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2584发布日期:2018-11-02 21:3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高层住宅及办公楼电梯井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中高层住宅及办公楼电梯井道施工安全问题是长久以来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易造成安全事故的重大危险源之一。电梯井道内部施工往往采用搭设脚手架以创造施工操作面的形式,由于搭设高度大需要在楼层设置工字钢卸荷,预留工字钢需要在剪力墙支模时预留木盒子,堵洞给施工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增加了质量风险和施工难度。同时电梯井脚手架的搭设须严格控制脚手架的垂直度,横杆须顶紧四面的剪力墙,当无剪力墙时还需设置连墙件与层间梁相连接,而且脚手架扣件的紧固程度直接影响脚手架的安全性。脚手架搭设具有标准高、施工管控难的作业特点,稍有疏忽便容易造成施工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以解决搭设脚手架进行电梯井道内施工具有的施工操作复杂、安全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其包括:固定平台、折叠平台、托梁、爬梯、斜向连杆和支腿;所述固定平台的尺寸小于等于电梯井的水平截面尺寸,能够利用提升工具在所述电梯井内上下移动;所述固定平台包括固定平台架和固定平台板,所述固定平台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平台架上;所述折叠平台包括折叠平台架和折叠平台板,所述折叠平台板固定在所述折叠平台架上;折叠平台架的一侧通过合页连接在所述固定平台架的一侧;所述托梁铰接在所述固定平台架上,托梁用于承托展开的折叠平台;所述爬梯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平台的第一侧边;所述斜向连杆的上部固定连接固定平台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位置相对,斜向连杆的下部连接爬梯的下部;所述支腿与爬梯的下部垂直连接,支腿朝向与固定平台第二侧边的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进一步,还包括吊耳,所述吊耳上设置与提升工具吊钩相适配的吊孔,所述吊耳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平台架上。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进一步,所述爬梯包括侧边支杆和爬杆,所述爬杆连接在两个侧边支杆之间,相邻的爬杆之间相互平行,并且爬杆保持水平方向。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进一步,还包括加强斜杆,所述加强斜杆连接在支腿与爬梯的侧边支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进一步,所述托梁设置铰接孔,所述固定平台架的对应位置设置铰接孔,圆管分别穿过托梁和固定平台架,在圆管两端分别安装挡片,利用穿过圆管的钢筋对挡片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采用了工具化、可周转、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设计思路,定型化的操作平台特别适用于多栋、分期开发的住宅楼,其结构形式、建筑面积、电梯型号相同或类似的情形,周转率越高相比传统的脚手架经济型越强。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固定平台及折叠平台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固定平台及折叠平台通过合页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固定平台架与托梁连接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固定平台架与托梁连接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加强斜杆的安装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固定平台,2、折叠平台,3、托梁,4、爬梯,5、斜向连杆,6、支腿,7、吊耳,8、合页,9、加强斜杆,10、待施工楼层,11、固定平台架,12、固定平台板,13、焊缝,21、第一折叠平台,22、第二折叠平台,23、折叠平台架,31、圆管,32、挡片,33、钢筋,41、侧边支杆,42、爬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其包括:固定平台1、折叠平台2、托梁3、爬梯4、斜向连杆5和支腿6;

固定平台1的尺寸小于等于电梯井的水平截面尺寸,能够利用提升工具在电梯井内上下移动;

固定平台1包括固定平台架11和固定平台板12,固定平台板12固定在固定平台架11上;

折叠平台2包括折叠平台架23和折叠平台板,折叠平台板固定在折叠平台架23上;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折叠平台架为槽钢焊接而成,折叠平台板为3mm厚花纹钢板,折叠平台能缩小平台面积,利于操作平台在电梯井道内的升降,同时利于周转运输;

如图3所示,折叠平台架23的一侧通过合页8连接在固定平台架11的一侧;由于电梯井道属于较为狭窄的空间,设备装置的体积越大,在电梯井道内上下移动运输的难度也越大;利用折叠平台和固定平台的相互配合,既能够解决便于上下运输难的问题,也能够实现尽可能大的施工平台面,便于工人操作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托梁3铰接在固定平台架11上,托梁3用于承托展开的折叠平台2;当折叠平台打开后,将托梁旋转至工作位置,可承接来自折叠平台上的施工荷载及平台自重,避免合页受力;

爬梯4的上部固定连接固定平台1的第一侧边;爬梯的作用是便于施工人员进入待施工楼层进行施工;

斜向连杆5的上部固定连接固定平台1的第二侧边,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位置相对,斜向连杆5的下部连接爬梯4的下部;

支腿6与爬梯4的下部垂直连接,支腿6朝向与固定平台1第二侧边的方向相反。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应用于电梯井道施工的示意图,将操作平台安装在已有建筑的待施工楼层10;具体施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的调运:利用塔吊等吊运设备将制作完成的操作平台整体调运至其工作的电梯井内部,从电梯井口自上而下放入,至所需安装部位。

步骤2,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的安装:调整平台角度,使支腿卡在下一层楼板或梁上,平台顶部顶住电梯井侧壁,施工人员站在下一层电梯口调整平台位置,直至其稳定不可动。

步骤3,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的调试:将托梁旋转至工作位置,折叠平台打开放平,加载1t荷载于平台面上,静止12小时,12小时候撤掉荷载,确定平台无位移后方可施工作业。

步骤4,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随施工部位的升降,本层电梯井施工完毕后(侧壁模板拆除或砌筑施工完毕后)将收起折叠平台,利用塔吊等吊运设备将平台调运至下施工楼层,重复步骤2、3。

本实用新型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采用了工具化、可周转、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设计思路,定型化的操作平台特别适用于多栋、分期开发的住宅楼,其结构形式、建筑面积、电梯型号相同或类似的情形,周转率越高相比传统的脚手架经济型越强。如分期开发的住宅类项目,一般电梯型号相同或相近,当先期施工的工程使用完毕后可利用于后期施工的工程,以创造较长的周转时间和更高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使用范围为电梯井壁结构施工及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在如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平台架和折叠平台架均包括以下结构:矩形的边框和中部撑杆,托梁安装在固定平台架的中部撑杆上,在图2中托梁与固定平台的中部撑杆相互垂直;托梁旋转后支撑折叠平台;由于托梁与中部撑杆之间仅具备一个连接点,在实际施工时容易发生转动造成施工危险,此外一个连接点也存在支撑牢固程度差的问题。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托梁锁扣,托梁锁扣将托梁固定在中部撑杆上。为了平衡受力,在托梁与中部撑杆的连接点两侧各设置一个锁扣。

在如图1和2示出的实施例中,折叠平台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折叠平台21和第二折叠平台22,在图2示出的方位中,第一折叠平台通过合页连接在固定平台架的右侧,第二折叠平台通过合页连接在固定平台架的左侧,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折叠平台或第二折叠平台的宽度之和优选要小于固定平台的宽度(图2中水平方向)。

在进一步优选的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吊耳7,吊耳7上设置与提升工具吊钩相适配的吊孔,吊耳7固定连接在固定平台架11上。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包括4个吊耳,分别固定焊接在矩形固定平台架的四个顶角位置;

在进一步优选的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实施例中,爬梯4包括侧边支杆41和爬杆42,爬杆42连接在两个侧边支杆41之间,相邻的爬杆42之间相互平行,并且爬杆42保持水平方向。

在进一步优选的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还包括加强斜杆9,加强斜杆9连接在支腿6与爬梯4的侧边支杆41之间,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加强斜杆9焊接在支腿6与爬梯4的侧边支杆41之间,在对应的连接位置形成焊缝13。

在进一步优选的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托梁3设置铰接孔,固定平台架11的对应位置设置铰接孔,圆管31分别穿过托梁3和固定平台架11,在圆管31两端分别安装挡片32,利用穿过圆管31的钢筋33对挡片32进行安装。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平台架上设置挡块,用于限定托梁的旋转位置,例如将挡块设置在固定平台架的中部撑杆上,防止托梁展开时继续旋转而无法支撑折叠平台。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