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砼浇筑的截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7641发布日期:2018-09-11 20:14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截流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砼浇筑的截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号为CN20364029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制砼浇筑的截流器,该截流器包括多块钢板、截流钢板和拉手,多块钢板与一截流钢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截流钢板上半部分为实心,截流钢板下半部分开有圆孔,截流钢板上下自由活动用于浇筑管道的截流,拉手安装在钢板侧面。

这种结构的截流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调节过程采用截流钢板限定,故而截流钢板所占的空间大, 容易与外界环境内的部件发生磕碰,操作受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控制砼浇筑的截流器,能够减小操作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控制砼浇筑的截流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用于导流混凝土,所述筒体内设有限流块,所述限流块在筒体内的竖直高度可调,所述筒体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变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体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变小,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限流作用,而限流块在筒体内设置,越靠近筒体底部,筒体底部能够流出的物料越少,从而达到调节筒体内限流块位置、得到不同流速的物料输出速度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筒体分为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其中,第一弧形部设置为半圆柱形,第二弧形部设置为半圆锥形,且第一弧形部的直径与第二弧形部的大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弧形部用于容纳限流块,第二弧形部用于限制筒体的输出物料量,若第一弧形部也为锥形,则限制了限流块的运动路程,改变物料输出速度的范围小。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呈一体成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者之间的连接部位光顺,不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连接间隙处卡滞物料。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流块设置为半圆柱形,所述限流块贴设于第一弧形部内壁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圆柱形能够与第一弧形部之间相互贴合,增大接触面积,减小限流块在筒体内窜动、滚动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流块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弧形部的横截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限流块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弧形部的横截面积,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下落至锥形的第二弧形部时,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卡滞,难以继续下落。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流块与第一弧形部之间相互独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流块若是与第一弧形部之间相互有连接结构,则容易在两者之间残留物料。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流块背离地面一侧设有连接索,所述连接索上设有若干线性阵列的限位圈,所述第一弧形部口部设有落在限位圈内的限位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索对限流块起到提拉作用,阻止限流块掉落;只要限流块在筒体内,就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限流作用,这种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流块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第一弧形部上设有磁条,所述限流块与磁条相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条能够将限流块吸附在第一弧形部上,第一弧形部和限流块之间由于相互之间都为光顺面,也不易残留物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有效简化整体的限流结构,仅通过限流块限制物料的输出量,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2、占据空间的主要部分为筒体,相较于截流板的截流结构,所占据的空间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截流器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截流器的筒体内壁的磁条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11、第一弧形部;12、第二弧形部;2、限流块;3、连接索;4、限位圈;5、限位钉;6、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控制砼浇筑的截流器,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1,筒体1口部为圆形,筒体1用于导流混凝土。

筒体1内设有限流块2,限流块2设置为半圆柱形。限流块2的横截面小于筒体1口部横截面的一半。筒体1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变小,筒体1口部的横截面面积最大。

筒体1分为第一弧形部11和第二弧形部12,其中,第一弧形部11设置为半圆柱形,第二弧形部12设置为半圆锥形,且第一弧形部11的直径与第二弧形部12的大径相等。第一弧形部11和第二弧形部12呈一体成型设置,本实施例中,采用金属材质浇注形成。

限流块2在筒体1内的竖直高度可调,限流块2背离地面一侧设有连接索3,连接索3上设有若干线性阵列的限位圈4,第一弧形部11口部设有落在限位圈4内的限位钉5。

限流块2贴设于第一弧形部11内壁设置。但限流块2与第一弧形部11之间相互独立设置,仅靠连接索3限位。

调节限流块2的工作过程如下:

提起连接索3,将连接索3调节至限流块2落在筒体1内的预期位置,再将连接索3上的限位圈4套在限位钉5上,使得限位钉5能够将限流块2的位置固定。

筒体1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变小,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限流作用,而限流块2在筒体1内设置,越靠近筒体1底部,筒体1底部能够流出的物料越少,从而达到调节筒体1内限流块2位置、得到不同流速的物料输出速度的目的。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限流块2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第一弧形部11上设有磁条6,限流块2与磁条6相贴。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