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回转式自行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2997发布日期:2019-02-01 20:2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巷道回转式自行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停车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巷道回转式自行车库。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普及程度极高的一种交通工具。针对大量的自行车,需要相应的停车结构。目前传统的地面平铺式停车方式,比较占用面积,在空间利用效率等方面十分欠缺。而普通的地下车库或地上多层式车库,需要使用者进入到具体的停车位置附近,将自行车停放好之后再离开,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有效进行多辆自行车的停放,可自动进行自行车转运,存车、取车时所需的人工操作少,结构合理,空间利用率高的巷道回转式自行车库。

一种巷道回转式自行车库,包括

立柱、升降电梯及两个对称布置的外架,两个外架之间形成巷道空间;

所述立柱设置在巷道空间中,升降电梯设置在立柱上,升降电梯包括移车架,移车架上设有移车V轨、与移车架滑动连接的移车座及用于驱动移车座滑动的移车电机,移车座上设有抓车机械手;

所述外架上设有多个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停车轨架,停车轨架包括V轨座及设置在V轨座上的停车V轨,所有停车轨架均处在所述巷道空间中;

还包括用于驱动立柱转动的回转电机,立柱上设有大轴承,大轴承外圈与地面固定,立柱与大轴承内圈固定。

作为优选,还包括两个上竖梁及一个上横梁,上竖梁与外架一一对应,上竖梁设置在对应外架的顶部,上横梁一端连接一个上竖梁,上横梁另一端连接另一个上竖梁,立柱上端与上横梁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地槽,大轴承及回转电机处在地槽中,地槽中设有减速机,回转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立柱下端设有大齿轮,减速机的输出端设有与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

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梁上设有顶棚,外架的竖直投影落在顶棚的竖直投影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停车V轨包括第一停车斜板及第二停车斜板,第一停车斜板下端与V轨座固定,第二停车斜板下端与V轨座固定,第一停车斜板与第二停车斜板之间成30至60度角;所述移车V轨包括第一移车斜板及第二移车斜板,第一移车板下端与移车架固定,第二移车斜板下端与移车架固定,第一移车斜板与第二移车斜板之间成30至60度角。

作为优选,所述移车架上设有链轮结构,链轮机构包括移车链条及若干移车链轮,移车链条首尾闭合,移车链条依次绕过各移车链轮,移车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移车链轮连接,移车链条的一个链节与移车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停车轨架还包括停车夹,在一个停车轨架中:停车夹包括第一夹杆、第二夹杆及与V轨座连接的横铰轴,停车轨架上设有竖缺口,第一夹杆及第二夹杆均穿过竖缺口,横铰轴设置在竖缺口中,第一夹杆与横铰轴固定,第二夹杆与横铰轴转动连接,第一夹杆处在横铰轴上方的部分为第一夹持段,第二夹杆处在横铰轴上方的部分为第二夹持段,第一夹持段与第二夹持段之间形成车轮夹持空间,第一夹杆处在横铰轴下方的部分为第一操作段,第二夹杆处在横铰轴下方的部分为第二操作段,第一操作段与第二操作段之间形成操作空间,操作空间内设有夹轮弹簧,夹轮弹簧一端连接第一操作段,夹轮弹簧另一端连接第二操作段,移车架下方设有用于挤入操作空间的横顶杆,横顶杆通过连杆与移车座连接,停车夹处在移车架与任一停车主机架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持段与第二夹持段等长,第一操作段与第二操作段等长,第一夹持段上设有处在车轮夹持空间内的弹垫,第二夹持段上设有处在车轮夹持空间内的弹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进行多辆自行车的停放,可自动进行自行车转运,存车、取车时所需的人工操作少,结构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在停车时,无需额外操作,即可自动实现打开停车夹、夹住车轮的动作,在取车时,无需额外操作,即可自动实现打开停车夹、松开车轮的动作,十分便捷且可有效提升自行车停放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停车轨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移车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停车夹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立柱1、外架2、巷道空间2a、移车架3、移车V轨31、移车座32、抓车机械手33、停车轨架4、V轨座41、停车V轨42、停车夹43、车轮夹持空间43a、操作空间43b、第一夹杆431、第二夹杆432、横铰轴433、夹轮弹簧434、回转电机5、减速机51、大齿轮52、小齿轮53、上竖梁61、上横梁62、移车链条7 、横顶杆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如图1至图6中所示,

一种巷道回转式自行车库,包括

立柱1、升降电梯及两个对称布置的外架2,两个外架之间形成巷道空间2a;

所述立柱设置在巷道空间中,升降电梯设置在立柱上,升降电梯包括移车架3,移车架上设有移车V轨31、与移车架滑动连接的移车座32及用于驱动移车座滑动的移车电机,移车座上设有抓车机械手33;

所述外架上设有多个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停车轨架4,停车轨架包括V轨座41及设置在V轨座上的停车V轨42,所有停车轨架均处在所述巷道空间中;

还包括用于驱动立柱转动的回转电机5,立柱上设有大轴承,大轴承外圈与地面固定,立柱与大轴承内圈固定。

还包括两个上竖梁61及一个上横梁62,上竖梁与外架一一对应,上竖梁设置在对应外架的顶部,上横梁一端连接一个上竖梁,上横梁另一端连接另一个上竖梁,立柱上端与上横梁转动连接。上竖梁与上横梁配合,可以提升整体强度,立柱上端与上横梁转动连接,可以提升工作过程(尤其是立柱回转时)的稳定性。

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地槽,大轴承及回转电机处在地槽中,地槽中设有减速机51,回转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立柱下端设有大齿轮52,减速机的输出端设有与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53。利用减速机、小齿轮、大齿轮实现对立柱的传动。

所述上横梁上设有顶棚,外架的竖直投影落在顶棚的竖直投影范围内。顶棚可实现防雨保护、遮阳保护等功能。

所述停车V轨包括第一停车斜板及第二停车斜板,第一停车斜板下端与V轨座固定,第二停车斜板下端与V轨座固定,第一停车斜板与第二停车斜板之间成30至60度角;所述移车V轨包括第一移车斜板及第二移车斜板,第一移车板下端与移车架固定,第二移车斜板下端与移车架固定,第一移车斜板与第二移车斜板之间成30至60度角。

所述移车架上设有链轮结构,链轮机构包括移车链条7及若干移车链轮,移车链条首尾闭合,移车链条依次绕过各移车链轮,移车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移车链轮连接,移车链条的一个链节与移车座连接。

以图1中视角为例,两个外架之间形成巷道空间,将图1中的左右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巷道空间长度方向水平,且巷道空间长度方向垂直于本段中定义的左右方向,停车V轨远离抓车机械手的一端命名为停车V轨外端。

停车(存车)时,升降电梯工作,移车架落到接近地面处,在回转电机驱动下,立柱、移车架转动,移车V轨长度方向达到平行(或接近于平行)巷道空间长度的位置。使用者将自行车从停车V轨外端推到移车架上的移车V轨上(前、后车轮进入移车V轨),抓车机械手将自行车前轮抓住,实现固定。随后,移车架上升,立柱、移车架转动,移车V轨与其中一个空闲的停车V轨对齐,移车电机带动移车链轮、移车链条动作,从而带动移车座前进,移车座带动抓车机械手一起前移,将自行车推到停车V轨上,然后抓车机械手松开,抓车机械手、移车座等结构复位,完成停车。需要强调的是,机械手实现抓取等常规动作是机械手领域中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取车时,移车架转动、上升,达到待取自行车所在的停车轨架旁,移车V轨与停车V轨对齐,移车座前进,带动抓车机械手移到自行车前轮旁,抓车机械手抓住自行车前轮,移车座回退,将自行车拉到移车V轨上,然后移车架带动自行车下降到接近地面处,在回转电机驱动下,立柱、移车架转动,移车V轨长度方向达到平行(或接近于平行)巷道空间长度的位置,抓车机械手松开自行车前轮,使用者可取走自行车(自行车车轮从停车V轨外端离开)移车V轨。

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如图7至图8中所示,

所述停车轨架还包括停车夹43,在一个停车轨架中:停车夹包括第一夹杆431、第二夹杆432及与V轨座连接的横铰轴433,停车轨架上设有竖缺口,第一夹杆及第二夹杆均穿过竖缺口,横铰轴设置在竖缺口中,第一夹杆与横铰轴固定,第二夹杆与横铰轴转动连接,第一夹杆处在横铰轴上方的部分为第一夹持段,第二夹杆处在横铰轴上方的部分为第二夹持段,第一夹持段与第二夹持段之间形成车轮夹持空间43a,第一夹杆处在横铰轴下方的部分为第一操作段,第二夹杆处在横铰轴下方的部分为第二操作段,第一操作段与第二操作段之间形成操作空间43b,操作空间内设有夹轮弹簧434,夹轮弹簧一端连接第一操作段,夹轮弹簧另一端连接第二操作段,移车架下方设有用于挤入操作空间的横顶杆8,横顶杆通过连杆与移车座连接,停车夹处在移车架与任一停车主机架之间。

所述第一夹持段与第二夹持段等长,第一操作段与第二操作段等长,第一夹持段上设有处在车轮夹持空间内的弹垫,第二夹持段上设有处在车轮夹持空间内的弹垫。弹垫可以提升夹持效果,且可减少车轮与停车夹之间的互相磨损。

移车座移动时,带着横顶杆一起移动。自行车被推入停车V轨时,横顶杆顶入操作空间,带动第一夹杆、第二夹杆相对转动,第一操作段、第二操作段下端相对分开,第一夹持段与第二夹持段之间张开,随后,自行车被推入到位,前轮进入车轮夹持空间(第一夹持段与第二夹持段之间)。移车座复位,横顶杆离开操作空间,在夹轮弹簧作用下,第一夹持段与第二夹持段夹紧前轮,从而可保障停放后的自行车的稳定性。自行车被拉离停车V轨时,移车座先带动抓车机械手移到自行车前轮旁,在此过程中,横顶杆顶入操作空间,第一操作段、第二操作段下端相对分开,第一夹持段与第二夹持段之间张开,即松开了车轮。随后移车座复位,横顶杆离开操作空间,停车夹复位,移车座上的抓车机械手动自行车进入移车V轨,随后可继续完成取车过程的一系列动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