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脚手架提升式钢马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7732发布日期:2018-09-11 20:16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脚手架提升式钢马道。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有时施工人员需要竖向交通,为了方便施工人员操作,经常会使用脚手架式钢马道。

目前,公告号为CN20531452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轻钢定型可周转使用脚手架上人马道,它包括至少两个定型马道单元,所述定型马道单元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轻型槽钢及均匀水平焊接于两个轻型槽钢之间的花纹钢板,每个定型马道单元的花纹钢板的数量至少为6个,每个花纹钢板与轻型槽钢之间存在倾斜夹角,位于定型马道单元的上、下两端的花纹钢板分别与搭建处的上、下脚手架小横杆焊接,两个相邻的定型马道单元通过螺栓将连接处的两个花纹钢板连接。

但是,如果遇到雨雪天,花纹钢板上或者工作人员的脚底会积有雨水,脚与花纹钢的接触容易出现打滑的情况,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新型脚手架提升式钢马道,其具有防滑、安全性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脚手架提升式钢马道,包括马道边框、若干踏板、底部支座、顶部支座,所述马道边框倾斜向上设置,所述踏板水平设置,所述踏板的两端与马道边框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支座固定设于马道边框的底部,所述顶部支座固定设于马道边框的顶部,所述踏板上固定设有若干防滑凸块,所述相邻的防滑凸块之间开设有排液槽,所述排液槽与积液组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在雨雪天仍需要作业的时候,当雨水落到踏板上时,雨水会从排液槽排到积液组件内,然后积液组件将雨水排出。工作人员踏上踏板时,鞋子与防滑凸块之间形成一股较强的抓力,使工作人员能稳定地踏在踏板上。此外,排液组件的设置还使得雨水不会直接从排液槽坠落入地面,避免造成水花四溅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积液组件包括积液分管和积液总管,每块所述踏板整下方均固定设有一根积液分管,所述积液总管固定设于马道边框上,所述积液分管的一端与积液总管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块踏板上均设有排液槽,每个排液槽下均设有积液分管,若干个积液分管与一根积液总管连接,从排液槽内排除的雨水可以流入积液总管内,最终从积液总管的出口流出,不会造成任何困扰,结构简单,排液方便。

进一步设置:所述积液分管包括锥形段和分管段,所述锥形段与分管段固定连接,所述锥形段与踏板固定连接,所述分管段与积液总管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重力的作用,雨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会从锥形段的边侧朝向分管段聚积,从而汇积液总管内,使得从而使排液的过程更方便,不会出现雨水聚积在排液分管内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滑凸块为倒圆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的脚与踏板的接触面为圆角,在保证不打滑的情况下,还提高了体验的舒适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踏板上固定设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竖直设置,所述加固杆的两端连接相邻的两块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杆提高了装置的支撑强度,使其能够承载更大的重力,当工作人员需要负重上行时,也不会出现不稳固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马道边框上固定设有扶栏,所述扶栏包括竖直设置的短杆和与边框侧板平行的长杆,所述短杆的一端与马道边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长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扶着扶栏上下行走,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长杆的端部为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人手把握,提高人手握的舒适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长杆上固定设有便于人手扶握的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手握与扶栏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底部支座为角钢、钢板或圆管;所述顶部支座为挂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部支座挂接,底部支座固定于底面上,提高装置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防滑凸块和排液槽的设置,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2、通过采用积液组件的设置,踏板上的雨水可以有序地排出;

3、通过扶栏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脚手架提升式钢马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脚手架提升式钢马道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积液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马道边框;11、边框侧板;12、扶栏;121、短杆;122、长杆;123、防滑垫;2、踏板;21、加固杆;22、防滑凸块;23、排液槽;3、底部支座;4、顶部支座;5、积液组件;51、积液分管;511、锥形段;512、分管段;52、积液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新型脚手架提升式钢马道,如图1所示,包括马道边框1、若干踏板2、底部支座3、顶部支座4,马道边框1倾斜向上设置,踏板2水平设置,踏板2的两端固定设于马道边框1上,底部支座3固定设于马道边框1的底部,顶部支座4固定设于马道边框1的顶部。顶部支座4与底部支座3保证该钢马道放置稳固,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马道边框1包括两块倾斜设置的边框侧板11,两块边框侧板11相互平行,踏板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设于边框侧板11的两侧壁内。

如图1、3所示,边框侧板11上固定设有扶栏12,扶栏12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短杆121、与侧板平行的长杆122,短杆121的一端与边框侧板11焊接固定,另一端与长杆122焊接固定,长杆122的端部为弧形设置,长杆122上固定设有便于人手扶握的防滑垫123。当人走在踏板2上时,可以扶着扶栏12上下行走,弧形设置提高手握的舒适度,防滑垫123能增强手与扶栏12之间的摩擦力,纵使脚底打滑,手握着扶栏12也不会跌倒,从而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如图1所示,踏板2呈阶梯状均匀排布在马道边框1上,踏板2的固定设有竖直的加固杆21,加固杆21对两相邻的踏板2提供一个支撑力,加强其稳固性。踏板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防滑凸块22,防滑凸块22为倒圆角设置。相邻的防滑凸块22上开设有若干排液槽23。当人走在踏板2上时,鞋底与踏板2的表面产生抓力,具有很强的防滑效果,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聚集在踏板2上的雨水可以顺着排液槽23排出,人走在踏板2上时,不会出现打滑的情况,避免了因打滑而可能引起的安全事故。

如图4所示,排液槽23的下方固定设有积液组件5,积液组件5包括积液分管51和积液总管52。积液分管51设于每块踏板2的正下方,积液分管51包括锥形段511和分管段512,锥形段511与分管段512固定连接。锥形段511固定连接踏板2的底部,分管段512与积液总管52固定连接。积液总管52的中心线与边框侧板11长度方向平行,积液分管51插接到积液总管52内,积液总管52的出口将雨水排出。当有雨水通过排液槽23流入积液分管51时,由于雨水自身的重力作用,会沿着积液分管51的倾斜方向流动,最终聚集到积液总管52内,再从积液总管52内流出。

如图1所示,底部支座3固定设于边框侧板11上,底部支座3为角钢、钢板、圆管其中任意一种。顶部支座4为挂钩,一端固定设于边框侧板11上,另一端用于固定钩起,连接稳固、拆接方便。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