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接缝防漏浆、涨模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325发布日期:2019-01-02 22:1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柱接缝防漏浆、涨模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接缝防漏浆、涨模的加固装置,该装置能够防止柱子上下接缝处出现漏浆和涨模问题。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楼层的高度在不断增加,导致建筑工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高大柱子。高大柱子在施工时需要分段浇筑。柱子分段浇筑时,如果上下柱模板加固体系选择不当,上下柱子的接缝处就会存在着漏浆和涨模现象,影响了柱子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柱接缝防漏浆、涨模的加固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柱接缝防漏浆、涨模的加固装置,包括先浇柱模板加固系统和后浇柱模板加固系统,所述先浇柱模板加固系统包括若干个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依次连接围成四周封闭的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次楞,在所述第一次楞的外侧设置有若干道第一柱箍,在所述第一模板的内侧上部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定位条;所述后浇柱模板系统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先浇柱上部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依次连接围成四周封闭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次楞,在所述第二次楞的外侧设置有若干道第二柱箍,在所述先浇柱的上部位于第二框体底端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模板加固装置,用来解决柱接头处漏浆及涨模问题。本实用新型首先将第一定位条固定在第一模板内侧,然后进行第一次楞、第一柱箍施工,最后在第一次楞上第一定位条位置处增加一道第一柱箍,完成先浇柱的加固;先浇柱完成后,将海绵条粘贴在先浇柱的凹槽下部,第二定位条固定在第二模板的底端,然后进行第二次楞、第二柱箍施工,最后在第二模板的第二定位条位置处增加一道第二柱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先浇柱上位于凹槽下方设有一海绵条。

进一步地,所述海绵条通过双面胶与先浇柱的外壁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凹槽中设置第二定位条,所述第二定位条固定在第二模板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条、第二定位条为塑性好、表面光滑的塑料条,所述塑料条的长度为20mm,宽度为10mm。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次楞上位于第一定位条位置设有一道第一柱箍。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次楞上位于第二定位条位置设有一道第二柱箍。

进一步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为方形板,要求模板平整度好,刚度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楞、第二次楞的横截面为方形,且所述第一次楞、第二次楞的厚度大于第一模板、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柱箍、第二柱箍均包括两条横截面为圆形的箍条。次楞、柱箍要求刚性大。

总之,上述结构由于采用柱端模板安装塑料条,使先浇柱上端形成凹槽,后浇柱支模时,将塑料条嵌进凹槽内,在凹槽的下部粘贴海绵条,并在凹槽处增加一道柱箍,使柱接缝处不宜产生漏浆及涨模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避免柱接缝处漏浆及涨模等质量通病发生,提高混凝土成型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柱接缝防漏浆、涨模的加固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先浇柱模板加固系统的1-1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先浇柱模板加固系统拆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后浇柱模板加固系统的1-1向剖面图。

图5为图2中节点大样A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节点大样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第一定位条,2.凹槽,3.海绵条,4.先浇柱,5.施工缝,6.第二定位条,7.第一模板,8.第一柱箍,9.第一次楞,10.第二柱箍,11.第二次楞,12.第二模板,13.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柱接缝防漏浆、涨模的加固装置,其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先浇柱模板加固系统和后浇柱模板加固系统,先浇柱模板加固系统包括四个第一模板7,四个第一模板7依次连接围成四周封闭的第一框体,在第一框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次楞9,在第一次楞9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道第一柱箍8,在第一模板7的内侧上部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定位条1,在第一次楞9上位于第一定位条1位置设有一道第一柱箍8。后浇柱模板系统包括四个设置在先浇柱4上部的第二模板12,四个第二模板12依次连接围成四周封闭的第二框体,第二框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次楞11,在第二次楞11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道第二柱箍10,在先浇柱4的上部位于第二框体底端设有凹槽2,凹槽2位于施工缝5下方,并且在先浇柱4上位于凹槽2下方设有一海绵条3,海绵条3通过双面胶13与先浇柱4的外壁连接,凹槽2中设置第二定位条6,第二定位条6固定在第二模板12的底端,在第二次楞11上位于第二定位条6位置设有一道第二柱箍10。另外,第一定位条1、第二定位条6均为塑性好、表面光滑的塑料条,该塑料条的长度为20mm,宽度为10mm;第一模板7、第二模板12为方形板,要求模板平整度好,刚度大;第一次楞9、第二次楞11的横截面为方形,且第一次楞9(第二次楞11)的厚度大于第一模板7(第二模板12);第一柱箍8、第二柱箍10均包括两条横截面为圆形的箍条,次楞、柱箍也要求刚性大。

实际施工时,对先浇柱模板加固系统进行施工,步骤如下:

(1)在距离第一模板7的上端60mm处固定一个20x10mm的塑料条;

(2)将四个第一模板依次连接围成第一框体;

(3)按照第一模板7—第一次楞9—第一柱箍8的先后顺序加固第一框体,最后在靠近施工缝5的第一框体上增加一道第一柱箍8。

对后浇柱模板加固系统进行施工,步骤如下:

(1)先浇柱4拆模后,在先浇柱4的上端形成一个凹槽2,在凹槽2下部粘贴10mm宽的海绵条3;

(2)在距离第二模板12的下端60mm处固定一个20x10mm的塑料条,第二模板12安装时,将该塑料条嵌进先浇柱4的凹槽2中,四个第二模板12依次连接围成第二框体;

(3)按照第二模板12—第二次楞11—第二柱箍10的先后顺序加固第二框体,最后在靠近施工缝5的第二框体上增加一道第二柱箍10。

采用上述方法加固先浇柱模板和后浇柱模板,使柱接缝处无漏浆及涨模现象,柱子接头质量好,可以达到柱子免抹灰效果,大大的节约了成本。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