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膜结构房子及其除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0421发布日期:2018-11-02 21:2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房屋建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气膜结构房子及其除雪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与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建筑物的跨度和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很多尺寸超过150m的超大规模建筑。充气膜结构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是轻型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分支,除丰富多彩的造型外,还有优异的建筑特性、结构特性、和适宜的经济型,因此,充气膜结构诞生后,就迅速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

充气膜结构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结构,与传统空间结构建筑不一样的是,它通过风机向结构内部鼓风送气,使膜结构内外保持一定的压力差,以保证膜结构体系的刚度,维持所设计的形状。由于充气膜结构房子因室内室外的压力差而保持刚性,如果外界的压力过大会影响其稳定性,尤其是,当暴雪侵袭的时候,大量雪花附着在充气膜的外表面,大大增加了充气膜所承受的压力,严重时会危及室内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因此,如何解决充气膜结构房子受大雪天气影响,从而降低其安全性能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气膜结构房子及其除雪系统,其能够防止充气膜结构房子的房顶大量积雪,从而进一步保证室内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雪系统,用于防止充气膜结构房子顶部积雪,包括有:

用于感知房顶落雪的感应装置;

安装在所述房顶的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设置有出风口;

与所述排风管道连接的排风装置,用于给排风管道提供气流,所述气流流经所述排风管道并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控制装置,与所述感应装置、所述排风管道和所述排风装置可通信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感应装置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均匀分布于所述房顶;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排风装置提供气流,以使所述气流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感应装置设置有红外感应设备,所述红外感应设备于所述房顶的上部形成感应层;当有雪花经过所述感应层时,所述红外感应设备形成感应信号,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获取的所述感应信号控制所述排风装置提供气流,以使所述气流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感应装置还设置有用于监视所述房顶的摄像头,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摄像头监视画面的显示器。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排风管道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的第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二端的直径,所述第一端较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排风管道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排风管道位于所述房顶的中线位置,所述排风管道均高于所述中线位置的两侧区域;所述出风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房顶的表面平行或相切。

优选地,所述排风管道为多条且呈星型分布,每相邻两条所述排风管道之间夹角相等,各个所述排风管道的交汇处位于所述房顶的最高位置;所述出风口的气流由所述房顶的第一位置吹向所述房顶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高于所述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排风管道的材质为软性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气膜结构房子,包括有上述任一项所述除雪系统。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当遇到大雪天气时,感应装置能够感应到房顶有雪花落下,进而形成感应信号,控制装置根据感应信号来控制排风装置提供气流,该气流流经排风管道由出风口排出,并将雪花吹离房顶。如此,能够防止充气膜结构房子的房顶积雪,进一步保证了室内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除雪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除雪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除雪系统的俯视图。

图中:1-排风管道,2-排风装置,3-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除雪系统,其能够防止充气膜结构房子的房顶大量积雪,从而进一步保证室内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有上述除雪系统的充气膜结构房子。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考图1-图4,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除雪系统,用于防止充气膜结构房子顶部积雪,包括有用于感知充气膜结构房子的房顶落雪情况的感应装置、排风管道1、排风装置2和控制装置,其中控制装置用于与感应装置、排风管道1和排风装置2可通信地连接,感应装置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感应信号对排风装置2和排风管道1进行控制。其中,感应装置可以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也可以设置有红外感应设备,还可以设置有视频显示设备。感应装置优选地安装在房顶或排风管道1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安装在其他的位置。

排风管道1设置有出风口3,排风管道1内的气流由该出风口3排出,其中,可以设置有多个排风管道1或多个出风口3,具体可以为一个排风管道1 对应一个出风口3,或者一个出风管道对应多个出风口3。当一个排风管道1 对应一个出风口3时,排风管道1可以为多个,或者出风口3朝向四周;当一个出风管道对应多个出风口3时,排风管道1可以为一个,多个出风口3 朝各个方向。排风管道1位于充气膜结构房子的房顶,而排风装置2一般位于地面,可以理解的是排风管道1与排风装置2连接的部分可以忽略。

排风装置2用于给排风管道1提供气流,以使得出风口3有气流排出,进而将落雪吹离房顶。其中,出风口3吹出气流的风力强度由排风装置2控制,而排风装置2又由控制装置控制,如此形成闭环系统。当感应装置感应到的落雪较大时,控制装置控制排风装置2排除较大压强的气流,以使得出风口3吹出较大强度的风;当感应装置感应到的落雪较小时,控制装置控制排风装置2排除较小压强的气流,以使得出风口3吹出较小强度的风。优选地,出风口3吹出气流的压力强度控制在600~1000Pa。

如此设置,当遇到大雪天气时,感应装置能够感应到房顶有雪花落下,进而形成感应信号,控制装置根据感应信号来控制排风装置2提供气流,该气流流经排风管道1由出风口3排出,并将雪花吹离房顶。这样,该除雪系统能够防止充气膜结构房子的房顶积雪,提高充气膜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室内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应装置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均匀分布于房顶。遇到大雪天气,雪花落到房顶使压力传感器感受到压力,并将该压力传输给控制系统。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值时,控制装置控制排风装置2向排风管道1内充入气流,以使得出风口3处有气流排出。其中,预设值为控制装置的内部阈值,也可以认为设定。这样,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节约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感应装置设置有红外感应设备,红外感应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将红外感应设备布在房顶的上层以形成一层感应层,当有雪花经过该感应层时,感应层的红外线被遮挡而形成感应信号,控制系统根据获取的感应信号控制排风装置2向排风管道1内充入气流,以使得出风口3处有气流排出。其中,感应层为由多条红外线组成红外网,当有任意一条红外线被打断或遮挡时,就会触发产生感应信号并传输到控制装置,进而完成控制。这样,红外感应设备受环境影响的程度较低,容易控制,大大提高了除雪系统的效率。

此外,感应装置还可以设置有其他类型的感应器,比如,超声波感应器,电子感应设备,视具体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地,感应装置还设置有摄像头,控制装置设置有显示器。其中,摄像头用于监视充气膜结构房子的房顶情况,显示器用于显示摄像头的监视画面,当房顶附着有积雪或其他影响充气膜结构房子稳定性的物体时,通过显示器能够显示出来,以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处理。这样,进一步保障了充气膜结构房子内部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3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排风管道1的两侧,其中,出风口3可以相对设置在排风管道1的两侧,也可以交错设置在排风管道1的两侧,左右两侧同时出风使得排风管道1受到的反作用力相抵,多个出风口3保证了房顶的各个位置均能够受到出风口3的吹风。如此设置,既能够将各个位置的雪均吹离房顶,又能够保证排风管道1的平衡。

进一步地,出风口3第一端的直径小于出风口3第二端的直径,第一端较第二端靠近排风管道1的内部,即出风口3呈喇叭状,出风口3排出的气流先流经直径较小的第一端,再流经直径较大的第二端,这样设置,出风口3 排出的气流呈放射状吹向房顶,进而更大范围的将雪吹离房顶。当然,也可以由控制装置控制出风口3的方向,以实现大范围除雪。

当房顶呈弧面或斜坡时,如图1-图2所示,排风管道1设置在房顶的中线位置,该中线位置为房顶的中线或较高位置,以使得排风管道1能够高于该中线位置的两侧区域;出风口3的延伸方向与房顶的表面相切或平行,这样就保证了距离出风口3较远处的房顶也能受到除雪系统的作用。进一步地增强了除雪系统的除雪性能。

当房顶呈圆球型时,如图4所示,排风管道1为多条呈星型分布,每相邻两条排风管道1之间夹角相等,各个排风管道1的交汇处位于房顶的最高位置,这样设置,排风管道1均匀分布于房顶,各个方向的受力相互抵消,保证了排风管道1能够稳定的处于房顶上。出风口3的气流由房顶的第一位置吹向房顶的第二位置,第一位置高于第二位置,即出风口3的延伸方向由较高处吹向较低处,落在房顶的雪受到重力与风力的双重作用力,更容易被吹离房顶。

特别地,排风管道1的材质为软性且较轻材料,这样,排风管道1位于房顶上能够减轻充气膜房子的负担,而且软性材质利于安装和搬运,增强了除雪系统的性能和循环利用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充气膜结构房子,包括有除雪系统,该除雪系统为上述实施例所表述的除雪系统,如此设置,当遇到大雪天气时,感应装置能够感应到房顶有雪花落下,进而形成感应信号,控制装置根据感应信号来控制排风装置2提供气流,该气流流经排风管道1由出风口3排出,并将雪花吹离房顶。既能够防止充气膜结构房子的房顶积雪,又提高充气膜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室内人员及设备的安全。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除雪系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