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的连接组件及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0570发布日期:2019-01-22 22:4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用于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的连接组件及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的连接组件、一种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有至少两种施工方式,一种是现浇混凝土保温墙体,首先设置保温板及连接件,然后在保温板两侧设置挡板,通过在保温板与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而形成一体化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另一种是后置混凝土保温幕墙,首先浇筑混凝土结构,然后将保温板安装在混凝土结构的外侧形成混凝土保温墙体。

在现浇混凝土保温墙体施工方法中,需要采用穿透保温板的连接件,以连接混凝土结构层与面板混凝土层。而现有的连接系统存在下述缺陷:1.结构复杂,穿透夹芯复合保温墙体保温芯材的连接件较多,且在安装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保温板碎末。2.原有各类复合墙体的连接系统安装方式不够简便,浪费时间、人工成本大。3.原有连接系统方式方法在工厂加工过程中组合方式复杂。

公开于2017年1月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6284761A记载了一种夹芯保温现浇混凝土墙保温层连接件及墙体结构。其夹芯保温现浇混凝土墙保温层连接件的组成部件包括分别单个成型的柱状端头、支撑盘一、连接杆一、支撑盘二和连接杆二中的至少两件,所述各组成部件均通过插接组装在一起构成组合连接件。在该技术方案中,单个成型的柱状端头、支撑盘一、连接杆一、支撑盘二和连接杆二中的至少两件是不能实施的,且其柱状端头结构复杂,且设置于面层混凝土侧,导致不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如何改进现有的用于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的连接件,以解决其结构复杂、不便安装、连接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用于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的连接组件,包括:穿钉、限位件、连接件、勾拉件;所述穿钉上设有插接位,所述穿钉至少有两个;所述限位件至少有两个,所述勾拉件至少有两个,使用时,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距离并与所述穿钉固定连接,所述穿钉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勾拉件插设在所述插接位内。

与背景技术部分提及的CN106284761A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带插接位的穿钉,以安装勾拉件,这样,连接组件的连接效果优于柱状端头。即使在柱状端头处设置止退弹片结构,因为柱状端头的大小限制了止退弹片的大小,从而限制了止退弹片的强度,其连接效果依然差于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组件的勾拉件穿设于穿钉的连接方式。采用两个穿钉通过连接件连接,这样,连接组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提高效率。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具有至少一个板面,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通孔的边沿处,所述限位件上设有凸起肩部。

优选的,所述插接位为环洞;或者,所述插接位为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穿钉的杆部侧。

优选的,所述穿钉的杆部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为设有内螺纹的管套,所述穿钉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螺纹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穿钉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勾拉件为带勾穿钉,或者为所述穿钉。

设计一种混凝土保温复合墙的墙体结构,采用上述连接组件,包括从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混凝土结构墙、保温层、混凝土面板墙,所述混凝土面板墙内设有金属网,所述限位件贴合于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保温层两侧,设置在所述混凝土面板墙内的所述穿钉穿过所述保温层并与所述限位件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混凝土结构墙内的所述穿钉通过连接件与另一穿钉连接,所述勾拉件设置在所述混凝土结构墙内的设置在所述插接位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连接组件,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结构易于安装,节约制作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勾拉件包括第一勾拉件,所述第一勾拉件设置在所述混凝土面板墙内、所述金属网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勾拉件的长度大于所述金属网的孔径,和/或,所述第一勾拉件设置在所述混凝土面板墙内并与所述金属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勾拉件包括第二勾拉件,所述第二勾拉件设置在所述混凝土结构墙内,所述第二勾拉件与所述混凝土结构墙的钢结构连接;所述穿钉通过连接件连接后形成构件,所述构件的长度与所述混凝土结构墙、保温层和混凝土面板墙的宽度之和相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的连接组件的第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一种用于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的连接组件的限位件的右视图。

图4为图3的剖面图。

图5为采用图1所示的用于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的连接组件制作的混凝土保温复合墙的墙体结构的结构图。

图6为一种用于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的连接组件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图。

图7为图6的爆炸图。

图中,11为混凝土结构墙,12为保温层,13为混凝土面板墙,131为金属网,21为穿钉,211为插接位,22为连接件,23为穿钉,231为插接位,301为圆板,302为凸起肩部,303为通孔,31为限位件,32为限位件,41为勾拉件,42为勾拉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是以“混凝土结构墙为内侧,混凝土面板墙为外侧”作为内外参照的。

实施例1:一种用于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的连接组件,参见图1-7,包括:穿钉21、穿钉23、连接件22、限位件31、限位件32、勾拉件41、勾拉件42。

参见图1-2,穿钉21上设有插接位211,穿钉23上设有插接位231,图中,插接位211和插接位231均设置在穿钉的头部,其形状为开口,且开口朝向穿钉的杆部侧。在其它实施例中,插接位211或插接位231还可以设置成环洞,当插接位为环洞时,插接位即可以设置在穿钉的中部,也可以设置在穿钉的头部;且当插接位设置在穿钉的中部时,在施工时,穿钉还可以起到顶接模板的作用,这样能省掉部分顶接杆。穿钉的数目最好为两个,但两个以上也是可以的。

参见图1-4,限位件31和限位件34均具有至少一个板面,限位件31和限位件34上均设有通孔303,本实施例中选用圆板301,也可以选用方板或其它形状。限位件的数目最好为两个,但两个以上也是可以的。作为改进,在通孔303的边沿处,限位件上设有凸起肩部302,如图,凸起肩部302选用环状,一个作用是具有加强肋的作用,避免通孔303的扩大,另一作用是由于穿钉插入保温层后,在两边处其开口可能大于穿钉的直径,能够顶撑保温层12。

参见图1-2,勾拉件41和勾拉件42为带勾弯钉,即其一端设有弯钩,这样便于挂设有混凝土面板墙13内的钢丝网131上。为了使零部件的制作更加方便,也可以直接采用本实施例中穿钉的结构。勾拉件的数目最好为两个,但两个以上也是可以的。混凝土结构墙11侧的勾拉件42的作用是增大结合面,以提高连接性能。

本实施例中,穿钉21、穿钉23、连接件22的连接方式是可拆装连接。穿钉21和穿钉23的杆部设有外螺纹,连接件22为设有内螺纹的管套,穿钉21与连接件22螺纹连接。为了更好的利用螺纹连接的优点,通孔303为螺纹孔,限位件31与穿钉21或穿钉23螺纹连接,限位件32与穿钉21或穿钉23螺纹连接。采用螺纹连接的好处是,可以拆装,可以调整限位件31和限位件32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保温层的厚度,当勾拉件41与钢丝网131连接时,还可以通过调限位件31与穿钉21的插接位211的距离,可以调整限位件31与钢丝网21之间的距离。

该用于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的连接组件有至少两种组装方式:

一种是,如图1,限位件31和限位件32均安装于穿钉21上,限位件31和限位件32用于贴合于保温层12的两侧面,限位件31和限位件32之间的距离等于保温层12的宽度,穿钉21和穿钉23通过连接件22连接,勾拉件41插设在插接位211内,勾拉件42插设在插接位231内。

另一种是:如图6,限位件31安装于穿钉21上,限位件32安装于穿钉23上,限位件31和限位件32用于贴合于保温层12的两侧面,限位件31和限位件32之间的距离等于保温层12的宽度,穿钉21和穿钉23通过连接件22连接,勾拉件41插设在插接位211内,勾拉件42插设在插接位231内。

与背景技术部分提及的CN106284761A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带插接位的穿钉,以安装勾拉件,这样,连接组件的连接效果优于柱状端头。即使在柱状端头处设置止退弹片结构,因为柱状端头的大小限制了止退弹片的大小,从而限制了止退弹片的强度,其连接效果依然差于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组件的勾拉件穿设于穿钉的连接方式。采用两个穿钉通过连接件连接,这样,连接组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提高效率。

实施例2:一种用于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的连接组件,作为实施例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穿钉21、穿钉23、连接件22的连接方式是固定连接。穿钉21和穿钉23通过胶粘粘接于连接件22内,限位件31和限位件32通过胶粘粘接于穿钉21上。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限位件31通过胶粘粘接于穿钉21上,限位件32通过胶粘粘接于穿钉23上。粘固金属的胶粘一般为现有的金属粘接剂,具体请根据需要搜索网上商店或线下商店。

实施例3:一种混凝土保温复合墙的墙体结构,请参见图1、图5,采用实施例1或2中的连接组件,包括从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混凝土结构墙11、保温层12、混凝土面板墙13,混凝土面板墙13内设有金属网131,金属网131一般选用钢丝网,限位件31和限位件32贴合于保温层12设置在保温层12两侧,穿钉21设置在混凝土面板墙13内,穿钉21穿过保温层12并与限位件31和限位件32固定连接,穿钉23设置在混凝土结构墙11内,穿钉21和穿钉23通过连接件22连接,勾拉件41设置在插接位211内,勾拉件42设置在插接位231内。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穿钉21和穿钉23通过连接件22连接后,穿钉21、连接件22、穿钉23的长度与混凝土结构墙11、保温层12和混凝土面板墙13的宽度之和相同,即可省略部分模板支撑件。

参见图5,勾拉件41设置在混凝土面板墙13内并与金属网131连接。图中的连接方式是,使勾拉件41的弯钩挂在金属网131的网丝上。为使勾拉件41的连接效果最优,应当勾拉件41从金属网131的外侧插接在插接位211内,并使勾拉件41的弯钩挂在金属网131的网丝上。

上述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结构的制作过程是:使限位件31的板面侧朝外,将限位件31旋装在穿钉21上,将穿钉21穿过竖立的保温层12,然后将限位件32的板面侧朝内,顺次将限位件32、连接件22旋装在穿钉21上,应使限位件32的板面侧和限位件31的板面侧贴合于保温层12,最后将穿钉23旋装在连接件22上,并将勾拉件42插接于插接位231内。

之后,将混凝土结构墙11内侧的模板紧贴穿钉23的头部设置好,将金属网131的网孔穿过穿钉21的头部,将勾拉件41插接在插接位211内,并将其弯钩挂在金属网131的网丝上,将混凝土面层墙13外侧的模板紧贴穿钉21的头部设置好,最后向混凝土结构墙11和混凝土面板墙13内浇注相应规格的混凝土,养护完毕后,拆除模块,即得到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连接组件,混凝土保温复合墙体结构易于安装,节约制作时间。

实施例4:一种混凝土保温复合墙的墙体结构,作为实施例3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勾拉件41设置在混凝土面板墙13内、金属网131的外侧,且第一勾拉件的长度大于金属网131的孔径,这样,虽然不能固定金属网131的位置,但依然可以通过勾拉件41勾拉金属网131。

实施例5:一种混凝土保温复合墙的墙体结构,作为对实施例3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勾拉件42与混凝土结构墙11的钢筋结构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如实施例3中的使勾拉件42的弯钩挂在钢筋结构上。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