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导通水流用上吊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1992发布日期:2019-02-01 20:1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导通水流用上吊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吊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快速导流用上吊头,属于房屋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集装箱房屋是一种又一次撞击时尚潮流的建筑体系,可随时随地移动到各地,为人们带来更方便的舒适生活。根据人员数量的不同,可制作大小不一的集装箱房屋。

然而现有的集装箱房屋在建造或使用的过程中,防水效果不佳,水流经常沿着汇水角钢与屋顶瓦之间的缝隙流入箱体内,而且有的房屋构件不能及时排水倒流,造成箱房被水浸泡等等。现有的集装箱房屋构件多为焊接在一起,为依次性构件,拆装不方便,不能循环利用,运输也不便利,各项成本居高不下。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快速导流用上吊头,可以更好的倒流水流,避免水通过汇水角钢与屋顶瓦之间的缝隙流入箱体内,起到更好的防水倒流作用;排水更好管理、便于运输、便于模块化组装;上吊头后立板上的缺口,让出了室内吊顶材料所用的空间,省去了室内吊顶裁角加工工艺;便于上下两层集装箱的固定。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导流用上吊头,包括上吊头前立板、上吊头后立板、吊头顶盖和落水管,所述上吊头前立板包括第一前立板和第二前立板,所述第一前立板连接第二前立板且第一前立板与第二前立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上吊头后立板包括第一后立板和第二后立板,所述第一后立板连接第二后立板且第一后立板与第二后立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第一后立板与第二后立板的连接端高于第一后立板与第二后立板的非连接端,所述第一后立板与第二后立板的连接端顶部设置有汇水角钢,所述汇水角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汇水角钢的两条直角边略凸出于第一后立板与第二后立板设置;

所述第一后立板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垂直连接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靠近连接孔孔口边沿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三固定板之间的夹角N为120-150°。

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后立板上且远离第一后立板和第二后立板连接端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立板、第二前立板、第一后立板、第二后立板依次收尾相连形成水腔侧壁,水腔侧壁的顶部设置有吊头顶盖,所述水腔侧壁、吊头顶盖连接形成能够容纳雨水的水腔;所述吊头顶盖密封连接水腔侧壁且与汇水角钢的斜边之间设置有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吊头顶盖上设置有进水孔,所述水腔内设置有连通进水孔的落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立板上还设置有三根螺杆,所述三根螺杆呈正三角形分布;所述螺杆通过螺母固定在第一后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后立板的结构与第一后立板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立板和第二前立板上均设置有吊装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前立板上设置有两个圆孔,所述两个圆孔上下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立板和第二后立板的连接处且位于两者的底部边沿处各设置有一缺口,落水管位于缺口上方,所述缺口的高度为55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吊头,汇水角钢与屋顶瓦配合,更好的倒流水流,避免水通过汇水角钢与屋顶瓦之间的缝隙流入箱体内,起到更好的防水倒流作用;由落水管有组织排水,使得排水更好管理;便于运输;便于模块化组装;上吊头后立板上的缺口,让出了室内吊顶材料所用的空间,省去了室内吊顶裁角加工工艺;便于上下两层集装箱的固定。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吊头前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吊头后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吊头的俯视图;

图4是上吊头的右视图;

图5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吊头前立板,2-上吊头后立板,3-吊头顶盖,4-汇水角钢,5-进水孔,6-固定板,7-落水管,8-吊装口,9-圆孔,10-连接孔,11-第一前立板,12-第二前立板,20-螺杆,21-第一后立板,22-第二后立板,30-螺母,61-第一固定板,62-第二固定板,63-第三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快速导流用上吊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导流用上吊头,包括上吊头前立板1、上吊头后立板2、吊头顶盖3和落水管7,

所述上吊头前立板1包括第一前立板11和第二前立板12,所述第一前立板11连接第二前立板12且第一前立板11与第二前立板12之间的夹角为90°。

所述上吊头后立板2包括第一后立板21和第二后立板22,所述第一后立板21连接第二后立板22且第一后立板21与第二后立板22之间的夹角为90°。

所述第一后立板21与第二后立板22的连接端高于第一后立板21与第二后立板22的非连接端,所述第一后立板21与第二后立板22的连接端顶部设置有汇水角钢4,所述汇水角钢4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汇水角钢4的两条直角边略凸出于第一后立板21与第二后立板22设置。

所述第一前立板11、第二前立板12、第一后立板21、第二后立板22依次收尾相连形成水腔侧壁,水腔侧壁的顶部设置有吊头顶盖3,所述水腔侧壁、吊头顶盖3连接形成能够容纳雨水的水腔。所述吊头顶盖3密封连接水腔侧壁且与汇水角钢4的斜边之间设置有缝隙,使水流通过缝隙流入上吊头的水腔内。

所述吊头顶盖3上设置有进水孔5,所述水腔内设置有连通进水孔5的落水管7。

所述第一后立板21上且远离第一后立板21和第二后立板22连接端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孔10,所述连接孔10优选正方形。所述第一后立板21上设置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固定板6包括第一固定板61、第二固定板62和第三固定板63,所述第一固定板61垂直连接第二固定板62,所述第一固定板61和第二固定板62靠近连接孔10孔口边沿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62连接第三固定板63,所述第二固定板62与第三固定板63之间的夹角N为120-150°。

所述第一后立板21上还设置有三根螺杆20,所述三根螺杆20呈正三角形分布。所述螺杆20通过螺母30固定在第一后立板21上。

所述第二后立板22的结构与第一后立板21相同。

所述进水孔5的形状为椭圆形。采用国际集装箱吊头标准尺寸,便于上下两层集装箱的固定。

所述汇水角钢4与箱顶瓦的顶角配合,箱顶瓦的边缘沿汇水角钢4的斜边边缘向下弯折,使水流直接流入水腔,避免水沿着箱顶瓦与汇水角钢之间的缝隙流入集装箱箱房内。更好的起到了导通水流作用,防水效果佳。

所述第一前立板11和第二前立板12上均设置有吊装口8,所述吊装口8的形状为椭圆形,上吊头前立板1的两个椭圆形孔采用国际海运集装箱标准尺寸,使得更加便于运输。

所述第二前立板12上设置有两个圆孔9,所述两个圆孔9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两个圆孔9的直径均为16mm。上吊头前立板1有两个直径为16mm的圆孔,便于固定室外悬挑的走廊踏板或雨棚板,便于模块化组装。

所述第一后立板21和第二后立板22的连接处且位于两者的底部边沿处各设置有一缺口,落水管7位于缺口上方。所述缺口的高度为55mm,上吊头后立板有个高度为55mm的缺口,让出了室内吊顶材料所用的空间,省去了室内吊顶裁角加工工艺。

上吊头采用雨水斗方式集水,由落水管有组织排水,使得排水更好管理;

上吊头前立板的两个椭圆形孔采用国际海运集装箱标准尺寸,使得更加便于运输;

上吊头前立板有两个直径为16mm的圆孔,便于固定室外悬挑的走廊踏板或雨棚板,便于模块化组装。

上吊头后立板有个高度为55mm的缺口,让出了室内吊顶材料所用的空间,省去了室内吊顶裁角加工工艺;

上吊头顶板大椭圆孔采用国际集装箱吊头标准尺寸,便于上下两层集装箱的固定。

汇水角钢与屋顶瓦配合,更好的倒流水流,起到更好的防水倒流效果。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