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保温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0440发布日期:2018-11-23 20:2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保温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保温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在搅拌完毕后需要通过输送车输送到工地,一些未使用混凝土需要暂存,但是在天气冷的时候,混凝土容易发生冻结,因此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加热保温。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5242213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加热保温装置,包括密闭的筒体,筒体上方设置进料口,筒体下方设置出料口,筒体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密闭空腔,筒体上开设一与密闭空腔连通的进口,进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均通过阀门启闭,筒体中间位置设置一加热管,加热管的一端与内层转动密封连接并连通密闭空腔,加热管另一端与筒体转动密封连接并穿出筒体形成连接端,连接端连接有驱动加热管转动的驱动件,加热管设置在筒体中间位置,因此可以对筒体中心的混凝土进行加热,通过内外同时对混凝土进行加热保温,加热效率高,效果更佳;并且通过驱动件带动加热管转动可以对混凝土进行松动,减少混凝土的凝固现象。

混凝土在保温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混凝土凝结成块,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这样混凝土边搅拌边进行出料,故而如何使混凝全面受热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保温搅拌装置,具有对混凝土充分搅拌并加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保温搅拌装置,包括保温桶和设于保温桶内的搅拌装置,所述保温桶的进料口设于其上部一侧,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于保温桶上方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相连的下料机构和设于下料机构侧方的多个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保温桶内的搅拌杆和设于搅拌杆圆周面上的多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杆与下料机构之间设有驱动搅拌杆转动的传动组件,每根所述搅拌杆的内部均设有电热丝并且搅拌杆和搅拌叶片均由导热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混凝土从保温桶的进料口进入保温桶内之后,驱动电机工作,带动下料机构工作,下料机构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搅拌杆转动,进而搅拌杆带动搅拌叶片转动,由于电热丝设于搅拌杆内,故而搅拌杆和搅拌叶片会均匀受热,从上方落下的混凝土经过多个搅拌机构的搅拌叶片打碎并进行加热,这样当混凝土从保温桶的上方落到保温桶的下方时,混凝土能够被打碎并能够均匀受热,然后通过下料机构将混凝土送出,从而实现混凝土的加热保温功能。

较佳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设在搅拌杆上的第一齿轮,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与搅拌杆平行设置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对应第一齿轮的位置处固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每个第一齿轮均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电机工作,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通过多个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配合带动多个搅拌杆转动,稳定高效。

较佳的,多个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设有稳定套,所述稳定套的内侧壁与每个第一齿轮的外侧均相互啮合,所述稳定套固设在保温桶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稳定套设于搅拌杆的外侧,这样传动杆在稳定套的中部转动,这样传动杆通过第二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多个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的外侧沿着稳定套的内部转动,这样搅拌杆在自身转动的同时围绕传动杆进行转动,这样进入到保温桶内的各个位置的混凝土均能够均匀搅拌,稳定高效。

较佳的,所述稳定套的下方设有圆柱形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转动连接在保温桶的上部,所述搅拌杆与传动杆均转动连接在支撑块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支撑块对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进行支撑,传动杆与搅拌杆均转动连接在支撑块内,支撑块跟随着搅拌杆进行转动,这样支撑块能够将保温桶的内部和外部进行隔离,起到保温的作用。

较佳的,所述保温桶的下部设有从上到下依次缩小的下料槽;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直径从上到下依次缩小,所述螺旋叶片固设在传动杆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落到保温桶下方的混凝土通过螺旋叶片的转动向下出料,下料槽从上到下依次缩小保证混凝土出料更加方便。

较佳的,所述进料口的上方固设有上大下小的进料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进料槽进行进料,进料槽上大下小的结构保证混凝土能够稳定的进入搅拌桶内,不会洒出。

较佳的,所述进料槽的上方插设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外侧固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进料槽不落入混凝土时通过插入保温板将进料槽密封,这样保温桶的密封保温效果更好。

较佳的,所述进料槽对应保温板位置的内壁上固设有上卡块和下卡块,上卡块和下卡块的横截面均呈三角形,上卡块与下卡块配合形成滑槽,保温板滑移连接在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保温板滑移连接在滑移内保证保温板与进料槽配合的紧密性。上卡块与下卡块呈三角形保证混凝土不会落在上卡块上。

较佳的,所述保温桶的下方连接有倾斜设置的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设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混凝土进入到保温桶之后搅拌机构先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而阀门不打开,混凝土搅拌一段时间之后再打开阀门,混凝土通过下料机构工作带动混凝土倾斜下料,这样接料比较方便。

较佳的,所述保温桶包括内层的内壁、外层的外壁和中部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由橡胶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橡胶不具有导热性,这样保温层内的橡胶能保证保温桶内的温度不外溢,保证保温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机构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打碎和搅拌,保证混凝土的加热和保温效果;

2.本实用新型传动杆通过多个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配合带动多个搅拌杆转动,传动稳定;

3.本实用新型通过稳定套啮合在多个第一齿轮的外侧保证搅拌杆转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凸显进料槽的局部剖视并爆炸图;

图3是实施例中保温桶剖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凸显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凸显稳定套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凸显搅拌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保温桶;11、进料口;12、进料槽;13、保温板;131、把手;14、滑移组件;141、上卡块;142、下卡块;143、滑槽;15、内壁、151、外壁;152、保温层;16、下料槽;17、下料管;171、阀门;18、稳定套;19、支撑块;2、驱动电机;3、下料机构;31、传动杆;311、第二齿轮;32、螺旋叶片;4、搅拌机构;41、搅拌杆;411、第一齿轮;42、电热丝;43、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混凝土保温搅拌装置,如图1和图6所示,包括保温桶1、驱动电机2、下料机构3和搅拌机构4。保温桶1竖直设置;驱动电机2竖直设置并且设于保温桶1的顶部,驱动电机2倒置;下料机构3竖直设置并且设于保温桶1的中部,搅拌机构4共有两个并对称设于下料机构3的两侧。

如图2所示,保温桶1(参考图1)的上部一侧设有进料口11(参考图1),进料口11的上部固设有进料槽12,进料槽12的上端水平设置并且呈上大下小的结构,这样混凝土从进料槽12向保温桶1内进料时不会洒出,进料槽12的侧壁上设有水平设置的保温板13,进料槽12对应保温板13的两侧设有滑移组件14,所述滑移组件14包括固设在进料槽12内壁15上的水平设置的上卡块141和下卡块142,上卡块141和下卡块142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并且靠近进料槽12中心的位置处为尖端。

上卡块141与下卡块142结合之间形成水平设置的滑槽143,保温板13滑移连接在滑槽143内。保温板13的外侧固设有把手131,拉动把手131,将保温板13拉出拉出,省力方便,上卡块141与下卡块14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保证将保温板13拉出混凝土进料时,混凝土不会落到上卡块141上,将保温板13滑移进进料槽12内将保温桶1密封,防止保温桶1内的热量溢出。

如图2所示,保温桶1的侧壁共有三层:位于内部的内壁15、位于外侧的外壁151和设于内壁15与外壁151之间的保温层152。内壁15和外壁151均为钢制,保温层152为橡胶材质,由于橡胶为隔热材质,橡胶能够防止保温桶1内的热量从保温桶1的侧壁散发出去。

保温桶1的下部固设有倒锥形的下料槽16,下料槽16的下部固设有倾斜设置的下料管17,下料管17的中部连接有阀门171。搅拌加热完成混凝土通过下料机构3(参考图6)从下料槽16进行下料,打开阀门171,混凝土通过倾斜设置的下料管17进行出料,这样接料更加方便。下料槽16呈倒锥形保证混凝土能够从大直径的保温桶1内顺利进入到直径较小的下料管17内。

如图3和图4所示,下料机构3包括传动杆31和螺旋叶片32。传动杆31竖直设置并设于保温桶1(参考图1)的中心位置处,传动杆31的上部与驱动电机2的转轴固定连接,螺旋叶片32竖直设置并且固设在传动杆31的底部,螺旋叶片32的直径从上到下依次缩小并且位于下料槽16内,螺旋叶片32的外侧相贴于下料槽16的内壁15上,这样驱动电机2转动,带动传动杆31转动,传动杆31带动螺旋叶片32转动进行下料,打开下料管17上的阀门171,混凝土通过螺旋叶片32的转动向外侧均匀送出。

如图5和图6所示,搅拌机构4包括搅拌杆41、电热丝42和搅拌叶片43,搅拌杆41和搅拌叶片43均为钢制。搅拌杆41竖直设置并位于传动杆31的一侧,电热丝42竖直设置并位于搅拌杆41内。搅拌叶片43共有多组并沿着搅拌杆41的上下方向均匀分布,每组搅拌叶片43共有多个并沿着搅拌杆41的外环面上均匀分布,传动杆31的外环面上同样固设有多个搅拌叶片43。搅拌杆41的上部固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齿轮411,传动杆31对应第一齿轮411的位置处固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齿轮311,第一齿轮411与第二齿轮311相互啮合,这样传动杆31转动,带动第二齿轮311转动,第二齿轮311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411啮合进而实现搅拌杆41的转动,由于多组搅拌叶片43均匀分布,这样搅拌叶片43与混凝土的接触更加稳定均匀,对已经凝结成块的混凝土的打碎和加热效果更好。

在混凝土从保温桶1(参考图1)的进料口11进入保温桶1内之后,驱动电机2工作,带动下料机构3(参考图4)工作,下料机构3通过第一齿轮411与第二齿轮311的配合带动搅拌杆41转动,进而搅拌杆41带动搅拌叶片43转动,由于电热丝42设于搅拌杆41内,故而搅拌杆41和搅拌叶片43会均匀受热,从上方落下的混凝土经过多个搅拌机构4的搅拌叶片43打碎并进行加热,这样当混凝土从保温桶1的而上方落下保温桶1的下方时,混凝土能够被打碎并能够均匀受热,然后通过下料机构3将混凝土送出,从而实现混凝土的加热保温功能。

保温桶1对应两个第一齿轮411的位置处固设有水平设置的稳定套18,驱动电机2固设在稳定套18上,两个第一齿轮411均位于稳定套18内,稳定套18的内侧壁设有内齿并能够与两个第一齿轮411啮合。

第一齿轮411的外侧与稳定套18的外侧啮合,这样传动杆31带动搅拌杆41转动的同时,第一齿轮411带动搅拌杆41围绕传动杆31进行转动,这样搅拌叶片43围绕在保温桶1内做圆周运动而对混凝土进行加热搅拌,故而搅拌叶片43能够对保温桶1内的每个位置的混凝土块都能够及时打碎。

保温桶1的上部设有水平设置的圆柱形的支撑块19,支撑块19转动连接在稳定套18的下部,传动杆31转动连接在支撑块19的中心位置处,两个搅拌杆41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块19的上部两侧,搅拌杆41和传动杆31的外环面与支撑块19紧密贴合,这样搅拌杆41在围绕传动杆31转动的同时支撑块19跟随着搅拌杆41进行转动,并且支撑块19能够对第一齿轮411和第二齿轮311起到支撑作用,由于支撑块19与搅拌杆41和传动杆31紧密贴合,保温桶1内的热量不会从支撑块19散出进而对保温桶1起到密封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