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结中频炉酸性炉衬脱模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66039发布日期:2019-04-20 05:31阅读:7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结中频炉酸性炉衬脱模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频感应炉筑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结中频炉酸性炉衬脱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中频炉炉衬打结方法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其中:采用湿法打结中频炉炉衬,需要在炉衬打结材料中加入水、水玻璃、卤水等胶黏剂,工作环境相对较好,炉衬打结完成后脱模容易,但是湿法打结炉衬不够致密,炉衬的耐火度有所下降,而且需要长时间烘炉,效率低,能耗高,成本高。因此在一些大型中频炉或者冶炼高温合金的中频炉中,一般使用干法打结炉衬。

采用干法打结中频炉炉衬,炉衬密度大,使用寿命长,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炉衬耐火度,而且烘炉时间短,有些甚至可以不用烘炉直接冶炼。但是,干法打结炉衬脱模困难,脱模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打结好的炉衬坍塌,一般的做法是将筑炉模具随炉熔化,不能做到重复使用,增加筑炉成本。

申请号为201210085401.2,发明名称为“中频感应电炉的酸性炉衬材料及其筑炉方法”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酸性筑炉材料及筑炉方法,通过改进炉衬材料和筑炉工艺,能提高酸性炉衬有效使用寿命,缩短烘炉时间。但是该发明筑炉模具需要随炉熔化,不能做到重复使用,增加了筑炉成本。

申请号为201410356257.0,发明名称为“一种耐用型中频炉酸性炉衬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公开了一种中频炉酸性炉衬材料及其制作方法,炉衬气孔率小,致密性高,烧结性好,耐火度高,耐急冷急热性能好。但是,在筑炉完成后,筑炉模具同样不能拔出,需要随炉熔化,不能做到重复使用,增加筑炉成本。

申请号为201110389441.1,发明名称为“一种中频感应熔炼炉炉衬”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冶炼高锰钢、不锈钢、合金钢的中频炉炉衬及炉衬烘烤方法,该专利采用湿法打结炉衬,需要将近20h的时间烘炉和烧结,烘炉时间长,能耗高,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打结中频炉酸性炉衬脱模的方法,在干法打结中频炉炉衬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处理打结完毕的炉衬,使筑炉模具能够顺利的脱出,提高筑炉效率和炉衬使用寿命,降低筑炉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打结中频炉酸性炉衬脱模的方法,在炉衬打结完毕后,用小锤或铁棍从内部均匀震动筑炉模具;启动中频炉,小电流烘烤10~60min,控制炉内温度在150~300℃之间,使炉衬收缩密实,提高密度和强度;最后,趁热、垂直向上拔出筑炉模具。

所述筑炉模具的外壁表面粗糙度低于ra0.8,所述筑炉模具的底部直径小于顶部直径,所述筑炉模具的底部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30mm。

进一步的,所述筑炉模具为圆筒形,其顶部设置有吊耳。

进一步的,所述筑炉模具的侧面的垂直倾角a大于5°。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的一种打结中频炉酸性炉衬脱模的方法,在干法打结中频炉炉衬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处理打结完毕的炉衬,使筑炉模具能够顺利的脱出,提高筑炉效率和炉衬使用寿命,降低筑炉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筑炉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筑炉模具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一种打结中频炉酸性炉衬脱模的方法,在炉衬打结完毕后,用小锤或铁棍从内部均匀震动筑炉模具;启动中频炉,小电流烘烤10~60min,控制炉内温度在150~300℃之间,使炉衬收缩密实,提高密度和强度;最后,趁热、垂直向上拔出筑炉模具。筑炉模具要求外壁表面粗糙度低于ra0.8(gb1031-1983),底部直径小于顶部直径,并且在模具底部开有直径大于30mm的通孔。通孔设置在底部的任意位置,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如图所示:筑炉模具为圆筒形,底部直径小于顶部直径,其侧面的垂直倾角a大于5°,其顶部设置有吊耳,其底部设置有通孔。

具体实施例1:

本实施例在25kg中频感应炉上完成,筑炉原料为石英砂和硼酸。

(1)按粒度配比(2~4mm):(70~140目):320目=3:4:3,分别称取3种粒度的石英砂6kg、8kg和6kg,按石英砂总质量的2%称取硼酸400g,将称取的筑炉原料混合均匀备用;

(2)铺玻璃丝布;

(3)炉底平铺筑炉原料(每次填料厚度不大于10cm);

(4)用尖头铁钎由外到内逐层插实(用力均匀),每个点插3~5次(根据力量程度而定),并将表面压平,炉底厚度打结40mm;

(5)放上筑炉模具,调整模具在正中间;

(6)打炉壁,逐层填筑炉原料,铺平后高度不大于6cm,用尖头铁钎插实,每个点用力插3~5下(具体根据力度情况而定),密集插内外各一圈即可,一直打结到炉口位置;

(7)用小锤或铁棍从内部均匀震动筑炉模具;

(8)在炉衬上淋上水玻璃;

(9)使用70~140目的石英砂混合水玻璃,打结炉口(也可在拔出模具后打炉口);

(10)启动中频炉,小电流烘烤15min,控制炉温150~250℃;

(11)趁热垂直向上拔出筑炉模具。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1t中频感应炉上完成,筑炉原料为石英砂和硼酸。

(1)按粒度配比(4~6mm):(20~40目):(70~140目):320目=1:1:1:2,分别称取4种粒度的石英砂100kg、100kg、100kg和200kg,按石英砂总质量的2.4%称取硼酸12kg,将称取的筑炉原料混合均匀备用;

(2)炉内铺石棉布;

(3)炉底平铺筑炉原料(每次填料厚度不大于10cm);

(4)用尖头铁钎由外到内逐层插实(用力均匀),每个点插3~5次(根据力量程度而定),并将表面压平,炉底厚度打结100mm;

(5)放上筑炉模具,调整模具在正中间;

(6)打炉壁,逐层填筑炉原料,铺平后高度不大于10cm,用尖头铁钎插实,每个点用力插3~5下(具体根据力度情况而定),密集插内外各一圈即可,一直打结到炉口位置;

(7)用小锤或铁棍从内部均匀震动筑炉模具;

(8)在炉衬上淋上水玻璃;

(9)使用70~140目的石英砂混合水玻璃,打结炉口(也可在拔出模具后打炉口);

(10)启动中频炉,小电流烘烤40min,控制炉温200~300℃;

(11)趁热垂直向上拔出筑炉模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干法打结中频炉炉衬,筑炉模具可以及时拔出,模具能够重复使用,大幅降低筑炉成本。烘炉时间短,有些甚至可以不烘炉直接使用,减少了筑炉时间,提高了筑炉效率。

本发明的一种打结中频炉酸性炉衬脱模的方法,在干法打结中频炉炉衬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处理打结完毕的炉衬,使筑炉模具能够顺利的脱出,提高筑炉效率和炉衬使用寿命,降低筑炉成本。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