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加固的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4989发布日期:2018-12-25 21:18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加固的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工程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加固的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工程应用中,经常会遇到建筑结构施工后,经现场检测会发现混凝土强度不够的现象,如全部拆除重做,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一般情况下均采用加固处理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的处理方法,通常是将混凝土柱中的混凝土局部置换(即凿除部分混凝土,然后新浇)、整体置换(全部凿除后,新浇混凝土)、加大混凝土柱的截面等方法。当底部楼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过低时,框架柱的承载力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当上部已施工一定数量的楼层后,由于上部楼层的压力,设置施工支撑无法实现,从而导致框架柱混凝土无法置换;如加大截面,则可能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如占用车位等,或影响结构的整体刚度分配从而影响整体的结构内力,需要慎重考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管加固的混凝土柱,可以保留较多的截面来满足施工的要求,通过替换较小的截面积来获得较大的承载力,满足结构的使用要求,保证老混凝土与新浇混凝土与钢管柱共同受力,满足结构的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钢管加固的混凝土柱,在保留混凝土柱外面加入后置钢管柱,所述后置钢管柱的截面轮廓大于保留混凝土柱的截面轮廓,但它们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后置钢管柱内灌注有灌浆层,后置钢管柱的截面形状与保留混凝土柱的截面相同,均为方形或者均为圆形,后置钢管柱的截面轮廓与原结构混凝土柱的外轮廓相同,不仅能获得较大的承载力,而且相比于加固之前没有多占用空间。

进一步,所述后置钢管柱的内表面固定有栓钉,可以使灌浆层可以有效的与后置钢管柱共同起作用。

进一步,所述保留混凝土柱内植入传力杆,传力杆的外端浇注在灌浆层内;传力杆为钢筋,钢筋外端是指伸出保留混凝土柱外的一端,传力杆的外端弯折成L型,使之与灌浆层结合更稳固。

进一步,所述传力杆植入保留混凝土柱内的深度不小于10cm,确保传力杆与保留混凝土柱的固结强度。

进一步,所述后置钢管柱的壁厚为10mm,所述灌浆层的厚度为90mm,所述栓钉的长度为80mm,灌浆层采用高强膨胀混凝土,后置钢管柱及高强膨胀混凝土的侧向约束也可以较大的提高保留混凝土柱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传力杆和栓钉交错布置,综合受力性能好。

进一步,所述灌浆层采用C50灌浆料灌注在后置钢管柱内形成。

进一步,其施工方法如下:通过计算分析将原结构混凝土柱外围铲除一定比例的截面,使其满足施工期间的自重承载力的要求,剩下的部分为保留混凝土柱,在保留混凝土柱内植入传力杆,在外面加入后置钢管柱,在后置钢管柱内灌入灌浆料,施工时利用保留混凝土柱对上部建筑进行可靠的支撑,无需另外架设支撑结构,不仅施工方便,而且安全性好,后置钢管柱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焊缝要求一级焊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管加固的混凝土柱,可以保留较多的截面来满足施工的要求,通过替换较小的截面积来获得较大的承载力,满足结构的使用要求,保证老混凝土与新浇混凝土与钢管柱共同受力,满足结构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需加固的混凝土柱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钢管加固的混凝土柱,在保留混凝土柱外面加入后置钢管柱,所述后置钢管柱的截面轮廓大于保留混凝土柱的截面轮廓,但它们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后置钢管柱内灌注有灌浆层,后置钢管柱的截面形状与保留混凝土柱的截面相同,均为方形或者均为圆形,后置钢管柱的截面轮廓与原结构混凝土柱的外轮廓相同,不仅能获得较大的承载力,而且相比于加固之前没有多占用空间;其施工方法如下:通过计算分析将原结构混凝土柱外围铲除一定比例的截面,使其满足施工期间的自重承载力的要求,剩下的部分为保留混凝土柱,在保留混凝土柱内植入传力杆,在外面加入后置钢管柱,在后置钢管柱内灌入灌浆料,施工时利用保留混凝土柱对上部建筑进行可靠的支撑,无需另外架设支撑结构,不仅施工方便,而且安全性好,后置钢管柱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焊缝要求一级焊缝。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置钢管柱的内表面固定有栓钉,可以使灌浆层可以有效的与后置钢管柱共同起作用,所述保留混凝土柱内植入传力杆,传力杆的外端浇注在灌浆层内;传力杆为钢筋,钢筋外端是指伸出保留混凝土柱外的一端,传力杆的外端弯折成L型,使之与灌浆层结合更稳固,所述传力杆植入保留混凝土柱内的深度不小于10cm,确保传力杆与保留混凝土柱的固结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置钢管柱的壁厚为10mm,所述灌浆层的厚度为90mm,所述栓钉的长度为80mm,灌浆层采用高强膨胀混凝土,后置钢管柱及高强膨胀混凝土的侧向约束也可以较大的提高保留混凝土柱的强度,所述传力杆和栓钉交错布置,综合受力性能好,所述灌浆层采用C50灌浆料灌注在后置钢管柱内形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