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的可调节高度的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3782发布日期:2019-04-12 23:0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的可调节高度的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脚手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的可调节高度的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建筑行业经常使用到的设备,目前,在建筑施工、路桥施工或船舶修造业中,都会采用到脚手架。

如申请号为cn201721640935.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安装保护气垫的双层室内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所述脚手架本体的两侧均安装有护栏杆,所述脚手架本体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均设有与支撑板平行的缓冲保护板,所述缓冲保护板的顶部安装有保护气垫,所述支撑板与缓冲保护板之间设有弹性缓冲机构,其中弹性缓冲机构包括连接块、弹性杆和定向杆,连接块为若干个,连接块等间距安装于缓冲保护板的底部两侧,弹性杆位于多个连接块的两侧,连接块的底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定向杆焊接于支撑板的顶部两侧,定向杆靠近弹性杆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本发明设计合理,防止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时意外摔倒导致跌伤的问题,提高该脚手架的安全使用性能。

如申请号为cn201720534184.9公开了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横杆和脚手架支撑杆,所述脚手架横杆和脚手架支撑杆之间通过锁扣件连接,所述脚手架支撑杆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下侧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安装有刹车装置,所述锁扣件通过连接杆和安全装置连接,所述脚手架横杆中部连接有两根手扶杆,所述两根手扶杆之间设置有梯板。本发明通过手扶杆对应梯板一侧开有与梯板匹配的槽,手扶杆和梯板能够方便建筑者进行攀爬,通过脚手架横杆上侧设置有防滑层,能够很好的起到防滑的作用,避免滑落,通过脚手架横杆和脚手架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通过安装装置由两根支撑柱和弹性网组成,能够很好的避免掉落下去,提高了安全性。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上述脚手架高度不能调节,使用是不够便利,而在现有市场上的脚手架,工作台往往为一处扣板,直接连接到脚手架上,在工作时承受工作人员的重力,可在脚手架上自由滑动,受到倾斜力时极容易动作,导致站立不稳,而有些整个焊接覆盖到脚手架上的工作台不但重量较大不容易移动,且爬上爬下或者寄运东西时均较为吃力。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的可调节高度的脚手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的可调节高度的脚手架,以解决现有高度不可调,工作台笨重,不稳定,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本发明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的可调节高度的脚手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的可调节高度的脚手架,包括下立柱,万向轮,上立柱,横柱,纵柱,加强筋,四方架,调节杆,调节螺母,挂梯,挂钩,竖肋,横肋,站板,支撑筋和保护罩;所述万向轮共有四处,带有刹车功能,固定于下立柱底侧面上;所述横柱为方管,共有两处,左右方向焊接于上立柱之间,中心位置开设圆形通孔;所述纵柱为圆管结构,共有两处,前后方向焊接于上立柱之间;所述加强筋共有八处,四处焊接于横柱和上立柱上,四处焊接于纵柱和上立柱上;所述四方架为三处方管焊接而成,焊接于前方横柱的中段底侧面上;所述挂梯由挂钩,竖肋和横肋三部分组成,钩挂于四方架上;所述支撑筋共有两处,焊接于站板底侧面上,两端向上折弯九十度焊接于站板左右两侧面上,并向外折弯成钩。

进一步的,所述下立柱共有四处,为方管结构,顶端由左向右开设有一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立柱为阶梯管结构,底端外部尺寸等于下立柱内部尺寸,从左向右开设有等距分布的圆孔,孔径等于下立柱上的圆孔,套装进下立柱中。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为阶梯轴结构,其中顶部为圆盘状,圆板上焊接有一处圆柱,阶梯轴中间段和底段为螺纹轴,由前向后连接于横柱和站板上,伸出横柱端固定有一处六角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母为圆板结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圆周上焊接有一处l型圆柱,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调节杆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竖肋和横肋为方管,横肋焊接于竖肋之间底部,挂钩为方管焊接而成半包围结构,焊接于竖肋内侧中间形成的矩形口宽度等于横肋的管外部宽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站板为槽型结构,底侧面为冲孔板结构,四周向上包边,前侧面和后侧面的包边上开设有螺纹孔,孔规格与调节杆中段的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为底面开口的槽型长条,焊接于站板上,且位于中间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四方架的设置,外部尺寸与挂梯的外部尺寸相同,便于挂梯上挂钩的钩挂,且在钩挂连接时不会发生干涉,一步安装,一步拆卸,连接关系简单,操作方便省时。

本发明便于移动,可通过上立柱和下立柱对脚手架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的高度使用要求,同时挂梯为独立结构,在需要使用的场合选择合适数量的挂梯钩挂到四方架上,满足上下脚手架的使用要求,同时站板在脚手架上位置相对固定,稳定性高,同时位置便于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脚手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脚手架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站板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站板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挂梯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挂梯左视图。

图8是本发明调节杆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调节杆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调节螺母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调节螺母俯视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下立柱,101-万向轮,2-上立柱,201-横柱,202-纵柱,203-加强筋,204-四方架,3-调节杆,301-调节螺母,4-挂梯,401-挂钩,402-竖肋,403-横肋,5-站板,501-支撑筋,502-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1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移动的可调节高度的脚手架,包括下立柱1,万向轮101,上立柱2,横柱201,纵柱202,加强筋203,四方架204,调节杆3,调节螺母301,挂梯4,挂钩401,竖肋402,横肋403,站板5,支撑筋501和保护罩502;万向轮101共有四处,带有刹车功能,固定于下立柱1底侧面上;横柱201为方管,共有两处,左右方向焊接于上立柱2之间,中心位置开设圆形通孔;纵柱202为圆管结构,共有两处,前后方向焊接于上立柱2之间;加强筋203共有八处,四处焊接于横柱201和上立柱2上,四处焊接于纵柱202和上立柱2上;四方架204为三处方管焊接而成,焊接于前方横柱201的中段底侧面上;挂梯4由挂钩401,竖肋402和横肋403三部分组成,钩挂于四方架204上;支撑筋501共有两处,焊接于站板5底侧面上,两端向上折弯九十度焊接于站板5左右两侧面上,并向外折弯成钩。

其中,下立柱1共有四处,为方管结构,顶端由左向右开设有一处通孔。

其中,上立柱2为阶梯管结构,底端外部尺寸等于下立柱1内部尺寸,从左向右开设有等距分布的圆孔,孔径等于下立柱1上的圆孔,套装进下立柱1中,上立柱2可在下立柱1中上下滑动,通过上立柱2上不同的圆孔对其下立柱1上的圆孔并用螺栓固定,可得到不同的脚手架高度。

其中,调节杆3为阶梯轴结构,其中顶部为圆盘状,圆板上焊接有一处圆柱,阶梯轴中间段和底段为螺纹轴,由前向后连接于横柱201和站板5上,伸出横柱201端固定有一处六角螺母,圆板上的圆柱便于沿圆板轴心线摇动,从而使整个调节杆3绕轴线径向转动。

其中,调节螺母301为圆板结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圆周上焊接有一处l型圆柱,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调节杆3末端,调节螺母301与调节杆3上的螺栓并列在一起,形成锁定,同时由于在六角螺母内侧,因此也便于正反转时不会旋松拧出调节杆3。

其中,竖肋402和横肋403为方管,横肋403焊接于竖肋402之间底部,挂钩401为方管焊接而成半包围结构,焊接于竖肋402内侧中间形成的矩形口宽度等于横肋403的管外部宽尺寸,便于在挂梯4串联时,由于均采用方管,因此彼此连接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转动,同时,减少脚手架的整体重量,按需准备足量挂梯4即可,用不到则不需要安装。

其中,站板5为槽型结构,底侧面为冲孔板结构,四周向上包边,前侧面和后侧面的包边上开设有螺纹孔,孔规格与调节杆3中段的螺纹配合,通过调节杆3的旋转,可使站板5产生前后方向的平移运动,从而改变位置,操作简单。

其中,保护罩502为底面开口的槽型长条,焊接于站板5上,且位于中间位置,对调节杆3形成防护,防止工作人员站在站板5上工作时踩到调节杆3上,形成压力产生变形,影响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常态时为上立柱2插入到下立柱1内最低端,也是常用的脚手架高度,在对于较高位置进行施工,原高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将上立柱2从下立柱1中抽出,得到所需的施工高度后,通过螺栓将上立柱2与下立柱1固定,使其相对位置恒定,同时针对所调整的脚手架的高度,根据工作需要选取足量的挂梯4串联后固定于四方架204上,满足在脚手架上下爬动时的工作要求,同时站板5为工作平台,通过两端支撑筋501钩挂到纵柱202上,且通过调节杆3连接于横柱201上,可通过调节螺母301或者调节杆3顶端的圆柱操作,与横柱201上做径向旋转,由于调节杆3与站板5的连接关系通过螺纹连接,因此螺纹的配合旋转可转换成站板5的直线运动,从而改变站板5的位置,满足施工时调节站位的需要,并且由于站板5在使用时受到的为上方的力,且在脱离人为操作时调节杆3不容易产生自转,因此工作时站板5的位置相对于脚手架处于固定位置,稳定性好,安全性能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