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架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463发布日期:2018-08-31 20:5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屋架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厂房的建设跟传统的房屋建设有所不同,厂房采用钢材搭建构成,传统厂房的房顶在搭建后的承压能力弱,如要在屋架上安装传送用的传动带,其结构强度完全不符安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厂房房架承力能力大,结构强度大的屋架的加固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屋架的加固结构,包括钢梁及上弦杆,钢梁和上弦杆之间设有支撑桁架,钢梁包括主梁架及置于主梁架两侧的副梁架,主梁架由两条梁体连接构成,主梁架和副梁架焊接且连接处上设有连接架体,连接架体包括第一板架及第二板架,第一板架和第二板架通过若干螺栓连接,第一板架和第二板架的连接端面之间构成有凹槽,凹槽内填充有橡胶垫块,螺栓贯穿橡胶垫块,所述支撑桁架由若干竖腹杆和斜腹杆连接构成,上弦杆的两端之间连接有加强方管,加强方管和各竖腹杆及各斜腹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架体的设置在提高主梁架和副梁架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钢梁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由于第一板架和第二板架均为钢材,故而为降低两者连接产生的刚性负荷力,在两者之间设置了橡胶垫块,橡胶垫块能起到缓压减震的目的,而且也能防止第一板架和第二板架在抵触过程中出现打滑的情况。凹槽设置提高橡胶垫块的装配稳定性的同时,能够隐藏橡胶垫块,防止外界对其造成影响。加强方管的设置起到了拉紧上弦杆,再提高了各竖腹杆和斜腹杆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了钢梁和上弦杆的起到的支撑屋面的强度。确保屋面在受运动力状态下具有足够的承重及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梁和上弦杆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架体,加强架体包括两根对应设置的支撑杆、连接两支撑杆的横杆,横杆上设有若干加强型钢,支撑杆和上弦杆焊接且连接处上设置有承载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架体起到进一步支撑上弦杆的目的,提高屋面的抗压强度。支撑杆之间设置的横杆大大提高了两者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座包括置于支撑杆端部上的A座体及置于上弦杆上的B座体,B座体上构成有用于支撑杆插入的开孔,支撑杆伸出A座体且插入B座体内并和上弦杆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座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支撑杆和上弦杆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A座体和B座体焊接,A座体和B座体的外壁之间构成有活动空间,B座体上开设有和其开孔连通的两个定位孔,支撑杆的端部上开设有和定位孔对接连通的导向孔,定位孔和导向孔通过定位螺杆连接,上弦杆上对应定位螺杆的活动路径上设置有孔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的过程中,首先将带有A座体的支撑杆沿着B座体上的开孔插入,使得支撑杆端部和上弦杆抵触后,将两根定位螺杆对准定位孔插入,定位螺杆伸入定位孔后会贯穿支撑杆上的导向孔直至和上弦杆上的孔槽抵触,最后将A座体和B座体的接口进行焊接,完成承载座的合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具体结构:包括钢梁1及上弦杆2,钢梁1和上弦杆2之间设有支撑桁架4,钢梁1包括主梁架11及置于主梁架11两侧的副梁架12,主梁架11由两条梁体连接构成,主梁架11和副梁架12焊接且连接处上设有连接架体3,连接架体3包括第一板架31及第二板架32,第一板架31和第二板架32通过若干螺栓31连接,第一板架31和第二板架32的连接端面之间构成有凹槽,凹槽内填充有橡胶垫块,螺栓31贯穿橡胶垫块,所述支撑桁架4由若干竖腹杆42和斜腹杆41连接构成,上弦杆2的两端之间连接有加强方管1a,加强方管1a和各竖腹杆42及各斜腹杆41连接。

连接架体3的设置在提高主梁架11和副梁架12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钢梁1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由于第一板架31和第二板架32均为钢材,故而为降低两者连接产生的刚性负荷力,在两者之间设置了橡胶垫块,橡胶垫块能起到缓压减震的目的,而且也能防止第一板架31和第二板架32在抵触过程中出现打滑的情况。凹槽设置提高橡胶垫块的装配稳定性的同时,能够隐藏橡胶垫块,防止外界对其造成影响。加强方管1a的设置起到了拉紧上弦杆2,再提高了各竖腹杆42和斜腹杆41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了钢梁1和上弦杆2的起到的支撑屋面的强度。确保屋面在受运动力状态下具有足够的承重及承载力。

钢梁1和上弦杆2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架体5,加强架体5包括两根对应设置的支撑杆51、连接两支撑杆51的横杆52,横杆52上设有若干加强型钢521,支撑杆51和上弦杆2焊接且连接处上设置有承载座。

加强架体5起到进一步支撑上弦杆2的目的,提高屋面的抗压强度。支撑杆51之间设置的横杆52大大提高了两者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

承载座包括置于支撑杆51端部上的A座体61及置于上弦杆2上的B座体62,B座体62上构成有用于支撑杆51插入的开孔,支撑杆51伸出A座体61且插入B座体62内并和上弦杆2抵触。

A座体61和B座体62焊接,A座体61和B座体62的外壁之间构成有活动空间,B座体上开设有和其开孔连通的两个定位孔60,支撑杆51的端部上开设有和定位孔60对接连通的导向孔510,定位孔60和导向孔510通过定位螺杆连接,上弦杆2上对应定位螺杆的活动路径上设置有孔槽20。

承载座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支撑杆51和上弦杆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

在装配的过程中,首先将带有A座体61的支撑杆51沿着B座体62上的开孔插入,使得支撑杆51端部和上弦杆2抵触后,将两根定位螺杆对准定位孔60插入,定位螺杆伸入定位孔60后会贯穿支撑杆51上的导向孔510直至和上弦杆2上的孔槽20抵触,最后将A座体61和B座体62的接口进行焊接,完成承载座的合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