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声涂层结构及隔声墙板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4174发布日期:2019-02-10 23:0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隔声涂层结构及隔声墙板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声降噪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隔声涂层结构及隔声墙板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楼板和现浇楼板。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预制楼板和现浇楼板,主要是考虑到结构强度,安全性,经济性等问题,但是极少会对楼板进行隔声改造,导致这些楼板应用于建筑物时,隔声降噪效果不好。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隔声涂层结构,该隔声涂层结构应用于墙板,旨在解决墙板隔声降噪效果偏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声涂层结构,所述隔声涂层结构包括:涂料层;钢渣,所述钢渣设于所述涂料层中。可选地,所述钢渣均布于所述涂料层中。可选地,所述涂料层包括三层;所述钢渣形成钢渣层,所述钢渣层设于相邻的所述涂料层之间。可选地,所述钢渣的外表面包覆有聚氨酯。可选地,所述聚氨酯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钢渣的弹性模量;或所述聚氨酯200的弹性模量为10~1000Mpa,所述钢渣121的弹性模量为2.06×105Mpa;或所述聚氨酯200的弹性模量为10~1000Mpa,密度为(1.19~1.23)×103kg/m3,所述钢渣121的弹性模量为2.06×105Mpa,密度为3.22×103kg/m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隔声墙板模组,所述隔声墙板模组包括:支承框架,所述支承框架设有墙板安装位;墙板,所述墙板置于所述墙板安装位,所述墙板的外侧面设有上述所述的隔声涂层结构。可选地,所述支承框架包括横向支撑件和纵向支撑件,所述横向支撑件和纵向支撑件纵横相接形成所述墙板安装位。可选地,所述横向支撑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墙体的螺孔;侧板,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一侧;顶板,所述顶板连接于所述侧板并朝向所述墙板安装位;所述底板、侧板和顶板之间形成固定所述墙板的固定槽。可选地,所述顶板背离所述底板弯曲翘起。可选地,所述墙板的外侧面与端面之间圆滑过渡。可选地,所述墙板设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墙体的螺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涂料层中加入钢渣从而形成一种声子晶体结构,其是一种弹性常数及密度周期分布的结构,弹性波在隔声涂层结构中传播时,受隔声涂层结构的内部构造作用,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被阻止传播,因此具有良好的隔音降噪效果。隔声涂层结构以涂层结构的形式附着在墙板上,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能规模化的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隔声涂层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聚氨酯包裹钢渣结构示意图;图3为隔声涂层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隔声墙板模组结构示意图;图5为支承框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墙板剖视图;图7为横向支撑件剖视结构图;图8为墙板与横向支撑件配合示意图;图9为墙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隔声涂层结构410横向支撑件110涂料层411底板120钢渣层412侧板121钢渣413顶板200聚氨酯414固定槽300墙板420纵向支撑件310斜槽430墙板安装位400支承框架500墙体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隔声涂层结构。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声涂层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聚氨酯包裹钢渣结构示意图。所述隔声涂层结构100包括涂料层110;钢渣121,所述钢渣121设于所述涂料层110中。所述钢渣121设于所述涂料层110中,使得隔声涂层结构100形成一种弹性常数和密度周期分布的声子晶体结构,弹性波在隔声涂层结构100中传播时,受隔声涂层结构100的内部构造作用,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被阻止传播。因此,当所述隔声涂层结构100应用于墙板时,墙板具有良好的隔音降噪效果。所述涂料层110为涂料印刷或涂布而成。所述涂料为附着于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的表面,能与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通常以树脂、或油、或乳液为主,添加或不添加颜料、填料,用有机溶剂或水配制而成的粘稠液体。所述涂料为现有技术,根据产品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涂料。进一步地,所述钢渣121均布于所述涂料层110中,以此形成一种三维声子晶体结构。根据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理论,在外界特定频率的弹性激励下,单个散射体(钢渣121)产生共振,与弹性波产生相互作用,使其不能继续传播,从而产生声子禁带,这主要取决于散射体本身的结构与弹性波的相互作用,而与散射体的晶格常数关系不大。本实施例中特定采用钢渣121作为散射体,实现了采用小尺寸材料达到隔声降噪的效果的目的。进一步地,参见图2,所述钢渣121的外表面包覆有聚氨酯200。聚氨酯200是一种高阻尼的低频降噪材料,具有较好的吸声、隔声性能。当聚氨酯200应用于隔声涂层结构100时,其能进一步地促进隔声降噪效果。而且,由于涂料层110由有机物质形成,钢渣121与涂料层110之间的性质差异大,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钢渣121和涂料层110之间容易出现剥离,从而使得隔声涂层结构100在容易出现裂缝而过早老化。因此,通过聚氨酯200包裹所述钢渣121,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聚氨酯200与涂料层110之间的粘结力更大,防止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该隔声涂层结构100出现龟裂。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200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钢渣121的弹性模量。根据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理论,当包覆层(聚氨酯200)与散射体(钢渣121)的弹性模量差异越大,散射体的密度越大,低频降噪效果越好。优选地,所述钢渣121的弹性模量为2.06×105Mpa,所述聚氨酯200的弹性模量为10~1000Mpa。进一步地,所述钢渣的密度为3.22×103kg/m3,所述聚氨酯的密度为(1.19~1.23)×103kg/m3。参照图3和图4,为隔声涂层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声涂层结构100包括:涂料层110和钢渣;所述涂料层110包括三层;所述钢渣形成钢渣层120,所述钢渣层120设于相邻的所述涂料层110之间。本实施例中,形成一种二维声子晶体结构。根据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理论,在外界特定频率的弹性激励下,单个散射体(钢渣)产生共振,与弹性波产生相互作用,使其不能继续传播,从而产生声子禁带,这主要取决于散射体本身的结构与弹性波的相互作用,而与散射体的晶格常数关系不大。本实施例中特定采用钢渣作为散射体,实现了采用小尺寸材料达到隔声降噪的效果。所述隔声涂层结构100可通过如下方法形成:首先通过涂布的方式形成第一层涂料层110,然后通过喷洒的方式或其他方式在该涂料层110上形成一层钢渣层120,如此重复完成对隔声涂层结构100的制备。进一步地,所述钢渣121的外表面包覆有聚氨酯。参照隔声涂层结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渣和所述聚氨酯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致。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隔声墙板模组。参照图4至图8,为图4为隔声墙板模组结构示意图;图5为支承框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墙板剖视图;图7为横向支撑件剖视结构图;图8为墙板与横向支撑件配合示意图。所述隔声墙板模组包括:支承框架400,所述支承框架400设有墙板安装位430;墙板300,所述墙板300置于所述墙板安装位430,所述墙板300的外侧面设有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的隔声涂层结构100。本实施例中,由于墙板300外侧面设有隔声涂层结构100,当噪音传递时,该隔声涂层结构100能减弱噪音的传递,起到隔声降噪的作用。而且,在墙板300的外侧面设置隔声涂层结构100,不会影响墙板300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墙板300在保证隔声降噪效果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所述支承框架400固定于墙体500,其形成的墙板安装位430用于固定所述墙板300。所述墙板300置于所述墙板安装位430中,支承框架400对墙板300的四周形成保护,避免装配时发生磕碰损坏。进一步地,所述支承框架400包括两个横向支撑件410和两个纵向支撑件420,所述横向支撑件410和纵向支撑件420纵横相接形成所述墙板安装位430。通过两个横向支撑件410和两个纵向支撑件420形成的墙板安装位430,使得墙板300的安装更为便捷。具体为,先将位于下方的一个横向支撑件410安装于墙体500,然后安装两个纵向支撑件420,此时形成一个开口向上的墙板安装位,将所述墙板300安装其中,最后安装剩余的一个横向支撑件410。进一步地,参照图7(由于横向支撑件410和纵向支撑件420结构一致,这里只给出了横向支撑件410的示意图),所述横向支撑件410包括底板411,所述底板411设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墙体500的螺孔(图中未示出);侧板412,所述侧板412连接于所述底板411的一侧;顶板413,所述顶板413连接于所述侧板412并朝向所述墙板安装位430;所述底板411、侧板412和顶板413之间形成固定所述墙板300的固定槽414。所述纵向支撑件420的结构与所述横向支撑件410的结构一致。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411通过其上的螺孔与墙体500连接,所述底板411、侧板412和顶板413之间形成的固定槽414便于对所述墙板300进行固定,结构简单且固定效果好,固定槽414形成对墙板300的限位,而不必对墙板300施加太大的作用力,避免对墙板300造成损坏。进一步地,参照图7,为了避免所述墙板300在安装过程中与支承框架400发生磕碰导致隔声涂层结构100的剥落,所述顶板413背离所述底板411弯曲翘起。顶板413由于悬空突出,墙板300在安装过程中,最容易触碰到顶板413,因此通过将顶板413设置成翘起,避免对附着于墙板300的隔声涂层结构100造成影响。进一步地,所述墙板300的外侧面与端面之间圆滑过渡。所述隔声涂层结构100位于墙板300的边缘部位容易发生应力突变,造成局部破损剥落。因此,通过圆滑过渡的设置,降低所述墙板300的外侧面的边缘部位对应的隔声涂层结构100的剥离,保证该隔声涂层结构100的完整。进一步地,参见图6和8所示,所述墙板300设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墙体500的螺孔(图中未示出)。当隔声墙板模组大量安装时,为了确保安全性,所述墙板300通过螺栓与墙体500安装,以进一步的提高安全性。进一步地,参见图9,所述墙板300的外侧面设有开口向上的斜槽310。由于所述涂料层110中设有钢渣121,钢渣121具有一定的重量,当墙板300安装在墙体500后,隔声涂层结构100有一种向下滑落的趋势。因此,通过设置开口向上的斜槽310,在所述隔声涂层结构100形成过程中,有部分嵌入至所述斜槽310中,从而对所述隔声涂层结构100有一向上的支持力,加强了所述隔声涂层结构100的附着,保证了所述隔声涂层结构100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