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地下停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96206发布日期:2019-03-13 23:5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地下停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共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行车地下停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自行车第一大国,自行车保有量超过了4.5亿辆,再加上共享单车的日益增加,乱停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各地政府限制共享单车的进一步投放。现有技术中,自行车主要停放于地面,通过划定区域进行停放。虽然,自行车存在停放难和乱停车的问题,成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提倡绿色出行,而另一方面却无法给自行车创造合适的停放场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空间位置未得到有效利用,尤其是地下空间的利用,若能够有效利用空间位置,可以缓解自行车的停放问题。然而,现有技术还无法实现自行车的地下空间停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自行车空间停放的自行车地下停取方法,以缓解自行车停放难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自行车地下停取方法,基于自行车地下停放装置,所述自行车地下停放装置包括:

存放盘,位于所述自行车地下停放装置的下部,其上设有多个自行车停放位;

升降机构,带动自行车承载平台上下运动,以实现自行车的取放;

旋转台,可旋转设置于升降机构上,通过旋转实现与所述自行车停放位对接;

所述自行车地下停取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自行车停放时,空置的自行车承载平台置于所述旋转台上,随升降机构上升至地面,将自行车放置于自行车承载平台,载有自行车的自行车承载平台随升降机构下降至存放盘处,所述旋转台旋转以实现与相应空置自行车停放位对接,将旋转台上载有自行车的自行车承载平台推入所述自行车停放位;

自行车取用时,载有自行车的自行车承载平台被带入所述旋转台,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将自行车传送至地面。

作为可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丝杆、第二升降丝杆和升降平台,所述第一升降丝杆和第二升降丝杆竖直设置,所述升降平台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升降丝杆和第二升降丝杆配合,所述第一升降丝杆和第二升降丝杆旋转以带动所述升降平台上下运动。

作为可选,所述的存放盘中部设有安装位,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位处,并在所述安装位的竖直方向上形成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通道。

作为可选,所述的旋转台安装于所述升降平台,二者可转动连接。

作为可选,所述的自行车停放位处设有引导限位导轨,以引导所述自行车承载平台的推入和推出,并实现对自行车承载平台的限位。

作为可选,所述旋转台包括旋转板、平移丝杆、推块、支撑板和引导板,所述平移丝杆、推块均安装于旋转板上,所述平移丝杆穿置于所述推块中,所述引导板设置于旋转板的两侧,所述引导板与所述自行车承载平台配合,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引导板贴合,并位于所述推块的两侧;所述平移丝杆旋转,使得推块移动,推拉自行车承载平台移动。

作为可选,所述推块与自行车承载平台可拆卸连接,所述推块上设置有电磁铁,通电时,吸附自行车承载平台,自行车承载平台与推块的接触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

作为可选,所述自行车承载平台包括自行车放置板、前轮卡紧结构和后轮卡紧结构,所述的前轮卡紧结构和后轮卡紧结构均设置于自行车放置板上。

作为可选,所述存放盘位圆盘形,所述自行车停放位沿着所述存放盘的径向分布。

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发明将自行车停放于地下空间,地上只需要占用旋转台的位置即可,自行车的停放和取用均可通过自动化机械完成,减少了对地面空间的占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缓解城市自行车停车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自行车地下停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升降机构的升降状态示意图;

图3为旋转台与自行车停放位对接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自行车承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升降平台与旋转台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旋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升降平台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

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较为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所示,示意了自行车地下停放装置的原理结构。所述自行车地下停放装置,包括:

存放盘2-1,位于所述自行车地下停放装置的下部,其上设有多个自行车停放位;

升降机构,带动自行车承载平台7上下运动,以实现自行车的取放;

旋转台1,可旋转设置于升降机构上,通过旋转实现与所述自行车停放位对接;

其中,自行车停放时,空置的自行车承载平台置于所述旋转台1上,随升降机构上升至地面,将自行车放置于自行车承载平台,载有自行车的自行车承载平台随升降机构下降至存放盘2-1处,所述旋转台1旋转以实现与相应空置自行车停放位对接,将旋转台1上载有自行车的自行车承载平台推入所述自行车停放位;

自行车取用时,载有自行车的自行车承载平台被带入所述旋转台1,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将自行车传送至地面。基于此,形成自行车地下停取方法。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丝杆3-1、第二升降丝杆3-2和升降平台5,所述第一升降丝杆3-1和第二升降丝杆3-2竖直设置,所述升降平台5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升降丝杆3-1和第二升降丝杆3-2配合,所述第一升降丝杆3-1和第二升降丝杆3-2旋转以带动所述升降平台5上下运动。

所述的存放盘2-1中部设有安装位,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位处,并在所述安装位的竖直方向上形成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通道。

电机驱动(为了视图简洁,电机未画出)第一升降丝杆3-1、第二升降丝杆3-2同步旋转,使得升降平台5升降,升降平台5上设置有旋转台1,旋转台1可以在升降平台5上旋转。当旋转台1与引导限位导轨2-2对准时,自行车载车平台7可以从旋转台1上移动到引导限位导轨2-2上,从而完成存车动作。若设置多层存放盘2-1,则可以停放更多自行车。如图1所示为自行车载车平台7正在从旋转台1的轨道上移动到引导限位导轨2-2上,引导限位导轨2-2处形成自行车停放位。所述的自行车停放位处设有引导限位导轨2-2,以引导所述自行车承载平台的推入和推出,并实现对自行车承载平台的限位。

如图2所示,示意了本发明中升降机构在升降过程中的状态。该状态下,为有停放需要求时,旋转台1从存放盘2-1上获取空置的自行车承载平台,随升降机构上升的过程,在上升至地面后,将自行车停放于其上。也可以理解成,取用自行车后,空置的自行车承载平台随升降机构下降的过程,由旋转台1将空置的自行车承载平台转移至存放盘2-1上。

如图3所示,示意了本发明中旋转台与自行车停放位对接的状态。所述存放盘2-1位圆盘形,所述自行车停放位沿着所述存放盘2-1的径向分布,可以设置成均匀排列。在旋转台与自行车停放位对接时,旋转台转动至与相应自行车停放位所在的径向上,此时二者可以相互转移自行车承载平台7。

如图4所示,示意了本发明中自行车承载平台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自行车承载平台7包括自行车放置板7-3、前轮卡紧结构7-1和后轮卡紧结构7-2,所述的前轮卡紧结构7-1和后轮卡紧结构7-2均设置于自行车放置板7-3上。

如图5所示,示意了本发明中升降平台的具体结构。所述的旋转台1通过旋转机构6安装于所述升降平台5,二者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6可以采用转轴,转轴内设置轴承。

如图6所示,示意了本发明中旋转台的具体结构。包括旋转板1-1、平移丝杆1-2、推块1-3、支撑板1-4和引导板1-5,所述平移丝杆1-2、推块1-3、支撑板1-4均安装于旋转板1-1上,所述平移丝杆1-2穿置于所述推块1-3中,所述引导板1-5设置于旋转板1-1的两侧,所述支撑板1-4与所述自行车承载平台配合,所述支撑板1-4与所述引导板1-5贴合,并位于所述推块1-3的两侧;所述平移丝杆1-2旋转,使得推块1-3移动,推拉自行车承载平台7移动。

所述旋转台1上的推块1-3与自行车承载平台7可拆卸连接,所述推块1-3上设置有电磁铁,通电时,吸附自行车承载平台7,自行车承载平台7与推块1-3的接触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

如图7所示,示意了本发明中升降台的形状。所述升降平台5包括底板5-1,所述底板5-1的两端设有与升降丝杆相配的螺纹孔5-2,所述螺纹孔5-2分别与第一升降丝杆3-1和第二升降丝杆3-2相旋合。

虽然以上将实施例分开说明和阐述,但涉及部分共通之技术,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看来,可以在实施例之间进行替换和整合,涉及其中一个实施例未明确记载的内容,则可参考有记载的另一个实施例。

以上仅就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总之,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