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0834发布日期:2018-10-30 21:3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器械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钢筋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预制构件是指以混凝土为基本材料且预先在工厂内制成的建筑构件,也即在施工现场实施安装前已制作完成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混凝土预制构件一般常见的有预制混凝土楼盖板、桥梁用混凝土箱梁、工业厂房用预制混凝土屋架梁、涵洞框构、地基处理用预制混凝土桩等等。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只需将在车间已制作好的预制构件搬运至施工现场,然后按照建筑要求组合装配即可。从而可以有效加快建造速度且受气候条件制约小,可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随着建筑工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国家构建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体系的要求,具有降耗增效、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的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得到广大建筑商的青睐。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各预制构件之间钢筋搭接方法一般使用套筒灌浆搭接。所谓套筒灌浆搭接,是指将待搭接的两个钢筋插入同一钢制空心套筒内,然后在钢制套筒内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便可以将这两个钢筋连接在一起。套筒灌浆搭接中,其受力情况主要为第一钢筋将力传导到浆料,浆料再传导到钢制套筒,套筒再传导到浆料,浆料再传导到第二钢筋,从而第一钢筋将拉力传递至第二钢筋,实现两者的间接连接。实际操作中,由于现有套筒灌浆搭接方式结构设计上的局限性,两个钢筋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很容易受浆料质量影响,一旦浆料出现疏送、孔洞等现象,浆料则无法实现两个钢筋之间力的传递,严重者直接导致钢筋从浆料内脱离,极大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钢筋连接机构,该钢筋连接机构通过其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实现两钢筋之间的稳定连接,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安全。

一种钢筋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的待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钢筋的待连接端设置有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之间设置有销轴,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外部套设有管体,所述管体内浇注有浆料。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均为螺纹钢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均为弧状弯曲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及所述销轴三者的中轴线相重合布置。

优选地,所述弧状弯曲部的弧度大于180度且小于360度。

优选地,所述弧状弯曲部的弧度为270度。

优选地,所述管体为矩形管体。

优选地,所述矩形管体相对的两管壁上均钻设有销孔,所述销轴插设在所述销孔内。

优选地,所述销轴与所述矩形管体的管壁之间设置有焊缝。

优选地,所述浆料为混凝土浆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钢筋连接机构具体实施时,由于第一钢筋上的第一弯曲部与第二钢筋上的第二弯曲部之间设置有销轴,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弯曲部外部套设的管体内浇注有浆料,因此,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不仅仅能通过浆料的凝结力连接,还能通过销轴连接。此外,销轴把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两者直接连接在一起,即使浆料与钢筋出现分离现象,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两者仍能稳定的连接在一起,能有效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钢筋连接机构浇注前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钢筋连接机构浇注前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钢筋连接机构浇注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3,图1和图2提供了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连接机构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钢筋连接机构浇注前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钢筋连接机构浇注前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钢筋连接机构浇注后的俯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连接机构,该钢筋连接机构能够有效实现两钢筋之间的稳定连接,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安全。该钢筋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钢筋1,第一弯曲部101,第二钢筋2,第二弯曲部201,销轴3,管体4,浆料5。

本方案中,该钢筋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钢筋1与第二钢筋2。具体地,第一钢筋1与第二钢筋2的型号、直径、材料等参数一般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实际操作中,为增强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与浆料5之间的摩擦力,第一钢筋1、第二钢筋2一般选用螺纹钢筋。

第一钢筋1的待连接端设置有第一弯曲部101,第二钢筋2的待连接端设置有第二弯曲部201,第一弯曲部101与第二弯曲部201之间设置有销轴3。实际操作中,第一钢筋1与第二钢筋2一般呈平行布置,第一弯曲部101与第二弯曲部201一般需保证一定的弯曲度,从而确保第一弯曲部101与第二弯曲部201都可以牢牢钩在销轴3上,以防止脱钩,确保两者之间的稳定连接。

此外,为防止脱钩,还可以使第一弯曲部101与第二弯曲部201弯曲方向相反设置;或者在第一弯曲部101与第二弯曲部201的边缘处设置倒钩等等。

第一弯曲部101与第二弯曲部201外部套设有管体4,管体4内浇注有浆料5。如此,可以将第一弯曲部101、第二弯曲部201、销轴3浇注在一起形成整体,实现第一钢筋1与第二钢筋2两者之间的稳定连接。

具体实施时,先将第一钢筋1与第二钢筋2的待连接端一起插入管体4内,然后将第一弯曲部101与第二弯曲部201对准,在第一弯曲部101与第二弯曲部201的内部中心处插入销轴3,最后再在管体4内浇注浆料5,待浆料5凝结即可将第一钢筋1与第二钢筋2牢牢的连接在一起。

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钢筋连接机构由于第一钢筋1上的第一弯曲部101与第二钢筋2上的第二弯曲部201之间设置有销轴3,第一弯曲部101与第二弯曲部201外部套设的管体4内浇注有浆料5,因此,第一钢筋1与第二钢筋2不仅仅能通过浆料5的凝结力连接,还能通过销轴3连接。此外,销轴3把第一钢筋1与第二钢筋2两者直接连接在一起,即使浆料5与钢筋出现分离现象,第一钢筋1与第二钢筋2两者仍能稳定的连接在一起,能有效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安全。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实现第一钢筋1与第二钢筋2两者之间的稳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101与所述第二弯曲部201均为弧状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101、所述第二弯曲部201及所述销轴3三者的中轴线相重合布置。所述弧状弯曲部的弧度大于180度且小于360度。

优选地,所述弧状弯曲部的弧度为270度。

本实施例中,为确保第一钢筋1与第二钢筋2前后左右所受浆料5的凝结力相等,管体4优选为矩形管体。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销轴3的安装,所述矩形管体相对的两管壁上均钻设有销孔,所述销轴3插设在所述销孔内。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第一钢筋1与第二钢筋2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程度,所述销轴3与所述矩形管体的管壁之间设置有焊缝6。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浆料5的凝结力,所述浆料5优选为混凝土浆料。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钢筋连接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