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室内保温效果的复合陶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3688发布日期:2019-02-19 18:4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室内保温效果的复合陶瓷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内墙装修瓷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室内保温效果的复合陶瓷板。



背景技术:

当前,在很多室内装修方面,通常采用陶瓷板作为室内的内墙装修材料。然而,现有的陶瓷板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为:

现有的陶瓷板保温效果较差,致使在寒冷的冬季,建筑室内的空间得不到较好的保温,尤其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墙体的保温效果十分重要;另一方面,现有的陶瓷板在内墙铺贴时,由于铺贴面与水泥或混凝土之间粘贴不牢固,致使铺贴过程中,陶瓷板容易掉落,影响正常的铺贴施工。

因此,基于上述,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室内保温效果的复合陶瓷板,通过对陶瓷板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改进设计,使陶瓷板能够具备较好的室内保温效果,同时避免陶瓷板在铺贴过程中向下脱落,进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室内保温效果的复合陶瓷板,通过对陶瓷板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改进设计,使陶瓷板能够具备较好的室内保温效果,同时避免陶瓷板在铺贴过程中向下脱落,进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室内保温效果的复合陶瓷板,包括正方形板块结构的陶瓷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正方形凹槽结构的方形槽;所述保温板底面阵列开设有多个半圆弧形结构的凹孔,只所述凹孔的底部开口位置设置有圆柱形挡柱;所述方形槽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加强隔热的石棉层,石棉层上部填充设置有石墨烯层,石墨烯层的上部封闭设置有铜板,所述铜板的顶面设置有釉面底层,釉面底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色彩层,所述色彩层的上表面设置有釉面面层;所述釉面面层完全覆盖所述色彩层以及方形槽周边的保温板上表面;所述铜板的底面设置有波纹状结构,所述波纹状结构由向下凸出的半圆弧凸起和向上凹陷的半圆弧凹槽相互间隔排布组成。

在此特别说明:本申请中使用的陶瓷保温板,其具体质量份数组分为:长石9份,萤石11份,碳化硅10份,丙三醇三甘油酸酯13份,硅丙乳液7份,阻燃剂3份,玉石粉15份,蒙脱石8份,改性粘土6份,陶瓷纤维14份,氮化硼8份,铝质粘土9份,麦饭石10份,锆刚玉陶瓷球11份,珍珠岩8份,再生胶12份,陶瓷粉21份,发泡剂5份,伊利石3份,木质纤维8份,硼砂6份,稳定剂5份。所述陶瓷保温板由上述组分的原料进行烧结制备而成。另外,本申请的陶瓷保温板,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保温板产品进行替代。

本申请一方面通过陶瓷保温板的结构设置,将石棉层设置于方形槽底部,利于辅助保温板的隔热保温效果;通过在方形槽内部设置铜板以及石墨烯层,起到的效果在于:当用户在室内打开空调加热,或者白天室内气温较高时,可以将室内热量传输给釉面面层、色彩层以及釉面底层,最后通过铜板以及石墨烯层进行吸收储存,热量在铜板以及石墨烯中进行吸收储存之后,由于铜板以及石墨烯层均位于保温板内部,致使其热量不易于传输到外部,起到较好的保温储热效果。而此时,若遇到室内温度较低时,由于釉面面层以及色彩层、釉面底层的保温隔热效果相比于保温板来说相对较低,热量可以通过铜板将釉面面层进行加热保温,釉面面层的热量又通过空气传热传输到室内,达到对室内保温的效果。铜板底面与石墨烯层上表面的贴合安装形式,利于铜板与石墨烯层之间的热量传输,增加传热面积。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凹孔结构以及挡柱的结构设置,可以方便用户在将陶瓷板在室内铺贴安装时,陶瓷板底面作为铺贴面铺贴在墙面上,在铺贴陶瓷板时,施工人员将保温板的底面贴向内墙表面的混凝土或者水泥,在压力的作用下,墙面的混凝土或水泥被挤入到凹孔中,将挡柱进行包覆并填充凹孔;如此,可以加强铺贴面与墙面的粘接牢固程度,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陶瓷板滑落的现象发生,起到较好的防脱落效果。

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仅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以及较好的防脱落效果,而且还具备较好的实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优选的,所述保温板的厚度为15mm-18mm,保温板内部开设的方形槽顶部开口边长比保温板上表面的边长小3mm-4mm。

优选的,所述方形槽的底部壁厚为6mm,方形槽底部的凹孔深度为4mm,所述凹孔宽度为10mm-15mm,所述挡柱的直径为2mm-3mm,凹孔的长度为15mm-20mm,所述挡柱设置在凹孔底部开口的中心位置,且挡柱的长度方向与凹孔的长度方向相同,挡柱两端分别与凹孔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石棉层的厚度为1.5mm-2mm,石棉层固定粘贴在所述方形槽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层的上表面设置有与铜板底面的波纹状结构相匹配的起伏波纹,所述石墨烯层与石棉层之间为固定粘接安装。

优选的,所述铜板与石墨烯层之间为固定粘接,铜板上表面与釉面底层之间为固定粘接。

优选的,所述釉面面层、色彩层以及釉面底层之间为一体结构,且所述石棉层、石墨烯层、铜板、釉面底层、色彩层均位于所述方形槽内部,所述釉面面层位于所述方形槽的外部,且色彩层的上表面与保温板的上表面共面,形成整体平面结构;所述釉面面层将所述方形槽进行封闭包覆。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一方面通过陶瓷保温板的结构设置,将石棉层设置于方形槽底部,利于辅助保温板的隔热保温效果;通过在方形槽内部设置铜板以及石墨烯层,起到的效果在于:当用户在室内打开空调加热,或者白天室内气温较高时,可以将室内热量传输给釉面面层、色彩层以及釉面底层,最后通过铜板以及石墨烯层进行吸收储存,热量在铜板以及石墨烯中进行吸收储存之后,由于铜板以及石墨烯层均位于保温板内部,致使其热量不易于传输到外部,起到较好的保温储热效果。而此时,若遇到室内温度较低时,由于釉面面层以及色彩层、釉面底层的保温隔热效果相比于保温板来说相对较低,热量可以通过铜板将釉面面层进行加热保温,釉面面层的热量又通过空气传热传输到室内,达到对室内保温的效果。铜板底面与石墨烯层上表面的贴合安装形式,利于铜板与石墨烯层之间的热量传输,增加传热面积。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凹孔结构以及挡柱的结构设置,可以方便用户在将陶瓷板在室内铺贴安装时,陶瓷板底面作为铺贴面铺贴在墙面上,在铺贴陶瓷板时,施工人员将保温板的底面贴向内墙表面的混凝土或者水泥,在压力的作用下,墙面的混凝土或水泥被挤入到凹孔中,将挡柱进行包覆并填充凹孔;如此,可以加强铺贴面与墙面的粘接牢固程度,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陶瓷板滑落的现象发生,起到较好的防脱落效果。

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仅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以及较好的防脱落效果,而且还具备较好的实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板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板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温板;2、方形槽;3、釉面面层;4、色彩层;5、釉面底层;6、铜板;7、石墨烯层;8、凹孔;9、挡柱;10、半圆弧凸起;11、半圆弧凹槽;12、石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

一种具有室内保温效果的复合陶瓷板,包括正方形板块结构的陶瓷保温板1;所述保温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正方形凹槽结构的方形槽2;所述保温板1底面阵列开设有多个半圆弧形结构的凹孔8,只所述凹孔8的底部开口位置设置有圆柱形挡柱9;所述方形槽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加强隔热的石棉层12,石棉层12上部填充设置有石墨烯层7,石墨烯层7的上部封闭设置有铜板6,所述铜板6的顶面设置有釉面底层5,釉面底层5的上表面设置有色彩层4,所述色彩层4的上表面设置有釉面面层3;所述釉面面层3完全覆盖所述色彩层4以及方形槽2周边的保温板1上表面;所述铜板6的底面设置有波纹状结构,所述波纹状结构由向下凸出的半圆弧凸起10和向上凹陷的半圆弧凹槽11相互间隔排布组成。

在此特别说明:本申请中使用的陶瓷保温板1,其具体质量份数组分为:长石9份,萤石11份,碳化硅10份,丙三醇三甘油酸酯13份,硅丙乳液7份,阻燃剂3份,玉石粉15份,蒙脱石8份,改性粘土6份,陶瓷纤维14份,氮化硼8份,铝质粘土9份,麦饭石10份,锆刚玉陶瓷球11份,珍珠岩8份,再生胶12份,陶瓷粉21份,发泡剂5份,伊利石3份,木质纤维8份,硼砂6份,稳定剂5份。所述陶瓷保温板1由上述组分的原料进行烧结制备而成。另外,本申请的陶瓷保温板1,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保温板1产品进行替代。

本申请一方面通过陶瓷保温板1的结构设置,将石棉层12设置于方形槽2底部,利于辅助保温板1的隔热保温效果;通过在方形槽2内部设置铜板6以及石墨烯层7,起到的效果在于:当用户在室内打开空调加热,或者白天室内气温较高时,可以将室内热量传输给釉面面层3、色彩层4以及釉面底层5,最后通过铜板6以及石墨烯层7进行吸收储存,热量在铜板6以及石墨烯中进行吸收储存之后,由于铜板6以及石墨烯层7均位于保温板1内部,致使其热量不易于传输到外部,起到较好的保温储热效果。而此时,若遇到室内温度较低时,由于釉面面层3以及色彩层4、釉面底层5的保温隔热效果相比于保温板1来说相对较低,热量可以通过铜板6将釉面面层3进行加热保温,釉面面层3的热量又通过空气传热传输到室内,达到对室内保温的效果。铜板6底面与石墨烯层7上表面的贴合安装形式,利于铜板6与石墨烯层7之间的热量传输,增加传热面积。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凹孔8结构以及挡柱9的结构设置,可以方便用户在将陶瓷板在室内铺贴安装时,陶瓷板底面作为铺贴面铺贴在墙面上,在铺贴陶瓷板时,施工人员将保温板1的底面贴向内墙表面的混凝土或者水泥,在压力的作用下,墙面的混凝土或水泥被挤入到凹孔8中,将挡柱9进行包覆并填充凹孔8;如此,可以加强铺贴面与墙面的粘接牢固程度,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陶瓷板滑落的现象发生,起到较好的防脱落效果。

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仅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以及较好的防脱落效果,而且还具备较好的实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优选的,所述保温板1的厚度为15mm-18mm,保温板1内部开设的方形槽2顶部开口边长比保温板1上表面的边长小3mm-4mm。

优选的,所述方形槽2的底部壁厚为6mm,方形槽2底部的凹孔8深度为4mm,所述凹孔8宽度为10mm-15mm,所述挡柱9的直径为2mm-3mm,凹孔8的长度为15mm-20mm,所述挡柱9设置在凹孔8底部开口的中心位置,且挡柱9的长度方向与凹孔8的长度方向相同,挡柱9两端分别与凹孔8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石棉层12的厚度为1.5mm-2mm,石棉层12固定粘贴在所述方形槽2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层7的上表面设置有与铜板6底面的波纹状结构相匹配的起伏波纹,所述石墨烯层7与石棉层12之间为固定粘接安装。

优选的,所述铜板6与石墨烯层7之间为固定粘接,铜板6上表面与釉面底层5之间为固定粘接。

优选的,所述釉面面层3、色彩层4以及釉面底层5之间为一体结构,且所述石棉层12、石墨烯层7、铜板6、釉面底层5、色彩层4均位于所述方形槽2内部,所述釉面面层3位于所述方形槽2的外部,且色彩层4的上表面与保温板1的上表面共面,形成整体平面结构;所述釉面面层3将所述方形槽2进行封闭包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