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底板钢筋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8531发布日期:2018-11-07 20:5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底板钢筋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底板钢筋支撑(俗称底板马凳),用于建筑工程底板部位上层钢筋网的支撑和定位,目前采用的是将粗钢筋焊成门型支架或弯折几字型支架,混凝土浇筑时无法将粗钢筋支撑取出,使粗钢筋埋入混凝土中,消耗了大量的钢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底板钢筋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工程底板钢筋支撑装置,包括若干底部支撑杆和一个顶部支撑横杆,所述底部支撑杆包括底座、竖直杆和上水平杆,所述竖直杆竖直布置且其上端垂直焊接在所述上水平杆的中部,其下端垂直焊接在所述底座上;若干所述底部支撑杆排布成一排,且若干上水平杆排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上水平杆的下侧面上焊接有多根定位杆,多根所述定位杆水平布置,所述顶部支撑横杆卡接在多根所述定位杆上,所述顶部支撑横杆的上表面高度低于若干所述上水平杆的上表面高度;所述顶部支撑横杆位于若干底部支撑杆上的上水平杆的同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底部支撑杆和一个顶部支撑横杆,将顶部支撑横杆卡接在定位杆上,在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可将顶部支撑横杆取出,重复周转使用,在满足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可节约70%的钢筋材料,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顶部支撑横杆紧贴所述上水平杆的一侧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顶部支撑横杆紧贴上水平杆一侧设置,使得顶部支撑横杆与上水平杆之间相互支撑。

进一步,多根所述定位杆均垂直焊接在所述上水平杆的下侧面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定位杆垂直焊接在上水平杆的下侧面上,使得顶部支撑横杆与定位杆之间更容易卡接。

进一步,所述定位杆为三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三根定位杆,支撑效果更好的前提下,也节省了原料。

进一步,所述上水平杆的下侧面为平面,所述上水平杆的上表面为弧面,所述上水平杆的上表面向上凸起形成若干平行排布的凸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上水平杆的下侧面设置为平面,方便定位杆的焊接,将上水平杆的上表面设置凸筋,使得上水平杆与顶部支撑横杆结构相同,支撑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底座为下水平杆,所述下水平杆垂直焊接在所述竖直杆的下端,所述下水平杆与所述上水平杆垂直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底座设置为下水平杆,并将下水平杆与上水平杆垂直设置,节省原料的同时,也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第一下水平杆和第二下水平杆,所述第一下水平杆和第二下水平杆交叉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竖直杆的下端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水平杆和第二下水平杆的交叉连接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交叉连接的第一下水平杆和第二下水平杆,使得支撑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底部支撑杆为两个,所述顶部支撑横杆、定位杆和底座均采用钢筋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钢筋支撑各个部件,节省原料的同时,也使得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顶部支撑横杆通过铁丝与所述上水平杆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铁丝将顶部支撑横杆与上水平杆可拆卸连接,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顶部支撑横杆的下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与若干所述上水平杆下侧面的定位杆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定位杆适配卡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上水平杆垂直布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顶部支撑横杆的下侧面上开设多个凹槽,容易实现也方便卡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支撑杆的立体结构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支撑杆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竖直杆;2、上水平杆;21、定位杆;3、底座;31、下水平杆;32、第一下水平杆;33、第二下水平杆;4、顶部支撑横杆;5、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工程底板钢筋支撑装置,包括若干底部支撑杆和一个顶部支撑横杆4,所述底部支撑杆包括底座3、竖直杆1和上水平杆2,所述竖直杆1竖直布置且其上端垂直焊接在所述上水平杆2的中部,其下端垂直焊接在所述底座3上;若干所述底部支撑杆排布成一排,且若干上水平杆2排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上水平杆2的下侧面上焊接有多根定位杆21,多根所述定位杆21水平布置,所述顶部支撑横杆4卡接在多根所述定位杆21上,所述顶部支撑横杆4的上表面高度低于若干所述上水平杆2的上表面高度;所述顶部支撑横杆4可拆卸的连接在若干所述上水平杆2上;所述顶部支撑横杆4位于若干底部支撑杆上的上水平杆2的同侧。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若干底部支撑杆和一个顶部支撑横杆,将顶部支撑横杆卡接在定位杆上,在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可将顶部支撑横杆取出,重复周转使用,在满足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可节约70%的钢筋材料,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顶部支撑横杆4紧贴所述上水平杆 2的一侧设置。通过将顶部支撑横杆紧贴上水平杆一侧设置,使得顶部支撑横杆与上水平杆之间相互支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多根所述定位杆21均垂直焊接在所述上水平杆2的下侧面上。通过将定位杆垂直焊接在上水平杆的下侧面上,使得顶部支撑横杆与定位杆之间更容易卡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杆21为三根。通过设置三根定位杆,支撑效果更好的前提下,也节省了原料。

具体的,所述上水平杆2的下侧面为平面,所述上水平杆2的上表面为弧面,所述上水平杆2的上表面向上凸起形成若干平行排布的凸筋。将上水平杆的下侧面设置为平面,方便定位杆的焊接,将上水平杆的上表面设置凸筋,使得上水平杆与顶部支撑横杆结构相同,支撑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的底座有两种设置方式,一种是,所述底座3为下水平杆31,所述下水平杆31垂直焊接在所述竖直杆1的下端,所述下水平杆31与所述上水平杆2垂直设置。将底座设置为下水平杆,并将下水平杆与上水平杆垂直设置,节省原料的同时,也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另一种是,所述底座 3包括第一下水平杆32和第二下水平杆33,所述第一下水平杆32和第二下水平杆33交叉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竖直杆1的下端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水平杆32和第二下水平杆33的交叉连接处。通过设置交叉连接的第一下水平杆和第二下水平杆,使得支撑结构更加稳固。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所述底部支撑杆为两个,所述顶部支撑横杆4、定位杆21和底座3均采用钢筋制成。采用钢筋支撑各个部件,节省原料的同时,也使得结构更加稳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顶部支撑横杆4通过铁丝5与所述上水平杆2可拆卸连接。通过铁丝将顶部支撑横杆与上水平杆可拆卸连接,结构更加稳固。

具体的,所述顶部支撑横杆4的下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与若干所述上水平杆2下侧面的定位杆21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定位杆21 适配卡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上水平杆2垂直布置。所述凹槽为沿垂直于所述顶部支撑横杆4方向开设的通槽。通过在顶部支撑横杆的下侧面上开设多个凹槽,容易实现也方便卡接,且也方便取出顶部支撑横杆。

本实施例中,上水平杆的下侧面垂直焊接在竖直杆的顶端,定位杆的上侧面垂直焊接在所述上水平杆的下侧面上。

本实施例的钢筋支撑装置的使用原理为,可先将顶部支撑杆放置在两个底部支撑杆上的上水平杆上的定位杆上,使得顶部支撑杆底部的多个凹槽与定位杆一一对应卡接,即使得每个顶部支撑杆底部的一个凹槽内卡入一个定位杆,且定位杆的形状结构与凹槽的形状结构相适配。然后用铁丝将顶部支撑杆捆绑在上水平杆上,然后将钢筋支撑装置放置在建筑工程的底板上,然后在顶部支撑横杆上布置纵横交错的混凝土浇筑钢筋,使混凝土浇筑钢筋压接在上水平杆的上弯折段上,然后去掉铁丝,将顶部支撑杆从多个定位杆上滑出即可,凹槽的深度足以容纳所述顶部支撑杆,使顶部支撑杆的上侧面高度低于上水平杆的上侧面高度,且不会使混凝土浇筑钢筋压在顶部支撑杆上,顶部支撑杆可重复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