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外墙密集管道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6671发布日期:2018-12-05 20:2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地下室外墙密集管道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领域,尤其是涉及地下室外墙密集管道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是指房间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高度的二分之一的房间。地下室的外墙不仅承受上部的垂直载荷,还要承受土壤、地下水以及土壤冻结产生的侧压力。

目前,地下室外墙上一般存在线路管道、输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由于管道较为密集,管道与地下室外墙墙体之间的微小缝隙增多,导致地下室外墙密集管道处的防水性能降低。当外界环境中的地下水等渗透至地下室外墙墙体处时,由于地下室外墙墙体管道密集处的防水性能差,地下水极易从此处渗透至地下室内,导致地下室漏水,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室外墙密集管道处防水结构,通过在外墙密集管道处设置防水层和防水套,以达到提高地下室外墙密集管道处的防水性能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地下室外墙密集管道处防水结构,包括有外墙基层和内墙基层,所述外墙基层与内墙基层之间夹设有用于提高密集管道处防水性能的防水层,且所述防水层由多层防水材料构成,管道穿设所述外墙基层;管道外套设有用于提高外墙基层与管道之间缝隙的防水性能的防水套,所述防水套的端部抵接于外墙基层的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墙墙体设置为由外墙基层和内墙基层构成的墙体结构,管道穿设于外墙基层中,且内墙基层与外墙基层之间填充有防水层,以限制地下水、雨水等渗透进入墙体内部;外墙基层与穿设的管道之间形成有细小缝隙,而套设于管道外的防水套,起到限制地下水、雨水等沿该缝隙渗入墙体内部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地下室外墙墙体整体结构的防水性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套的内壁与管道的外壁之间夹设有防水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水套的内壁与管道的外壁之间设置防水胶套,防水胶套起到进一步提高防水套的密封性的作用,即有利于提高防水套的防水性能,进而达到提高管道与外墙基层之间的防水性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套为分体结构,所述防水套包括有两支套,且两所述支套的两端通过螺丝穿设锁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支套夹持管道并通过螺丝穿设锁定,从而完成防水套的安装作业。将防水套设置为由两支套构成的分体结构,以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安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防水套的套身上套设有用于进一步锁定两所述支套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为分体结构,所述固定环包括有两支环,所述支环包括有用于夹持防水套的夹持部以及用于锁定夹持部与防水套的锁定部,所述夹持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锁定部,且两所述支环上相对应的锁定部之间通过螺栓穿设锁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支环的夹持部夹持防水套的套身并通过螺栓穿设锁定部锁定,从而完成固定环的安装作业。固定环起到进一步锁定两支套的作用,进而达到提高防水套的密封性的目的,同时起到固定防水胶套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套包括有用于套设固定环的加强部以及用于穿设螺栓的安装部,且所述安装部位于加强部的两端,由加强部和安装部构成的所述防水套的两端形成台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套设于防水套的加强部上,加强部的厚度大于两端的安装部的厚度,有利于提高防水套与固定环相接触部位的结构强度,即达到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稳定性的目的;而安装部的厚度小于中间的加强部的厚度,以便于施工人员穿设螺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包括有涂设于外墙基层的内壁上的高弹防水涂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弹防水涂料相较于普通的防水涂料添加了多种高分子助剂,具有高强度拉伸延展性,可覆盖外墙基层的微小缝隙,从而达到提高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性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弹防水涂料层外设置有防水卷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的耐水性、稳定性以及柔韧性和延伸性,在提高外墙的防水性能的同时,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不易损坏老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包括有涂设于内墙基层的内壁上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墙基层上涂设水泥基防水涂料并形成一层防水膜,该防水膜对混凝土和水泥砂浆有良好的粘附性,与内墙基层的基面结合牢度,起到提高内墙基层的防水性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泥基防水涂料层外设置有防水金属板,且所述防水金属板为薄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金属板起到进一步提高内墙基层的防水性能的作用,同时起到保护内墙基层和水泥基防水涂料的作用,以及支撑稳固整个防水层结构的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金属板与防水卷材相贴合设置,且所述防水金属板与防水卷材相贴合的一面上涂设有聚氨酯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防水层作为中间过渡层,具有良好的与基面粘结的能力,柔韧性好且具有防止潮气盐分渗透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防水层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外墙墙体设置为由外墙基层和内墙基层构成的墙体结构,管道穿设于外墙基层中,且内墙基层与外墙基层之间填充有防水层,以限制地下水、雨水等渗透进入墙体内部;外墙基层与穿设的管道之间形成有细小缝隙,而套设于管道外的防水套,起到限制地下水、雨水等沿该缝隙渗入墙体内部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地下室外墙墙体整体结构的防水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地下室外墙密集管道处防水结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展示防水套、固定环以及管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防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墙基层;2、内墙基层;3、防水层;31、高弹防水涂料层;32、防水卷材;33、聚氨酯防水层;34、防水金属板;35、水泥基防水涂料层;4、管道;5、防水套;51、防水胶套;52、支套;521、加强部;522、安装部;523、台阶结构;6、固定环;61、支环;611、夹持部;612、锁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地下室外墙密集管道处防水结构,包括有竖直设置的外墙基层1和内墙基层2,外墙基层1与内墙基层2之间夹设有用于提高密集管道4处墙体防水性能的防水层3,从而达到提高地下室密集管道4处外墙墙体的防水性能的目的。

如图2所示,上述防水层3由多层防水材料构成,防水层3包括有涂设于外墙基层1的内壁上的高弹防水涂料层31以及涂设于内墙基层2的内壁上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层35,高弹防水涂料层31外贴合粘接有防水卷材32,水泥基防水涂料层35外焊接设置有防水金属板34,防水金属板34为薄钢板,且防水金属板34与防水卷材32相贴合的一面上涂设有聚氨酯防水层33。将地下室密集管道4处的外墙墙体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在其中填充上述防水层3,从而达到提高外墙墙体的整体防水性能的目的。

如图1所示,因外墙基层1与管道4之间形成有细小缝隙,为阻止地下水从细小缝隙处渗透进入地下室外墙墙体内,管道4上套设有防水套5,防水套5的端部抵接于外墙基层1的外壁上,结合图4所示,防水套5的内壁与管道4的外壁之间夹设有防水胶套51,以阻止地下水的渗透。

为了达到固定防水套5的目的,如图3所示,防水套5的套身上套设有固定环6;且为了便于施工人员安装固定环6,固定环6设置为分体结构,固定环6包括有两支环61,支环61包括有用于夹持防水套5的夹持部611,夹持部611两端延伸形成有用于锁定夹持部611与防水套5的锁定部612,且两支环61上相对应的锁定部612之间通过螺栓穿设锁定。

为了便于施工人员套设防水套5,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上述防水套5设置为分体结构;防水套5包括有两支套52,支套52包括有用于套设固定环6的加强部521,加强部521的两端延伸形成有安装部522,且由加强部521和安装部522构成的防水套5的两端形成台阶结构523,两支套52相对应的安装部522通过螺丝穿设锁定。

下面结合具体动作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先在内墙基层2的内壁和外墙基层1的内壁上分别涂设水泥基防水涂料层35和高弹防水涂料层31,然后在内墙基层2外焊接固定防水金属板34,外墙基层1外粘接固定防水卷材32,并在防水金属板34与防水卷材32之间填充有聚氨酯防水层33,从而完成防水层3的铺设作业;

将两支套52套设于管道4上并通过螺丝穿设安装部522锁定,再将两支环61套设于防水套5的加强部521外,两支环61的夹持部611与加强部521相贴合,并通过螺栓穿设锁定部612,从而完成防水套5和固定环6的安装作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