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面的基层骨架减震隔音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1422发布日期:2018-10-02 17:5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减震隔音板的连接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立面的基层骨架减震隔音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影院和一些剧场空间,声音和震动对建筑自身破坏严重,如何保证不破坏原有建筑基层,又要保证隔音和减震效果,同时又满足立面装饰面层材料的安装要求,传统的技术方案是在建筑墙地面打孔预埋很多预埋件,然后钢骨架焊接于这些预埋件上,在骨架内部填充隔音材料等,这些方案对建筑本身破坏严重,同时施工困难,并且焊接易引起火灾等很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对于人工和材料也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面的基层骨架减震隔音安装结构,具有对建筑本身破坏消且施工简单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立面的基层骨架减震隔音安装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墙体上的钢板预制件、基层钢架以及连接钢板预制件和基层钢架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扣合件、与扣合件插扣配合的扣件腔、设置在扣合件与扣件腔之间的减震隔音块、设置在扣合件内的插接杆、容置插接杆滑移插接的插接孔以及驱动插接杆滑移的驱动件;所述扣合件呈侧倒的U字形,所述扣合件与钢板预制件固定连接,所述扣件腔对应扣合件开设在基层钢架一侧,所述插接孔贯穿减震隔音块且延伸至扣件腔侧壁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装置将钢板预制件与基层钢架连接在一起,并在扣合件内设置插接杆,通过插接杆滑移插接插接孔使连接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本实用新型需要将钢板预制件固定连接在墙面上,对墙体破坏小,且施工方便,易于拆卸和可二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插接杆一侧的齿条、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带动齿轮转动的转轴以及驱动转轴转动的手摇杆;所述转轴远离齿轮一端延伸至扣合件底部外表面,所述手摇杆设置在转轴远离齿轮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摇杆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一端的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齿条移动,齿条带动插接杆滑移插接插接孔,从而作为驱动插接杆滑移插接的一种方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杆设置两个,两个所述插接杆相对齿轮圆心中心对称设置,两个插接杆均设置有齿条,两个齿条均与齿轮啮合,所述插接孔对应插接杆开设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增加了插接杆的插接稳定性,提高了钢板预制件和基层钢架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摇杆与转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拆卸的手摇杆设置增加安装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朝向手摇杆一端开设有六边形槽,所述手摇杆朝向转轴一端设置有六边形杆,所述六边形槽插接于六边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边形杆插接六边形槽,不仅使手摇杆可以带动转轴转动,还可以作为具体实现手摇杆可拆卸的一种方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合件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延伸至基层钢架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板与螺纹孔的设置,增加了钢板预制件和基层钢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合件底部的水平长度与加固板的水平长度之和与基层钢架的宽度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使基层钢架与墙面的钢板预制件处于抵触状态,增加了钢板预制件和基层钢架的连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装置将钢板预制件与基层钢架连接在一起,并在扣合件内设置插接杆,通过插接杆滑移插接插接孔使连接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本实用新型需要将钢板预制件固定连接在墙面上,对墙体破坏小,且施工方便,易于拆卸和可二次使用;

其二,可拆卸的手摇杆设置增加安装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其三,加固板与螺纹孔的设置,增加了钢板预制件和基层钢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基层钢架和扣合件部分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墙体;2、钢板预制件;3、基层钢架;41、扣合件;42、扣件腔;43、减震隔音块;44、插接杆;45、插接孔;46、容置腔;51、齿条;52、齿轮;53、转轴;54、手摇杆;61、六边形槽;62、六边形杆;71、加固板;7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立面的基层骨架减震隔音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连接在墙体1上的钢板预制件2、基层钢架3以及连接钢板预制件2和基层钢架3的连接装置,结合图2,连接装置包括扣合件41、与扣合件41插扣配合的扣件腔42、设置在扣合件41与扣件腔42之间的减震隔音块43、设置在扣合件41内的插接杆44、容置插接杆44滑移插接的插接孔45以及驱动插接杆44滑移的驱动件。扣合件41上开设有容置插接杆44的容置腔46,容置腔46一端开口,开口朝向插接孔45。扣合件41呈侧倒的直角U字形,扣合件41与钢板预制件2固定连接在一起,扣件腔42对应扣合件41开设在基层钢架3的一侧,插接孔45贯穿减震隔音块43且延伸至扣件腔42侧壁设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通过连接装置将钢板预制件2与基层钢架3连接在一起,并在扣合件41内设置插接杆44,通过插接杆44滑移插接插接孔45使连接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本实用新型需要将钢板预制件2固定连接在墙面上,对墙体1破坏小,且施工方便,易于拆卸和可二次使用。

如图3所示,驱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插接杆44一侧的齿条51、与齿条51啮合的齿轮52、带动齿轮52转动的转轴53以及驱动转轴53转动的手摇杆54。齿条51的底面形状和大小与插接杆44侧面的形状和大小一致。齿条51水平设置在齿轮52的上方,插接孔45对应水平开设。转轴53与齿轮52同轴设置,转轴53远离齿轮52一端延伸至扣合件41底部外表面,手摇杆54设置在转轴53远离齿轮52一端。

如图3所示,手摇杆54带动转轴53转动,转轴53带动一端的齿轮52转动,齿轮52带动与之啮合的齿条51移动,齿条51带动插接杆44滑移插接插接孔45,从而作为驱动插接杆44滑移插接的一种方式。

如图3所示,插接杆44设置两个,两个插接杆44相对齿轮52圆心中心对称设置,两个插接杆44分别位于齿轮52的上下两侧,两个插接杆44均设置有齿条51,两个齿条51均与齿轮52啮合,插接孔45对应插接杆44水平开设两个。这样的设置增加了插接杆44的插接稳定性,提高了钢板预制件2(参考图1)和基层钢架3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3所示,手摇杆54与转轴53可拆卸连接。转轴53朝向手摇杆54一端开设有六边形槽61,手摇杆54朝向转轴53一端设置有六边形杆62,六边形槽61插接于六边形槽61。

如图3所示,可拆卸的手摇杆54设置增加安装结构的整体美观性。固定连接装置时,插入手摇杆54,带动转轴53转动,从而使插接杆44插接插接孔45,然后取下手摇杆54。保持安装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如图1所示,扣合件41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板71,加固板71上开设有螺纹孔72,螺纹孔72延伸至基层钢架3内,螺纹孔72内旋合有紧固螺栓。加固板71与螺纹孔72的设置,增加了钢板预制件2和基层钢架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所示,扣合件41底部的水平长度与加固板71的水平长度之和与基层钢架3的宽度一致。这样的设置,使基层钢架3与墙面的钢板预制件2处于抵触状态,增加了钢板预制件2和基层钢架3的连接稳定性。

安装过程:将钢板预制件2固定在墙面上,将扣合件41侧倒连接在钢板预制件2上,移动基层钢架3,使扣合件41插入开设在基层钢架3一侧的扣件腔42。将手摇杆54一端连接的六边形杆62插接于转轴53一端开设的六边形槽61,并驱动转轴53转动,转轴53带动齿轮52转动,齿轮52带动与之啮合的两个插接杆44滑移插接插接孔45,从而完成基层钢架3与钢板预制件2的锁定,然后取下手摇杆54,保证安装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