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板与剪力墙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7269发布日期:2019-02-15 23:54阅读:10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板与剪力墙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板与剪力墙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能够节能、节水、节材,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降低噪声污染,减少劳动力用量和强度,有效改善施工环境,提高工程质量,因此受到了研究者和工程设计人员的青睐,是值得大力推广的结构。在装配式结构中,接缝连接技术是关键技术,是保证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的关键。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目前具有较多的工程应用,当前剪力墙与楼板之间的连接主要是通过现浇的方式,楼板大多采用叠合板,预制部分搁置在剪力墙上,钢筋延伸入剪力墙,后浇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方式混凝土浇筑量大,预制率低,仍有很大的现场湿作业,现场还要绑扎现浇部分的钢筋,不能充分发挥装配式的优点。

楼板与剪力墙连接部位是受力的关键部分,现有叠合板在端部受力较大,施工中如果在端部加强只能通过配置较多的钢筋来实现,如果在原有不增加钢筋的情况下,其端部往往容易在受力中发生破坏。

剪力墙与楼板形成整体后,下剪力墙与上剪力墙的连接目前大多是通过套筒灌浆的方式,上剪力墙搁置在楼板上,因此需要等待楼板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开始施工,上剪力墙的钢筋套筒套在下剪力墙延伸出来的钢筋,通过密封条和套筒灌浆方式来连接,这种方式形式单一,现场施工质量影响大,不好控制,施工麻烦;而且剪力墙的连接并不是所有钢筋都连接,而除了边缘构件外一定间距仅有单个钢筋连接,这种连接形式不够可靠,抗震性能和延性都不够理想。部分学者也提出了一些上下预制剪力墙的连接方式,但是大多没有考虑楼板的安装,不切合实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板与剪力墙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板与剪力墙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剪力墙、第二预制剪力墙以及预制板,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设置在预制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设置在预制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包含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包含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所述预制板包含第一板预埋型钢与第二板预埋型钢,所述第一板预埋型钢经螺栓与第二板预埋型钢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经螺栓与第一板预埋型钢、第二板预埋型钢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经螺栓与第一板预埋型钢、第二板预埋型钢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预埋型钢整体呈c字形,所述第一板预埋型钢包含第一板预埋顶板、第一板预埋腹板以及第一板预埋底板;所述第二板预埋型钢整体呈c字形,所述第二板预埋型钢包含第二板预埋顶板、第二板预埋腹板以及第二板预埋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预埋型钢还包括若干层从上到下顺序间隔设置的第一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网状结构包含若干根第一纵筋与第一横筋,所述第一纵筋与第一横筋横纵交错,所述第一纵筋的端部与第一板预埋腹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板预埋型钢还包括若干层从上到下顺序间隔设置的第二网状结构,所述第二网状结构包含若干根第二纵筋与第二横筋,所述第二纵筋与第二横筋横纵交错,所述第二纵筋的端部与第二板预埋腹板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预埋腹板经螺栓与第二板预埋腹板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预埋顶板的长度小于第一板预埋底板的长度,所述第二板预埋顶板的长度小于第二板预埋底板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靠近第一板预埋腹板的端部预留第一现浇区,所述预制板靠近第二板预埋腹板的端部预留第二现浇区,所述第一现浇区的纵向截面与第二现浇区的纵向截面均呈梯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整体呈工字形,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包含第一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第一剪力墙预埋腹板以及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整体呈工字形,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包含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第二剪力墙预埋腹板以及第二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的左部经螺栓与第一板预埋顶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的右部经螺栓与第二板预埋顶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的左部经螺栓与第一板预埋底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的右部经螺栓与第二板预埋底板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预埋顶板与第一板预埋底板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板加劲肋,所述第一板加劲肋与第一板预埋顶板、第一板预埋腹板以及第一板预埋底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板预埋顶板与第二板预埋底板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板加劲肋,所述第二板加劲肋与第二板预埋顶板、第二板预埋腹板以及第二板预埋底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与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剪力墙加劲肋,所述第一剪力墙加劲肋与第一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第一剪力墙预埋腹板以及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与第二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剪力墙加劲肋,所述第二剪力墙加劲肋与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第二剪力墙预埋腹板以及第二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连接在一起。

一种预制板与剪力墙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板与剪力墙连接结构,包含以下步骤:预制第一预制剪力墙、第二预制剪力墙以及预制板,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经螺栓与第一板预埋型钢、第二板预埋型钢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板预埋型钢经螺栓与第二板预埋型钢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经螺栓与第一板预埋型钢、第二板预埋型钢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连接可靠,抗震性能好、延性好,施工方便,高效便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板预埋型钢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第一预制剪力墙,101-第一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102-第一剪力墙预埋腹板,103-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104-第一剪力墙加劲肋,2-第二预制剪力墙,201-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202-第二剪力墙预埋腹板,203-第二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204-第二剪力墙加劲肋,3-预制板,301-第一板预埋顶板,302-第一板预埋腹板,303-第一板预埋底板,304-第二板预埋顶板,305-第二板预埋腹板,306-第二板预埋底板,307-第一纵筋,308-第一横筋,309-第二纵筋,310-第二横筋,311-第二板加劲肋,4-螺栓,5-螺纹孔,a-第一现浇区,b-第二现浇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4所示,一种预制板3与剪力墙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剪力墙1、第二预制剪力墙2以及预制板3,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1设置在预制板3的上方,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2设置在预制板3的下方,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1包含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2包含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所述预制板3包含第一板预埋型钢与第二板预埋型钢,所述第一板预埋型钢经螺栓4与第二板预埋型钢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经螺栓4与第一板预埋型钢、第二板预埋型钢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经螺栓4与第一板预埋型钢、第二板预埋型钢连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预埋型钢整体呈c字形,所述第一板预埋型钢包含第一板预埋顶板301、第一板预埋腹板302以及第一板预埋底板303;所述第二板预埋型钢整体呈c字形,所述第二板预埋型钢包含第二板预埋顶板304、第二板预埋腹板305以及第二板预埋底板306;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板预埋型钢的纵向截面、第二板预埋型钢的纵向截面均为c字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预埋型钢还包括若干层从上到下顺序间隔设置的第一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网状结构包含若干根第一纵筋307与第一横筋308,所述第一纵筋307与第一横筋308横纵交错,所述第一纵筋307的端部与第一板预埋腹板302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板预埋型钢还包括若干层从上到下顺序间隔设置的第二网状结构,所述第二网状结构包含若干根第二纵筋309与第二横筋310,所述第二纵筋309与第二横筋310横纵交错,所述第二纵筋309的端部与第二板预埋腹板305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纵筋307与第一横筋308绑扎或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纵筋309与第二横筋310绑扎与焊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预埋腹板302经螺栓4与第二板预埋腹板305连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预埋顶板301的长度小于第一板预埋底板303的长度,所述第二板预埋顶板304的长度小于第二板预埋底板306的长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板3靠近第一板预埋腹板302的端部预留第一现浇区,所述预制板3靠近第二板预埋腹板305的端部预留第二现浇区,所述第一现浇区的纵向截面与第二现浇区的纵向截面均呈梯形状;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设置在第一预制剪力墙1的下部,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103暴露在第一预制剪力墙1的底面,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设置在第二预制剪力墙2的上部,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201暴露在第二预制剪力墙2的顶面;从而利于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103与第一板预埋顶板301、第二板预埋顶板304的连接,利于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201与第一板预埋底板303、第二板预埋底板306的连接,以及利于所述第一板预埋腹板302与第二板预埋腹板305的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整体呈工字形,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包含第一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101、第一剪力墙预埋腹板102以及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103;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整体呈工字形,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包含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201、第二剪力墙预埋腹板202以及第二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203;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的纵向截面、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的纵向截面均呈工字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103的左部经螺栓4与第一板预埋顶板301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103的右部经螺栓4与第二板预埋顶板304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201的左部经螺栓4与第一板预埋底板303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201的右部经螺栓4与第二板预埋底板306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103、第一板预埋顶板301、第二板预埋顶板304、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201、第一板预埋底板303、第二板预埋底板306、第一板预埋腹板302经螺栓4以及第二板预埋腹板305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与螺栓4一一对应设置的螺纹孔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预埋顶板301与第一板预埋底板303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板加劲肋,所述第一板加劲肋与第一板预埋顶板301、第一板预埋腹板302以及第一板预埋底板303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板预埋顶板304与第二板预埋底板306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板加劲肋311,所述第二板加劲肋311与第二板预埋顶板304、第二板预埋腹板305以及第二板预埋底板306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101与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103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剪力墙加劲肋104,所述第一剪力墙加劲肋104与第一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101、第一剪力墙预埋腹板102以及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103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201与第二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203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剪力墙加劲肋204,所述第二剪力墙加劲肋204与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201、第二剪力墙预埋腹板202以及第二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203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板加劲肋与第一板预埋顶板301、第一板预埋腹板302以及第一板预埋底板303焊接为一体,所述第二板加劲肋311与第二板预埋顶板304、第二板预埋腹板305以及第二板预埋底板306焊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剪力墙加劲肋104与第一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101、第一剪力墙预埋腹板102以及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103焊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剪力墙加劲肋204与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201、第二剪力墙预埋腹板202以及第二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203焊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板加劲肋、第二板加劲肋311、第一剪力墙加劲肋104以及第二剪力墙加劲肋204均为矩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预制板与剪力墙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板3与剪力墙连接结构,包含以下步骤:预制第一预制剪力墙1、第二预制剪力墙2以及预制板3,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经螺栓4与第一板预埋型钢、第二板预埋型钢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板预埋型钢经螺栓4与第二板预埋型钢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经螺栓4与第一板预埋型钢、第二板预埋型钢连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吊装并固定好所述第二预制剪力墙2,再吊装所述预制板3,然后将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201的左部经螺栓4与第一板预埋底板303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上翼缘板201的右部经螺栓4与第二板预埋底板306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板预埋腹板302经螺栓4与第二板预埋腹板305连接在一起;吊装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1,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103的左部经螺栓4与第一板预埋顶板301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下翼缘板103的右部经螺栓4与第二板预埋顶板304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现浇区与第二现浇区浇筑混凝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剪力墙预埋型钢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预制剪力墙1,所述第二剪力墙预埋型钢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二预制剪力墙2,所述第一板预埋型钢远离第一板预埋腹板302的端部与第二板预埋型钢远离第二板预埋腹板305的端部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板3;所述预制板3的混凝土事先预制好楼板厚度,靠近剪力墙连接部位的预制板3混凝土端部可设置成为斜面或垂直面,留出第一现浇区与第二现浇区的位置,所述第一现浇区与第二现浇区的高度与预制板3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现浇区包裹第一纵筋307、第一横筋308、第一板预埋顶板301、第一板预埋腹板302以及第一板预埋底板303,所述第二现浇区包裹第二纵筋309、第二横筋310、第二板预埋顶板304、第二板预埋腹板305以及第二板预埋底板30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1的预制混凝土、第二预制剪力墙2的预制混凝土、预制板3的预制混凝土、第一现浇区与第二现浇区的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或地聚合物混凝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1、第二预制剪力墙2与预制板3之间靠螺栓4进行连接,连接快速,施工方便;现场仅仅在第一现浇区与第二现浇区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量比传统叠合板施工的后浇混凝土要少得多,预制率高,现场无需绑扎钢筋,施工方便;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1、第二预制剪力墙2与预制板3的连接处设置第一板预埋型钢、第二板预埋型钢,第一板预埋型钢、第二板预埋型钢的设置加上会对其端部混凝土产生约束作用,混凝土的强度大大提高,使得预制板3的端部承载力和延性大大加强,无需配置很多的钢筋,受力性能好;所述第一预制剪力墙1、第二预制剪力墙2与预制板3实现了可靠连接,避免了采用套筒灌浆的传统单一方法,施工质量好,充分利用了装配式结构的优点,且受力可靠,抗震性能和延性好。

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