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预制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8473发布日期:2018-12-07 21:4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音预制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隔音预制墙。



背景技术:

声波接触墙板后,墙板除了垂直方向的受迫振动以外,还有沿着板面方向的受迫弯曲振动。在某个特定频率上,受迫弯曲振动将和板固有的自由弯曲振动发吻合,这时板就非常顺从地跟随入射声弯曲,造成声能大量地透射到另一侧去,形成隔音量的低谷,这种现象被称作吻合效应,该频率被称为吻合频率。双层相同的板叠合的吻合频率和单层板基本等同,由于双层发生振动叠加,吻合效应更加剧烈,吻合谷会变得更深。现有的建筑物墙体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声音传播的吻合频率,导致建筑物的墙体设计不够合理,隔音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音预制墙,充分考虑到了声音传播的吻合频率问题,科学设计墙体结构,在具备良好的强度同时,具备了超强的隔音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该隔音预制墙包括相互平行且厚度不同的矩形框状面墙隔层和内墙隔层,面墙隔层厚度比内墙隔层厚度大两倍,面墙隔层和内墙隔层的外侧均贴有一层墙面软包层,面墙隔层和内墙隔层顶部和底部均垂直密封设有矩形板状的密封板,面墙隔层和内墙隔层内部设有相互平行且厚度不同的板状外隔音填充层、内隔音填充层、中隔音填充层,内隔音填充层和中隔音填充层之间留有空隙,而空隙中垂直设有若干柱状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上下两密封板垂直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面墙隔层和内墙隔层均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墙面软包层由纸板制造,墙面软包层通过粘结剂与面墙隔层和内墙隔层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密封板和支撑柱均由铝合金制造,密封板和支撑柱通过螺钉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隔音填充层由加气混凝土板制造。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中隔音填充层由膨胀珍珠岩板制造。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隔音填充层由石膏砌块制造。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隔音预制墙在使用时声波最先接触的时墙面软包层,墙面软包层的面密度低,但隔音量反倒会提高,这是吻合效应被减弱的结果。面墙隔层厚度比内墙隔层厚度大两倍,而且外隔音填充层、内隔音填充层、中隔音填充层厚度各不相同,使用不同厚度的板进行叠合,吻合谷将彼此错开,且每个吻合谷都较浅,对隔音性能有利。而密封板和支撑柱可以保障该隔音预制墙的强度,在具备良好的强度同时,具备了超强的隔音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隔音预制墙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1—面墙隔层、2—内墙隔层、3—密封板、4—墙面软包层、5—外隔音填充层、6—内隔音填充层、7—中隔音填充层、8—支撑柱、9—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隔音预制墙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出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音预制墙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隔音预制墙包括相互平行且厚度不同的矩形板状面墙隔层1和内墙隔层2,面墙隔层1厚度比内墙隔层2厚度大两倍,面墙隔层1和内墙隔层2的外侧均贴有一层墙面软包层4,面墙隔层1和内墙隔层2顶部和底部均垂直密封设有矩形板状的密封板3,面墙隔层1和内墙隔层2内部设有相互平行且厚度不同的板状外隔音填充层5、内隔音填充层6、中隔音填充层7,内隔音填充层6和中隔音填充层7之间留有空隙9,而空隙9中垂直设有若干柱状的支撑柱8,支撑柱8的两端分别与上下两密封板3垂直连接。

面墙隔层1和内墙隔层2均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坚固耐用,成本适中。墙面软包层4由纸板制造,材质相对较软,墙面软包层4通过粘结剂与面墙隔层1和内墙隔层2连接。密封板3和支撑柱8均由铝合金制造,坚固耐用,且耐腐蚀性能好,密封板3和支撑柱8通过螺钉连接。

外隔音填充层5由加气混凝土板制造,中隔音填充层7由膨胀珍珠岩板制造,内隔音填充层6由石膏砌块制造,均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

该隔音预制墙在使用时声波最先接触的时墙面软包层4,墙面软包层4的面密度低,但隔音量反倒会提高,这是吻合效应被减弱的结果。面墙隔层1厚度比内墙隔层2厚度大两倍,而且外隔音填充层5、内隔音填充层6、中隔音填充层7厚度各不相同,使用不同厚度的板进行叠合,吻合谷将彼此错开,且每个吻合谷都较浅,对隔音性能有利。而密封板3和支撑柱8可以保障该隔音预制墙的强度,在具备良好的强度同时,具备了超强的隔音性能。内隔音填充层6和中隔音填充层7之间留有空隙9产生了内中空结构,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