所述叠合剪力墙墙板在生产加工时,高度也可以随之改变。

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挤压套筒连接双面叠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墙体安装位置,先将下一楼层所述叠合剪力墙结构施工完毕(空腔内预埋有马镫筋,向上伸出30cm左右),然后将所述挤压套筒5的下端套设于所述下层叠合剪力墙墙板上部伸出的竖向分布钢筋4的上端(竖向分布筋上绑有限位用的铁丝,防止挤压套筒沿竖向分布钢筋向下滑落),再将上层所述叠合剪力墙墙板吊起并使从其下部伸出的竖向分布钢筋4的下端对应插入所述挤压套筒5的上端,叠合剪力墙安装固定好位置后,采用液压挤压钳挤压钢套筒,连接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挤压套筒施工完成后在所述挤压套筒5上下临近位置设置拉筋6及水平分布筋构成钢筋骨架,叠合剪力墙挤压套筒连接区段和边缘构件采用铝膜固定,剪力墙安装完毕后,最后在的墙体空腔及边缘构件上端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即完成挤压套筒连接双面叠合剪力墙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