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隔热混凝土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0175发布日期:2019-02-15 20:3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隔热混凝土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隔热混凝土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与沙石混合形成混凝土砂浆在进行使用之前需要进行充分地搅拌,使各组 成成分宏观与微观上均匀破坏水泥颗粒团聚现象,促进弥散现象的发展,破坏水泥颗粒表 面的初始水化物薄膜包裹层,促使物料颗粒间碰撞摩擦,减少灰尘薄膜的影响;现有的搅拌装置对混凝土砂浆的搅拌效果较差,混凝土与沙石不能均匀、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搅拌效果好,搅拌均匀的保温隔热混凝土混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隔热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混合室、搅拌室及输送室,所述混合室及搅拌室之间设有第一可开关隔板,搅拌室与输送室之间设有第二可开关隔板;所述混合室顶部设有若干个配料仓,混合室中间竖直方向上设有传动轴,且传动轴贯穿混合室及搅拌室,与第二可开关隔板接触;混合室顶部还设有电机,且电机与传动轴一端连接;所述处在混合室内的一部分传动轴上设有若干混合叶片;所述处在搅拌室内的一部分传动轴上设有若干搅拌叶片,且搅拌叶片沿传动轴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输送室内设有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一端连接电动机,输送室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螺旋输送机另一端的下方。采用混合和搅拌隔离的方法,可以使混凝土各配料的混合更加充分。螺旋输送机的设计可以保证在搅拌结束后,能够将混凝土平稳的输送出来。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室及搅拌室均为圆筒状,输送室为长方体状。混合室及搅拌室均为圆筒状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处理能力,输送室设置成长方体状可以保证将混凝土输送出来,减少残留在输送室内的混凝土量。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叶片还沿传动轴轴向均匀分布,且上下相邻的搅拌叶片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搅拌室内,搅拌叶片在空间上的设置,可以将混凝土各配料混合后的上、中、下层分别搅拌,可加强整体的搅拌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叶片呈螺旋状。混合叶片呈螺旋状可以将混凝土带到混合室上方,再根据重力的作用下落,可以充分的将配料混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可开关隔板上设有可开闭开口,所述可开闭开口位于螺旋输送机一端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室筒壁内填充有保温泡沫。加强搅拌室的隔热效果,减少在搅拌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导致混凝土凝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螺旋状混合叶片和空间上交错的搅拌叶片,可以加强混合搅拌的效果;(2)隔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配料仓1、电机2、传动轴3、混合室4、混合叶片5、第一可开关隔板6、搅拌叶片7、搅拌室8、第二可开关隔板9、输送室10、出料口11、电动机12、螺旋输送机13、开口14、保温泡沫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保温隔热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混合室4、搅拌室8及输送室10,所述混合室4及搅拌室8之间设有第一可开关隔板6,搅拌室8与输送室10之间设有第二可开关隔板9;所述混合室4顶部设有若干个配料仓1,混合室4中间竖直方向上设有传动轴3,且传动轴3贯穿混合室4及搅拌室8,与第二可开关隔板9接触;混合室4顶部还设有电机2,且电机2与传动轴3一端连接;所述处在混合室4内的一部分传动轴3上设有若干混合叶片5;所述处在搅拌室8内的一部分传动轴3上设有若干搅拌叶片7,且搅拌叶片7沿传动轴3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输送室10内设有螺旋输送机13,螺旋输送机13一端连接电动机12,输送室10底部设有出料口11,所述出料口11位于螺旋输送机13另一端的下方。

所述混合室4及搅拌室8均为圆筒状,输送室10为长方体状。

所述搅拌叶片7还沿传动轴3轴向均匀分布,且上下相邻的搅拌叶片7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

所述混合叶片5呈螺旋状。

所述第二可开关隔板9上设有可开闭开口14,所述可开闭开口14位于螺旋输送机13一端的上方。

所述搅拌室8筒壁内填充有保温泡沫15。

本实施例中,当机器工作时,混合叶片可以将混凝土带到混合室上方,再根据重力的作用下落,可以充分的将配料混合,混合结束后。第一可开关隔板收缩,混凝土掉入搅拌室,在搅拌室内继续进行搅拌,在搅拌室内,搅拌叶片在空间上的设置,可以将混凝土各配料混合后的上、中、下层分别搅拌。搅拌结束后,打开第二课开关隔板的可开闭开口,混凝土即可被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出料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