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楼板通用型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9985发布日期:2019-02-22 21:09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叠合楼板通用型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模具,更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叠合楼板通用型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住宅逐步进行产业化,使用的楼板在工厂生产后,再到施工现场安装。但是,由于叠合楼板的尺寸、钢筋型号、钢筋间距、双向板或单向板等内容不一致,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每个不同尺寸的构件都要单独开钢模,模具重复利用率非常低,浪费大,成本高,构件出厂价格高,不利于建筑产业化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复利用率高、浪费小,成本低的叠合楼板通用型组合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叠合楼板通用型组合模具,包括侧模和若干压条,所述的侧模由若干个单体连接组成,所述的相邻单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压条抵触于侧模上部并对单体进行限位,还包括将压条固定在侧模上的固定组件。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相邻单体之间的卡件以及扣件,所述的扣件分别与卡件和压条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单体外壁均设有至少一个凸块,还包括穿过相邻单体上凸块以将相邻单体固定的螺栓。

优选的,所述的单体均一端部设有插槽且另一端部设有与插块,所述的单体依次首尾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相邻单体之间的卡件,所述的卡件设有插槽或插块。

优选的,所述的卡件顶部高于单体且低于压条顶部。

优选的,所述的侧模形状为中空的矩形。

优选的,所述的单体上部至少设有一个凹槽。

优选的,所述的单体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的压条材料为木条。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楼板通用型组合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侧模由若干个单体组成,即可以按照需要组成不同的形状大小,能够适用于各个尺寸和规格的叠合板,且单体的大小可以按照一定的模数分段设计拼装,通用性强,且可重复利用;另外压板仅固定作用,实用要求低,可以设计多根,便于适用于各个尺寸和规格的叠合板,且通过压板固定能保证模具的整体性,模具整体刚度大,不易变形,成型质量好,利于构件标准化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楼板的预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侧模;11、单体;12、凹槽;2、压条;3、固定组件;31、卡件;32、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楼板通用型组合模具,包括侧模1和若干压条2,所述的侧模1由若干个单体11连接组成,所述的相邻单体11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压条2抵触于侧模1上部并对单体11进行限位,还包括将压条2固定在侧模1上的固定组件3,通过将侧模1由若干个单体11组成,即可以按照需要组成不同的形状大小,能够适用于各个尺寸和规格的叠合板,且单体11的大小可以按照一定的模数分段设计拼装,通用性强,且可重复利用;另外压板仅固定作用,实用要求低,可以设计多根,便于适用于各个尺寸和规格的叠合板,且通过压板固定能保证模具的整体性,模具整体刚度大,不易变形,成型质量好,利于构件标准化的推广。

所述的固定组件3包括设置于相邻单体11之间的卡件31以及扣件32,所述的扣件32分别与卡件31和压条2可拆卸连接,通过卡件31可以连接单体11,且可以将压条2固定在侧模1上,即将多个单体11和压条2固定连接起来,整体结构可靠稳定。

所述的单体11外壁均设有至少一个凸块,还包括穿过相邻单体11上凸块以将相邻单体11固定的螺栓,通过凸块和螺栓配合,可以将相邻的单体11固定起来,即可以将多个单体11组成侧模1,结构稳定。

所述的单体11均一端部设有插槽且另一端部设有插块,所述的单体11依次首尾连接,能大大增加结构稳定性,且直接定位,使安装更加快速,且可以再增加凸块和螺栓,进一步固定,结构更加稳定。且此时卡件31可以用于拐角处的连接,将拐角处单体11连接起来,所述的卡件31上插槽或插块与单体11上插槽或插块配合。所述的卡件31顶部高于单体11且低于压条2顶部,便于安装,且卡件31高于单体11的部分与压条2侧部抵触进一步定位。

述的侧模1形状为中空的矩形,适用于各种叠合楼板,也可以为圆形、梯形等形状。

所述的单体11上部至少设有一个凹槽12,所述凹槽12用于放置叠合楼板内钢筋,凹槽12与钢筋适配,包裹性好,不易漏浆,所述凹槽12也可以设置在压条2上,或压条2与单体11之间配合有一凹槽12。由于单体11上均设有凹槽12,即双向板和单向板均可以通用,通用性强。

所述的单体11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的压条2材料为木条,木条压板易于加工,成本低,侧模1由不锈钢制得,模具整体性好,构件整体刚度大,不易变形,成型质量好;钢木组合,咬合性能更好,木板做边模板,更容易脱模,不易崩角。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