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玻璃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7164发布日期:2019-03-22 19:1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玻璃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电动工具应用技术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玻璃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玻璃有着透光性好,价格实惠美观等特性,被广泛的应用到装饰行业,幕墙、窗户、卫生间的门等等,主要均是由玻璃构成,在进行玻璃安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对玻璃进行开孔,从而达到最佳的安装效果。

但目前在玻璃安装进行打孔时,多是用手持钻为本体,换上打玻璃用的钨钢钻头,然后进行打孔,在打孔时,需要有人停地对钻孔处洒水,依次保证打孔的效率和避免玻璃破碎,而且打孔时需要一块孔板来限制钻头不摆动,若是竖直面打孔,则孔板没法固定,需要专门的人员扶持,打孔时很不方便,而且打孔后,圆孔的周围会存在毛边,安装时很容易使人员划伤,存在一定的危险。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手持式玻璃钻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玻璃钻孔装置,包括壳体和孔板,所述壳体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定子,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固定套接安装有转子,所述第三转轴水平穿过定子并延伸至定子之外,远离所述转子一端的第三转轴的一端固定套接安装有小齿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安装有风叶,且风叶位于小齿轮与定子之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套装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小齿轮相互啮合,远离所述大齿轮的第二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转轴,靠近所述联轴器的第一转轴上安装有固定轴承,远离所述联轴器的第一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壳体之外,且远离所述联轴器的第一转轴的一端安装有夹头,所述夹头中心处水平夹持安装有钻头,远离所述第一转轴的夹头一端面水平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且第二电动推杆位于靠近夹头中心处,远离所述夹头的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磨边刀;

所述壳体内开设有两空腔,两个所述空腔内分别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靠近大齿轮,且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一电动推杆位置相互对称,所述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一电动推杆均延伸至壳体外部,远离所述壳体的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均卡接在孔板的一侧面内,所述孔板的一侧面开有与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一电动推杆直径相匹配的两排定位圆槽,两排所述定位圆槽垂直距离与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的垂直距离相同,所述壳体外部顶面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出水口密封连接有鹅颈管,所述水箱的一侧面安装有增压泵,所述壳体外部的底面安装有把手和扶手,所述把手内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把手上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扶手位置相互对应,所述壳体外远离钻头的一侧面安装有第四电动推杆,所述第四电动推杆所在面与把手所在面相互垂直,远离所述壳体的第四电动推杆的一端安装有抵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和第四电动推杆上均安装有紧固栓。

优选的,所述壳体螺纹安装有两个卡栓,两个所述卡栓分别延伸进两空腔内,且两拉栓分别靠近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一电动推杆。

优选的,远离所述水箱的鹅颈管的一端装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孔板上开有多个孔径不同的通孔,且通孔圆心位于同一直线。

优选的,所述孔板的一侧面装有两个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含有水箱,在进行打孔时,水箱内的水通过增压泵从鹅颈管内喷到打孔位置,实现了打孔时自动喷水,避免了打孔时打打停停加水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打孔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二伸缩柱和孔板,可将孔板固定在装置上,无论是水平钻孔还是竖直钻孔,都无需额外人员进行固定,从而方便了打孔,而且本装置设有磨边刀,可对玻璃孔的毛边进行磨边,从而避免人员划伤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孔板正面示意图。

图中:1、小齿轮,2、第一转轴,3、第一电动推杆,4、第二电动推杆, 5、磨边刀,6、大齿轮,7、联轴器,8、固定轴承,9、鹅颈管,10、夹头, 11、第三电动推杆,12、第二转轴,13、水箱,14、增压泵,15、壳体,16、定子,17、抵板,18、第四电动推杆,19、转子,20、把手,21、蓄电池, 22、开关,23、风叶,24、第三转轴,25、扶手,26、钻头,27、孔板,28、定位圆槽,29、通孔,30、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手持式玻璃钻孔装置,包括壳体15和孔板27,所述壳体15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二转轴12和第三转轴24,所述壳体15内固定安装有定子16,所述第三转轴24的一端固定套接安装有转子19,所述第三转轴24水平穿过定子16并延伸至定子16之外,远离所述转子19一端的第三转轴24的一端固定套接安装有小齿轮1,所述第三转轴24上固定安装有风叶,便于装置散热,且风叶23位于小齿轮1与定子16之间所述第二转轴12上固定套装有大齿轮6,所述大齿轮6与小齿轮1相互啮合,远离所述大齿轮6的第二转轴1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7连接有第一转轴2,靠近所述联轴器7的第一转轴2上安装有固定轴承8,远离所述联轴器7的第一转轴2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5之外,且远离所述联轴器7的第一转轴2的一端安装有夹头 10,便于钻头26的更换,所述夹头10中心处水平夹持安装有钻头26,远离所述第一转轴2的夹头10一端面水平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4,且第二电动推杆4位于靠近夹头10中心处,避免无法磨边,远离所述夹头10的第二电动推杆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磨边刀5,便于去除玻璃孔的毛边;

所述壳体15内开设有两空腔,便于装置的收纳,两个所述空腔内分别滑动配合安装有第三电动推杆11和第一电动推杆3,所述第三电动推杆11靠近大齿轮6,且第三电动推杆11与第一电动推杆3位置相互对称,所述第三电动推杆11和第一电动推杆3均延伸至壳体15外部,远离所述壳体15的第三电动推杆11和第一电动推杆3的一端均卡接在孔板27的一侧面内,所述孔板27的一侧面开有与第三电动推杆11和第一电动推杆3直径相匹配的两排定位圆槽28,便于孔板27的固定和钻头26孔径的选择,两排所述定位圆槽 28垂直距离与第一电动推杆3和第三电动推杆11的垂直距离相同,所述壳体 15外部顶面安装有水箱13,所述水箱13的出水口密封连接有鹅颈管9,便于固定出水的位置,所述水箱13的一侧面安装有增压泵14,所述壳体15外部的底面安装有把手20和扶手25,便于装置的使用,所述把手20内安装有蓄电池21,所述把手20上安装有开关22,所述开关22与扶手25位置相互对应,所述壳体15外远离钻头26的一侧面安装有第四电动推杆18,所述第四电动推杆18所在面与把手20所在面相互垂直,远离所述壳体15的第四电动推杆18的一端安装有抵板17,便于装置的使用。

所述第二电动推杆4和第四电动推杆18上均安装有紧固栓,便于第二电动推杆4和第四电动推杆18的固定,所述壳体15螺纹安装有两个卡栓,便于第一电动推杆3和第四电动推杆11的固定,两个所述卡栓分别延伸进两空腔内,且两拉栓分别靠近第三电动推杆11和第一电动推杆3,远离所述水箱 13的鹅颈管9的一端装有喷头,便于喷水,所述孔板27上开有多个孔径不同的通孔29,便于钻孔时钻头26的固定,且通孔29圆心位于同一直线,所述孔板27的一侧面装有两个吸盘30,便于孔板27与玻璃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要打的孔径的大小,将第一电动推杆3和第三电动推杆11卡进对应的孔板27的两定位圆槽28内,然后将孔板27的吸盘30贴服在玻璃的表面,一手握住把手20,一手握住扶手25,用身子抵住抵板17,然后按下开关22,此时转子19转动,转子19转动的同时第三转轴 24跟随转动,第三转轴24上的小齿轮1随之转动,小齿轮1转动带动大齿轮 6转动,此时安装大齿轮6的第二转轴12转动,第二转轴12又带动夹头10 转动,钻头26跟随夹头10一起转动,与此同时,增压泵14工作,将水箱13 内的水压进鹅颈管9内,然后由喷头喷出,喷到玻璃表面,然后下压整个装置,下压的同时第一电动推杆3和第三电动推杆11收缩,钻头26由孔板27 内的通孔29慢慢进入玻璃内部,孔板27的通孔29很好的固定了钻头26的位置,极大程度避免了玻璃碎裂情况的发生,而装置自动喷水,使得钻头26 与玻璃接触点一直处于湿润状态,保证了打孔的速度以及避免了玻璃碎裂,当打孔完成后,若圆孔的周边有较为锋利的毛边,可通过紧固栓调整第二电动推杆4的位置,利用磨边刀5对玻璃孔进行磨边,避免手指触碰到毛边被划伤情况的发生,而且可通过调整第四电动推杆18的长度来寻找最佳的打孔姿势,提高打孔的效率,本装置内置蓄电池21,无需外接电源,方便使用,在打孔结束后,将孔板27从第一电动推杆3和第三电动推杆11上取下,将两卡栓从空腔内拧出,将第一电动推杆3和第三电动推杆11推进两空腔内,便于装置的收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持式玻璃钻孔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